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选谁来建储康熙头疼了一辈子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1
转发:0
评论:0
选谁来建储康熙头疼了一辈子,康熙皇帝是史上字伟大的皇帝,开创康乾盛世,一生功绩无数。但是有个问题着实让康熙头

康熙皇帝是史上字伟大的皇帝,开创康乾盛世,一生功绩无数。但是有个问题着实让康熙头疼,康熙虽有众多儿子,但是选谁立太子让他非常烦恼。

故宫里有一块大名鼎鼎的匾,在各大影视剧镜率很高。猜对了,就是乾清宫里的“正大光明”匾。这块匾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背后有很多故事,比如秘密建储制度,储是储存的储,建储就是确立皇位的继承人。

自从开始家天下,皇位继承就成了统治阶级最关心的事情。明朝采取公开建储的方式,立为太子的大多是嫡长子,也就是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皇太子死了就立皇太孙。这样的好处是讲规矩,有秩序,别的皇子也不用惦记,也别抱希望。当然朱棣这种属于个别现象。

但这样做也有弊端,就是嫡长子的身份是一生下就确定的,但他不一定是所有儿子里最优秀的那个,而且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万一年纪轻轻就死了怎么办,万一从马上摔下来瘸了怎么办,万一得脑炎傻了怎么办,或者万一品行不好怎么办。

所以到了清朝,满族的继承者早期是通过贵族会议民主推举最合适的人来担任,比如皇太,顺治虽然是少年天子,但推举顺治也是各方势力斗争妥协的一个结果。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者上位,有利于统治发展,弊端就是皇位斗争激烈,谁都想当皇帝,谁都想争一争,最后就是拉帮结伙、骨肉相残。

为什么要讲这两种模式,因为我们要讲的康熙皇帝,作为一个封建时代少有的英明君主,一生建功立业,开创康乾盛世。不过他这辈子最懊糟的事就是,关于立储的所有弊端麻烦闹心事,他全摊上了。

他先是仿前朝制度,立两岁的嫡长子胤i为太子,当时康熙才二十岁。结果呢,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这个太子有问题,不好,不足以继承大清基业,然后就把太子废了。这一废之后,就引来了第二个麻烦,康熙皇帝35个儿子,活下来的有24个,到了这个时候有能力有资格参与竞争的也不下10个人。

眼看太子被废,大家就都跃跃欲试了,都想当太子,结果康熙一看,不好要乱,再加上对胤i还有不忍之心,就又复立胤i为太子。没过多久,又看不顺眼,第二次废了太子,此后就再也没有公开确立过皇位继承人。直到临死前,才下诏传位给四皇子胤祯,就是雍正皇帝。

由于康熙朝的太子长期不定,而雍正即位又比较突然,所以民间就盛传雍正是改遗诏才登上皇帝宝座的,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了传位于四子。但其实,清代这种传位诏书都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的,光改一种文字是没用的,电视剧都是骗人的。不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皇位竞争多么激烈,才会有这么多的谣言中伤。

总结以上,英明一世的康熙大帝在在立太子这个问题上颜面尽失,晚节不保。虽说身兼君与父的双重身份,情理不能兼顾,但也不带这么反反复复朝令夕改的呀,这让别的儿子和文武大臣怎么想呢,考虑过他们的心理阴影面积吗?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康熙能力不足,要怪也只能怪他运气不好,自己寿命太长,儿子数量太多。为了不负太子这个儿子,就只好选择辜负了别的儿子,而太子,最终却还是负了他。

有人问,那有没有一种办,能让立储这件事完满顺利地完成,实现权力的平稳交接呢?答案是,没有。因为无论是皇帝和太子的矛盾,还是太子和皇子的矛盾,根结底都是对至高权力的争夺。这个问题啊,根本不存在彻底解决的方,无论是公开立储还是秘密立储,无论是按身份还是按能力,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特权,围绕权力的斗争就会永远存在。

四爷雍正倒是绞尽脑汁想了个主意,把公开立太子改为秘密建储,就是皇帝在位时不公开确立太子,而是通过对皇子们的全面考查,暗中选定皇位接班人,并将接班人的名字写在两份诏书上,一份由皇帝随身携带,另一份装在一个小匣子里,密封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背后。皇帝驾崩后,由朝廷重臣和王公贵族一起把这两份诏书取出来,对照无误后,这个人就是合继承人了。

这个方从理论上说确实可以一定程度地减少皇子之间的争斗,问题是自从这个制度开始确立,一直到清朝灭亡,清朝皇室就持续出现子嗣不旺的恐慌,咸丰只有一个儿子,同光宣三朝皇帝竟然一个子女都没有,真是古难全。

