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北宋文士状元胡旦的一生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98
转发:0
评论:0
北宋文士状元胡旦的一生,状元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能考上状元的人是非常不

状元一般是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能考上状元的人是非常不简单的,必然经过寒窗苦读。科举的成功也证明了他们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万里挑一的实力,而且状元及第也意味前途一片大好。

这些人因为状元之名而饱受关注,确实其成材率也相对较高。状元之中也不乏一些历史名人,如柳公权、王维、文天祥、杨慎等。也有一些湮没在历史长河中,泯然众人。但要论话题性,说到状元的奇闻异事,则当推“十大状元”,而胡旦便是其中的代表。

胡旦(955-1034)是北宋初期状元,他也被称为“最自信的状元”,胡旦为人狂放不羁,颇为自负。关于他的故事,流传最广的便是其和吕蒙正的打赌。吕蒙正年少时颇有文名,其游历山东某县时,受到县令热情招待。而作为县令公子的胡旦对这个乡下少年并不服气,酒席间便叫他赋诗一首。吟罢,胡旦便讥笑他“此乃一瞌睡汉”,乃嘲笑他胸无大志。

吕蒙正第二年一举夺魁,成了状元,又想到胡旦的讥讽,便颇有意味的写信给胡旦告知“瞌睡汉如今已中了状元啦”。胡旦也高冷的回复:“待我明年第二人及第,输你一筹”。言下之意便是你吕蒙正休要N瑟,我胡旦想中状元便是易如反掌。果然,胡旦在接下来一年,便是太平兴国三年便高中状元,二人比勇斗劲也确实精彩。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胡旦为人虽然狂妄,但确实才气过人。以下几个故事便很能说明其满腹的才华:胡旦家乡修建了“两圣祠”来供奉孔夫子和关二爷,因为要写一副对联,众人便对谁居前面发生了争执,这时便有人想到刚中状元的胡旦。胡旦应允到来,略加思索后写下:孔夫子,关夫子,圣德威灵同传百世;著春秋,看春秋,庙堂香火永续千年。

写完之后,大家齐声称好,便再也没了争论。而在晚年,一次史官们修史,作到一贵侯时,其父亲为屠夫,众人不知如何下笔,便去请教胡旦,胡旦此时虽然双目失明、行动不便,但思维仍然活跃,便说道:“何不言某少尝操刀以割,示有宰天下之志。”众人无不叹服。

胡旦才气过人,自负的行为也弄得友人颇为难堪,因此也得罪了不少人。一次胡旦路过扬州,特意邀请当地知府董俨共饮,席间又问其要美女,又要金银。第二天天还没亮,胡旦便满载一船财物不辞而别。同友人调侃,胡旦也能让其碰一鼻子灰。

他调侃同僚江仲甫,因其小名芒儿是牧童的意思,便说他“放牛桃林之野”;范应辰为大理评事,他就画了幅画,布袋里装上乞丐,谐音喻为“袋里贫士”,因此,胡旦在朝野中并不受欢迎。更为重要的是,胡旦自命不凡的举动也惹的宋太宗不满。胡旦因上《河平颂》被降职,此后也因友人而屡遭贬斥,仕途颇为坎坷。

