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人建造了故宫?
为何有传闻说越南人建造了气势磅礴,举世无双的故宫?这是真实的吗?还是有什么鲜为人知的缘故?
原来当年故宫工程启东时,曾启用过部分当时还属大明子民的交趾人。
参与建设而未能在史料中留下姓名的交趾人恐怕不在少数,而史料所载,做出突出贡献的还有阮白、阮浪等人。正统元年(1436年)交趾人黎澄为工部侍郎,后升工部尚书,工部是管理宫殿营建的最高机构,黎澄可以说是交趾来华建筑师中身居要职,较有代表性的一位。总之,明初紫禁城、北京城的营建是非常浩大的工程,许多杰出的交趾工匠参与了设计建造。相较于中国工匠,交趾来华匠人毕竟数量有限,所起作用无须过分夸大,但也不可忽视。
众所周知,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也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关注北京城修建历史的人对故宫营造史应该也不陌生:永乐元年(1403年),刚经靖难之役夺得帝位的明成祖朱棣颁诏改北平为北京。永乐四年(1406年)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次年西内落成。永乐十四年(1416年)起,开始仿照南京皇宫规制营建北京宫殿。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朱棣特意在紫禁城内举行庆祝活动。不幸当年五月,前三殿遭雷击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明廷又重建了前三殿及乾清宫。
明初紫禁城的营建可以说是工程浩大,投入的财力、人力、物力皆不可计数。爬梳史料可知,参与营建的匠役人数众多,遗憾的是,留下姓名的极少。当时主持宫殿营建工程的泰宁侯陈圭、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蔡信,工匠如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宪宗实录》记载,被称为“蒯鲁班”的蒯祥参与了明英宗正统年间重建三大殿的工程,“凡店阁楼榭,以至回廊曲宇,随手图之,无不称上意者”,“凡百营造,祥无不与”,以蒯祥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师常常为后世称道。鲜为人知的是,明初紫禁城乃至北京城的修造也有许多越南(时称交趾)工匠的身影,他们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交趾工匠千里迢迢到北京
以现存史料看,参与明初紫禁城及北京城设计、建造的交趾匠人,数量并不少。那么,他们是如何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的?
明建文二年(1400年),大越国的属臣胡季�哟鄱崃顺鲁�的皇位,废陈少帝,自立胡朝(大虞国),年号圣元。永乐五年(1407年),明廷以胡氏篡位为由,派遣英国公张辅将军亲率大军八个月内平定了大虞国,并于其地设交趾都、布、按三司,张辅任安南总兵官。
彼时明成祖朱棣接受群臣建议将北京定为京都,正式兴工建衙署、宫殿。京都初建,急需各类建设人才。明人顾起元《客座赘语》中记载,建北京城时“成祖北迁取民匠户二万七千以行,减南京户口过半”,缺人,更缺人才,尤其是大量技术精湛的工匠一时难以找寻。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朱棣把目光投向了交趾。
据《明太宗实录》卷六十四所载,永乐五年(1407年)二月朱棣敕谕征安南总兵官张辅:“克安南之日,其境内才德贤知之人及有一善可陈、一世可用者,广为询问,悉以礼遣送北京。”五月十九日朱棣再次�攘�“交�n但有医、巫、筮、乐、工行院,及香匠、砖匠诸色工匠技艺人等,尽数连家小起送赴京。有身材长大者、能使铳者、能修合铳药者、善驾船谙晓海道者,及诸色捕户连家小送来。”(李文凤:《越峤书》卷二《书诏制敕》)这次的谕旨中朱棣对于征调交趾人才的甄选标准说得非常具体,主要是学有专长的实用工匠,诸如造砖、造香匠役等等。明初大量交趾人连同家小远涉千里,北上建设北京城,即由此开始。
除了成年匠役外,交趾幼童也在张辅甄选人才的考虑范围内。《明史?宦官传?范弘》对此有非常简略的记载:“英国公张辅以交童之美秀者还,选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与焉。”越南史书《大越史记全书》卷八载“明人入东都……多阉割童男。”这两则史料都说得非常清楚,被选对象是外表俊朗的交趾幼童,年龄大约十余岁,阉割进宫候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