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1
转发:0
评论:0
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很是令人费解,一方面他们极为谦卑礼让,一方面他们嗜血无良,世人往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很是令人费解,一方面他们极为谦卑礼让,一方面他们嗜血无良,世人往往会被日本人的谦卑表象所迷惑。早在我国古代就由皇帝看清了日本的真实嘴脸。日本虽然古代基本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总有不听话的时候,古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也交过手。但要说最恨日本,有把日本看透了的皇帝,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朱元璋是个能人,重新夺回汉人天下,“驱逐胡虏,回复中华”的口号可以和汉武帝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齐名了,尤其是拿回了燕云十六州这块中原的屏障,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在政治和制度改革上留下不朽功绩。

如果要找历史上最看透日本嘴角,最讨厌日本的伟人,朱元璋当仁不让。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朱元璋的书房挂着一把扇子,这是倭寇制造的,明军的战利品,这上面有朱元璋亲笔题的一首诗《倭扇行》,意思就是说日本国王无道,人民都是贼盗,鄙视他们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唤,此国没有诚信,阴险狡诈,不值得交往。

朱元璋讨厌日本不是没有原因的,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日本以怀亲王为首的乱臣贼子乘机作乱骚扰,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使臣言语骄横,这都是惹恼朱元璋的多种原因。而朱元璋没有选择攻打日本也是有深思熟虑的,首先明朝刚刚经历许多讨伐战争,人民生活水生火热,负担太重,再也经不起对外的大消耗战争。清除元朝残余势力就很是费了力气,然后又剿灭各路诸侯,尤其陈友谅和张士诚都不是省油的灯,明朝这些将军士兵还有老百姓该歇一歇了。攻打倭寇大本营战线太长,费时费力,况且他只是嘴上不听话,还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还可以给点耐心,让他考虑考虑后果。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左右朱元璋出兵日本的,那就是前朝的多次征讨倭寇都没有成功,损失巨大。忽必烈组织过好几次征讨倭国的战争,不是作战失利就是天灾人祸,那场飓风海啸就是意外的灾难,本来几千里外的战争,额外消耗成倍递增,又是陌生环境,不熟悉地理情况就是兵家大忌,所以说元朝没有彻底把倭国打趴下不是势力不强,也不是没用心,只是天不助元。这些朱元璋都仔细想过,新国家才建立,出去打仗就一定要赢,给那些嚣张的一个彻底忏悔的结果。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朱元璋宁可忍一时,绝不争一个激动,而这期间朱元璋组织了八次北伐,以彻底扫除残渣余孽,那么多次的出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是一个公式就能计算的。

虽然没有在有生之年发动对苍蝇般让人讨厌的倭国,但他老人家没少费心思研究倭国人。在外交上起初尽力用文的手法来诱导,并不断派使臣前往日本,用道理来开化他。期间不乏软硬兼施,都由于怀亲王阻断使者道路,从此对倭国派来的使者一概不理,拒绝和倭国的一切来往,反正也不缺你这一个藩属国,同时在沿海加派兵力应对来犯的强盗。

