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龟兹国首位白姓国王大揭秘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99
转发:0
评论:0
古龟兹国首位白姓国王大揭秘,白霸(生卒年不详),龟兹王(91~107年在位),政治开明且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尤

白霸(生卒年不详),龟兹王(91~107年在位),政治开明且有一定的军事才能。尤利多被罢黜后,在班超支持下登上王位,龟兹国由此再度摆脱匈奴人的控制,恢复与汉朝的隶属关系。从此揭开了龟兹王国历史上一个崭新的篇章。自白霸登位,直到公元八世纪末的800年间,主要是白氏家族控制着龟兹王室。班超任西域都护期间,根据西域诸国的自身条件与具体情况,奉行“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的政策,团结了大多数城邦国。

诸国相安无事,社会秩序井然,丝绸之路畅通,各国经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白霸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实施其治国方略。他借助于汉朝在西域的影响,积极配合西域都护府经营西域,团结各国共同对付匈奴及西域亲匈奴势力。同时,积极发展生产,繁荣贸易,经济社会又呈现出前所未有过的大好发展态势。

龟兹是匈奴长期盘踞的根据地,其影响根深蒂固。龟兹殷富,无论是匈奴还是汉朝,都把图谋龟兹作为西域的首选。经过东汉王朝最初几十年的拼打,东汉开始在对匈奴战争中占据上风,西域再次被朝廷重视起来。永平十六年(73),班超带领郭恂等36勇士受命出使西域,利用军事打击和政治瓦解等手段,使鄯善、疏勒等国相继臣服于汉朝。永平十七年(74),东汉政府以陈睦为都护,耿恭、关宠为戊己校尉,分别屯驻车师后部金满城(今新疆吉木萨尔)和车师前部柳中城(今新疆鄯善鲁克沁)。永平十八年(75),焉耆国联合北匈奴率2万铁骑攻打车师,围杀都护陈睦,兵困耿恭和关宠。后关宠战死,耿恭只带领20余名屯田军回到洛阳,班超与郭恂孤军坚守在丝绸之路南道的疏勒和于阗。在孤守南道的岁月里,疏勒、莎车军民的大力支持,使班超等人坚定了必胜的信念,对国家的无限忠诚又使得他们有了心理支撑。特别是自西汉以来无数先辈出生入死、喋血疆场的英雄气概,和他们的丰功伟绩又使他们心生希望。所以在这些孤苦寂寞、荒难横生的日子里,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期盼朝廷再有经营西域之举。对于他们这些铮铮铁骨的将士们来说,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为国捐躯、为民族赴难。

建初三年(78),朝廷终于又下定决心重新经营西域,并多次派遣人马支援孤军作战的班超等人。班超平定南道诸国后,决定为龟兹再与匈奴一争高下,开始谋划攻打龟兹。班超遂率疏勒等国士兵1万余人,攻破龟兹属国姑墨,孤立了龟兹。建初五年(80),班超与前来西域增援的徐干会合,实力大增,士气大振。章和永元元年(87),班超发于阗、疏勒兵攻伐莎车国,莎车国降,此役如一声闷雷,龟兹等国惊魂落魄,不知所措。龟兹国见匈奴在西域大势已去,只好臣服于汉。永元三年(91),汉朝依据班超之意,联合乌孙讨伐匈奴,取得历史性胜利,迫使匈奴向西迁徙。于是,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徐干为长史,驻扎在龟兹东面的它乾城。依汉朝之命,班超废黜了亲匈奴的龟兹王尤利多,另立白霸为王,龟兹内部亲匈奴势力受到致命打击。

白霸曾为汉朝侍子,自幼生活在洛阳和长安,熟悉中原的制度和文化,热爱汉族的礼乐制度,对汉朝有着亲善和认同的思想。为此,他登位后首先改革了龟兹的政治,加强了与东汉政府的关系,着手战后经济的复苏工作:一方面谋求东汉政府的支援,疏通丝绸之路,繁荣东西方商业贸易,增加收入;重视发展农业、畜牧业、园艺业和手工业,丰富市场,满足外商需求。另外,注意吸收汉文化和国外文化,给龟兹文化注入新的血液,提高人民素质。同时还利用宗教稳定社会,支持佛教发展,巩固佛教中心地位。在他执政的数十年里,龟兹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复苏和发展,白氏家族的影响也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白氏成为后来公认的龟兹王族。

