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只有梅花是知己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57
转发:0
评论:0
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只有梅花是知己,    自古,梅花就代表着清高,不惧严寒,多数文人都喜欢以梅花自喻。鲁迅先生也不
       自古,梅花就代表着清高,不惧严寒,多数文人都喜欢以梅花自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我们来看下,鲁迅先生的梅花情结究竟有多深?
 
  鲁迅读书时有抄写的习惯。在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库房里,存放着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二树山人写梅歌》。这是鲁迅于清朝光绪丁酉(1897年)即三味书屋读书时期完成的手抄,字迹工整、秀气,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鲁迅手迹。在鲁迅先生诞辰132周年、绍兴鲁迅纪念馆建馆60周年之际,我们再次翻开这本珍贵的手抄本,试图解读鲁迅青少年时期在绍兴的读书经历,对于这位伟人性格、文风以及书法造诣方面的影响,显得格外有意义。
 
  许广平捐赠的《绍兴存件及付款簿》提供了线索
 
  鲁迅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鲁迅寄存在亲戚家的3箱藏书中找到了这本《二树山人写梅歌》
 
  绍兴鲁迅纪念馆陈列资料部副主任光告诉笔者,这本《二树山人写梅歌》的得来与许广平关系密切。
 
  那是1952年11月,许广平第二次来绍兴的时候。当时,她听说绍兴鲁迅文化馆在征集鲁迅文物,就问当时的工作人员布置得怎么样,东西够不够。1953年1月,她就从北京寄来了一本《绍兴存件及付款簿》。1919年,因周氏新台门的公同出卖,12月,鲁迅从北京回绍兴搬家北上,在家的周建人为这次搬家做了各种准备,将家中的家具和器物的寄存、出售的情况都详细记录在这个簿子上,簿中记录了鲁迅家工友王鹤照、亲属阮和森等购买家具和器物的付款清单,在周心梅家和张梓生家寄存之物的清单等。
 
  于是,工作人员就根据这本簿子的清单,一一找到了鲁迅的3箱藏书、鲁迅曾睡过的铁梨木床、鲁迅父亲生病时休息过的皮躺椅等。这本1897年鲁迅手抄的《二树山人写梅歌》,就是从那3箱藏书中发现的。
 
  鲁迅十分喜爱梅花 曾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
 
  青少年时期的鲁迅读书非常刻苦,在三味书屋时,曾因迟到受批评,在书桌上刻上“早”字以自警。同时,从少年时期起,鲁迅就有抄书的习惯。这本《二树山人写梅歌》中,抄写的是清会稽人童钰(别号“二树山人”)所撰写的咏梅诗集。
 
  那么,他为什么会抄写这个人写的这本咏梅诗集呢?“我们猜测,这应该和鲁迅爱梅有着密切关系。”光告诉笔者,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就写到梅花,文中是这么写的:“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如今,这课鲁迅在三味书屋读书时见到的梅花树依然屹立在三味书屋后院的东北角,树龄已经超过一百年。
 
  “鲁迅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传统文人思想对少年时代的鲁迅影响颇深。”绍兴鲁迅纪念馆副馆长徐东波告诉笔者,在传统文化概念中,梅花代表着清高、不畏严寒,多数读书人都喜欢以梅花自喻。他的老师寿镜吾肯定也是喜欢梅花的,不然不会在自家院子里种上这棵蜡梅。事实上,鲁迅不仅请人刻过一枚“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以抒发自己的高洁情怀。
 
  而这位清代会稽人童钰又是何许人呢?资料显示,他是一名画家,少年时专攻诗、古文,放弃举子业,与同郡刘文蔚、沈翼天、姚大源、刘鸣玉、茅逸、陈芝图结文学社,称“越中七子”。善山水,以草隶法写兰、竹、木石皆工。尤善写梅,宗扬无咎法,“使气入墨,奇风怒云,奔赴毫端(袁枚语)。”兴之所至,常在月光下濡墨作画,纵横欹侧,皆成妙品。生平所作不下万本,故有“万幅梅花万首诗”小印,并有“绝笔梅花绝笔诗”之誉。同是爱梅之人,少年鲁迅手抄其诗集,也不难理解了。
 
  从少年鲁迅的字迹中能追寻到这位书法大家的成长轨迹
 
  翻看这本珍贵的手抄本,除了可以了解到鲁迅少年时期的勤奋,还可以从字迹中追寻到这位书法大家的成长轨迹。“笔致端庄、秀雅工整。虽点画间尚稚气未脱,却是笔笔中锋、中矩中式。初看时,直当是元明间刻写的印本。”绍兴鲁迅纪念馆原馆长陈勤告诉笔者,2009年,他们曾出版过一本《鲁迅手迹珍品展图录》,这本书就收录了所有能收集到的鲁迅的书法手迹,其中就有这本《二树山人写梅歌》。
 
