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袁崇焕遣使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故事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06
转发:0
评论:0
袁崇焕遣使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故事,袁崇焕晚明的重臣之一,但其结局凄惨。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谈谈袁崇焕派使者吊唁努尔哈

袁崇焕晚明的重臣之一,但其结局凄惨。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谈谈袁崇焕派使者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隐,一起来看看吧。

皇太极在沈阳即位。十月,袁崇焕派遣僧人李、都司傅有爵等人前去吊唁努尔哈赤,同时祝贺皇太极即位,表达议和的意愿。

实际上,袁崇焕还有更深的用意,即努尔哈赤一死,他的儿子们凶狠如豺狼,可以借机离间他们,使之。袁崇焕也向朝廷表达过这种想法:“八犬同牢,投之骨,必噬。臣正与经督及内臣谋其能往者。万一此道有济,贤于十万甲兵,且乘是以觇彼中虚实。”

这大概才是袁崇焕派出使者的真实意图。朝廷的回复是:“悉听便宜行事”,让他看着办。

皇太极此时已经决意出征朝鲜,对此积极回应。十一月,皇太极派遣方吉纳、温塔石等人跟随李返回,并带去给袁崇焕的一封书信,其中说道:“顷停息干戈,遣使吊贺,来者以礼,故遣官陈谢。昔皇考往宁远时,曾致玺书言和,未获回答。如其修好,答书以实,勿事文饰。”

袁崇焕对外隐瞒了此事,让来使把书信带回。

这一年冬天,袁崇焕和赵率教以及两位监军率军巡视锦州、大小凌河,建议大兴屯田:“辽左之坏,虽人心不固,亦缘失有形之险,无以固人心。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h一策。今山海四城既新,当更修松山诸城,班军四万人,缺一不可。”

(皇太极)

大明天启七年也就是后金天聪元年正月,皇太极再一次派遣方吉纳、温塔石带着书信来见袁崇焕,“约其议和,及每岁�r报之数”,提出了议和的条件,也就是明朝廷必须按岁奉献银两。

也是在这一个月,皇太极派二贝勒阿敏率领济尔哈朗、阿济格、杜度等人带兵渡过鸭绿江,征伐朝鲜,同时打击毛文龙。后金军队先后攻克义州、铁山、平壤等地,朝鲜国王逃往江华岛。

袁崇焕趁机派人修复锦州、中左、大凌等三城,一边再派遣杜明忠、方吉纳等人前去商讨,表示和好的诚意,请求减少岁币的数量,并对侵犯朝鲜一事表示质疑。

另一方面,朝廷命令袁崇焕出兵,以缓解朝鲜和毛文龙方面的压力。袁崇焕发兵九千逼近三岔河,可惜为时已晚。三月,朝鲜投降,与后金定盟议和,明朝廷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盟友,后金的战略形势大为改善。

对此,朝廷中有许多批评的声音,袁崇焕为自己的决策辩解:后金军队号称十万进攻朝鲜,十万留守,以逸待劳。而且西边蒙古各部居心叵测,明军出兵之后,万一他们乘虚而入,夺取关、宁,明军必然首尾难顾,“此时救人耶?抑自救耶?”

另外,从宁远到三岔河六百里,明军孤军深入,往返需要几天的时间,粮草供应是一个大问题。最稳妥的策略是派赵率教带领少量精骑逼近三岔河,“如有可图,不妨渡河一试。如无隙可抵,我兵但阵于河西”,以为牵制。

此外,这一次明军趁机修复了三城,让关外的防守绵延四百里,增加了防守的纵深,整个山海关的防卫更为坚固。

四月,皇太极致信袁崇焕,解释自己对朝鲜用兵的原因,同时指责明军修筑城堡:“……尔诡言修好,仍遣哨卒侦视,修葺城堡。我国将帅,实以此致疑。”

关于岁币,皇太极认为这是讲和的信物,必不可少,但是数量可以商量:“夫讲信修睦,必藉物以成礼,我岂贪而利此,使尔国力不支?可减其半。岁时�r答,当如前议,则两国之福也。”

