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香妃的各种版本传说大全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33
转发:0
评论:0
香妃的各种版本传说大全,香妃的最早历史记载是1892年萧雄的《西疆杂述诗》,其中有一首诗歌名叫《香娘娘庙

香妃的最早历史记载是1892年萧雄的《西疆杂述诗》,其中有一首诗歌名叫《香娘娘庙》,其中就有一句是这样说的:“纷纷女伴谒香娘”。作者在诗歌中的注释为:“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因为出生带有体香,性格开朗。”这里仅仅是一笔带过,并没有详细讲述香妃的故事。而香妃的故事则是记录在1904年刊印的《王湘绮先生全集》第五卷中,

而武侠大师金庸先生巧妙地借用了香香公主的传说,在《书剑恩仇录》中将一个倾国倾城、纯洁无瑕的香公主塑造得淋漓尽致。而琼瑶《还珠格格》中塑造的含香,更是成为忠贞与美丽的化身,让香妃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虽然妇孺老少皆知香妃,可是在乾隆的后妃名单中,却寻不到“香妃”的半点痕迹,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香妃的真实性。可是,纵观清史,有四种不同版本的香妃画像一直在世间流传着,让人们觉得香妃似乎又是存在于世的。

一、香妃的身份和画像传说

第一种画像中的女子是身穿红色的旗装,腕戴深色的玉镯,面容十分清秀,神态悠然。这幅画像的人物很多人都相信她就是香妃,也有的人说《还珠格格》中的含香跟画中的香妃非常相似。实际上谁也不能证明这就是香妃的画像。

第二种画像中的女子,身着盔甲,昂首挺胸,英姿焕发。公元1914年,故宫古物陈列所从避暑山庄与沈阳故宫,调集了一批清朝时期的文物进行展览,在所展示的文物中就有这幅画像。而且,画像的下面还写有如此字样:“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日香妃。”但是,经过相关专家考证,这幅画像原本是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只是画像送到故宫陈列所之后,这幅画像被民国时期的一位总长看见,就随口说了一句“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香妃娘娘吧”。于是便有了这幅画就是香妃娘娘的说法。

第三种画像,一个女子坐在一块石头上,她头戴着凉帽,身穿西式的长裙,右手扶着花篮,左手持着花铲。有的人说这幅创作的香妃画像,是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画,但是郎世宁的所有作品都有明确的相关文字记录,画中也都会有落款和标志。而这幅既没有落款和标志的画,也找不到相关的文字记录,因此,说香妃就是画中的X物难免有些牵强。

第四种是一个女子的吉服半身像,这幅画像与前三种比起来是普遍的说法。著名清史大师孟森先生在《香妃考实》一文中提到,这幅画像来自于太仓陆夫人。她有一天来到东陵瞻仰,当她走到一处园寝时,守...........................门人说这是香妃冢,她看到园子门口写的却是容妃园寝。她早就听说过关于香妃的不同传说,于是就用相机拍下了园寝中的小幅容妃遗像,也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这幅半身像。

关于香妃的四种画像.电,只有第四种有清楚的相关记录。既然这幅画像就是容妃的像,孟森先生大胆猜测,传说中的香妃可能就是容妃。为此,他查阅了所有关于乾隆后妃的文字记录和相关实物,证明在乾隆的四十多位后妃中,只有容妃一个人是来自新疆。根据传说中的香妃也是从新疆来的,那么香妃也就是容妃了。关于容妃的家世,孟森先生认为她肯定是出自和卓家,而关于容妃什么时候人的宫,清代官修的史料中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孟森先生认为应该是在大小和卓叛乱之前,容妃人宫的。因为假若是在这之后,乾隆皇帝可能不会对她那般宠爱,甚至还专门为她修一座宝月楼了。

孟森先生提出的容妃就是香妃的说法,得到了史学家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可是也有人对容妃的身世产生了质疑。关于容妃的家世,一些人认为虽然容妃属于和卓一族,但是与大小和卓并非同出一枝。17世纪,白山派首领阿帕克是大小和卓的祖辈,而阿帕克和卓的弟弟喀喇码特却是容妃的祖辈。因此,一些研究专家则认为容妃应是在大小和卓反叛之后才进宫的。当然,还有一些研究人员从故宫的档案中找到一些线索,公元1760年时乾隆册封其为“和贵人”,对孟森先生的说法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二、史料中的香妃传说

