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清末的官场被称为是“猪圈”?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7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清末的官场被称为是“猪圈”?,清末国家内忧外患,官场更为混乱不堪。时人以“猪圈”比拟官场,蠢猪比喻官员:“中国

清末国家内忧外患,官场更为混乱不堪。

时人以“猪圈”比拟官场,蠢猪比喻官员:“中国当道大员,向来沉卧不醒,不啻食粟之猪。除眠食外无所事事。其办事也,又如水中之虾,有人捕之,则奋身一跃,悠然而逝。且所跃又近,而其势甚小,以后不复再跃,须复有捕之者,乃不得不跃耳。”

意思是这些当官的就是只知道吃和睡大觉的蠢猪。如果让他们办点事,求爹爹拜奶奶,结果他们就象一些河里的虾,有人来捉了,才动一下。动又动不远,以后也不动。除非又有人来捉,才不得不再动一下。

北京是“首善之区”,结果崇文门税关的弊端极多,“老馆虐,新馆酷,官吏下役,常征收额外之税,种种横暴不胜枚举。观其自奉,盛蓄仆从,口厌膏粱,大厦高楼,一时赫耀,非由剥削加重,何以得此暴富哉!”只要是拿到了这个差事,没有不几天起高楼、有多套房产的。要说钱从哪里来,靠工资?鬼才相信。

一方面国家大量加税,另一方面却是其中的大部分落入了官员的腰包。以盐课为例,“所收之款,侵蚀更甚。解入国库者不过十兆两,盖仅实收之数成耳。其余巨款又为办盐务上下人等私肥己囊矣”。盐税所收的绝大部分都成了相关官员的提款机。

官员的冗滥极大地增加了百姓的负担。“尊奉君主,多设官吏,以为饰观,朝廷之上,滥竽充数者,不知凡几,此实历代相沿之旧例也。清朝起于满洲,抚有中国,一循旧例,又以开创之初,满人虽立战功,而不能通达政事,遂并用汉人,故冗官滥员,较昔尤众”。

也就是说,为了保持爱新觉罗家族的私利,朝廷大肆设官、封官,提拨一些并没有什么功劳的一小撮人(满族人),这些被提拨的一小撮人又完全干不了活。朝廷只好又大量提拨汉人,进一步加剧了官员人数的泛滥。

指望这些人,真是国家的悲哀。

当然,欺负老百姓,他们都很在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冯道是谁?他为何被称为官场不倒翁?
冯道是一个极为特别的人,让我十分感兴趣的是他“不倒翁”的称号,历经4朝,侍奉过十位皇帝,不倒不倒,妙极妙极。中国的文人都极有风骨,不服权势,不慕金钱,讲究的是知遇之恩,所以自古便有“忠臣不事二主”,连武将也不能免俗。比如吕布,便被张飞骂作“三姓家奴”,讽他善变不忠。连吕布都被骂的这么惨,冯道就更甚了。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时说:“《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说一个文人无廉耻之心,简直是比杀了他还难受。可是,我们这样来评价他,似乎片面了一点。一朝天子一朝臣,不管是从书中还是电视剧中,我们都看过了太...
· 在猪圈装空调:“我现在都在猪圈休息”,古人是怎么养猪的?
近日,有一家养殖户在网上晒出自己家猪圈安装了空调的视频,该家主人表示,家里的母猪刚生产完,打扫卫生的时候发现猪圈的温度太高了,担心母猪和小猪的身体受不了了,随后就在猪圈里装上了空调,并且表示猪圈很舒服,自己都在猪圈里休息,如今养猪手段是比较多的,那么古人是怎么养猪的?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其实早在新石器的时候就开始养猪了,因为我们可以发现在新石器的遗址中有大量关于猪的壁画,当时在河姆渡文化遗存中的陶猪也是比较有特点的,四肢短小,逼真形象;然后在周代的《周礼》的记载以及《诗经》的古诗中都出现了猪的踪迹,甚至那个时候对于养猪的方式还有比较详细的著作,那就是西汉时期的《汜胜之书》,这算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农业和畜牧业科学专著。在《汜胜之书》中将猪圈称之为溷,而溷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溷,,''厕也,从口,象豕(猪)在口中也,会意。''另外在《汜胜之书》中讲到,这猪粪是极...
· 杨延昭是杨令公的长子,为什么却被称为杨六郎?
在民间影响极大、可谓妇孺皆知的《杨家将演义》中,老令公的第六个儿子杨六郎(杨延昭)披肝沥胆精忠报国,颇有乃父遗风,并有过之而无不及,历来为后世称颂。但根据《宋史》所载,杨延昭是杨业的长子。也就是说,历史上真实的杨延昭并非是演义中所说的杨家的第六个儿子。与演义相同的是,《宋史》记载杨业确有七个儿子。但与演义不同的是,《宋史》记载这七个儿子中,除了一子战死外,其它众子都得以善终,并未阵亡、出家或流落番邦。那么,身为长子的杨延昭为何被称作“杨六郎”呢?原来,这个“六郎”与兄弟排行无关。熟悉一点天文学的人都知道,古人称天狼星为六郎星,视为将星。杨延昭守卫边境20多年“智勇善战”,令辽军见之丧胆,其威名为辽人所畏。辽人认定他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之为杨六郎。对于这一点,信史有确切记载,《宋史》云:“延昭智勇善战……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杨六郎本名杨延朗,后因避道士赵玄朗...
· 清末的“拍卖”
拍卖,乃是资本主义商业中的一种买卖方式。经营拍卖业的商行,称“拍卖行”。在中国,到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广州、上海才有拍卖和拍卖行,据1862年《上海新报》载,当时十里洋场多有拍卖,大则有几百吨的铁甲船、花园弄(今南京东路)地皮,小则是钟表、餐具和猫狗等宠物,几乎物物都可拍卖,反映了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一个侧影。对此,时人就现场景观,有一番详细描绘:“洋人出卖杂物,预以招帖贴通衢者,期插标门,首聚买客,一人高立,持物叫卖;不售,则更易一物,价既相当,即拍卖。以应扣后,长短两无所悔,不能更易,故名拍卖。近有各国妇人集会,所施各物捐作病人药饵费,物其当即拍卖,然必高价以给。”(《快心醒睡录》卷四)
· 关羽是带兵打仗的将军,为什么被称为“剃头匠的祖师爷”?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关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这段历史中可谓是英雄辈出,时至今日其中很多的人物依旧被我们津津乐道!其中的大英雄关羽更是在民间被人信仰供奉着,民间的草寇或者是忠义堂结拜的人都是拜的关老爷,在电视剧《铁梨花》里面的色子兄弟更是把关老爷奉为神明,只要一遇见结拜,马上就高呼“请关老爷,关老爷在上,我二人今日结为异姓兄弟”,也足以见得关羽的忠肝义胆已经得到了世人的认可。还有就是很多的经商之人也是把关老爷请到家中供奉,供关老爷为财神。拜把子请关羽可以理解,奉为财神也可以理解。可是为什么还有奉关羽为剃头匠的祖师爷的呢?剃头匠的祖师爷?关羽是汉朝时期的人,是不剃头的,剃头匠是在清朝才开始出现的,把头发前边的那一半给剃了,后边再梳上长辫子。但是在汉朝的时候还是信奉着身体发肤皆取于父母,不敢有丝毫的损伤的,所以关羽生前也没有剃过头啊!为什么会被奉为剃头匠的祖师爷?想来想去也就是关羽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