最早袁崇焕议和是自作主张,后来才报知朝廷。朝廷最初也同意议和,随即以为不妥,下旨不许再与皇太极议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袁崇焕遣使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故事
袁崇焕晚明的重臣之一,但其结局凄惨。今天,小编想和大家谈谈袁崇焕派使者吊唁努尔哈赤背后的不为人知的秘隐,一起来看看吧。皇太极在沈阳即位。十月,袁崇焕派遣僧人李、都司傅有爵等人前去吊唁努尔哈赤,同时祝贺皇太极即位,表达议和的意愿。网络配图实际上,袁崇焕还有更深的用意,即努尔哈赤一死,他的儿子们凶狠如豺狼,可以借机离间他们,使之。袁崇焕也向朝廷表达过这种想法:“八犬同牢,投之骨,必噬。臣正与经督及内臣谋其能往者。万一此道有济,贤于十万甲兵,且乘是以觇彼中虚实。”这大概才是袁崇焕派出使者的真实意图。朝廷的回复是:“悉听便宜行事”,让他看着办。皇太极此时已经决意出征朝鲜,对此积极回应。十一月,皇太极派遣方吉纳、温塔石等人跟随李返回,并带去给袁崇焕的一封书信,其中说道:“顷停息干戈,遣使吊贺,来者以礼,故遣官陈谢。昔皇考往宁远时,曾致玺书言和,未获回答。如其修好,答书以实,勿事文饰。”袁崇焕对外隐瞒...
· 遣使会
历任遣使会会长1625年—1660年:圣云仙·保禄1660年-1672年:勒内·阿尔梅拉斯1673年—1697年:埃德蒙·若依1697年—1703年:尼古拉·皮埃隆1703年—1710年:弗朗索瓦·瓦特尔1711年—1735年:让·博内1736年—1746年:让·古蒂1747年—1761年:路易·德·布拉1762年—1787年:安托万·雅克尔1788年—1800年:让-费利克斯·盖拉1827年—1828年:J.德瓦耶1829年—1836年:多梅内克·萨尔奥涅1835年—1842年:让-巴普蒂斯特·诺佐1843年—1874年:让-巴普蒂斯特·埃蒂安1874年—1878年:欧仁·博雷1878年—1914年:奥托万·菲亚特1914年—1916年:艾米耶·瓦耶特1919年—1933年:弗朗索瓦·维尔迪埃1933年—1939年:夏尔·苏维1947年—1968年:威廉·斯拉特里1968年—1980年:...
· 对联背后的故事
游灵隐寺,首先映入游客眼帘的一副对联,就是天王殿正门前的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这副对联的书写者是张载阳,张民初曾担任浙江省省长,省长的对联出现在如此醒目的地方,自然也就不必惊讶。但是,笔者后来在查阅相关文史资料时发觉,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1964年12月,杭州市文化局与浙江日报资料组共同编写了一本《西湖楹联碑刻录》,比较全面地收集了文革前杭州西湖周边几乎所有的楹联碑刻,同时还记录了楹联碑刻书写者和立碑者的姓名。据该书记载,天王殿正门前的这副对联旁还刻有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午冬月谷旦新昌张载阳敬书杭县三宝弟子胡瑞甫同妻杨氏敬立,也就是说,这副对联的书写者虽然是张载阳,但立楹联的人则是胡瑞甫夫妇。那么,这个胡瑞甫究竟是何方人士,竟然能在天王殿正门前立下如此醒目的楹联!笔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胡瑞甫的孙子胡效良。今年74岁的胡效良向笔者讲述了这副对联背后的故事。民...
· 努尔哈赤是被袁崇焕活活气死的?努尔哈赤死因
努尔哈赤是怎么死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起兵以来,统一了女真各部,讨伐蒙古,出兵明朝,几乎所向披靡,无往不胜,创造了一个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神话。而他本人,更是相信自己乃是神力天授,自信之心,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我国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曾经称努尔哈赤为:“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可是在那场“宁远大战”结束不久,他44年的戎马生涯为何却画上了句号......在宁远大战中,当时的金军将领努尔哈赤已经68岁了,可谓是久经战场,而他的对手袁崇焕时年43岁,初历战场。在这场著名的战役中,金兵伤亡惨重,在当时看起来是无名小辈的袁崇焕更是使努尔哈赤那骄傲的心理受到了重创。宁远之战后不久,清太祖努尔哈赤便神秘的死去了。关于他的死因,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但始终没有定论。《清史演义》中对努尔哈赤的死有这样的描述:清史演义太祖(兵败后)不禁叹息道:“我自二十...
· 吊唁鲍玉珩
吊唁鲍玉珩鲍玉珩先生于2016年4月9日去世,噩耗传来,举族震惊,同胞同哀。先生海外华人,谨记自己是鲍氏一脉,叔牙公裔孙。于美国终身教授、著作等身成就之后,以衰迈之身,回国参与鲍氏族史研究,奔走讲演、联络编纂叔牙公影视剧作、呼吁协调宗族团结,虽几次住院抢救仍未曾稍懈,终至不支。玉珩宗亲的去世是鲍氏族史研究事业的巨大损失,鲍氏族人永远感谢他、怀念他,学习他坦荡、奉献、勤勉的精神。愿先生的家人节哀顺变!我们一定按照先生的遗愿,加强团结,弘扬鲍氏家族的优秀文化,为实现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做出贡献。玉珩先生一路走好!中华鲍氏族史研究总会敬挽2016年4月10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