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文学家胡适藏书竟有40个大书架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2
转发:0
评论:0
文学家胡适藏书竟有40个大书架,文化名人大多喜好收藏书籍,就如现代文学家胡适,他不收藏字画、碑帖,也不收藏古玩,

文化名人大多喜好收藏书籍,就如现代文学家胡适,他不收藏字画、碑帖,也不收藏古玩,对书籍却情有独钟。

据说胡适的藏书摆满了40个大书架,以线装为主,中文书居多。当时北京琉璃厂有多家古籍书店,店主经常为胡适送货上门,有时候胡适的朋友们也帮他收集一些旧籍。

由于历史原因,胡适的藏书分置于与台湾两地,后世研究者与普通读者都难以一窥全貌。不过,随着三年前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台湾胡适纪念馆联合编纂的《胡适藏书目录》出版面世,皇皇四巨册、300万字的载录规模,使胡适的藏书概貌,终于得以两岸“合璧”,终可为世人较为充分的了解了。

但《胡适藏书目录》所载录的,大部分只是以文字描述的书籍基本特征,如出版年代、出版社名称、册数、开本、馆藏编号等,并无直观形象的书籍图像来一一对应展示。这对于有专业藏书癖好,希望深入研究胡适藏书者来说,无疑是有些许遗憾的。毕竟还是只能望书兴叹、空自怀想而已。幸好,前些日子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与北大图书馆联合举办了“胡适与北大”文献展,将胡适遗留在大陆的部分藏书精选展出,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胡适藏书目录》有文无图的遗憾,为部分藏书爱好者及专业读者提供了观瞻这些珍贵藏书的难得机缘。

《红楼梦》“祖本”亮相

古本小说与“水经注”,曾是胡适的研究重点,也是其藏书的所在。此次展览,就以这两部分胡适藏书为重点,加以集中展示。可以看到,除了胡适随身携带至台湾珍藏的“脂批甲戌本”之外,《胡适藏书目录》中列置的“红学”版本悉数登场,“程甲本”与“东观阁本”两大《红楼梦》早期刻本现身展场,大有艳压群书之势。

众所周知,“程甲本”是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出来,书名定为《红楼梦》,通称“程甲本”。这是《红楼梦》小说文本脱离抄本体系,独立成为刻本流传之始,“程甲本”就是目前通行的所有《红楼梦》出版物的“祖本”。而“东观阁本”是“程甲本”的早期翻刻本之一,也是流传最早的带批注的翻刻本,在《红楼梦》版本史和传播史上都占有特殊的地位。胡适当年珍藏的这两部《红楼梦》早期刻本,与其珍藏的那一部“脂批甲戌本”一道,为其开创“新红学”奠定了文献基础,其历史价值与研究价值都非同凡响。

