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冯道侍奉了12位皇帝却被认为是奸臣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55
转发:0
评论:0
冯道侍奉了12位皇帝却被认为是奸臣,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历经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

冯道(882年-954年),字可道,号长乐老,历经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侍奉了十多位皇帝,堪称官员典范,却被认为是不忠之人。

到了明清时期,冯道的名声一直没有改观,那些所谓的清流甚至称冯道为历代奸臣第一名。那么冯道这个人究竟都干了什么,为何会遭那么多人恨呢?

25岁的青年先后侍奉了11代皇帝

冯道是官宦世家出身,他侍奉的第一个主子是割据幽州地区的刘守光。在刘守光手下,冯道干的很不顺心,由于年轻气盛,冯道先后两次得罪了刘守光。最后被关进了大牢,在监狱的那一段时间里,冯道的锐气消失了,他改变了很多。

等冯道从监狱里出来,天下已经变了,李存勖统一了中国北方。李存勖是冯道服务的第二位主子。不过李存勖不是守江山的主,最后皇位落到了李嗣源的手里。

李嗣源是五代时期的贤君之一,在他统治的几年时间里,百姓们最起码能活命和吃饱饭。接下来是李从厚和李从珂兄弟俩打内战,冯道在这兄弟俩手里各干了一段时间。石敬瑭出卖幽云十六州从而成为了后晋皇帝,冯道也只能在石敬瑭的手底下讨生活。

石敬瑭去世之后,他的侄子石重贵接班,石重贵自不量力,挑战北方强大的辽国。最终辽国骑兵攻入了开封,石重贵被押往了东北。辽国皇帝耶律德光试图占领中原,在这一时期,冯道竟然也向耶律德光称臣。

这也是后世对冯道最不能理解的地方,向异族投降决不能容忍。刘知远建立后汉以后,冯道又成了汉臣,而且还是宰相。刘知远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刘承v想杀大将郭威,不过很不幸,反而被郭威所杀。

此时的冯道已经是70岁的老人了,他效忠的最后一个主子是柴荣。柴荣是五代十国第一英主,要明显超过之前的李存勖。在柴荣的手里,冯道的日子应该是非常好的。但就在柴荣登基的那一年,73岁的冯道去世,颇有一点生不逢时的感觉。

人才有些生不逢时,这是一个悲剧

冯道先后侍奉了11位皇帝,这是后世那种标榜忠君的清流们绝对无法理解的。宋元明清四朝对冯道的骂声不断,似乎冯道是第一奸臣。但是认真的说,冯道效忠的不是某个皇帝和某个王朝,而是这个国家。

在那样的乱世,效忠一个皇帝根本无从谈起,效忠国家才是第一位的。冯道为官的48年时间里,他所执行的政策差别很大。如果是石敬瑭、石重贵那样的昏君当政,冯道的原则就是多磕头、少说话。

在李嗣源、郭威这种还不错的君主在位时期,冯道也会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有那么一点魏征的味道。其实这并不矛盾,什么样的皇帝决定了什么样的大臣。如果皇帝是唐太宗,那就肯定会出现魏征。但如果是宋徽宗式的皇帝,那大臣肯定是蔡京的类型。

其实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出现在五代十国时期,曹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太平盛世,曹操绝对是一代名相。不过在王朝末年,曹操自然也成了乱世枭雄。张居正也是这样,在嘉靖、隆庆皇帝在位时期,张居正比谁都老实。

