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80
转发:0
评论:0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

范仲淹(公元989年-公元1052年)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祖籍苏州吴县,生于徐州,为唐代宰相范履冰之后。他坚持改革和忧国忧民的精神,被历代传颂。

范仲淹是我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杰出人物,他活动于宋 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他敏锐地意识到了北宋社会内部潜藏着的危机,力图革除弊政,勇敢地迎接异族的军事挑战和积极安定边防,为拯救日益衰败的国家而顽 强地奋斗终生。他的治国业绩辉煌,积极进取精神可嘉。他品德高尚、学问精深,他的品德和伟大业绩感动了后世的知识分子,成为知识分子引以为豪的楷模。

范仲淹很小的时候,父亲便逝世了,母亲含辛茹苦地带着他改嫁朱氏。范仲淹长大之后知道自己的不幸身世后,立志奋发图强,以读书来求取功名,改换自己的门庭。

范仲淹在河南商丘求学5年。当时,他的生存条件十分艰苦,他每天都在寺庙里读书,很少解衣就寝,困了就用冷水冲面来振作精神;由于食物非常奇缺,他只能 吃些稀粥和咸菜。在寒冬腊月里,煮好的粥凝结后,他就把它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就着腌菜末吃下,这就是后来流传的“断齑(切碎的腌菜)划粥”的故事。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人的意志,使他了解到了民生疾苦,坚定了他的远大志向。

由于孜孜不倦地努力,范仲淹对儒家经典非常精通。宋真 宗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范仲淹考中进士,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最初几年,范仲淹一直担任地方上的小官。他为官虽小,但做了很多有利于国计民生 的事,并且很有政绩,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范仲淹到泰州(今江苏泰州市)掌管盐税。这一带海堤年久失修,海潮为患,他积极上 书呼吁重修海堤。他的上书得到了朝廷的支持,朝廷让他负责修堤。宋仁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春,长达150里的海堤,经过多年的努力最终修好,当地 人民为了纪念他,把海堤命名为“范公堤”。

宋仁宗即位之后,章献太后一直把持朝政。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朝廷宣布章献太后将 在冬至日接受仁宗与百官的朝拜。范仲淹上书极力反对此事。为此他触犯了章献太后,被贬为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通判。遭贬之后,有人劝他应该将锋芒收敛一 些,但他说:“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对不合理的政策坚决抵抗。

范仲淹在章献太后死后不久便被召回朝廷,任右司谏,专门负责进谏, 这时向皇上言事成了他的职责,他因此无所畏惧。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蝗灾四起,范仲淹上书朝廷派人去赈济灾民,仁宗于是派他 去江淮一带安置灾民,范仲淹每到一地就开仓赈济,并且免除了灾区的部分赋税。他还把饥民吃的野草带回来给仁宗看,劝他不要过分奢侈。宋仁宗虽然表面听从他 的建议,但实际上却对范仲淹产生了抵触情绪,他频频进谏将宋仁宗激怒,于是被再次贬为地方官。

景枯元年(公元1034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当时苏州暴雨成灾。他到任后就去了解水情,疏通河道,导太湖之水入海,这些水利工程竣工之后,范仲淹升任礼部员外郎,被调回朝廷,任开封知府。

范仲淹身为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政治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他依然还是像以往一样大力推行自己的政治方针,他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把工作 安排得井井有条,仅仅几个月,繁华的开封府便“肃然称治”。当时,朝中宰相吕夷简等大官僚互相勾结,四处安插党羽亲信,使朝中充满了陈腐污浊的空气。范仲 淹对这种景况非常憎恨,他绘制了一份《百官图》,当众指出某些官吏升迁纯粹是因为宰相的私心。于是,他第三次被贬,外调任饶州知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范仲淹为何叫做范仲淹?范仲淹名字的由来
北宋人范仲淹,以一篇《岳阳楼记》在中国文学史上芳名永存,而且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成了有识之士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座右铭。文如其人。纵观范仲淹的一生,他不仅是个文学大家、治军名将,理国名臣,同时也是个克己让人、豁达大度的君子。南宋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他推崇备至,认为他是一个杰出之才,在宋朝振作士大夫之功为多。朱老先生说:“天生人才,自足得用,岂可厚诬天下以无人?自是用不到耳。且如一个范文正公,自做秀才时便以天下为己任,无一事不理会过。一旦仁宗大用之,便做出许多事业。”诚如朱夫子所言,范仲淹不仅影响了同朝的欧阳修等一般文人名士大臣,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改革家王安石,直到今天,他的人格与人品,也还在影响着善良的人们。范仲淹出生于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字希文。他的先祖本是邠州(今陕西彬县)人,后来举家迁往江南苏州吴县。范仲淹的童年是很不幸的。他两岁时,父亲不...
· 范仲淹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时渡江南下,任丽水县丞,时逢中原兵乱,遂定居吴县(今苏州市)。五代时,曾祖和祖父均仕吴越,父亲范墉早年亦在吴越为官。宋朝建国后,范墉追随吴越王钱俶归降大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长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名朱说(yuè)。苦读及第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为进士,被任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
· 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少贫好学,大中祥符进士。敢言直谏。曾建议泰州知州张纶修筑捍海堰,堰成,使大片沿海土地免遭水淹。宝元三年(1040年)赴任陕略副使,与韩琦共同改革军事,加强防务。庆历三年(1043年)擢为参知政事,提出严密官制、劝课农桑、整顿武备、减轻徭役、推行法制等10条建议,遭保守派反对,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后病死于赴颍州途中。工于诗词散文,风格清新明健。有《范文正公集》。
· 范仲淹传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监泰州西溪盐税,迁大理寺丞,徙监楚州粮料院,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僭,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
· 北宋名臣范仲淹简介范仲淹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范仲淹字:希文别名:朱说谥号:文正绰号:小范老子、龙图老子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朝代:北宋出生地:真定府出生时间:公元989年去世时间:公元1052年父亲:范墉养父:朱文翰母亲:谢氏妻子:李氏儿子:长子范纯佑、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星座:天秤座信仰:儒学职业: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祖籍:陕西咸阳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毕业院校:应天府书院其他作品:岳阳楼记、明堂赋、上执政书其他成就:州县办学;戍边御敌;庆历新政;立言立德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是令后人钦佩的前代贤者。他留下的先忧后乐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闪耀精神。从做人到为官,范仲淹都让人们看见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一位伟大的前贤。宋太宗端拱二年出生在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官舍,父亲范墉曾经为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在其任上出生。可惜的是范仲淹两岁的时候,范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