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晚清奇特现象“飞车拥丽”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44
转发:0
评论:0
晚清奇特现象“飞车拥丽”,香车宝马自古向来是有钱人的象征,也是人们极力最求的东西。在晚清自然也不例外。只不

香车宝马自古向来是有钱人的象征,也是人们极力最求的东西。在晚清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个车不是如今常见的汽车而是马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一故事。

马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出风头必不可少的工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坐马车招摇过市的大半为“贾客娼家”,前者有经济实力,后者由万种风情,《沪游杂记》中写他们“近则沿黄浦、绕马路,远则至徐家汇、静安寺”,坐着最新潮的马车兜风自然成了晚清上海的时髦娱乐活动之一。

马车是西洋玩意,自从引入中国,在上海也很领了一阵风潮。

西人马车有双轮、有四轮,有一马、两马的不同形式。要了解马车曾经怎样站在时代潮流尖端,只要看看晚清人评出的沪北十景,第八景就是“飞车拥丽”。其词曰:“妆成堕马髻云蟠,杂坐香车笑语欢。电掣雷轰惊一瞬,依稀花在雾中看。”当然,构成这一景的要素除了香车,还有美人。

马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出风头必不可少的工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当时坐马车招摇过市的大半为“贾客娼家”,前者有经济实力,后者有万种风情,《沪游杂记》中写他们“近则沿黄浦、绕马路,远则至徐家汇、静安寺”,坐着最新潮的马车兜风自然成了晚清上海的时髦娱乐活动之一。

马车与风头的密切关系,在晚清小说中屡屡可证。描写上海名妓胡宝玉的长篇小说《九尾狐》,记述主人公去逛新建的愚园,游园是时髦倌人吸引眼球的重要活动,胡宝玉当然也是精心准备,除了首饰、衣服要引领时尚之外,交通工具也要仔细挑选。胡宝玉当天挑的是一辆两马驾的新式皮篷马车,“绣花坐褥”,两个马夫也“一色新鲜的号衣”,“在彼时已算极考究的了。”当日果然就大出风头,引来无数闲人喝彩,胡宝玉还嫌马车不够好,马夫的工作服不够新鲜,要车行再作改进,为几天后的跑马赛会作准备。

然而赛马当天,胡宝玉的风头却被另一人抢去,那人的车是新式橡皮四轮钢丝马车,车上扎着红红绿绿的彩,马鞭上还挂上两个彩球,随风飘宕;马头上缚花一朵,马背上披着五色绸缎。最打眼的是两个马夫,一色是蓝摹本湖色镶边的号衣,束一条绣花腰带,颜色分外鲜明。好在这马车上坐的竟然是胡宝玉的旧时相好,这位先生也就凭借这一部时尚马车,在当晚便赢得美人归了。

香车、美人的传统在中国由来有自,唐朝张泌的《浣溪纱》调十首,其九云:“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鲁迅将它翻译成上海版:“夜赶洋车路上飞,东风吹起印度绸衫子,显出腿儿肥,乱丢俏眼笑迷迷。难以扳谈有什么法子呢?只能带着油腔滑调且钉梢,好像听得骂道‘杀千刀’!”