朱元璋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亲自用战争惩罚倭国,他能大人大量,同时担心自己的儿孙们忍不住要出手,就写了《祖训》,其中列出了十五个不要出兵征讨的国家,在倭国名字旁边特意加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虽然这个国家虽然来朝贡了,但他太奸诈了,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小人,要时刻提防,大费周章地去攻打这样一个跳梁小丑没什么意思,要和这样的小人绝交,不要和他们有任何来往。而朱元璋最后的皇帝生涯里也确实没有搭理倭国,贸易上都不和他来往,完全断绝关系。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朱元璋掌朝时日本硬的不行,而在朱棣上位后,倭国厚着脸皮一再的派人来求着要称臣,这明显就是给脸不要脸的节奏。没有用武力吓着倭寇也使得倭国成为明朝永远的祸根,三天两头的骚扰,严重扰乱沿海居民的生活。如果在大明鼎盛时期果断出兵放手一搏,或许能灭了他也说不准,但谨慎的明政府没有做出这个冒险的举动,这样也好,万一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劳民伤财就不值得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非明朝朱元璋莫属
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很是令人费解,一方面他们极为谦卑礼让,一方面他们嗜血无良,世人往往会被日本人的谦卑表象所迷惑。早在我国古代就由皇帝看清了日本的真实嘴脸。日本虽然古代基本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总有不听话的时候,古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也交过手。但要说最恨日本,有把日本看透了的皇帝,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网络配图朱元璋是个能人,重新夺回汉人天下,“驱逐胡虏,回复中华”的口号可以和汉武帝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齐名了,尤其是拿回了燕云十六州这块中原的屏障,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在政治和制度改革上留下不朽功绩。如果要找历史上最看透日本嘴角,最讨厌日本的伟人,朱元璋当仁不让。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朱元璋的书房挂着一把扇子,这是倭寇制造的,明军的战利品,这上面有朱元璋亲笔题的一首诗《倭扇行》,意思就是说日本国王无道,人民都是贼盗,鄙视他们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唤,此国没有诚信,阴险狡诈,不值得交往。朱元...
· 宋江一上梁山,公孙胜就看清其嘴脸,若不走他下场就跟晁盖一样
在《水浒传》中真正被逼上梁上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林冲,他是走投无路了,另一个是宋江,他写了反诗本以押送到刑场斩首,尤其是宋江又没有武功,离开梁山恐怕就没立锥之地了,细心的朋友或许发现了,宋江一上梁上,公孙胜就找了个借口离开了。公孙胜自然是聪明人,他跟着晁盖一起劫了生辰纲,然后才上梁山来,其实朝廷一直都不知道劫生辰纲的到底是何人,加上公孙胜会法术,所以他仍旧可以下山,为何宋江没上山之前他不走,宋江一来他就要走了呢,其实是因为他看清了宋江的丑恶嘴脸。宋江曾经救过晁盖等人的性命,所以他以上山晁盖就表示,把第一个交椅让他宋江做,宋江刚刚上山,自然要装装样子,而且他还没在梁山泊树立威信,自然不能马上当老大,所以他坚持让晁盖当老大,他说:"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宋江这句话就看出个问题,他让晁盖当老大,他没说晁盖的领导能力强,却说晁盖年龄比较大,所以当的老大,可见宋江故意让...
· 看清朝十二位皇帝的画像,你发现了什么?
清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1616年登基,在位11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建立后金政权,是清朝的奠基人,清朝建立后,被追封为清太祖。清太宗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子,清朝的开国皇帝,年号天聪,1627年登基,在位10年,庙号太宗。清世祖福临,皇太极第九子,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1644年登基,在位18年,庙号世祖。相传,福临出家当了和尚,并非清宫档案所记载的染病驾崩。清圣祖玄烨,顺治第三子,年号康熙,1662年登基,在位61年,康熙大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开创“康乾盛世”,是一位伟大的帝王。清世宗胤祯,康熙第四子,年号雍正,1723年登基,在位13年。雍正在位期间兢兢业业,治理国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劳的皇帝,并不是《甄嬛传》中的那样。清高宗弘历,雍正第四子,年号乾隆,1736年登基,在位60年。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清朝唯一一个当过太上皇的皇帝。清仁宗颙琰,...
· 皇帝过年休5天看清朝皇帝如何过年(图)
逢年过节,沈阳故宫总是热闹非凡。清朝皇帝们在沈阳故宫里是如何过年的?作为一国之君的皇帝,过年期间就是看看戏这么简单吗?他们还有没有其他的消遣呢?为了解开这些谜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业人士,揭开了清朝皇帝过年的另一面。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在皇家过年的盛大场面背后,还有节俭的一面。据沈阳市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佟悦介绍,清朝的帝王们大都喜寒怕热,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畅春园”、“园明园”等园林里度过的,只有到了每年的春节,才起驾回沈阳故宫。佟悦介绍,对皇帝而言,春节更主要的,还是进行一些外事交流。当然,皇帝过年也会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这些也都是满族习俗,只是通过精心制作,更加礼仪化、典范化了。但在盛大辉煌的场面背后,皇室也有节俭的一面。比如,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像目前摆放在沈阳故宫的一副皇家对联,...
· 看张松如何掩饰他卖国的嘴脸
记得第一次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觉得法正和张松两人像搭档,一起出卖了刘璋。总觉得法正人还不错,而张松就不怎么地了,一来他有点傲,二来长相对不起观众,再加上贩卖蜀土(这个是事实,但没有给他的卖国定性罢了),就更看不起他了。也许我有先来后到的思想,也许我对张松有成见,但还是应该向大家揭示一下张松的卖国嘴脸。不管如何,是我的一点看法。张松的上司刘璋,本来就是不怎么样的一个人。在刘璋的手下干事,君臣关系未必搞的很好,因此像张松法正这样的人物们造反是迟早的事。再看看当时的西川,正是内忧外患之时,演义里说:“阎圃曰:“汉川之民户出十万余众,财富粮足,四面险固;今马超新败,西凉之民,从子午谷奔入汉中者,不下数万。愚意益州刘璋昏弱,不如先取西川四十一州为本,然后称王未迟。”张鲁大喜,遂与弟张卫商议起兵。”可见张鲁为了巩固汉中的地位,早就想要取川中作为本钱来抵御曹操对汉中的压力。而刘璋是守土之君,张鲁若是攻川...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