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鳌拜是怎么把自己弄到被杀的地步的呢?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9
转发:0
评论:0
鳌拜是怎么把自己弄到被杀的地步的呢?,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朝堂之上风云诡谲,朝臣之间各怀鬼胎,一子落错则满盘皆输。今天,


古代封建社会时期的朝堂之上风云诡谲,朝臣之间各怀鬼胎,一子落错则满盘皆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清朝初期的一位权臣的故事,他跟随清朝爱新觉罗帝王家征讨四方,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由于他的骄横,喜弄专权,最终惨遭杀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辅政大臣鳌拜,我们就来说一下,鳌拜作为辅政大臣,为什么最后自己吧自己的大好前途葬送了,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


首先,我们来认识下这个人,鳌拜,他是清初的权臣,出身瓜尔佳氏,他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也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凭借战功封公爵,可以说,鳌拜在前半生是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是在其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所以,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最终,一代权臣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鳌拜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鳌拜是追随顺治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所以特别受到顺治皇帝的重用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年轻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就去世了,这对鳌拜来说是他的政治命运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因为顺治对鳌拜特别的信任,而且鳌拜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重臣,所以临危的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这一点,就可以知道,鳌拜的地位是绝对的高的。

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顺治没有选择宗室亲王担当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异姓大臣,这也许跟他幼年时期多尔衮专权的经历有关,他不想再出现一位“多尔衮”来操控子孙的天下,不过,顺治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鳌拜功臣、忠臣的形象在此后开始渐渐变形,他再也不像从前忠心扶持自己那样对待自己的儿子玄烨了,所以,康熙初年,虽然没有了“多尔衮”,但却出现了专权的鳌拜。

话又说到,鳌拜任职辅政大臣的时候,在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

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皇帝的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而鳌拜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如仇敌。

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所以说,在四大辅政大臣里,鳌拜虽然屈居第四,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在这种情况下,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康熙初年,以四辅臣为执政核心的清廷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秩序,这些调整包括经济,民生等等多方面的,虽然这样,清朝统治者对全国的统治逐渐巩固,不过,这个时候,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却在加剧。


这个时候的清朝朝廷内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黄、白旗之争,这个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太宗皇太极之时,当时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不久便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镶白旗改为正黄旗和镶黄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皇太极又将努尔哈赤留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幼子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镶白旗,使其地位渐渐下降,从此,黄、白两旗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在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后来虽双方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就很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政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重又,所以,随着摄政者的更替,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在延续。

第二,圈地之争的矛盾,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康熙五年,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反对换地,以免引起大骚动,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由此可见,四大辅政大臣之间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

第三,鳌拜与康熙之争,鳌拜是一个赳赳武夫,历事三朝,但表现前后有异,原因或许在于他辅佐顺治,皇太极余威、余恩犹存,而且顺治也是他力争而立的,所以还能忠心耿耿,可康熙玄烨就不一样了,此时鳌拜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辅政大权,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看得入眼了,这种情形就好像当年阿济格私下称呼顺治为“孺子”一样,两者不同的是,阿济格还只是背地里表示,而鳌拜却渐渐公然表露。

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当面顶撞小皇帝,也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大臣,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黄袍,仅其帽结与康熙不同,假如鳌拜遇上个末世皇帝也就罢了,皇帝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可惜的是,当时的清廷还处于上升态势,小皇帝康熙也不是等闲昏庸之辈,鳌拜如此行事,迟早会下场不妙。

由这三个矛盾就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三大矛盾,而鳌拜就处于这些矛盾的中心。鳌拜挑起换地事件,用意在于利用黄、白旗积怨,削弱反对自己的正白旗势力,打击苏克萨哈,在打击对手这方面,大权在握的鳌拜可谓轻车熟路,此前他就曾整治过内大臣费扬古,导致费扬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不过,鳌拜这次意图打击苏克萨哈的举动却失算了,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甚至凄惨的下场。

换地事件中,鳌拜没有想到却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所以,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

当时的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没有什么大罪,只不过是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但是小皇帝康熙却是有魄力,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但是,怒火烧心的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看起来,他又一次阴谋得逞,实际上,鳌拜的这些行为已经在康熙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权臣印象,也是为他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在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死,这个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一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于是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让小皇帝康熙开始亲政,这一年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

虽然皇帝已经亲政,但是此时的康熙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这个时候,位居首位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份请求实在是触及到了鳌拜的要害,逼迫鳌拜退位,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达到了令康熙不可忍受的地步。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据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种种的一切,导致了康熙皇帝决意铲除鳌拜集团,但是由于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这次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