永元六年(94),西域绝大多数王朝已归降东汉,唯曾攻杀都护陈睦的焉耆王和尉犁、危须二属国仍在作最后的顽抗。班超为实现国家统一,在龟兹和诸国的积极支持下,发诸国兵7万共伐焉耆、尉犁和危须。大军所向披靡,叛军旋即土崩瓦解,班超拔掉了妨碍西域政令的最后几颗钉子,清除了卧榻之侧的不稳定因素,完成了西域的统一大业。在白霸的建议下,班超奏请朝廷,在龟兹重置西域都护府,都护列国。东汉政府采纳了班超的建议,下诏重置都护府,拜班超为西域都护,负责西域的一切军政事务。西域都护府的重新设置对于西域的稳定,龟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畅通具有积极意义。自汉和帝至汉安帝(89~125),白霸统治龟兹的几十年里,始终与汉朝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为龟兹的繁盛作出了卓越贡献。

白霸登位后,一部分亲匈奴贵族仍潜藏于龟兹社会内,所以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兴风作浪。白霸对这些亲匈奴势力进行了无情的打击,无论是权贵还是富绅,只要里通匈奴,往往就会被处于极刑,家产也被充公。在他的这种高压政策下,亲匈奴势力始终不能抬头,更没有翻身之机。西域初定后,班超于永元十四年(102),因年老体弱返乡,由任尚接替班超为西域都护。任尚性情暴躁,处事失误较多,又不注意民族政策,一意孤行,从而引起西域诸国的不满。恰在此时河西羌族人民大起义,受河西羌族人民大起义的影响,北匈奴残余势力复起,煽动西域诸国反汉,妄图卷土重来。延平元年(106),任尚在疏勒被亲匈奴叛军围困,龟兹境内空虚,亲匈派趁机滋事,白霸无力弹压,也没有力量支援任尚。任尚无计可施,只能频频向东汉政府告急。东汉政府为稳定西域形势,决定将遭到西域各族人民反对的任尚调回洛阳,另委派骑都尉段禧为西域都护,同时令副校尉梁�[率河西四郡羌胡兵5 000人驰援。围困任尚的叛军闻讯后各自散去,任尚虽然捡了一条性命回来,却又要面临回朝受审,可以说是苦恼之极。

梁�[兵未至,疏勒已经解围,但战火未息。梁�[、段禧与新任命骑都尉赵博合兵力八九千人至龟兹,据守龟兹境内的它乾城。梁�[见它乾城太小,而且地处平原,根本无险可守,一旦有事,难于自固。于是,他便前去向白霸说明情由,要求西域都护府迁往龟兹王都延城内。白霸马上同意汉军入驻,但却遭到部分有亲匈思想贵族的坚决反对,他们以种种借口加以阻挠。白霸力排众议,顶住一切压力,让西域都护府机构及其军队八九千人迁驻王都延城内。这时潜伏在龟兹境内的亲匈贵族,立即纠集残众,竖起叛汉反白霸旗号,并唆使温宿、姑墨亲匈贵族,集数万兵围困龟兹王城。梁�[等率兵出战,大败叛军。《后汉书·梁�[传》载:“连兵数日,胡众败走,乘胜追击,凡斩首万余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龟兹乃定。

