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神秘人骨密码解读 史前中国人最高193厘米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80
转发:0
评论:0
神秘人骨密码解读史前中国人最高193厘米,西大标本库解读神秘人骨密码西北大学有个国内屈指可数的标本库,里面存放着超

  西大标本库解读神秘人骨密码

  西北大学有个国内屈指可数的标本库,里面存放着超过1000具遗骸。学者们通过研究这些千年以上的遗骸,为考古提供佐证,了解一个个曾经存在的世界。

  中午时分,女博士陈靓坐在工作台前的椅子上看书,虽然初冬的阳光温暖似春,但实验室里却渗着一股寒意。她的身旁和身后,零零散散放着一个个骷髅和一根根骨头。

  这里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的测量室。这间实验室对面,是国内屈指可数的标本库之一,里面存放着超过1000具距今上千年甚至5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骨骼的遗存。这个标本库建成于2006年,但至今,即使在西北大学校园内也鲜为人知。

  骨骸价值不亚于金银珠宝

  陈靓是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副教授,她研究的学科是体质人类学,也就是测量和分析骨骼,对各种族的肤色、发型、头型和体质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同时也为考古提供佐证。在陈靓和她的学生眼里,这些遗骸全是珍贵的文物,其价值远高于出土的金银珠宝。“什么是文物?这个问题要看对谁而言。”体质人类学的研究生曹浩然说,收藏者似乎更看重文物的市场价值,而对于考古学者来说,这些遗骸所附含的信息不亚于金银玉器,研究这些有助于了解一个个曾经存在的世界。他说,通过测定分析出土的骨骼,非但能辨别其是男是女、年纪多大、身高、样子容貌、什么人种,还能从龋齿的出现情况,推测人群的饮食结构。不同劳作或生活习惯的人,其骨骼也略显不同,比如游牧民族与农耕人群相比较,其股骨头上会多出一个小的关节面。另外,从骨骼上考察古病理,则可能追踪某些现代疾病的起源和发展,其中有许多病例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史前时代。

  中国史前最高的人193厘米

  记者去采访的那天,曹浩然正在测量几根大骨的长度,其中一根类似腿骨的骨头明显长于其它。据其讲,这是一具发掘于陕西省商南县过凤楼遗址的人骨遗骸、男性、16岁~18岁,身高193�M,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史前人类中个体最完整、身高最高的人类骨骼遗存,距今4200年左右。

  陈靓说,现有研究成果显示,我国黄河流域史前时期男性居民平均身高为167.99�M;女性居民平均身高为156.95�M。其中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早期(距今约7000~6000年)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为167.78�M。这个史前巨人属于蒙古人种,其体质特征与现代南亚蒙古人种最为接近。“为什么蒙古人会死在陕西商南县?”记者有些疑惑。“人种与民族是不同的概念,蒙古人种并不等同于蒙古族。”陈靓博士纠正道,“全世界的现代人群中依照体质特征可分为四大类,除蒙古人种(黄种)外,还包括欧罗巴人种(白种)、尼格罗人种(黑种)和澳大利亚人种(棕种)。”中国是蒙古人种也就是俗话所说的“黄种人”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高鼻梁老外葬于唐长安

  陈靓说,对人类骨架的研究可为考古学提供古代人类及古代社会的许多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经过人类学鉴定的考古材料才是完整的。

  2002年到2004年间,陕西省考古所在“紫薇田园都市”建设工地上发掘墓葬485座,共出土51例骨骼标本和39例头骨标本。通过陈靓团队的鉴定分析,确定该组居民的死亡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期和老年期,青年期死亡的个体全部为女性,“这或许与女性担负生活生产的生理职能有关。”陈靓说。

  让他们惊讶的是,编号M477的头骨,是一例老年个体,眉弓突度特别明显,鼻根凹陷、颧骨纤细,各项指标数值都落入了欧罗巴人种的变异范围,其形态特征与古欧洲人类型比较接近。“对紫薇M477出土头骨的种系成分分析研究,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唐代长安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陈靓说。

  墓室越简陋 骨骸越易保存

  “没必要仰慕富人,穷人更值得富人去羡慕。”陈靓说,在她所经历的考古挖掘中,越是主人声名显赫,墓葬越是深埋豪华,越是尸骨无存。与此相反,穷人的骨头保存得广泛比达官贵人的更完善。

  据陈靓介绍,从2005年4月起,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在韩城市梁带村发掘了3座春秋早期的芮国墓葬,确认为西周诸侯国芮国国君和家人的墓葬,但70余座墓葬里仅能采集到9例人骨以供分析测定。但在标本库里,有一个发掘于新疆的头骨,距今约2000年,但面部皮肤还有部分保存。