鲁迅说这是摩登上海的男女调情的方式,不过到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马车在摩登男女心目中的地位显然已经下降,不然为什么刘呐鸥的笔下,看完赛马的青年男女在街头散步,吸引那位洋场绅士目光的,不再是什么四轮马车,而是在马路的交叉处停留着的好些甲虫似的汽车呢?那是又一代人的时尚指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访中国"宰相村"周敬飞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是我的故乡。幼年时期,就曾听父亲讲过闻喜县裴氏家族的趣闻轶事,感到十分的奇特。三月下旬,乘工作之便,在河东闻喜裴氏研究会副会长郭东驰先生的陪同下,到闻喜县参观了"裴氏家族陈列馆"拜谒了"裴晋公祠"旧址,观瞻了"裴氏碑馆",走访了裴柏村,即"宰相村"。返回太原后,又利用抱病卧床休息的空闲时间,静心地阅览了梁丙海同志赠送的《裴氏世谱》一至十二卷。深深地感到"河东裴氏"确实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中一个独一无二的望世家族,这种独特的"家族现象"堪称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已经引起社会各界广泛注意,成为人们探奇问津的热门话题。1、独特的"家族现象"在我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有一个十分了不起的望世家族,这就是被历史所公认的河东闻喜裴氏家族。这个世族的发祥根基所在地,就是今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这一家族肇自春秋时的东周,兴盛于魏晋、十六国、...
·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时间:2011-11-2215:11:12作者:周敬飞来源:裴氏宗亲网查看:384评论:02、神奇的"宰相村"裴氏家族源远流长。考其先祖,始出有熊氏,伯益之后,与秦同祖。曾佐殷伐桀,佐周伐纣,累世有功,秦封"邑域"。周僖王时,非子六世孙陵,支"邑"从"衣",因以为氏,始有裴姓。其裔孙裴晔,汉安顺永建初年,仰观星云,俯察地理,合族迁居裴柏,以为祖庄。裴柏,即现今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亦即闻名遐迩的"宰相村"。裴氏家族以裴柏村为发祥根基,繁衍昌大。至两晋,始分三眷",分支蔓延,形成"三支五房"之说。所谓"三支",即闻喜故地为中眷裴;分支于长安、凉州一带者为西眷裴;分支于幽燕一带者为东眷裴,加上洗马川裴、南来吴裴,合称"三支五房"。实际上,其分支蔓延之地还要广泛得多,仅山西南部的河东大地,就布有"八裴十二族''。然不论何方何地何处裴氏后裔,考其源流谱系,皆出自三眷之后,发端...
·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
奇特的"裴氏文化现象"3、洋洋大观的《裴氏世谱》裴氏家族的这种历史奇观,已被人们称之为"裴氏文化现象"。而要研究这种独特的"现象",《裴氏世谱》不能不读。因为它详细记载了两千余年间裴氏家族的兴衰变迁的历史脉络,收录了大量裴氏家族的珍贵史料。裴氏家族谱牒,从裴松之所著《裴氏家记》开始,历代均有人撰修,但比较而言,清嘉庆版《裴氏世谱》.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系统的一部裴氏族谱史料。但是,这部《裴氏世谱》却实在来之不易,它经历了一个极不平凡的过程。这部世谱是由裴氏六十二世裔孙裴度与其子裴宗锡、其孙裴正文祖孙三代,父死子继,子死孙承,呕心沥血,锲而不舍,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方成书问世的。裴度工诗文,善书画,居官四十年,为人"一意率直,毕生澹泊","赋性清介,处事精勤","学问人品,卓绝一世"。康熙年间,他历数年之功,撰成《裴氏世谱》十二卷。但由于宦海生涯,迁徙不定,书稿虽成,未能刻版付印,只得饮...
· 中华姓氏文化中的奇特现象——生死异姓
“命定了百家的姓,遗传了重复的命”,姓氏,标志了家族的血缘,传承的不止是家族的血脉,还有那份名为“亲情”的羁绊。在中国,姓氏是血缘的符号,同时也是表示了家风的延续。姓氏从我们出生那一刻就被赋有,伴随一生,并成为死后能留下并传承的唯一的东西。然而在中国姓氏文化中还有一种奇特的现象——生死异姓。这种“生死异姓”的情况还真不少,如“生姓何、死姓方”、“生姓万、死姓刘”等。身份证上是一个姓,祖先墓碑上是另外一个姓,这是怎么回事?生前姓潘,死后姓郭潘先生的老家叫岙潘村,面积不大,据称已有千余年的历史。听他说,村子里有11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姓潘;而在村子附近的墓地,几乎所有的墓碑上都写着“郭公某某之墓”字样。潘先生说,“生潘死郭”是他们沿袭了700多年的习俗:身份证上姓潘,去世后的死亡证明上也姓潘,但在丧礼上被称为“先人郭公”,牌位、墓碑、宗谱上也都改姓郭。该村宗谱记载:“户部尚书元林公之子良甲公...
· 晚清陈季同:拥有法国妻子英国情人的晚清牛人
陈季同是晚清人杰,其婚姻与感情生活颇为传奇,他的法国妻子曾为他的英国情人而醋海兴波,差点决斗。“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他内心的轻蔑,他自知高我们一等,把法国公众视作小孩,……听众情绪热烈,喝下全部迷魂汤,疯狂鼓掌。”这段话选自享誉世界的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1889年2月18日写的日记,日记中的这位中国人就是陈季同,正应邀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作演讲。罗曼·罗兰当时是高师学生,参加了这次演讲会,为我们留下了这段难得的记录。在19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欧洲,陈季同是最有影响的中国人之一。在清末文人中,没有人比陈季同在西方更出名。他用法文写的书在法国多次再版(有的再版十余次),被译成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