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他出身偏房遭歧视却世代荣耀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0
转发:0
评论:0
他出身偏房遭歧视却世代荣耀,清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生母出身底下,不能享受同为太祖之子的优待,甚至不如堂兄、侄子的

清太祖第七子阿巴泰生母出身底下,不能享受同为太祖之子的优待,甚至不如堂兄、侄子的待遇。

家族大哥代善曾对阿巴泰说:“德格类、济尔哈朗、杜度、岳托、硕托早从五大臣议政,尔不预焉。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先帝时使领全旗,诸贝勒皆先尔入八分。”

阿巴泰并非一个平庸的皇家贵胄。万历三十九年,宁古塔首领僧格、尼喀礼到赫图阿拉进贡,太祖回赠四十副铠甲,归途被乌尔固宸和穆棱的部落劫获。太祖几次派人索要,不果,大怒,命二十三岁的阿巴泰同大将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一千,攻取乌、穆二地,俘获千余人归来。阿巴泰被封为台吉。这是其人生首战。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明,阿巴泰从征。八年,阿巴泰同德格类等征讨扎鲁特部,阿巴泰斩杀该部长昂安父子,归来,六十五岁的太祖亲赴郊外迎接。十年十一月,阿巴泰参与对蒙古察哈尔一战,打得林丹汗趁夜而逃。

太祖生前,让阿巴泰参与的战事,有记载的寥寥可数,而比阿巴泰小三岁的第八子皇太极,自少年起便随父兄参战,有记载的首战即万历四十年,从太祖出征乌喇部,克六城,此时年方二十岁。太祖对诸子,也有嫡庶之分。他让嫡子们成为掌旗贝勒、执政贝勒,共治国政,而对也是亲子之一的阿巴泰仅分了六个牛录。这,为太宗时期,阿巴泰屡遭作为嫡子的哥哥们排挤、冷遇,埋下了伏笔。

太宗继位,阿巴泰作为响应代善之议的拥立者之一,被封贝勒。太宗宴请诸贝勒大臣,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太宗同坐高台。太宗与众贝勒议定君臣礼仪,盟誓昭告天地,赋予三大贝勒对阿巴泰、阿济格等十一位“子弟贝勒”,有管教权、辖束权,如藐视代善三人,则短命而亡。

太宗之下,代善、莽古尔泰与阿巴泰也是亲兄弟,但有了制度化的等级区别。此时已三十八岁的阿巴泰,还被安排位次在二十一岁的阿济格、十四岁的多尔衮、十二岁的多铎诸弟及侄儿岳托之下。这无疑是亲情之外的政治冷落。

阿巴泰事后跟姐夫扬古利等发牢骚:战则我披甲胄而行,猎则我佩弓矢而往,为何我就封不得和硕贝勒?此话传到太宗那里,得到的答复是:“尔等宜劝之,告朕何为?”这就说在太宗心里,庶兄阿巴泰只能封贝勒,不入和硕之列。

又是一次太宗主持的宴请,接待前来归附的察哈尔大贝勒昂坤杜棱。这是满洲开国后的大事件,发生在天聪元年十二月,太宗设大宴,召诸贝勒做陪。阿巴泰拒不参加,直言:“我与诸小贝勒同列。蒙古贝勒明安巴克乃位我上,我耻之!”太宗闻言,大为不满,下令代善集合诸贝勒,讨论对阿巴泰的处理。

代善先摆那些和硕贝勒早有议事资格、议政名分,指责阿巴泰资历浅薄:“尔今为贝勒,得六牛录,已逾分矣!乃欲与和硕贝勒抗行,得和硕贝勒,不更将觊觎耶?”(《清史稿·阿巴泰传》)代善怒斥阿巴泰想与三大贝勒并列,觊觎汗位。二号首长发了话,其他贝勒更无亲情可言,群起攻之,逼得阿巴泰低头认罪。还好,太宗只对他罚了四副甲胄、八匹雕鞍马和八匹素鞍马。

较之于后来太宗对三大贝勒及其他贝勒的犯错深究、违法严惩,阿巴泰先后十多次触怒、对抗太宗,甚至两次抗拒太宗对其女的指婚,引得太宗深有不满,多次罚银罚物,却不曾有过一次降级或削爵的处罚。崇德六年,多尔衮率众王公贝勒征明,离着锦州三十里的地方为营,以及遣士卒私自回家的罪过,都被受罚,就连主帅多尔衮、皇长子豪格也被降为郡王。阿巴泰论罪削爵,夺去所属户口。然太宗下诏宽恕,只罚银二千两。

终太宗一朝,阿巴泰虽未被封郡王、亲王,仅是第三等贝勒,难免心有抵触,但他参与了太宗对明朝、朝鲜的一系列战争。阿巴泰主要是从征之将,一旦单独行动完胜归来,太宗都给予大量的财物奖励,甚至派济尔哈朗、多尔衮等郊外三十里迎接。

