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一首诗看出她对李亿的爱

2017-05-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6
转发:0
评论:0
一首诗看出她对李亿的爱,鱼玄机是晚唐诗人,她的一生很短暂,但是她的一生却又相当丰富。作为一个诗人,她给后

鱼玄机是晚唐诗人,她的一生很短暂,但是她的一生却又相当丰富。作为一个诗人,她给后世留下了50首诗歌,可是她只是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模糊的面容,我们只能从她的诗歌里去推测她大胆狂放的一生了。

最早记载鱼玄机生平的事皇甫枚的《三水小牍》,这算是小说野史,算不得真,可是皇甫枚所生活的时代和鱼玄机恰好吻合,都是咸通末年,所以也有可信之处。

鱼玄机的生年不详,没有人能确定地说出她的年纪。她出身寒微,是一个贫贱的倡门女子,学习诗歌乐律。她到底什么时候认识温庭筠的,其实并没有人能确定地知道。

至于鱼玄机一生到底爱过几个人,也无从谈起,所能确定知道的是,她深爱过自己的丈夫李亿。

她在十五岁的花样年华里遇到了李亿,这时,李亿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他中了状元,一时名动京城。也不知是在怎样一个时分,他遇见了鱼玄机。色既倾城,思乃入神,这样一个人合该是要给他做妻子的。她如此聪慧,又爱好读书,真像古诗里说的芳草美人。可是李亿已经有了妻子,按照他的身份,他也只能娶这样一个倡门女子为妾。

然而这个妻子始终不能容忍鱼玄机的存在,想想看,这样一个美貌倾城,又富有才情的人夺得了自己丈夫的欢心,任谁也会觉得危险。于是李亿只好将她安置在别院中。鱼玄机的恋爱如春草初生,焕发勃勃生机,她丝毫不在意和李亿不能时时刻刻生活在一起,她欢喜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李亿对她一点一滴的好,都让她欢喜、雀跃,即便只是送了一床凉席过来,她也要高兴地写一首诗。“唯应云扇情相似,同向银床恨早秋。”

可是鱼玄机心中不能不说是害怕的,她不被这个家庭接纳,丈夫又身处高位,自己身居别院,没准哪一天就被抛弃了,所以说她在诗歌里用了云扇的典故。“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还记得班婕妤所做的团扇歌吗?她曾经被天子刘骜深深爱着,可是既见飞燕,云胡不喜,天子也忘了她。幸而班婕妤是个聪明的女人,她看出来赵飞燕来者不善,自己搬到了别处避祸了。

李亿总是让她苦苦等待,聚少离多,她还要和那个正妻暗暗争抢这个男人。鱼玄机的内心不可能不寂寞,所以她来了一次寻找诗和远方的旅行,写下了“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日日等,夜夜等。

等不来李亿。

等来了自己的绝望。

醉别千卮不浣愁,离肠百结解无由。

蕙兰销歇归春圃,杨柳东西绊客舟。

聚散已悲云不定,恩情须学水长流。

有花时节知难遇,未肯厌厌醉玉楼。

她为他成了一个酒鬼,她为他变成了一个怨妇。

她曾有过的青春焕发的生命似乎在这几年间竟枯萎凋零,而李亿呢?他在外面见到了花花世界,他看到了更多的女人,更多的云彩,也不再拿鱼玄机当作心头之宝。

鱼玄机是被抛弃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既然如此,那么就做回自己,做回一个真正自由的自己吧!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鱼玄机长叹一声,割去了自己的相思,剜去了心头之痛。

可是鱼玄机到哪里去找一个有情郎呢?她的经济不能够独立,又住在深巷穷们,因而他决定要去做个女道士。

道观的生活很快乐,她再不是那个苦闷的怨妇了,她才二十多岁,生命正是灿烂辉煌的时候,她消耗得起,也奉陪得了。

因为了她的才情,她的美貌,她的身边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男人,和她诗酒唱和,和她共结枕席之欢,她喜滋滋地写下:“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她坦荡荡地面对世人的诟病,她坦荡荡面对自己的欲望,她只是要爱情,她只是要得一个有情郎,流言,她会怕吗?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可是她终究无法和时代相割离,没有了家庭的庇护,孤独地坐在道观中对抗流言,她的内心是孤独的,而她的灵魂是撕裂的。她厌恶那些要和争抢男人的女人,她又要爱慕着那些青春的生命。在孤独里,她依靠着她漂亮的侍女绿翘,可是她怀疑绿翘和她的客人有私情,对绿翘严刑拷打,最后断送了她的性命。

