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反思明朝科举制的异端历史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4
转发:0
评论:0
反思明朝科举制的异端历史,明代的科举制可谓集大成者,是科举制的顶峰也是科举制走向禁锢的开始。当今也有很多学

明代的科举制可谓集大成者,是科举制的顶峰也是科举制走向禁锢的开始。当今也有很多学者对明朝的科举制做出了自己的思考。

见到“明代科举”的字样,不由让人想起八股文和贾宝玉,甚至更多的人物和事情。上承千馀年的中国正统教育,下启数百年沧桑变化的东方命运,只因乞丐皇帝朱元璋和神算先生刘伯温的处心积虑,使得不知有多少人事成就了悲欢离合。当然,也给既辉煌又悲哀的明清命途,余存了一股浓浓的怨叹,也留下了几纸素笺的文字和图画,哪怕是已经有了不少浊黄的岁月水渍。

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时段,扮演了集大成的角色。自上世纪初废除科举制度伊始,人们就进行着对明王朝取士不二法门的反思,特别是80年代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发表专门研究明代科举的论文已逾百篇,逐渐转换视角进入审视。一些通论中国古代科举和专论明代教育、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史学著作,纷纷用大量篇幅思考明代科举的优劣与弊益。尤其是,在进入新世纪的这几年,数部专门观照明代科举的著作接连出版,使得人们在同情范进们悲痛的同时,不再简单地痛恨八股取士磨灭人性的异端历史

科举制度下的官员们,不少是聪明的低智商者,含辛茹苦几年甚至几十年,为的只是显耀门楣,求的更是耍耍官府衙门高高在上的威风。那些不习惯考试的才子俊杰,往往没有几个不是寻花问柳的浪荡儿,偏偏写了几句风花雪月就是啸傲人间,几乎有名的倡优都是为这些人所亲近而声闻千古名耀一时。倒是,大多庙堂人物都是科举出身,精明强干,常常是睿智倾囊良筹盈幅地忠效国家服务人民。明代有所作为给民谋福祉的大人物小官员,可以说都是科举制度的生产儿,虽然言行中的迂腐和愚痴没有少,但骨子里的傲气和才气依然洋溢,更多的是巧妙灵活的精彩,其中不乏锐意进取创新图强的担当精神,真正实现了个人价值和读书人的作用。

龚笃清的《明代科举图鉴》,没有激情张扬地为明代杰出人物或委琐灵魂写实,而是平静地借助能够充分映像明代科举的图样,插配在文字之中自然流走,带着读者在弥足珍贵的史料中,读到作者对与明代科举制度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的认识与理解。重温一段渐已久远的历史,不能是单纯的评判,如同听某一位学术明星的品读心得,或看某一篇理论文字的遑遑评说,都会无济于事。如果能在实物的帮助下进行深入的认识,或许能真正一窥全豹,多多少少有了几分收获与遐想。