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犹如自家家门一样,所以这次也就没放在心上,正式由于鳌拜的轻视,于是,康熙周密的布置逮捕鳌拜事宜,最后,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鳌拜这个人,论其功,战功赫赫,但是由于自家的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不能够认清朝堂上的“潜规则”,最终导致皇帝的爆发,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鳌拜是怎么把自己一步步的送入被杀的火坑的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清朝初期的一位权臣的故事,他跟随清朝爱新觉罗帝王家征讨四方,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由于他的骄横,喜弄专权,最终惨遭杀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辅政大臣鳌拜,我们就来说一下,鳌拜作为辅政大臣,为什么最后自己吧自己的大好前途葬送了,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首先,我们来认识下这个人,鳌拜,他是清初的权臣,出身瓜尔佳氏,他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也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凭借战功封公爵,可以说,鳌拜在前半生是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是在其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所以,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最终,一代权臣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鳌拜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鳌拜是追随顺治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所以特别受到顺治皇帝的重用的,但是天有不测风...
· 鳌拜的儿子鳌拜的儿子有没有被杀呢
鳌拜的儿子,清朝的法律是比较严格的,大多是一人犯法,全家连坐,甚至是九族都牵连到。鳌拜在自己的晚期,为了权力和利益,了不少忠臣,圈地,牟利很多私立,按当时的法纪来说,是要株连全族的,但是鳌拜本人并没有被杀,那鳌拜的儿子被杀了吗?在一些清宫电视剧中,把康熙除鳌拜演得很,还说什么对他的家族斩尽杀绝。其实,这并不符合鳌拜的家族史,也不符合清朝对功臣的政策。不错,除鳌拜之时,康熙确实对他本人及其子侄下手重了一些。可是,很快,康熙恢复了理智。请看,《清史稿》记载——康熙八年(1669年),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康亲王杰书等会谳,列上鳌拜大罪三十,在兵部左侍郎潘湖叟黄锡衮的率领下,王弘祚配合黄锡衮密助康熙主政于朝,逮捕鼇拜有功。王弘祚晋兵部尚书、潘湖叟黄锡衮升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论大辟,并籍其家,纳穆福亦论死,上亲鞫俱实,诏谓:“效力年久,不忍加诛,但褫职籍没。”...
· 鳌拜的后代现在还有没有鳌拜的后代呢
鳌拜的后代,我们都知道,康熙智擒鳌拜后,打垮了鳌拜集团,按常理来说,像鳌拜这样的奸臣被抓后应该是满门抄斩的,但是根据历史,鳌拜没有被杀,而是终生监禁,他的后代也没有全部被杀,在雍正王朝时还有被封爵的。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小编的介绍。顺治皇帝一生共有八儿六女,但是有五个女儿都在幼年夭折,最大的不过活了6岁,唯一一个成年的女儿便是翠花公主。她是顺治皇帝的第二个女儿,姓杨的庶妃所生。由祖母孝庄皇太后收留抚养,翠花公主自幼聪颖可爱,长大后更是贤良淑德,被孝庄皇后视为掌上明珠。为安抚住鳌拜及其党羽,确保康熙的皇位和社稷江山,孝庄皇太后忍痛割爱,将16岁的翠花公主嫁给了当时掌握兵权、官至侍卫内大臣的鳌拜的侄儿讷尔杜为妻。鳌拜鳌拜后代死里逃生康熙杀鳌拜后,翠花公主的丈夫讷尔杜按罪应处极刑,念公主之面免去死罪,革职遣送回籍,贬为庶人。翠花公主随丈夫回到了原籍,盛京以北35里的“息马跑”(虎石台境内)。皇帝不忍...
· 清朝的少年康熙是如何除掉鳌拜?全凭自己?
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是罕见的,或许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尧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当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康熙不同。不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谋杀康熙、的祸心。昭梿《啸亭杂录》记,有次鳌拜称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鳌拜卧于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康熙侍卫搜检出凶器,场面颇为紧张,康熙却于不动声色间消弭危机,他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你们不必大惊小怪。网络配图任何一个稍有抱负的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鳌拜这种权臣。康熙开始谋划铲除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与近臣索额图密谋,支开京城中鳌拜的亲信(主要是军队将领与警备骨干),随后又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权。在鳌拜入朝时,康熙密令庭前布库少年们(布库是满族的一种摔跤游戏)将之生擒下狱,并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本应处革职、斩立决,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勋,将其免死禁锢。网络配图据法国传教...
· 清朝的少年康熙是如何除掉鳌拜?全凭自己?
鳌拜的骄横在清代权臣中是罕见的,或许只有雍正初期的年羹尧勉强可以比拟。在朝贺新年时,鳌拜竟身着黄袍(黄色是帝王之色,着黄袍是相当跋扈的僭越之举),仅帽结与康熙不同。不仅如此,他甚至可能暗藏谋杀康熙、的祸心。昭梿《啸亭杂录》记,有次鳌拜称病在家,康熙去宅中探望。鳌拜卧于床上,席下悄置利刃一柄。康熙侍卫搜检出凶器,场面颇为紧张,康熙却于不动声色间消弭危机,他笑着说:刀不离身是满洲故俗,你们不必大惊小怪。网络配图任何一个稍有抱负的帝王,都不可能容忍鳌拜这种权臣。康熙开始谋划铲除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与近臣索额图密谋,支开京城中鳌拜的亲信(主要是军队将领与警备骨干),随后又安排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权。在鳌拜入朝时,康熙密令庭前布库少年们(布库是满族的一种摔跤游戏)将之生擒下狱,并宣布鳌拜三十条罪状,本应处革职、斩立决,但康熙帝念其往日功勋,将其免死禁锢。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