鱼玄机匆忙将绿翘埋在了花树下,有一天她的客人夜里撒尿,冲开了埋尸的地方,周围苍蝇嗡嗡,如此事情败露了。

鱼玄机因而断送了性命,尽管有爱才之士为她说情,但她的行为已经太过僭越这个时代,所以最终还是死了。

死前有诗: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关爱的古诗诗句表达友爱一首诗词
关爱的古诗诗句表达友爱一首诗词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白话: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2、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白话:临别殷勤嘱托方士,请他告诉皇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两人知道。3、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白话: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情种?都只是为风花雪月的情深情浓。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白话:我只有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来报答你生前曾经为我做出的牺牲和经历过的忧患苦难。5、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白话:只要身在人世,情意地久天长永存。多少惆怅,只有那流不尽的江水声。6、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白居易《浪淘沙》白话: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
· 有“诗鬼”之称的李贺,他最恐怖的诗是哪一首?
白居易是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白居易的诗风在中唐到晚唐时期,经历了明显的变化。跟着小谱一起来看看李贺最恐怖的诗是哪一首吧。李贺的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甚至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喻今,因此其创作的诗文被称为“鬼仙之辞”,而《苏小小墓》便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译文: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雨,呼呼地吹。图源网络这首《苏小小墓》所写的是钱塘名妓苏小小的鬼魂形象。明为写鬼,实...
· 李煜写诗词爱“梦游”
诗文名句人生愁恨何能免,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宋李煜《子夜歌》南唐后主李煜在入宋后,身在汴梁城,却经常有灵魂的梦游之旅,目的地只有一个:江南的故国。梦游归来的状态只有一个:双泪垂。每晚都要灵魂梦游一次,在现实与“故国”之间频繁往来,就等于在频繁对比,自然愁恨就多。一般人都免不了愁与恨,而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因为失去得多,失去得大,愁恨更是无边无际,以至到了地步,这里的是指因过度忧愁而神情恍惚,“何限”者,即无限之意。有一定人生经历而又感情丰富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一个“故国”的位置,凡失去的美好东西,都是我们的“故国”。那些曾经的雕栏玉砌和花月正春风,李煜有过,我们也有过,因此,从艺术特质而言,李煜和我们之间,是没有理解障碍的。
· 李煜写诗词爱“梦游”
诗文名句人生愁恨何能免,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宋李煜《子夜歌》南唐后主李煜在入宋后,身在汴梁城,却经常有灵魂的梦游之旅,目的地只有一个:江南的故国。梦游归来的状态只有一个:双泪垂。每晚都要灵魂梦游一次,在现实与“故国”之间频繁往来,就等于在频繁对比,自然愁恨就多。一般人都免不了愁与恨,而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因为失去得多,失去得大,愁恨更是无边无际,以至到了地步,这里的是指因过度忧愁而神情恍惚,“何限”者,即无限之意。有一定人生经历而又感情丰富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一个“故国”的位置,凡失去的美好东西,都是我们的“故国”。那些曾经的雕栏玉砌和花月正春风,李煜有过,我们也有过,因此,从艺术特质而言,李煜和我们之间,是没有理解障碍的。
· 李煜写诗词爱“梦游”
诗文名句人生愁恨何能免,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宋李煜《子夜歌》南唐后主李煜在入宋后,身在汴梁城,却经常有灵魂的梦游之旅,目的地只有一个:江南的故国。梦游归来的状态只有一个:双泪垂。每晚都要灵魂梦游一次,在现实与“故国”之间频繁往来,就等于在频繁对比,自然愁恨就多。一般人都免不了愁与恨,而李煜作为亡国之君,因为失去得多,失去得大,愁恨更是无边无际,以至到了地步,这里的是指因过度忧愁而神情恍惚,“何限”者,即无限之意。有一定人生经历而又感情丰富的人,都会在内心深处留一个“故国”的位置,凡失去的美好东西,都是我们的“故国”。那些曾经的雕栏玉砌和花月正春风,李煜有过,我们也有过,因此,从艺术特质而言,李煜和我们之间,是没有理解障碍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