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开三潭印月的来历和传说之谜

2017-05-2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19
转发:0
评论:0
揭开三潭印月的来历和传说之谜,未解之谜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

未解之谜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三潭印月,西湖十景之一。三潭印月的来历,最初可以追述到北宋苏东坡治杭期间。
 
  相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有一次大旱,土地都干裂了,他就发动老百姓,把西湖挖深,让它储存更多的湖水来浇灌农田。湖里挖出的泥,堆成一道长堤和一个小岛。为了便于观察水情,在湖水最深的地方立了三个石塔作为深水记号,三个石塔造形优美别致,上头尖,中间镂成一个空心的球,像三只宝葫芦。 
 
  每当中秋节的晚上,明月如盘,光辉朗照。这时候,人们在三个石塔里点起明亮的灯烛,再把石塔上的小圆洞蒙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三潭印月”的名字便由此而来。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时,灯光从塔中透出,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烟笼寒水月笼纱”的美景。为进一步提升三潭印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杭州政府于2005年再度对湖中三岛环境综合整治,去除了“三潭印月”周边环境不协调的设施,淡化商业气氛,布设了李卫(清代浙江总督)陈列室,在先贤祠中布设了三潭的历史沿革。恢复“万字亭”等历史人文景观。三潭印月的植物配置,在体现三岛共性的同时彰显个性。以造景见长,春秋为主,兼顾四季,恢复“竹径通幽”、“鱼沼秋蓉”等传统特色景点,充实新优花卉品种,以优雅的水湿生植物美化内塘水面,充分体现江南山水园林的特色。 
 
  如今,三潭印月风光更加旖旎,环境更加优美,它如诗如画,诗韵灵动,画意翩跹,无愧于“西湖明珠”的美称。三潭印月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
 
  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
 
  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深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潭里喷喷水,北山南山下暴雨。就在这一天,湖边的杨柳折断了,花朵凋谢了,大水不断往上涨。
 
  鲁班哥妹带着一百八十个徒弟,一齐爬上了宝石山。他们朝山下望望,只见前面一片汪洋,全城的房屋都泡在臭水里,男女老少都逃到西湖四周的山头上。湖中央,转着一个老大老大的漩涡,漩涡当中翘起一只很阔很阔的鱼嘴巴,鱼嘴巴越翘越高,慢慢地露出整个大鱼头,鱼头往上一挺,蓦地飞起一朵乌云,升到天上。乌云飘呀飘呀,飘到宝石顶上,慢慢落下来,里面钻出一个又黑又丑的后生。
 
  黑后生滚动圆鼓鼓的斗鸡眼珠,朝鲁妹瞟瞟:“哈!漂亮的大姑娘,你做的啥行当?”
 
  鲁妹说:“你问姑娘啥行当,姑娘是个巧工匠。”
 
  黑后生把鲁妹从头看到脚:“对了,对了!我看你亮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想必能绫罗绸缎巧裁剪。走,跟我去做新衣。”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把鲁妹从脚看到头:“对了,对了!我看你苗条的身材纤巧的手,想必有描龙绣凤好针线。走,跟我去绣锦被。”
 
  鲁妹摇摇头。
 
  黑后生猜来猜去猜不着,心里想一想,眯起眼睛说:“漂亮的大姑娘,不会裁剪不要紧,不会刺绣不要紧,你嫁到我家去,山珍海味吃不完,乐得享清福哩。”说着,伸手来拉鲁妹。
 
  鲁班一榔头隔开他的手,喝声:“滚开点!”
 
  黑后生仍旧咧开大嘴,嘻皮笑脸:“我的皮有三尺厚,不怕你的榔头!大姑娘嫁了我,什么都好讲;大姑娘不嫁我,再涨大水漫山冈!”
 