其中,“程甲本”的前护页上有胡适题记,称“《红楼梦》的版本之学可算是我提倡出来的。我先得程乙本,始知尚有程甲本,程甲本很难得,马幼渔先生藏有此本,今年他慨然赠送给我,我欢喜极了,故托北京松筠阁重加装镶,并记于此。胡适。十八、五、廿四、晨四时。”遥想1929年5月24日凌晨4时,胡适伏案在“程甲本”上写下了上述题记,他当时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时年38岁的胡适,彻夜未眠,通宵读“红”的那份激动,敢于自称首倡“红学”的那份自信,都在这一页题记中表露无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胡适
学术成就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就是在以后的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其次...
· 猛将常遇春40岁就暴病而亡究竟有何内幕?
如果说大明军事才能第一,非徐达莫属,可是若说大明帝国第一猛将,则非常遇春莫属。常遇春出身于贫苦农民之家。青少年时期,不甘心于老死田间,因而随人习练武术。家贫,无力支付学费,就以多出力干些勤杂工换取学习机会。到长大成人之后,常遇春体貌奇伟,身高臂长,力大过人,学武有成,精于骑射,各种兵器都能使用。常遇春早年是一个盗匪,干那些拦路抢掠,入宅为盗的事;期初还觉得新鲜,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并没什么前途,于是萌生了离开盗匪团体的想法。有一次在和州抢掠时正巧遇上朱元璋率军攻和州,早就听说朱元璋仗义豪侠,很有作为,加上亲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视士卒如弟兄的作风,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队纪律严明,不害百姓的行为。知道朱元璋是个做大事者,于是当机立断去投奔朱元璋。网络配图但是朱元璋知道常遇春是一个盗匪出生,对常遇春没有什么好感,但是常遇春的真诚打动了朱元璋,加上常遇春身材魁梧,体魄健壮,一看就是颇有武力之人,于是...
· 湮没的英雄:日军将领中竟有一个大明卧底!
近年谍战剧走红,说的基本是国共间的故事。万历朝鲜战争中,却有一个流落到日本的明朝人,机缘巧合在侵朝日军中当上了一营主将,他心怀故国,和明军暗通情报,在战场上火烧敌营,立下奇功,随后飘然而去不知影踪。不是小说,不是电影,不是杜撰。这个四百年前的“余则成”,身世神秘,机智万端,堪称那个时代大明的第一卧底。1、一封奇怪的书信,引出两个明朝间谍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8月,援朝明军的总兵董一元率部,与日军隔着晋江扎下营寨。晋江的南面称为望津,日军凶悍见长的岛津义弘部,就驻扎在这里。四十余里的晋江南面,日军修筑了望津、东阳、泗川、永春、昆阳、金海、固城、新寨等八座寨垒。两军对峙了一个月,率领浙江兵的游击茅国器对董一元献策道:“细看倭营,自望津以至新寨,势若长蛇。望津为蛇首,击碎蛇首,其它便势如破竹了。”董一元深以为是,但敌军阵势齐整,晋江不能飞渡,只得耐心等待战机。战机却突然来了。而且,是自己送上...
· 清代官吏、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乔松年
简要介绍:乔松年(1815-1875)清代官吏、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字健侯,号鹤侪。谥号勤恪。山西清徐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少时随父居北京,道光十四年(1834)中举,次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后任湖南乡试副主考,再迁郎中,咸丰三年(1853)后历官松江府知府、苏州府知府、江宁布政使、安徽巡抚、陕西巡抚、江苏两淮盐运使、河东河道总督等。为“淮左第一园”泰州乔园第四代园主。著有《萝亭遗诗》、《萝亭札记》、《萝亭文钞》、《论语浅解》、《乔勤恪公奏议》等,编有《纬捃》、《乔氏载记》等。中文名乔松年国籍清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山西清徐出生日期1815逝世日期1875人物生平]咸丰三年(1853),乔松年任江苏苏州知府,同年八月,他侦知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而占据上海的小刀会与苏州潮勇秘密联系,准备起义,便迅速派兵捕杀了潮勇首领,瓦解了这支准备起义的队伍。不久,又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帮助下,了上海小刀会。乔松年...
· 溥仪让胡适进宫胡适受宠若惊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文坛上名副其实的意见领袖,当年胡适的名声享誉全国,很多外国的知名学校还纷纷邀请胡适到国外去讲学,可见当时胡适的影响力之大,当时胡适像所有人一样,都有一段包办的家庭婚姻,但是胡适却没有狠下心撕毁婚约,而是和自己的结发妻子维持着这一段名不副实的婚约,当然胡适也是一个风流才子,难免会有一些桃色绯闻传出,当然胡适最终并没有和这些所谓的绯闻女友走在一起,而是和自己的结发妻子江冬秀走到了最后,难怪蒋介石当时评价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在倡导新文化理论的同时还尝试着用白话文发表了一系列的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胡适写的《尝试集》,从此开启了胡适的白话文学生涯,当时胡适因为这部诗集名气大增,就连当时在紫禁城中的小皇帝溥仪都知道有胡适这样一个人了,于是有一次趁着宫廷里换电话机的机会,溥仪和溥杰搞恶作剧,把电话打进了胡适的家里,而当时溥仪恰好刚...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