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周培公忠心耿耿却是大清最冤汉臣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74
转发:0
评论:0
周培公忠心耿耿却是大清最冤汉臣,周培公是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

周培公是康熙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但周培公却是清朝最冤的汉臣。

周昌,字培公,就是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的周培公。不过,电视剧把此人给拔高了,历史上的周昌并不像电视剧演的那样,受到康熙重用,死了康熙还给守灵,这跟历史差得太远了。历史上的周昌,不但没被康熙重用,最后还弄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但他临死之时都不知康熙在整他,还忠心耿耿给康熙出谋划策,可谓大清最冤汉臣,而康熙也可称大清最阴皇帝。

周昌其人,在史藉中记载并不多,《清史稿》也没有单独为他立传,只在图海传里带了一笔。《清史稿》载:“周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又据清《圣祖仁皇帝实录》载,周昌于康熙十四年(1675)中进士,位列二甲第27名。五月入翰林院,授庶吉士。七月,入兵部为属官。康熙十五年(1676)五月,随振武将军吴丹入潼关,因献计有功,以七品官录用,遂为图海幕僚,授参议道,入平凉劝降王辅臣。

从史料记载可以看出,周昌最大的功劳是冒死入平凉,劝降王辅臣,平息了藩将之乱。别小看周昌这个功劳,如果不是他劝降王辅臣,清军可能会损失数万人马。因为王辅臣拥兵3万,又是八旗兵丁畏惧的“西路马鹞子”,勇猛无比,真跟清军死磕,还指不定谁输谁赢。而王辅臣手下有两个总兵跟周昌是发小,周昌就利用这层关系,打入平凉,冒死劝降了王辅臣。

周昌之举,可算是救大清于水火。因为王辅臣不降,直接影响康熙平三藩战略计划,清军分散各处,吴三桂可能就成势了。王辅臣一降,全国战局逆转,康熙可以集中兵力对付吴三桂,最终平息三藩之乱,保住了大清江山。

从这一点来看,周昌的功劳可真是不小,康熙应该大加封赏才对。平凉之乱平息后,康熙还真是赏了,封周昌为云南土司布政使,往云南招抚。这官儿可真是不小了,从二品。可周昌高兴早了,这只是个流官,相当于挂职锻炼,云南土司总兵陆道清一回云南,周昌这官就没了,康熙让他到蔡毓荣那里当了个参军。而后,康熙又把他调回,封他为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这样一来,周昌就由从二品变成了正四品,代理布政使,但不享受布政使的品级。

周昌更惨的还在后面,他在山东登莱道任上只干了两年多,康熙就将他罢官发配乌拉。《清史稿》载:“(周昌)以与总兵互讦罢。”互讦就是互相举报,可那个满总兵被调走提拔,周昌却被罢官发配,这是为什么呢?是周昌真的有罪吗?

周昌其实什么罪都没有,被罢官发配乌拉后,图海还与康熙拒理力争,结果连图海把命都搭进去了,史书上说是暴病而亡,但被康熙气死的可能性比较大。

周昌不但没罪,还曾立过奇功,康熙为什么要整他呢?因为他太能了,经常给康熙出谋划策,甚至能猜透康熙的心思。他曾干过庶吉士,在康熙身边工作,康熙对他很了解。康熙整他,亦或和曹操杀杨修差不多,或者康熙怕给他的能耐会起反作用,所以一再压制,整得他永不得翻身。

周昌在在乌拉一直待了二十年,尽管是戴罪之身,仍对康熙忠心耿耿,噶尔丹扰边作乱时,他还上书陈述平乱之策。《清史稿》:“昌既罢,犹喜言兵。噶尔丹扰边,数上书当事陈利害。”按理说,周昌这样做能将功补过官复原职吧?康熙没那么做,只给周昌补了一个地方小官,仍然让周昌在乌拉受罪。

后来兵部都看不过去了,建议让周昌官复原品,任黑龙江管水手执事官,康熙却说:“黑龙罪人发配之所,周昌等既因罪革职,又补乌喇地方,终身不还。”瞧瞧,康熙有多狠,坚决把周昌一整到底,死了都不能回家。没过多久,周昌就在乌拉死去了,但死后到底埋在了哪,谁都不知道,可谓死无葬身之地。

周昌老家是湖北荆门掇刀区官堰村,那里有一座周昌墓,但经专家考证,那是周昌衣冠冢,墓中没有尸骨。而乌拉也没有周昌墓,周昌大概就像许多发配之人一样,死了往野地里一扔了事了。