  鲁妹心里想:倘若再涨水,全城人的性命都保不住了。她眼珠儿转两转,办法便有了,对黑后生说:“嫁你不急,让阿哥替我办样嫁妆。”
 
  黑后生一听开心了:“好姑娘,我答应,你打算办样啥嫁妆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潭印月的来历三潭印月的传说
西湖里有三座石塔,象三个宝葫芦一样,长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每到中秋之夜,明月当空,人们喜欢在石塔的圆洞里点上灯烛,把洞口糊上薄纸,水里就会映出好多小月亮,月照塔,塔映月,景色十分绮丽。那就是有名的“三潭印月”。那么,这三座石塔是哪里来的呢?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呢!有一年,山东的巧匠鲁班,带着他的小妹,到杭州来。他们在钱塘门边租两间铺面,挂出“山东鲁氏,铁木石作”的招牌。招牌刚刚挂出,上门来拜师傅的便把门槛都踏断了、鲁班挑挑拣拣,把一百八十个心灵手巧的年轻后生,收留下来做徒弟。鲁班哥妹的手艺巧极了,真是鬼斧神工:凿成的石狗会管门,雕出的木猫会捉老鼠。一百八十个徒弟经他们一指点,个个都成了高手。一天,鲁班哥妹正在细心给徒弟们教生活,忽然一阵黑风刮过,顿时天上乌云乱翻,原来有一个黑鱼精到人间来作祟啦,黑鱼精一头钻到西湖中央,杭州一个三百六十丈的深潭。它在深潭里吹吹气,杭州满城鱼腥臭;它在深...
· 五路财神的来历和传说
神话故事五路财神据说元末有一何五路,为抵御外寇而死,人们因此祀他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与作为财神的路头五路神无涉。或又以五路神实为五圣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间汤斌毁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后,民间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为路头而祀之。一般以此路头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谓五路乃东西南北中也;财货无不凭路而行,故人们以行神为财神,谨加祭祀,冀求它引财入门,或出行获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为"祖道"之俗;吴俗接路头,祭祀的也是路神,而这路神变成财神。路神变为财神,是因商业的发展,财货流通的加剧。财货往来于陆水之间,人们直观地认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财货。在《封神演义》中,五路财神指的是赵公元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在民间所供财神中,不管是赵公元帅,还是赐福天官,身边总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说是地地...
· 三潭印月的真实来历保俶塔夜景诗词
三潭印月的真实来历保俶塔夜景诗词三潭印月岛与湖心亭、阮公墩鼎足而立合称“湖中三岛”,犹如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蓬莱三岛,故又称小瀛洲。俯瞰整个小瀛洲犹如一个硕大的“田”字。小瀛洲上有开网亭、亭亭亭、九狮石、闲放台、迎翠轩、我心相印亭等园林建筑点缀其间。绿树掩映、花木扶疏。湖岸垂柳拂波,水面亭榭倒影;园林富于空间层次变化,造成“湖中湖”、“岛中岛”、“园中园”的境界。岛南湖中建成有三座石塔,相传为苏东坡在杭疏浚西湖时所创设(现有石塔为明代重建)。而有趣的是塔腹中空,球面体上排列着五个等距离圆洞,若在月明之夜,洞口糊上薄纸,塔中点燃灯光,洞形印入湖面,呈现许多月亮,真月和假月其影确实难分,夜景十分迷人,故得名“三潭印月”。扩展资料:历代说法:关于三潭印月的“印月”几种说法:一种是《西湖志》所说:“月光映潭,分塔为三,故有三潭印月之目。”另一种是画家所绘,画3个小石塔,各悬一月影于中,基本上跟上说相同...
· 应龙是什么?应龙的来历和传说
应龙是什么:《述异记》卷上:“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是化龙的一种。(当然,也有人认为应龙可指远古的氏族部落和神秘古国——应龙氏和应国)。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天问》中,对应龙如何帮助大禹治水、如何用尾巴在地面上划出一条江河引洪水入大海等奇事表示不解。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化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
· 端午节的几种来历和传说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即将来临,你们是否都盘算好了怎么度过这个假期。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大家都知道吗?估计大部分的人都知道是为了纪念屈原而立,没错,民间最广泛的就是这种。那么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不仅仅只有这一种,其他的你知道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传说都有哪些,一起来了解下吧!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1.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