  陈靓分析说,穷人活着没有钱,死后甚至连棺材都没有,或许挖个坑就被埋下,没有墓室或者墓室很小;与之相反,富人生前声名显赫,死后下葬也讲排场,墓室很深也很大,空气多湿度也大,却更有利于细菌和微生物繁殖,不利于骨骸的长期保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姓氏――中国人的遗传密码
姓氏――中国人的遗传密码大鹏载自中国文化网“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去向何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千古诘问。姓氏源流可以在一定层面回答这个艰深的问题。因为姓氏不仅是一门深奥学问,更代表了血缘关系看得见的传承。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中国人的血脉之根“请问您贵姓?”――姓氏不仅是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必问的问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也不一般。中国是...
· 姓氏:中国人的遗传密码
姓氏:中国人的遗传密码“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去向何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千古诘问。姓氏源流可以在一定层面回答这个艰深的问题。因为姓氏不仅是一门深奥学问,更代表了血缘关系看得见的传承。姓氏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徽章。在中国人看来,姓氏是祖宗所赐,是一个人尊严的表现,尊重姓氏便是尊重祖宗和自己。因此,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姓氏就是凝聚一个族人的最重要力量。寻根溯源,很多姓氏的根都可以上溯到人文始祖黄帝与炎帝,因此中国人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从这个意义上讲,姓氏也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调查的4100个姓氏中,位列前三位的李、王、张,分别国总人口比例的7.4%、7.2%和6.8%,三大姓氏总人口均不超过1亿人。中国人的血脉之根“请问您贵姓?”――姓氏不仅是中国人初次见面时必问的问题,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也不一般。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
· 解读中国人的祖宗信仰
现代中国看起来很普遍的是觉得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中国人在宗法制度下,虽然宗教意识薄弱,但对祖宗的信仰弥补了这一方面,敬天法祖成为中国人的行事准则。光宗耀祖意为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这可是自古至今中国人乐此不疲的最高追求。人怀“光宗耀祖”之志,建功立业,告慰父母,光大门楣,使后人引以为荣,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先要有立德、立功或立言的业绩,也就是走正道,才可以光宗耀祖,而不在于是否当大官发大财,欺世盗名则不可能永远糊弄天下人。传宗接代原指生了儿子可以使家世一代一代传下去。继承祖业,延续后代。中国人尤其看中传宗接代,儒家教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骂人断子绝孙,是最恶毒的语言,而杀人全家,是十恶重罪,但官府却喜欢以灭族来威胁臣民,难道中国人觉得,如果,没有子孙,死了去阴间要挨饿。祖功宗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出自《孔子家语·庙制》:“古者祖...
· 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新发现人骨骨骸
8月29日,哈民忙哈考古史前聚落遗址工地传来消息,通过进一步地挖掘,哈民忙哈史前聚落遗址又发现三座房址,并在其中发现了大量玉器,并首次发现了一具人骨骨骸。据悉,此次发掘从7月25日开始,将发掘1250平方米。截至目前,除了出土大量的玉器,并首次发现了仰身直肢葬,在沟壕中也首次发现了一具人骨骨骸,其胸口上插着石簇(新石器时代[注:新石器时代(NeolithicPeriod)指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年代大约从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从距今5000多年至2000多年不等。]精制打磨石器,造型古拙,线条流畅,刃口锋利)。据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夏月胜介绍,仰身直肢葬是把死者伸直了腿、仰面下葬,相比之前发现的仰身屈肢葬(腿部屈肢)、仰身叠肢葬(腿部重叠,疑似被捆绑后下葬),大多数自然死亡者都采用此种葬法;而插在人骨胸口上的石簇,也证明了之前该遗址是遭遇突发事件[注:事件一般...
· 古代女人:解读李清照遗情书中的情爱密码
“遗情书”这词是从木子美那儿学的,她把她的隐私日记命名为《遗情书》,而且还公布了,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害得某位被记入日记的先生惊呼“我哪儿知道她会把这事写进日记啊”。不过偷窥别人的隐私是件不道德的事,我们还是去看李清照女士的遗情书算了,她已经死了好几百年了,早就不叫“偷窥”而改做“研究”了―我们来研究李清照的遗情书。“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阕《点绛唇》记录的是偶然看到一位帅哥时的惊艳。想多看看,又不好意思,干脆拿着根树枝假装在欣赏树枝上的花。而那“倚门回首”时的“美目盼兮,巧笑倩兮”,是不是有点卖弄风情的味道啊。不知道这位帅哥被她泡到了没有,反正她把这件事写进了“遗情书”里。“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