可万历皇帝上台以后,张居正立刻成为了权倾一时的改革名臣,还被人称为张摄政。其实冯道也是一样,柴荣去世的那一年,冯道去世。如果是在柴荣或者赵匡胤时期,冯道绝对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儒家文化逐步走上畸形道路以后,讲究什么忠君思想,其实这也是为皇帝服务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冯道经历了4个朝代,曾侍奉过10个皇帝却被后人骂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冯道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古代有一位这样宰相,他经历了4个朝代,侍奉了10个皇帝,久经官场爱民如子,但是这样一位忠臣在皇帝和后人来看这位宰相却被骂的狗血淋头。其实在古代作为朝廷大臣,他们就认为皇帝就是上天派来的真龙,所以皇帝做什么事下臣都得服从,更重要的是忠诚。不过后来他也被后人骂不知廉耻,因为在古代的时候都提倡精神较忠于皇帝。而这位宰相不仅忠诚一个皇帝,而且还侍奉了十个皇帝,这个人就是冯道。冯道这位宰相在古代非常有争议,虽然他来自农村,但是家里有一些田产,所以这一些天材足够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他非常孝顺,所以被后来官府看中入朝当官。当时他进攻的时候正处于国家,还有外族入侵的唐朝末年。对于古代一些昏君也时常存在昏君,暴君靠着一些手段,登上皇位的皇帝也有不少,但是对于冯道来讲,皇帝对他非常信任,和他手握大权。像这样手握大权的宰相生活竟然很平常,领完俸禄就拿给管家吃...
· 他是唐朝将领,先后竟然侍奉了十三位皇帝
古语有云“伴君如伴虎”,当个大臣实在是高危行业,假若稍有不慎惹怒了皇帝,随时都有可能断送性命,即使是功臣宿将也不例外。毕竟天子之怒,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承受得起的。在历史上,凡是能一直都能得到皇帝宠信,甚至在经历好几位皇帝,依旧能够在朝堂上站住脚跟并叱咤风云的人物,绝对都不简单,要是在不同政权干过,那更是人精中的人精。侯益显然就是这样的人。据史书所载,侯益出身贫寒,其父母只是关中普通农户,但这并不影响其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生在乱世,男儿只有参军入伍,成为威风凛凛的将军,才能保证家人平安。因此侯益从小就刻苦练武,唐昭宗光化年间听闻朝廷募兵,便离家应征,成为唐军中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不过也算是离梦想更近了一步。由于侯益从小练武,身强力壮又武艺高强,很快就在众多士兵中崭露头角,受到上级提拔。几次战争下来,侯益因功累迁至将军,终于实现了自己从小树立的远大抱负。谁知成为将军不久,李唐王朝就走向覆灭,天...
· 皇帝身边既然有宫女侍奉了为什么还要太监?
看过宫剧的人都知道,宫里侍奉皇帝的除了宫女就是太监,而且基本每个皇上都有一个贴身太监服侍,然而太监的存在却让有的朝代不得安宁,唐朝、明朝的衰落都与太监有必然关系。皇帝需要女人,但也需要男人来干活,当然用真的男人不放心,所以就有了宦官,只是为了让宫女与宦官之间不会发生不当关系,影响宫中风气。有人不禁疑问:宫里有宫女就够了,为什么还要太监呢?原来宫里这三件事是宫女做不来的。一、皇帝跟官员家下圣旨皇帝跟官员下达命令,有必要要有人亲身去宣读,假如让宫女去官员家中,不便于出头露面而且皇帝也担心官员与宫女私通,所以宦官去非常好,这点宫女没法做到。二、脏活累活太监再怎么说也是男的,力气和胆量都比宫女要大,干一些脏活累活,会比宫女稳重得多的。比如打扫卫生时,房屋顶比较高,宫女肯定会害怕,这时候就需要宦官了,再比如给皇上抬轿子。三、批折子、就寝皇上下朝后要到书房批折子,书房里要站几个太监,负责泡茶、进茶、递...
· 鲁道夫·冯·耶林
生平鲁道夫·冯·耶林生于一个犹太家庭。曾求学于海德堡、哥廷根、慕尼黑及柏林,并于1842年在柏林取得法学博士。之后任教于巴塞尔、罗斯托克、基尔、吉森。1868年赴维也纳,并于此做其著名演讲“为权利而斗争”,该书两年内再版十二次,被译成26种语言。在维也纳,奥地利国王赐其世袭贵族。1872年,其受聘于哥廷根大学担任法学教授。在哥廷根任教期间,曾拒绝了莱比锡大学及海德堡大学的教授任职聘请,1892年于哥廷根逝世。1881年,即德国民法典诞生前近20年,其已提出损害赔偿请求权中“积极利益”与“消极利益”之区别这一至今仍在德国民法典中使用的概念。而由其“发现”的关于订立合同之前的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至今仍由德国民法典第311条第2款所调整。耶林在19世纪下半叶的法学声望与19世纪上半叶萨维尼的法学声望一起被相提并论。在今天的哥廷根,有一条街道被命名为耶林大道,以纪念这位著名的法学家。在其曾居住...
· 明朝最后的首辅周延儒为何被认为是大奸臣
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只要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周廷儒。周廷儒于1593年生,幼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名气,从小就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为人比较有个性,民间对其的传说有很多。周廷儒肖像(网络图)据说,周廷儒4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驮着他去街市上瞎逛,看到了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碑坊,就问道:“徐阁老当了首辅之后,就把碑坊竖在了这里,倘若今后我当了首辅,我该把碑坊放在哪里呢?”他的祖父大吃一惊:“你还年轻,怎么可以说如此大话呢!”于是,急匆匆离开了碑坊。至此,周廷儒就再也不从徐阁老的碑坊下走过,宁愿多绕几步路,可见他从小就有志气。万历四十年,他第一次去参加乡试,就成功中举。于次年,获得了会试第一,智夺会元。过了一个月,他马上参加殿试,再次夺了第一名,成为状元,那时候他才不过是21岁,就少年得志,就如翰林院当了修撰。在崇祯帝登基后没多久,就破格重用了周廷儒,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那时候他已经35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