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如何除掉鳌拜夺回权力?
康熙皇帝从8岁登基到14岁,虽然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手里没有权力,实权都在四位辅政大臣手里,说的在具体点都在鳌拜的手里。
顺治委托的四位重臣分别是元老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和鳌拜(镶黄旗),其中索尼为首辅大 臣。按照顺治的意愿,四大臣本应该协商一致,共同辅佐幼主,然而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位居最末的鳌拜势力日益扩大。鳌拜是一个权欲极强的人,他仗着年轻气盛,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
鳌拜是满洲贵族世家出身,瓜尔佳氏,战功显赫,是清朝前期的重要将领和政治家。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费英东所在的苏完部落相当强大,投附努尔哈赤,大大增强了努尔哈赤的实力,因此瓜尔佳氏在清朝 建国之初就被列为满洲八大姓之一。
鳌拜从小就和先辈一样驰骋疆场。在1637 年的皮岛战役中,皇太极发兵多次进攻未克。军情危急之时,年轻的鳌拜挺身而 出,立下军令状,强行登岛成功。皇太极以鳌拜首功,破格升为三等男爵,赐号巴图鲁(勇士),后又擢升鳌拜为最重要的镶黄旗护军统领,成为清王朝的主要将领。
1644年,清军入关,鳌拜率军定北京,征湖广,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为清王朝统一中国立下汗马功劳。他率军分别大败李自成,并阵斩张献忠,被顺治 皇帝破格升为二等公,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自此,鳌拜参议清廷大政,随侍帝侧,进入清朝权力核心阶层。
但是在多尔衮主政时期, 鳌拜并不如意。1644 年,正是有鳌拜所率的清军的护卫,小皇帝福临车驾才从沈阳到达北京。鳌拜在决定皇位继承的关键时刻,支持拥立福临的表现,以及护 送顺治皇帝、孝端、孝庄文皇后等进京的功劳,虽然被加官晋爵,但也深深得罪了摄政王多尔衮。此后,鳌拜就陷入了效命疆场屡立战功却又屡遭冤狱的困境。多尔 衮死后,鳌拜因多尔衮罪状,不仅地位恢复,还日渐尊崇。
顺治安排的四大臣虽为异姓,但都是清朝开国功臣之后,功勋卓著,享有很高 的威望,而且作为异姓臣子可避谋篡之嫌,是十分合适的人选。其中索尼、鳌拜一文一武,同为三朝元老,出自两黄旗,有大致相同的命运。
皇太极死时,他俩对福 临即位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后又都受到多尔衮不同程度的。鳌拜虽位居四大臣之末,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苏克萨哈隶属正白旗,是多尔衮旧 部,为索尼所恶,因而鳌拜得以擅权,在四大臣中占有主导地位。所以,实际上的四大臣辅政说白了就是索尼、鳌拜辅政。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去世,鳌拜成为首辅。年已 14 岁的康熙帝根据索尼临终前的请求亲政,升 鳌拜为一等公爵,第二年又加升他为太师。至此,鳌拜开始得意忘形,更加专横恣肆,甚至专擅朝政,滥施威福。
鳌拜执政期间,大规模推行满族落后的制度,维护 少部分清政府贵族的利益,违背封建经济发展要求。他结党营私,日益骄横,竟发展到不顾康熙的意旨,先后杀死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临与 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等,引起朝野惊恐。
年轻的康熙为了自己和国家考虑,决定铲除鳌拜。康熙帝清醒地认识到,如果让鳌拜继续专权下 去,不仅对自己的帝位是严重威胁,而且将会给清王朝的基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尤其是在索尼死后,康熙皇帝毅然开始亲理政事,更加激化了他与鳌 拜之间的矛盾。鳌拜强横坚持自己的政见,阻碍康熙实现自己的理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