民间关于香妃的故事,口口相传。从乾隆时期流传下来的史资来看,在乾隆皇帝的后妃中,容妃的事迹的确与香妃极其相似。北大教授孟森先生是第一个大胆提出传说中的“香妃”的原型是容妃的人。抗战前夕,孟森先生在《香妃考实》一文中就提到了较为有利的证据:有人“于民国二三年间至东陵,瞻仰各陵寝;至一处,守者谓即香妃冢,据标题则容妃园寝也。”将这句话剖析开来,“民国二三年”,那些守护东陵的人,原来是负责看守清皇陵的守墓者,守墓者说容妃就是香妃。不仅如此,

在赵尔巽的《清史稿》卷214“后妃列传”中也有如此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人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通过这些史料记载,我们不难看出,历史上的确存在过容妃这个人。近年来,一些学者收集大量可靠的证据,这些证据都充分说明,传说中的“香妃”,其实就是乾隆的回族妃子——容妃。有关于香妃的传说,其实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故事。

在《香妃考实》一文中,孟森教授认为,“香妃”有可能是大、小和卓的妹妹或是女儿,但是现在看来,这类说法应该是一种因袭旧说的说法,有点牵强附会。为了进一步验证香妃的传说,有学者发表《“香妃”史料的新发现》一文,并且第一次公布了藏于故宫博物院中的清朝档案史料。在这个史料中,有一个重大的发现:即“香妃”的祖先并不属于阿帕克和卓支系,而是属于额赖玛特和卓支系的。经过考证这支家族,他与大、小和卓是同一个高祖,但并非是同一个曾祖。

1760年,乾隆帝让额色伊、玛木特、图尔都、额赖玛特以及和卓支系的其他人,一起陪同“香妃”进京,这些人都相应地受到了清朝皇帝的封衔。与此同时,乾隆帝为了让他们能在京城很好地居住,还下令在皇宫南城墙外的西长安街,建造了一处别致寓所。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香妃”是辅国公图尔都的同胞妹妹,可是图尔都与香妃的父亲,依据《西域同文志》与《西域图志》中的记录谱系表看,应该是“和卓”阿里。如此算来,额色伊是“香妃”的五叔,帕尔萨是她的六叔。当然,还有学者认为,帕尔萨才是“香妃”的父亲,但是,查阅清朝皇宫的内府档案,当时清廷册封帕尔萨的爵位以及财务都不多,而且在香妃去世之后帕尔萨也没有得到很厚重的遗物。如此看来,帕尔萨并非香妃的父亲,因为这并非一个国丈该有的礼遇。

不管是《清史稿•后妃列传》,还是现在:出版的《二十六史辞典》,有关“香妃”的内容都明确写着“容妃”是“台吉和札赉之女”,“台吉”是一种封号,“和札赉”是教上层的称呼。“和卓”与“香妃”父亲的名字以及“阿里”两部分也是大有来头。其中,“卓”和“阿”合音为“札”;“赉”是“里”的模糊读音。“和卓阿里”四字的快读音为“和札赉”。有学者把“赉”字误认为“麦”,因此就解释“香妃”的身份。

到此为止,基本上可以读定“香妃”的父亲就是额赖玛特家族支系的和卓阿里,也就是和札赉。因为和卓阿里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因此在大、小和卓叛变清朝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当年,联合布鲁特武装牵制和打喀什叛军的“回部”武装的是“香妃”的五叔额色伊和胞兄图尔都。至于其他,表述已经不甚明确了。

三、香妃传说

相传,在我国新疆地区,族首领的妻子长得十分漂亮,而且身上还有一股奇异的香味儿,所以人们都称她为香妃。

这件事情被远在京城的乾隆皇帝知道了,于是便派自己的属下将香妃给抢到了京城,做了自己的妃子。

香妃可是一个烈女子,被乾隆掳回北京之后,心中愤恨难平,她身上藏了锋利的匕首,想要趁着别人不注意,自杀殉情。可是,自从她进宫之后,乾隆便派人严格看守,她根本就没有下手的机会。乾隆想要让她做自己的妃子,谁知她抵死不从,谁要靠近,她便以死威胁。乾隆没有办法,眼睁睁地看着面前这个大美人,却没有办法靠近。乾隆也知道香妃的身上一直藏着匕首,为了防止她自杀,所以也不敢过于强迫她。可是,这样一来乾隆还不死心,思来想去也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最后只好将其安置在宫中,还为其建造了一座宝月楼。

尽管这样,香妃还是不让乾隆靠近,不愿意做乾隆的妻子。这样耽搁了很长时间,就连乾隆的母亲皇太后都跟着着急上火。这香妃哄着不行,骂着也不行,不管你怎么做,香妃就是不从,这样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呀!于是,皇太后这边便拿定了主意。有一天,乾隆外出不在宫中,皇太后便让人把香妃召进自己的宫中,问道:“你已经来宫里不短时间了,你到底是从不从皇帝?”香妃回答依然是不从。皇太后说道:“如果不从的话,那么你只有死路一条!”香妃却笑着回答道:“自从我被你们