  陈勤认为,青少年时期的大量规范抄写,使鲁迅掌握了得心应手的运笔技巧,为以后的书法进境打下了扎实的根基。在当时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书法是家庭男性成员的必修课。鲁迅祖父周福清为晚清翰林,家教既严,文化功底又厚。其书法飘逸俊雅,承王右军一路,兼掺宋人笔意;父亲周伯宜,会稽秀才,虽然写的是馆阁体,却也工整圆润;从叔祖周玉田,作为鲁迅的启蒙塾师,书法功底极深,且治学严谨,重视书法基本功训练,要求鲁迅从描红入手,讲究用笔的提按顿挫、一丝不苟。曾祖母戴氏粗通书道,也对鲁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慕名入三味书屋后,严师寿镜吾更是越中宿儒,书法方正豁达,气势雄健,不光兼融颜柳两体,且掺入苏、黄、米、蔡等大家笔意,绍兴塔子桥堍跨街戏台至今仍有其书写的匾额存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梅花落
梅花落鲍照,南北朝,古诗三百首,梅花,抒怀梅花落南北朝:鲍照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寒风一作:风飚)译文及注释译文庭院中有许许多多的杂树,却偏偏对梅花赞许感叹,请问你为何会如此?是因为它能在寒霜中开花,在寒露中结果实。那些只会在春风中摇荡,在春日里妩媚的,你一定会飘零在寒风中追逐,因为你徒有在寒霜中开花却没有耐寒的本质。注释中庭:庭院中。咨嗟:赞叹声。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 梅花
梅花崔道融,唐代,咏物,梅花,抒怀,优美梅花唐代:崔道融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译文梅梅花初放,花萼中还含着白雪;梅花美丽孤傲,即使要入画,都会担心难画的传神。花香中别有韵致,清雅的都不知道冬的寒冷。梅花的枝干横斜错落,似愁似病,北风如果能够理解梅花的心意,就请不要再摧残她了。在孤寒中的梅花,坚韧顽强,傲然独立,潇洒的北风啊,请你放慢脚步,精心的呵护她吧!你忍心在如此严寒之中再摧残她吗?
· 梅花参
特征身体长可达1米;背面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基部相连呈花瓣状,所以得名“梅花参”;又因为体形像凤梨,所以又称“凤梨参”;腹面平坦,管足小而密布;口稍偏于腹面,周围有20个触手;背面为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
· 梅花碑
早年间,杭州有心灵手巧的老石匠。这老石匠凿了一辈子的石头,雕了一辈子石头,胡须头发都白啦。别的什么也没有,只落下一身好手艺,在杭、嘉、湖三府出了名。老石匠年纪老了,背驼啦,眼也花啦,但他仍旧天天上山。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石头,那石头仿佛映着一株树影子,老石匠疑心自己眼花,揉揉眼睛再仔细看看,可不是!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象长在石头一般。老石匠伸手在石头上摸摸,平平的,光光的,那石头好比姑娘媳妇剌绣的白绫,才描上花样儿还没动手绣呢。老石匠越看越喜爱,越看越舍不得离开,便使出全身力气,把那块石头挖起,一步一踉跄地背回家来。老石匠对着石头看了三个月,摸了三个月,又想了三个月,才动手在石头上雕刻起来。这石头好坚硬呀!一凿下去只崩起一粉未,一锤下去只冒出几颗火星。但是老石匠不灰心,没馁气,只管一锤一凿地雕下去。锤呀凿呀,十日雕个瓣,百日刻朵花,过了一月又一月,过了一年又一...
· 梅花桩
梅花桩又名梅花拳,简称梅拳,是位于桩上练习的一种拳术,也常用来作为基础功练习。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最初以家传形式流传于民间,到清乾隆年间始向外界流传,近代以河北栾县韩其昌传人较多。梅花桩所用木桩,直径3~5寸,十关截埋地下,上半截高出地面3尺3寸,桩与桩之间的距离前后为3尺,左右为1尺5寸。随着功夫不断增进,桩要不断加高,有的加高到5尺;也有人以砖块代桩,先在平砖上练习,再站横砖,进而站立砖。布桩讲究上应天像,下合地时,中合节气,如“北斗桩”(又名七星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五行桩”、“九宫桩”等。梅花桩,因为于桩上练习,故有别于诸拳,也不同于南拳中的梅花桩拳套,其难度远非地面练习可比,练起来要求式正势稳,要建立严格的动力定型。梅花桩最适合两人以上的集体练习,众人转成一梅花状,忽开忽合,伸缩无定,饶有兴趣。其套路除五式固定外,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