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赐纳和患安定边境
自从宋仁宗亲政之后,首先就是大力改革,大规模地进行人事调整。 首先他把内侍罗崇勋等人罢黜了,接着又把刘太后所亲信的人如枢密使张耆、枢密副使夏竦和范雍、参知政事陈尧佐和晏殊等人,全都贬为外官。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虽然也是极力协助宋仁宗,但因被怀疑曾阿附太后,也罢去了相位之职,被贬出判陈州(治所在今河南淮阳)。他重新起用了张 士逊、李迪为相,任用翰林侍读学士王随、权三司使李谘共参国政。那些因劝太后撤帘归政而被贬的人也先后被擢重用,例如:范仲淹、宋缓、孙 祖德等人。
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因为连年旱蝗天灾,有人提出应改元以应天变,导迎和气。还有人提出,明道之前,之所以建元天圣,都是当时丁 谓为了取悦于刘太后而改的。后改明道,“明”字日、月并列,义与天圣相同,也应改元。于是宋仁宗下诏,明年改元“景祐”,对于刘太后擅自做主为他立郭皇后的事情,始终让他耿耿于怀。
因此宋仁宗最终还是以郭后没有子女为由,把郭氏废除为尼,幽居在长宁宫。本没有错的可怜的郭氏就这样长居在长宁宫,政治婚姻本就没几个有好结局的,她也只是一个而已。范仲淹也因谏而被贬为外官。
郭皇后被废之后,宋仁宗专宠尚氏、杨氏等人,整天沉溺于酒色之中,钟鼓弦乐之声,日夜不断,闻于宫外,而渐疏政事。被宠的尚氏等人竟然在后宫通过“教旨”来发号施令,最终,宋仁宗因酒色无节制而患病。一时间宫廷谣言不断,流布道路,朝议无不为止大哗。百官群臣以国事为忧,纷纷上书,要求严整后宫,杨太后也多次劝宋仁宗应该要立后宫之主。直到景祐元年(1034)九月,仁宗才诏立刚刚人宫的前勛臣曹彬的孙女曹氏为皇后,后宫之争终于暂时平息下来。
没想到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内忧”刚刚平息下来,“外患”就接踵而至。这时,宋朝的西邻党项政权飞快地发展起来。景祐五年( 1038)十月,正式称帝的元昊,建同号大夏,改年号“天授礼法延拃”,并设官立职,改定兵权,创制文字、修订礼仪制度,完成了建立西夏建国的巨大事业,成为了宋朝西邻中最强大的竞争对手。
宝元二年(1039)四月,为了想让宋朝承认夏国,册封帝号,元昊便派人前往宋朝,打探宋朝的动静。宋仁宗和群臣久议不决,一直到同年六月,才决定把宋封元昊官爵削去,并备兵对夏征讨。没料到的是,同年十 一月,元昊竟先发制人,率先派兵人侵保安军(今陕西志丹县),分3万兵力围攻承平寨(今陕西延安西北),并放出风声说还要攻人宋朝西部的边防重镇延州(今陕西延安)。
宋军在延州之战中损失惨重,关辅震动。忧心忡忡的宋仁宗,急召诸臣商讨对策。迫不得已,宋仁宗又将主战的韩琦起用为陕西方面的统帅。 结果韩琦又举荐了范仲淹。范仲淹接到命令后立即抵达延州,率兵攻打西夏,最终收复了失地。
宋军稍获胜利,掉以轻心的宋仁宗以为元昊已经害怕宋朝了,便又派人悄悄潜人西夏,挑动西夏自相残杀,希望能坐收渔人之利。这个举动让元昊十分恼怒,于庆历二年(1042)九月,又一次大规模的出兵犯宋。
宋仁宗派镇戎军守将葛怀敏率军奋力抵御,没料到在定川寨(今宁夏 固原西北)被夏军围攻,阵乱溃败,部伍相失,死伤兵士9400余人,战马损失600余匹。夏军乘胜直驱渭州(今甘肃平凉),结果方圆数百里内,庐舍扫荡一空,全部焚烧,居民遭掳。
夏军经过定川的胜战,尝到了甜头,声势也是日益渐涨,宋军益衰,事情到了这种地步,宋仁宗只好谋求与夏议和,密诏知延州庞籍谕意元昊,说只要西夏能够息战称臣,尽可保留其帝号、国号。直到庆历四年 (1044),元昊迫于辽朝的进攻,急于与宋共同抗辽,才答应俯首称臣,与此同时还提出了巨额“岁赐”。
宋仁宗看到西夏能够称臣已经是相当不容易了,急忙回书元昊说:“俯阅来誓,一皆如约。”元昊的求和条件就这样被宋仁宗答应了。这年十月,宋夏和约达成,夏其实只是对宋保持在名义上称臣,而宋也是及时册封了元昊为夏国的国主,并每年“赐”夏银5万 两,绢13万匹,茶2万斤,并另加一些节日上的“赏赐”。夏宋之间的战争总算是得到了暂时的议和,虽然宋朝为此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在宋夏胶着困战的同时,北方的契丹政权也对宋朝抱有觊觎之心,正虎视眈眈地等着合适的机会,一举歼灭宋朝。亲政后的宋仁宗,曾经采纳过知成德军刘平的一些建议,密敕河北沿边广植树木、复建水田,以防备 辽骑突然入侵。
景祐元年(1034),以祭天为名的契丹,把军队屯结在宋辽的边境, 做好了随时出兵侵宋的准备。宋仁宗听到此消息后,立即命河北整饬军 备,调夫役尽快地修治河北沿边城池、关河壕堑。
庆历二年(1042)初,契丹大军压境,派人面见宋仁宗,质问宋朝出兵伐夏和增修边防,要挟宋朝把后周时所收复的瓦桥关以南的十县之地割让给契丹。右正言富弼奉宋仁宗之命出使契丹,提出或增“岁币”或和亲 议和。经过多次的交涉,契丹方面才勉强答应不割地,只增纳岁币重订和好。富弼力争不可言“纳”,而契丹方面则坚持或称贡,或称献,或称纳。
最终,宋仁宗还是屈服于契丹的意思,许称“纳”字而和。这年十月,双 方签订了和约,以后宋朝每年都要增纳契丹银十万两,绢十万匹。狡滑的契丹,明显是趁火打劫,趁着宋朝困于西夏的时候,没费一兵一卒,凭空 取得了巨额的贡纳。这对宋朝来说,无异于又是一次“澶渊之盟”。(早在 宋真宗时,就在今河南濮阳的澶渊与辽签订了屈辱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