抢来的那天起,我就没想着要活着!”皇太后见香妃心意已决,为了乾隆着想,皇太后赐给了她一条白绸子,命人将香妃绞死了。

香妃死后,宝月楼也就没有了什么意义,后来宝月楼也更名为新华门。不过,直到今天,在西长安街的周边还有一些族的同胞。在北京人的心里,他们还一直惦记着香妃,一代一代述说着香妃和宝月楼的故事。

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面的理由之外,还有人说,是皇太后担心有朝一日香妃会对自己的儿子弘历不利,所以才将她处死。也有人说,是因为乾隆过分宠爱香妃,而使得后宫嫔妃嫉妒万分,所以才对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了谗言才把香妃杀害的。

香妃死了之后,乾隆心中非常的悲伤,最后以妃礼将香妃的棺椁送到了她的故乡安葬。这种说法,是清朝末期民间流传最为广泛的,在后来的戏曲说唱、诗歌小说中也都描绘了不少香妃的故事,绘声绘色,凄婉动人,这让香妃的传闻变得越加真实,很多人听后都潸然泪下。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了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这也使得传说愈演愈烈。

一些人指出,关于香妃的故事仅仅是一个传说,这个人并不一定在历史上存在。乾隆皇帝的后宫一共四十几个人,其中,来自族的就只有容妃一人。因此,一般情况下,人们会将容妃看作传说中的香妃,可事实上,容妃并不是强迫进宫的。

和卓氏的先祖为回教始祖派噶木巴尔,雍正十二年(1734)九月十五日出生,是和卓旗。乾隆二十五年(1760)二月,定边将军兆惠带兵出击回部,战乱平定之后,和卓氏亲属因为配合有功而被封赏,后来还去了京师定居,和卓氏也跟着家人一同来到了京师。后来,和卓氏被选进了皇宫,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被册封为容嫔广乾隆三十三年六月,晋封为容妃,当时她35岁。

容妃进宫后,乾隆皇帝甚至喜欢,乾隆东巡、南巡都会把她带在身边,甚至特别允许,容妃在宫中可以穿本族的衣服,不必穿满族服饰,还聘请了回族厨子,为容妃做可口的家乡菜。可是,自从乾隆五十年开始,容妃因为身体原因就很少在宫内走动。公元1788年4月,容妃因病去世,终年55岁。可是,在档案与史籍中,都不存在容妃身体带有异香的记载,她的死也与太后无全。可见,容妃并没有香妃那样传奇的经历,也不是体含异香的传奇女子,那也就是说,容妃并不是香妃。

除此之外,相关的史料记载,乾隆建造宝月楼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容妃,也不是为了香妃。为什么这样说呢?主要原因就在于,从宝月楼的建造时间看,那时香妃还没有人宫,他又怎么可能未卜先知,提前为香妃建造一座宝月楼呢?所以说,关于香妃的故事或许真的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不过,大部分史料依旧证明传说中的香妃就是容妃,史实究竟如何,后人也不为所知。