在政治待遇上,太宗及代善等大贝勒甚至太祖给予了阿巴泰不公平的待遇,然而阿巴泰有埋怨而不图谋的政治行为,以及他只认做事而不拘小节、不玩心计的人生追求,帮助他成功地赢得了太宗的信任。太宗始设六部,让阿巴泰掌管工部。这在大兴土木工建的开国初期,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肥缺,而阿巴泰除了治绩平庸、家中办公外,却没有枉法的劣迹见诸史料记载。

阿巴泰在战场是一员能征惯战的大将,而太宗却看中了阿巴泰多勇少谋、直率坦言的性格。从而,阿巴泰在太宗众多庶兄弟中,顺治元年四月进封为多罗饶余郡王,是最受重任也获封赏最好的一个。甚至可以说,终其一生的政治命途和晚节,他的幸运仅次于太宗一人。代善虽在朝堂第一个站出来拥戴太宗,但晚年受尽压抑。莽古尔泰获罪遭斥,抑郁暴卒,死后被揭发有谋上之罪,被追夺其封爵。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兄弟,身前极受尊荣,身后荣辱翻覆,还被弄了一系列罪状,被写进了历史

阿巴泰所得的待遇貌似不公平,遭受了诸多亲兄弟的排挤、歧视,这是不可改变的。毕竟太祖开始,嫡庶分界突出了贵宠之列,诱发了太宗诸兄弟之间的权力之争、亲情有别。但是,政治上的不幸运,却使阿巴泰平安而终、显耀于后。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平衡。

阿巴泰手痛,太宗曰:“尔自谓手痛不耐劳苦。不知人身血脉,劳则无滞。惟家居佚乐,不涉郊原,手不持弓矢,忽尔劳动,疾痛易生。若日以骑射为事,宁复患此?凡有统帅之责者,非躬自教练,士卒奚由奋?尔毋投安,斯克敌制胜,身不期强而自强矣。”(《清史稿·阿巴泰传》)看似太宗不通手足之情,但又不免是压制多有莽言的阿巴泰,做一个自强而坚忍的人,不陷身于残酷的政治斗争中。细读阿巴泰的本传,他除了多次触碰太宗的底线外,但不曾与其他亲王贝勒玩国权谋较量。

与其说阿巴泰率真而不谙权术,尚不如说他清醒而善于自保。他这种性格,也使其世系家族甚至的旁系,得以数代皇帝的礼遇和重任。

天命三年,太祖攻克抚顺,收降明游击参将李永芳。李永芳官职虽低,却是第一个公开投降后金的明将。太祖授其三等副将,统辖抚顺降民,并将阿巴泰的大女儿嫁给他。此后,李永芳对内对外称“抚西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太祖赐他“免死三次”的特权。李永芳的九子,后来都做了清朝的高官,其次子李率泰官至内翰林弘文院大学士、闽浙总督。

李永芳玄孙李侍尧更加出名,昭《啸亭杂录》卷四载:“李昭信相国侍尧,为忠襄公永芳四世孙。少以世荫膺宿卫。纯皇帝见曰:‘此天下奇才也!’立授满洲副都统。部臣以违例尼之,上曰:“李永芳孙,安可与他汉军比也?”