永初元年(107),河西羌人大起义战火愈烧愈烈,西域形势仍然动荡不堪。《后汉书·梁�[传》载:“道路尚隔,檄书不通。岁余,朝廷忧之。公卿议者以为西域阻远,数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费无已。永初元年,遂罢都护,遣骑尉王弘发关中兵迎禧、博及伊吾卢(今新疆哈密)、柳中(今新疆鄯善鲁克沁)屯田吏士”。东汉政府放弃对西域的治理后,匈奴势力卷土重来,龟兹境内亲匈势力又占了上风。龟兹王为东汉政府所立,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外交上皆倾向于东汉政府,因而成为了亲匈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在匈奴的支持下,龟兹贵族罢废了白霸王位,改立其倾向匈奴的弟弟白英为龟兹王,不久白霸去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龟兹
地理阿克苏地区龟兹国以库车绿洲为中心,最盛时北枕天山,南临大漠,西与疏勒接,东与焉耆为邻,相当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部分地区。在极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历史前272年孔雀王朝阿育王势力扩展到龟兹,阿育王赐龟兹为太子法益封地。西汉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龟兹王及夫人来朝,王及夫人皆赐印绶。夫人号称公主,赐车骑旗鼓,歌吹数十人,绮绣杂缯琦珍凡数千万。后数来朝贺,学习汉朝衣服制度,归国后,按汉朝制度治理宫室。汉成帝、汉哀帝时龟兹和汉朝关系亲密。(《前汉书·西域传》)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46年)莎车王贤杀龟兹王,将龟兹分为龟兹、乌垒国,封则罗为龟兹王,封驷鞬为乌垒王。几年后,龟兹国人起义杀则罗、驷鞬,遣使匈奴,请立新王。匈奴立龟兹贵人身毒为龟兹王,于是龟兹...
· 龟兹古城
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之地。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当时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龟兹国,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中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
· 顿姓源自商水“古顿国”
顿姓源自商水“古顿国”南顿故城□晚报记者张劲松文/图顿姓,在我市并不多见,据《中国姓氏文化大全》记载,顿姓源出姬姓,祖根在河南项城,始祖是姬弱。西周时期,姬姓周族有人名弱,受封于顿(今河南商水县境内),建立顿子国,也称弱顿子。后顿国为陈国所迫,南迁至今河南项城西南,称为南顿,春秋时亡于楚,后子孙以国为姓,故姓“顿”。日前,记者在商水县大武乡焦寨村寻访到顿姓人家,与他们一起探访了这一稀有姓氏起源。“我姓顿,顿号的顿”4月9日上午,记者驱车赶到商水县大武乡焦寨行政村寻访顿姓人家。村民介绍,该村只有一户人家姓顿,户主名叫顿培机,由于顿培机的儿子在漯河市上班,顿家人于几年前都搬到漯河了。在村民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顿培机的电话号码。“我姓顿,顿号的顿,在生活中很难找到同姓人,年轻时曾有人和我开玩笑称我小顿、老顿,还有人戏称我为顿号呢!”当记者问及顿培机的姓氏时,顿培机打开了话匣子。言谈中,听说记者要...
· 中国十大姓氏排名,王姓排首位,雄踞整个北方!
中华五千年,各种文化灿若星辰,而中国人特有的姓氏文化,从伏羲氏时期“正姓氏,别婚姻”开始,姓氏便成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其中包含了数千年代代相传的宗族文化,成为中华文化中特有的分支,各个姓氏的来源、演变、发展都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据统计,文献记载和现存的姓氏共有5600余个,古人将姓氏整理成“百家姓”和“千家姓”,随着几千年的发展,有些姓氏已经消失殆尽,而有一些姓氏却日益壮大。据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2020年初发布的2019中国最新姓“百家姓”(港澳台地区除外)数据显示:排着前十位的是:王、李、张、刘、陈、杨、黄、赵、吴、周。王姓排在首位,人数最多,其实并不意外。毕竟从汉代开始,王姓就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因为其来源复杂,因此族系众多,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开闽王氏等,王姓是中华民族众多姓氏中文化最为渊深的姓氏,可谓群星璀璨光耀华夏。有的书籍记录,王氏著名望族全国多达...
· 大廉:夏朝初期,建立古黄国,廉姓的得姓始祖
大廉(约公元前21世纪),嬴姓,华夏族,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大费)的长子,舜的外孙,黄帝第七代孙。他在夏朝初期,建立古黄国。廉氏后人取祖先名字中的“廉”为氏,奉大廉为廉姓的得姓始祖,黄氏后人奉大廉为黄姓的得姓始祖。他是秦、赵、黄、廉、裴等姓氏的祖先。廉氏是一个非常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九十位,人口约十九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2%左右。廉氏望居河东郡(今山西夏县)。廉姓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元和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是黄帝后裔。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神武大将。他的一生,多彩多姿,尤其是在“负荆请罪”上的精彩表现,不但使他的大名永垂不朽,还有一个更积极的意义,就是使他所姓的“廉”氏,成为了一个中国人所熟悉的姓氏,同时,更证明了廉姓的古老。廉氏后人奉大廉为始祖。家族世系:黄帝—少昊_蟜极_业祖_业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