胡旦曾言:“应举不作状元,仕宦不作宰相,乃虚生也。”胡旦能轻松的考中状元,但其宰相之志却一直未能实现,这无疑是对自负的他最大的打击。胡旦一生满腹才气,著述颇丰。他本人对于所著《汉宫秋》一书也颇为自信,认为能流传百世。然而千百年后的今天,此书还是失传,这也映衬了胡旦狂放而又落魄的一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北宋官吏席旦
人物简介席旦,字晋仲,北宋时期河南人。七岁能诗,元丰年间,考中进士。徽宗召对,擢右正言,迁右司谏。御史中丞钱y率同列请废元v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y劾旦阴佐元v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改太常少卿,迁中书舍人、给事中。新建殿中省,命为监,俄拜御史中丞兼侍讲。人物经历内侍郝随骄横,旦劾罢之,都人诵其直。帝以其章有“媚惑先帝”之语,嫌为指斥,旋改吏部侍郎,以显谟阁待制知宣州。召为户部侍郎,还吏部。郝随复入侍,乃以显谟阁直学士知成都府。自赵谂以狂谋诛后,蜀数有妖言,议者遂言蜀土习乱。或导旦治以峻猛,旦政和平,徙郑州。入见,言:“蜀人性善柔,自古称兵背叛,皆非其土俗,愿勿为虑。”遂言:“蜀用铁钱,以其艰于转移,故权以楮券,而有司冀赢羡,为之益多,使民不敢信。”帝曰:“朕为卿损数百万虚券,而别给缗钱与本业,可乎?”对曰:“陛下幸加惠远民,不爱重费以救敝法,此古圣王用心也。”自是钱引稍仍故。坐...
· 北宋儒者文士与党争
在中国历史上,北宋是很享有美誉的。元末赵汸《观舆图有感》五首之五自注云:“世谓汉、唐、宋为后三代。”(1)《宋史》卷三《太祖本纪》赞语本之而谓:“三代而降,考论声明文物之治、道德仁义之风,宋于汉、唐盖无让焉。”北宋所以能赢得后世史家学者的高度赞誉,其间主要原因之一,如朱熹所云:“国初人便已崇礼义、尊经术,欲复二帝三代,已自胜如唐人,但说未透在。直至二程出,此理始说得透。”(2)亦如陈亮所云:“本朝以儒立国,而儒道之振独优于前代。”(3)
· 北宋大臣席旦
席旦,字晋仲,河南人,北宋时期,官至御史中丞兼侍讲。七岁能诗,元丰年间,考中进士。宋神宗时,齐州司法参军、郑州河阳教授、敕令所删定官。宋徽宗时,任太常少卿,后官至御史中丞兼侍讲。其子席益,字大光,官至参知政事。研鬼谷两头钳之术,参子平四柱术,以先贤文化,创席氏七律四柱推命之术。(今称七律八字)本名席旦别称席晋仲字号字晋仲所处时代北宋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主要成就创席氏七律四柱推命术性别男目录1.1人物简介2.2人物经历人物简介席旦,字晋仲,河南人。七岁能诗,尝登沉黎岭,得句警拔,观者惊异。元丰中,举进士,礼部不奏名。时方求边功,旦诣阙上书言:「战胜易,守胜难,知所以得之,必知所以守之。」神宗嘉纳,令廷试赐第。历齐州司法参军、郑州河阳教授、敕令所删定官。徽宗召对,擢右正言,迁右司谏。御史中丞钱y率同列请废元v皇后而册刘氏为太后,旦面质为不可。y劾旦阴佐元v之政,左转吏部员外郎。改太常少卿,迁...
· 北宋名相王旦生平简介北宋名相王旦是怎么死的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称其为“王文正”。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录其诗3首,《全宋文》收录有其文。...
· 北宋名相王旦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北宋王旦
王旦(957年—1017年10月2日),字子明。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王旦登进士第,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累官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景德元年(1003年),澶渊之战时,从真宗至澶州,因东京留守、雍王赵元份暴疾,驰还权留守事。景德三年(1006年)拜相,监修《两朝国史》。他善知人,多荐用厚重之士,劝真宗行祖宗之法,慎所改变。掌权十八载,为相十二年,颇受真宗信赖。但受王钦若说服,未能阻止真宗的天书封禅之事。王旦晚年屡请逊位,天禧元年(1017年),因病罢相,以太尉掌领玉清昭应宫使。同年九月卒,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魏国公,谥号文正,故后世称其为“王文正”。乾兴元年(1022年),配享真宗庙庭。至和二年(1055年),宋仁宗题其碑首为“全德元老”。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集二十卷,已佚。《全宋诗》录其诗3首,《全宋文》收录有其文。...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