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锷将军是不是洞口人?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洞口县人,蔡锷将军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水东镇的水东大坝上(地名),其少年时代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
关于蔡锷将军的出生地,民间颇有争议,但据有关书籍和史料记载,其应该是出生于今湖南省洞口县水东镇。主要有以下三项文史资料佐证:
第一个证据
据民国18年(1929年)修纂的《邵阳蔡氏三修族谱 松坡公家传》记载:“其先世业农,居地北担地。洪扬之变,流离转徙于邑东及武冈山门。光绪八年生君。”洪杨之争,说的是这么一段历史。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之间发生内讧,翼王石达开率军出走,从江西转战湖南,途中攻打宝庆府。蔡锷祖父正是因为宝庆战乱,就已迁居到武冈山门一带。迁居时间比蔡锷出生时间要早20多年。湘潭大学教授刘建成著有《蔡锷出生洞口考》一文,对此有详细论证。这是证明蔡锷出生地最早的记录,族谱于1929年而修,当时蔡锷已经成名并逝世了13年,族谱的记载应该是公允的。这个证明蔡锷出生于洞口,很有说明力。
第二个证据
那就是蔡锷的母亲王太夫人于1935年5月2日逝世后,王太夫人之侄张学乾题挽联云:“自坝上联姻,芳型亲炙,最难忘,落落熊丸,夜雨狐灯曾惠我。”武冈第六区(即山门区)区公所挽联中也云:“令嗣生长山门,自东渡以还,而粤而滇而蜀,烂然勋业,再造共和,论湖湘革命功,屈指吾乡人第一。”这两幅挽联,在刘策成于1935年9月编辑的《邵阳蔡母王太夫人荣哀录》中有记载。这样的证据,足以证明蔡锷是出生在今洞口县水东镇杨湾村大坝上。
第三个证据
则是来自《中国文物报》的一则报导。该报于2001年6月10日报导:2001年5月16日,洞口县水东乡杨湾村村民尹大金发现了一块“分路碑",经鉴定,该碑是清光绪九年二月(1883年农历二月)所立,碑身上刻有“蔡正陵男艮寅”。
该碑刻立时间,只比蔡锷出生时间晚了二个多月,按照当地习俗,如果出生的小孩属将军命,爱吵爱闹,不好喂养,父母为请人在十字路口立块碑,并刻上孩子的生辰八字,一是为孩子辟邪消灾,保孩子一生健康;二是为路人指路,以积善德,得到神灵的保v。这个习俗,到现在还流传。这块碑,也足以证明蔡锷出生于洞口县水东镇。
蔡锷将军离开洞口后,自求学始,就为理想辗转奔波、抗争一生,却从不争权夺利,从不为自己做一点积蓄之谋,始终以天下为己任,为共和而奋斗一生。虽34岁就撤手人寰,但其建立的时代功业,却彪炳史册。他多次与友人谈及功成身退的愿望,不过是再回到雪峰山下“过一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日子”。拳拳游子心,日日思故里。
蔡锷被誉为“护国将军”,是一代伟人。他的爱国精神,他的革命精神,他的奋斗精神,他的时代精神,都是一笔富贵的财富,作为生他养他的洞口,理应大力弘扬蔡锷将军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是对蔡锷将军最好的纪念和思忆。
纪念好蔡锷将军,建议洞口首先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文章。一是以洞口县山门镇蔡锷公馆为核心,开发旅游线路,打造“蔡锷”文化品牌;二是成立全国蔡锷精神研究院,聘请史学界的权威人士,深入研究蔡锷精神,在公开场合多发声,为弘扬蔡锷精神做出引领性的贡献;
三是成立蔡锷故居申请后援联谊会,团结蔡锷将军的家人以及跟随蔡锷将军战斗过的勇士的后人,定期请他们来洞口,聚在蔡锷公馆前,回忆蔡锷将军风采,真正把将军的事迹传承下去。四是建议把洞口县第四中学改名蔡锷中学,以示纪念。
五是广泛动员洞口籍人士,利用新媒体,自媒体以及电台、报刊等,向社会各界进行主动宣传,营造氛围,把据主动权,让全社会都知道蔡锷将军的家乡是湖南洞口。
蔡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是洞口的骄傲,洞口要因蔡锷而自豪。但愿,洞口能快速行动起来,承担起挖掘和弘扬蔡锷精神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也希望所有关心关注蔡锷将军的人士,一块努力,一起为洞口点赞!
你认为洞口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和发扬好蔡锷精神,欢迎你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