《明代科举图鉴》从漫话隋唐以降直至晚清的历代科举开卷,把封建时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滥觞、定型、完备、中衰、鼎盛与衰亡,作了一次史观上的梳理。前前后后数以千万计的士子,为了能出人头地,手持“四书”“五经”读得头晃身摇,全然忘了日夜轮回以及堂上的父母、闺房里的娇娘。你说他已经如癫似狂了,他却没有停止一时半刻对功名的追求;你道他是在读圣贤著作,他的人性近乎扭曲得面目全非。一旦到了金榜题名时,更是欣喜若狂,一时的荣耀让他换位成了曾经追梦的明星角色。不同朝代的当政人物,从前是从科场走上天子堂的,今天更是为皇帝培养、识别、控制、选拔和豢养人才不遗余力。朱明皇家自是造就了峰巅时代,让整个社会流荡的全是科举的气息。无论是民间士林,还是乡井村落,凡有饮井水处都有柳词的时代,早已为八股文取而代之。朱元璋没有系统性读过几句书,却会吟一串土语俚话的通俗文字,更是带着子子孙孙完善了儒家道德教条和中国传统教育体系,他们的孔孟之道,既能暂时克制士子人性贪欲走向修善,又为家传天下找到了一批能干的人才和忠实的奴才,并且成就了地不分南北、人不问老幼、家不论穷富纷纷投身科考的蓬勃局面。有显亲扬名天下知的,也有白了鬓发还抖抖擞擞做文章的,连荒野上冻死饿死的穷秀才手头,都是一本写满“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破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科举的遗响与反思:科举制终结110周年祭
位于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作者:杨念群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起,至今已过去一百一十年。在过去的百年中,经过革命与现代化思潮的洗礼,“科举”在人们头脑中一直是帝制腐朽的象征,科举被废既是发动革命的理由,也是清朝崩亡的前兆,更屡被嘲讽成古代教育制度失败的一个负面标本。科举制似乎不值得大家花时间加以认真关注,它充其量只能作为批判的对象,甚至直接沦落为一个衰落王朝推行弱智教育的符号。如今,这种不正常的状态终于有所改变了,史学界开始认真检讨过去的评价,希望从全新的角度对科举制进行更准确的定位。科举制仅仅是一场考试?为什么要对科举制进行重新定位呢?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科举制向来就是一个经常被妖魔化的名词,一谈到科举,人们脑子里几乎会不约而同地闪现出《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滑稽故事。范进这个人穷年累月地应试,人到中年突然中举,听到消息后一激动晕厥过去,还得靠老丈人一大嘴巴把他扇个半醒,从此就开...
· 科举的遗响与反思:科举制终结110周年祭
位于南京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作者:杨念群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起,至今已过去一百一十年。在过去的百年中,经过革命与现代化思潮的洗礼,“科举”在人们头脑中一直是帝制腐朽的象征,科举被废既是发动革命的理由,也是清朝崩亡的前兆,更屡被嘲讽成古代教育制度失败的一个负面标本。科举制似乎不值得大家花时间加以认真关注,它充其量只能作为批判的对象,甚至直接沦落为一个衰落王朝推行弱智教育的符号。如今,这种不正常的状态终于有所改变了,史学界开始认真检讨过去的评价,希望从全新的角度对科举制进行更准确的定位。科举制仅仅是一场考试?为什么要对科举制进行重新定位呢?因为我们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中,科举制向来就是一个经常被妖魔化的名词,一谈到科举,人们脑子里几乎会不约而同地闪现出《儒林外史》里范进中举的滑稽故事。范进这个人穷年累月地应试,人到中年突然中举,听到消息后一激动晕厥过去,还得靠老丈人一大嘴巴把他扇个半醒,从此就开...
· 科举制的历史作用
科举制度废除一百年了,百年来人们一直对它褒贬不一。其实,当我们冷静、科学、理性地对它重新审视,不难发现,它蕴涵着十分珍贵的可供借鉴的基本原理——选考。所谓选考,即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它与现代西方人事行政学中的“考选”(Selection)概念大体相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考试的做法起始甚早,如乡兴贤能过程中的射选,贤良的策问,秀、孝的策试等等,皆可视作不同类型的考试。不过真正严格意义上的考试,却是自科举制开始的。因为这之前的种种考试,大多只是通过此种形式来确定授官等第或检验举主荐贤的态度,而非试有黜落,故还不算真正的考选。科举制时代,“一切以程文为去留”(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换言之,即白丁能否释褐为官,全凭考试成绩为转移。这样,考试就成了选官唯一的决定性因素,而只有这种考试,才属真正的考选。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作出的最佳选择。考选制度,应该是也必须是包含着这样几...
· 科举制的完善过程科举制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独创的考试制度,因为一直采用“分科取士”这种方法录取人才,所以这一制度也被人称作是“科举”。科举制度在中国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才逐渐完善,所以说科举制的完善经历很长的一段路程。从隋朝开始计算,科举制一共经历了六个朝代,在这六个朝代中,唐朝、宋朝、明朝、清朝四个朝代为科举制的完善作出的贡献最为巨大。这四个朝代分别对科举制作出了不同方面的完善。科举制度中的进士卷其中唐朝侧重于科举制的内容,唐朝是所有朝代中科举科目最多最完善的一个朝代,最先举行考试来实行科举制,创造了武举和殿试,奠定了科举制后期的发展。宋朝侧重于科举制内容的创新和科举制形式的确定,宋朝明确规定科举考试的举办时间——三年举行一次,而且宋朝对考试的内容进行了革新,这些考试内容更加的贴近实际。同时宋朝还首创了誊写和糊名制度。而明朝则侧重于科举制的等级创新和对徇私舞弊的防范,明朝对徇私舞弊的防范尤其严格,是所有朝代中最...
· 科举制的历史地位评价是怎样的
在我国有一个选人才的方法,延续了将近长达1300多年。这项选拔制度为中国选拔了将近三十到四十万人才,这些人才分别出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门弟,这项制度的名字就叫做科举制。说起科举制的历史地位要从两个方面来说,科举制在中国发展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出现这一项制度之前中国其实有很多政治制度,但是大部分都是将自己的王位或者是权力继承给自己的后代或者是自己家里比较信任的人,从来不会像科举制一样,将自己的权力继承给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的人,但是自从科举制出现之后中国的开始发生了一些变革。并且从那之后中国的选官制度一直沿用的是科举制。纵观古今,现在依然存在的高考形式其实也是从科举制转化而来的。所以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并且一直沿用到现在。这是从中国的历史角度上来说,科举制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创举。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科举制的历史地位要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欧洲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和美国,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