乾隆帝不但违例封赏了这个远房的表弟,还逐步擢升其为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后来李侍尧两次论罪,议斩立决,都被乾隆下旨弄了个斩监候,不久又让他做了更大的官。乾隆帝厚待李侍尧,说是李永芳对清朝的情分,但未必不是阿巴泰的威望所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出身不好遭歧视促使曹操埋葬东汉人事体制
曹操一手废除了东汉的举孝廉体制东汉以降,谁颠覆了举孝廉用人体制?“汉相”曹操也。曹操为什么充当了举孝廉掘墓人?这要从他的身世那里揭开答案。虽然相当多的读者对曹操的身世颇为了解,但为了把条理说清,还是有必要先把少年曹操的身世简单交代一下。曹操本性夏侯,曹操的亲爷爷叫夏侯睿,是东汉南阳县令,为官清廉,家境甚贫,后因朝中党争被罢官,家道中落,最后竟达到不能养活子女的地步,所以把二儿子夏侯嵩(曹操父亲)送给朝中的朋友大宦官曹腾收养。于是夏侯嵩改姓为曹嵩。曹操干爷爷曹腾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尤其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俸禄仅在丞相、太尉之下,是宦官中位极人臣的佼佼者。——亲爷爷独善其身却失势,干爷爷身心残缺却显赫,这会给小曹操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什么种子?而亲爹曹嵩寸功未立,却依靠干爷爷曹腾的关系网,官至太尉,位居“三公...
· 绝世女英雄出身风尘却沙场抗金,33岁惨遭分尸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妓女出身的爱国女将军——梁红玉。家世不详,她的事迹在正史上主要记录在她丈夫韩世忠的传记中,而"红玉"是她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很多人是通过《说岳全传》中第44回“梁夫人击鼓战金山,金兀术败走黄天荡”中认识她的,也有人提出梁红玉当时不就是在打仗时敲敲鼓吗,有什么了不起呢?打仗可不是光靠人多,人再多,如果没有协调一致的行动,也不过是打群架罢了。要协调大兵团的行动,通信是非常重要的。古代通过旗帜和金鼓来指挥士兵战斗,不同的鼓点代表着不同的命令,梁红玉亲自击鼓不单单表明她极其熟悉军事命令,而且能够第一时间在指挥整个军队作战,这一战仅以八千宋军就大破十万金军,使得梁红玉名扬天下。公元1135年10月,梁红玉遭到金军突袭,在《英烈夫人祠记》中记载:“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年仅33岁...
· 武状元出身却身居宰相,平定叛乱全靠他!
唐代的武状元是有兵部选拔武士参加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科目。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武状元数年后还身居宰相一职,可以说是能文能武,那么他是谁呢?他就是唐代的中兴名将,郭子仪。他一生的成就,用一句话来概括是:富贵寿考,繁衍安泰,哀荣始终,人道之甚,此无缺焉。其人身平极富传奇,干了别的朝代那些超级将领几世的事情。一般来说,有的将领能开国,有的将领能平乱,有的将领能杀蛮夷,有的将领能收复土地,这些,郭子仪全占了。最牛的是什么,他还善终了。我就问你们服不服。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长安和洛阳)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郭子仪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人说,李唐王朝实由李光弼和郭子仪再造,但实际从全局看,郭子仪才是真正的超级核心。郭子仪任朔方节度合时,李光弼是其下属,还是郭子仪推荐他进行北伐,光看这气度和用人,层次就不一样。如果不是相州失利,郭子仪被剥夺兵权,李光弼都没有施展的机会。安史之乱时,最大两...
· 他替仇人养了23年儿子:最后却惨遭无情背叛
梁武帝萧衍在篡位之前曾是齐国的大臣,他小名练儿,与齐国皇室同族,是南兰陵人。他的父亲萧顺之因为辅佐有功,而被齐明帝萧鸾重用,官至丹阳太守,是皇上跟前的红人。可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萧顺之为萧鸾做了不少事,但有一次却失误了,因此得罪了萧鸾。失去了“报国”的机会。而萧鸾,则将他放逐,不久以后,萧顺之便病死了。因此萧衍对齐明帝一家恨之入骨,尤其是他的儿子萧宝卷,更是亲手屠戮了萧衍的哥哥萧懿。网络配图因此萧衍在暗划大事,有了取代齐国的意思。公元498年,萧衍出任雍州刺史,开始起事,三年后,他兵临建康,并于冬日杀死了仇人萧宝卷,自此建康被萧衍占领,齐国灭亡,萧衍最终称帝,建国号“梁”,史称“南梁”,开启了南兰陵史上的另一段辉煌。起初萧衍攻占建康时,临幸了萧宝卷貌美的嫔妃吴氏,后来萧衍篡位后,更是册封吴氏为后宫嫔妃,不久与他生下了一个男婴,取名萧综,这便是萧衍的第二个儿子。当时宫廷里有传言...
· 伏寿出身名门一代皇后却遭小人羞辱最后郁郁而亡
伏寿出身名门,八世祖伏湛为西汉大司徒伏湛。母亲刘华身份更加尊贵,是汉桓帝之女,受封阳安公主。这样的出身,决定了伏氏的一身必然极为尊荣。而看上去也的确如此。汉献帝继位不久,她便入宫侍奉,被封为贵人,并于兴平二年进位皇后。可惜,这时候的汉朝,早已不是当年模样。黄巾之乱后,汉朝政权瓦解,汉献帝只不过是诸路军阀手中的傀儡。伏寿身为皇后,也免不了颠沛流离。跟着汉献帝成天担心受怕。经过一番争夺,后来献帝被曹操迎入许昌,生活上算是安定了下来。只不过这种生活的安定,是以沦为曹操傀儡为代价的。虽然许昌宫殿齐全,汉献帝手下也重新配备了百官,但都只是做样子而已,所有权力都掌握在曹操手中,汉朝朝廷手中已经毫无权力,并被曹操严密监视。汉献帝当然不能接受这种局面,他希望改变权柄被曹操把持的局面。只是此时的他,手下连信得过的人都没几个,于是只能寄往于自己的外戚——伏皇后之父付完。付完也有意匡扶汉室,但他对曹操也无计可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