周昌在清朝不算什么大人物,但却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立过奇功的汉臣。于情于理,康熙都不应该这样对待他。可康熙却这么做了,不仅找个“互讦”的茬儿一直把他整到死,还让他死无葬身之地。可在满汉朝臣面前,康熙还摆出一幅仁君的面孔,可谓阴到了极点。周昌呢?遇到这样一位阴皇帝,自然也就冤到了极点。这就叫伴君如伴虎,是福是祸全看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清朝大臣周培公的人物事迹,周培公的生平简介
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劝降辅臣康熙十三年(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部战场,以恩威并用、剿抚结合的手段,力图尽快扑灭王辅臣的叛乱。周培公康熙十五年(1676年),康熙帝任命图海为大将军,统辖陕甘征讨大军。王辅臣拥兵自重,以骁勇善战闻名,清将都有点怕他,不敢轻易...
· 揭秘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周培公:周培公生平简介
周培公(1632年—1701年),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是康熙帝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三藩之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其著作被收入《介庵草》。早年经历周培公幼年丧父,十岁时,李自成进攻荆郢间,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周培公落魄无依。成为州卒小吏,不久依附显赫者进入京城,担任内阁供奉。劝降辅臣康熙十三年(1674年)腊月,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策动陕西提督王辅臣在北方反叛呼应。在耿精忠、王辅臣先后发动叛变后,吴三桂曾试图应援、打通与耿、王的联络,使叛乱地区联成一片,迅速压缩对清军的包围圈。康熙帝看清了吴三桂的战略意图,派出署兵部事的东阁大学士黄锡衮。与周培公一道毫不迟缓地调遣大军,从江西、浙江、陕西、甘肃等地阻击吴军,围剿耿、王叛军。当时的西部战场—陕甘地区,为西北边防重地,又近京师;而对朝廷构成直接威胁的主要是王辅臣的叛军,因此,康熙帝把注意力集中放在西...
· 康熙谋臣周培公简介周培公为什么敢去劝降王辅臣?他怎么死的?
周培公是康熙帝时期名臣,原名周昌,字培公,后世人常以“周培公”称之。周培公生于公元1632年,去世于公元1701年,是湖北荆门人氏,少时双亲离世,倚重权贵从而来到京城。周培公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于是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大概在他十岁的时候,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进攻荆郢,母亲孙氏殉难而亡,于是周培公年幼失孤,落魄无依。成年之后,成为州卒小吏,后来因为依附权贵显赫,得以来到京师,被推荐为内阁供奉。周培公后来官至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为官期间,最大的功绩,应当是在三藩之乱时,劝降王辅臣。康熙十三年,顺治初期投降清朝,被清廷封为平西王的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吴三桂一反,原陕西提督王辅臣也被带动着反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陕西相比云贵一带,对清廷的威胁更大。因为临近京师,还是西北边防重地,叛军首领还是善于打仗的王辅臣。王辅臣反叛之后,吴三桂当即想打通与耿、王的联络,将叛乱地区连成一片,形...
· 周培公之死:历史上周培公是怎么死的
周培公出生于1632年,所以他是清朝时期的人物,在当时他是康熙皇帝身边重要的一个谋臣,康熙也十分看重他,而他也没有辜负康熙帝的重视,一直为清朝奉献着,根据史料记载,他直到死之前都在为清朝效力,那么历史上周培公是怎么死的呢,周培公之死是怎样的呢?周培公,又名周昌,湖北人士,生于公元1632年。他自幼丧父,随母亲一起生活,虽家境贫寒,但也勉强度日。但好景不长,周培公十岁时,母亲在李自成作乱时丧命,自此周培公无依无靠,在衙门做一名小吏。周培公不愿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生,在当差期间,一直研读各类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增大知识面积。皇天不负苦心人,周培公在一次交际中,被伍次友看中。当时,伍次友就是康熙的老师,后来就把周培公引荐给了康熙。周培公一直都在为清朝服务,但清朝毕竟是满族的天下,而周培公是汉族,朝中的一些臣子对他很是不满。所以皇帝最后决定把他派往边境,远离京城。虽然周培公朝中做事了,但是他仍...
· 盘点梁山十大冤死的好汉:谁是死得最冤的好汉?
一部慷慨激昂的《水浒传》,临近尾声之时,壮士断臂,好汉吻颈,凄惨之至,令人不忍读之。纵能以死而慰身平之志,不枉一腔热血,亦为虽死无憾;而命丧无谓之处,一身好本领不得建更大之功勋,可谓冤甚至哉!下面将为大家盘点一下梁山十大被冤死的好汉。TOP10中箭虎丁得孙丁得孙,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一百单八将之一,面颊及全身都有疤痕,人称中箭虎,原来是东昌府将领没羽箭张清手下的副将。卢俊义攻打东昌府失败,宋江前去支援,丁得孙被吕方、郭盛所捉,归降了梁山。梁山大聚义中排第79位,对应天罡地煞星号为地速星,任步军将校。梁山受招安后,丁得孙参与了“征四寇”的战争(百回本为征辽、征方腊)。征讨方腊时被毒蛇咬伤而死,死后追封义节郎。中箭虎丁得孙在《水浒传》中有两大吸人眼球的“闪光点”:一是“面颊连项都满是疤痕”,其恐怖丑陋应不逊于鬼脸儿杜兴,因而有“中箭虎”之称;第二便是在远赴江南作战时被草丛中的毒蛇咬中,...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