精彩连载推荐香妃婚姻之谜大解秘

返回大全页香妃故事大全汇总 香妃谜团大揭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赤壁之战的各种版本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重要战役之一,正式的记载都不详尽,流传下来多种版本,这里把我所接触到的版本列举出来,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补充。第一种,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备于当阳被击溃后逃往江夏,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孙权拒绝向曹操投降,派周瑜率三万大军在赤壁迎击曹操南征的二十万大军。周瑜使用火攻之计,曹操的连环战船被烧,军队大溃,曹操从华容道逃回襄阳,赤壁之战结束。参战双方兵力为:曹军20万孙军3万刘军2万。这是最流行的版本,包括《三国演义》都以此为蓝本。第二种,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备于当阳被击溃后逃往江夏,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孙权拒绝向曹操投降,派周瑜率三万大军在赤壁迎击曹操,这时曹操的兵力尚未集结,在赤壁的只有他追击刘备用的5000人与部分原荆州水军。周瑜火攻,曹军大败,曹操从华容道逃回襄阳,赤壁之战结束。参战双方兵力:曹军5000+?(荆州水军数量没有找到任何记载)孙军3万刘军2万。这...
· 赤壁之战的各种版本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重要战役之一,正式的记载都不详尽,流传下来多种版本,这里把我所接触到的版本列举出来,大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补充。第一种,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备于当阳被击溃后逃往江夏,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孙权拒绝向曹操投降,派周瑜率三万大军在赤壁迎击曹操南征的二十万大军。周瑜使用火攻之计,曹操的连环战船被烧,军队大溃,曹操从华容道逃回襄阳,赤壁之战结束。参战双方兵力为:曹军20万孙军3万刘军2万。这是最流行的版本,包括《三国演义》都以此为蓝本。第二种,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刘备于当阳被击溃后逃往江夏,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孙权拒绝向曹操投降,派周瑜率三万大军在赤壁迎击曹操,这时曹操的兵力尚未集结,在赤壁的只有他追击刘备用的5000人与部分原荆州水军。周瑜火攻,曹军大败,曹操从华容道逃回襄阳,赤壁之战结束。参战双方兵力:曹军5000+?(荆州水军数量没有找到任何记载)孙军3万刘军2万。这...
· 吻兽的各种传说
大家都知道吻兽,中国古代建筑屋脊上的兽形装饰。关于吻兽你了解多少?重脊前为什么用仙人骑凤?有这样一个传说:齐国的一位国君,一次作战中失败,来到一条大河岸边,走头无路,后边追兵就要到了,危急之中,突然,一只大鸟飞到眼前,这位国君急忙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古人把它放在建筑脊端,也表示骑凤飞行,逢凶化吉。1、鸱吻(龙的九子之一),最喜欢四处眺望,常饰于正脊上,它形似鱼尾,张牙舞爪,似乎要吞下整个屋脊,故又名"吞脊兽"。传说这种正吻是海龙王的九子之一,它属水,能激浪成雨,把它放在屋脊上可以当作灭火消灾的"镇物";但又怕它吞下整条屋脊,故用宝剑将它牢牢扎住。目前我国最大的"大吻"在太和殿的殿顶上。它由13块琉璃件构成,总高3.4米,重4.3吨,是我国明清时代的宫殿龙饰物--"正吻"的典型作品2、凤,比喻有圣德之人。据《史记·日者列传》:"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这里充分反映了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尊...
· 《孟子世家黄县支谱》各种版本综述
《孟子世家黄县支谱》各种版本综述黄县孟氏家谱名称多有变化,前期称《孟氏族谱》,中期称《孟子世家黄县支谱》,同治朝之后,经邹县孟府统一定名《孟子世家流寓黄县支谱》,今改成《孟子世家流寓龙口市支谱》。各时期家谱简介如下:(1)明版家谱,至今已佚。(2)康雍版家谱,仅存孤本一册,线装,计80余页,以58代为一世祖,谱中人名不使用孟氏统一排辈份,保留孟氏当时原貌。2008年冬季修谱时,在泊王村孟姓人家中发现,是孟氏最早的家族史科,尤为珍贵。(3)乾隆十四年(1749)写本,同治三年转抄。全一册,薄草纸,线装,有68代孟传念作序。书中由57代孟言元始迁祖起,表述到69代继字辈,为始迁地上孟家全村孟氏族谱。书名:《孟氏族谱》。原本已散佚,今仅见孤本同治三年转抄本,由上孟家村74代孟繁存先生家藏。(4)道光版写本。创立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记录较详,从始祖孟子表述到70代,先祖历朝为官均有标记。其...
· 2015各种春节对联大全
2015春节对联大全(一)1.3米(灯笼)黑金字1.万事平安幸福年,吉祥如意拜年顺。2.人和家顺百事兴,富贵平安福满堂。3.新春福旺鸿运开,佳节吉祥如意来。4.日子红火喜迎门,天随人意福星照。5.门迎百福福星照,户纳千祥祥云开。1.6米(灯笼)黑金字1.开门迎春春满院,抬头见喜喜事多。2.迎新春年年如意,接鸿福步步登高。3.好日子舒心如意,美生活幸福平安。4.富贵双全人如意,财喜两旺家和睦。5.合家欢乐迎富贵,满堂欢喜永平安。6.春日祥和幸福年,彩灯高照平安门。1.6米金字1.春红柳发岁更新,爆竹花开灯结彩。2.张灯结彩迎新春,欢天喜地庆佳节。3.春回大地风光好,福满人间喜事多。4.花开富贵家家乐,灯照吉祥岁岁欢。3米(灯笼)黑金字1.迎新春万事如意,贺佳节财源广进。2.春风得意财源广,平安富贵家业兴。3.展鸿图事事顺心,创大业年年得意。4.天赐宝地财源广,地助富门吉祥家。3米黑金字1.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