这个略显心酸的故事让我想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制度、一种解决方案是十全十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康熙曾秘密建储:四子胤并非人选
《康熙南巡》局部资料图今北京昌平区有个郑各庄,清代称郑家庄。乾嘉时期的礼亲王昭曾写道:“理亲王府在德胜门外郑家庄,俗称平西府。”他说的这个理亲王,即康熙帝之孙、废太子允的长子弘。有清一代,王府建在城外,仅此一例。追溯郑家庄王府的历史,要从允谈起。防范废太子复立成为心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皇太子允第二次被废黜。直至10年后康熙帝病逝,清廷未再册立储君。其间,诸皇子图谋储位,拉党结派,争斗愈演愈烈,极大地牵制了康熙帝晚年的精力,对朝政产生了不利影响。康熙五十四年夏,准噶尔部突袭哈密,清廷调兵遣将,西征之役拉开帷幕。被于紫禁城内咸安宫的废太子允认为,这是自己再次复立的机会。当时恰逢他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患病,医生贺孟时常前来诊治。允遂以矾水亲笔作书,让贺孟送与镇国公普奇,嘱托普奇保举他带兵西征。此事很快被告发,除允外涉案者均受惩处,但他仍未死心,继续寻找复立之机。此时朝中不断有大臣奏请立...
· 清朝康熙曾秘密建储:四子胤禛竟然并非人选
今北京昌平区有个郑各庄,清代称郑家庄。乾嘉时期的礼亲王昭梿曾写道:“理亲王府在德胜门外郑家庄,俗称平西府。”他说的这个理亲王,即康熙帝之孙、废太子允礽的长子弘晳。有清一代,王府建在城外,仅此一例。追溯郑家庄王府的历史,要从允礽谈起。网络配图防范废太子复立成为心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皇太子允礽第二次被废黜。直至10年后康熙帝病逝,清廷未再册立储君。其间,诸皇子图谋储位,拉党结派,争斗愈演愈烈,极大地牵制了康熙帝晚年的精力,对朝政产生了不利影响。康熙五十四年夏,准噶尔部突袭哈密,清廷调兵遣将,西征之役拉开帷幕。被于紫禁城内咸安宫的废太子允礽认为,这是自己再次复立的机会。当时恰逢他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患病,医生贺孟頫时常前来诊治。允礽遂以矾水亲笔作书,让贺孟頫送与镇国公普奇,嘱托普奇保举他带兵西征。此事很快被告发,除允礽外涉案者均受惩处,但他仍未死心,继续寻找复立之机。此时朝中不断有大臣...
· 储光羲诗选九
群鸦咏新宫骊山阴,龙衮时出豫。朝阳照羽仪,清吹肃逵路。群鸦随天车,夜满新丰树。所思在腐馀,不复忧霜露。河低宫阁深,灯影鼓钟曙。缤纷集寒枝,矫翼时相顾。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鸳鹭。高举摩太清,永绝D缴惧。兹禽亦翱翔,不以微小故。刘先生闲居高第后归道,乃居玉华宫。逍遥人间世,不异浮丘公。甘寝何秉羽,出门忽从戎。方将游昆仑,又欲小崆峒。进退既在我,归来长安中。焚香东海君,侍坐西山童。善行无辙迹,吾亦安能穷。但见神色闲,中心如虚空。期之比天老,真德辅帝鸿。述韦昭应画犀牛遐方献文犀,万里随南金。大邦柔远人,以之居山林。食棘无秋冬,绝流无浅深。双角前崭崭,三蹄下。朝贤壮其容,未能辨其音。有我衰鸟郎,新邑长鸣琴。陛阁飞嘉声,丘甸盈仁心。闲居命国工,作绘北堂阴。眈眈若有神,庶比来仪禽。昔有舞天庭,为君奏龙吟。献八舅东归高位莫能舍,舍之世所贤。云车游日华,岂比龙楼前。寝疾乃就枕,情感唯灵仙。帝鸿思道宗,臣彭亦长...
· 储光羲诗选六
游茅山五首十年别乡县,西云入皇州。此意在观国,不言空远游。九衢平若水,利往无轻舟。北洛反初路,东江还故丘。春山多秀木,碧涧尽清流。不见子桑扈,当从方外求。世业传儒行,行成非不荣。其如怀独善,况以闻长生。家近华阳洞,早年深此情。巾车云路入,理棹瑶溪行。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王庭有轩冕,此日方知轻。平生非作者,望古怀清芬。心以道为际,行将时不群。兹山在人境,灵贶久传闻。远势一峰出,近形千嶂分。冬春有茂草,朝暮多鲜云。此去亦何极,但言西日曛。昔贤居柱下,今我去人间。良以直心旷,兼之外视闲。垂纶非钓国,好学异希颜。落日登高屿,悠然望远山。溪流碧水去,云带清阴还。想见中林士,岩扉长不关。名岳征仙事,清都访道书。山门入松柏,天路涵空虚。南极见朝采,西潭闻夜渔。远心尚云宿,浪迹出林居。为己存实际,忘形同化初。此行良已矣,不乐复何如。田家杂兴八首楚山有高士,梁国有遗老。筑室既相邻,向田复同道。糗L常共饭...
· 储光羲诗选二
送周十一秋风陨群木,众草下严霜。复问子何如,自言之帝乡。岂无亲所爱,将欲济时康。握手别征驾,返悲岐路长。饯张七琚任宗城即环之季也同产八人俱以才名知他日曾游魏,魏家馀趾存。可怜宫殿所,但见桑榆繁。此去拜新职,为荣近故园。高阳八才子,况复在君门。留别安庆李太守明牧念行子,又言悲解携。初筵方落日,醉止到鸣鸡。过客来自北,大军居在西。丘家如讨逆,敢以庶盘溪。洛阳东门送别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汉阳即事楚国千里远,孰知方寸违。春游欢有客,夕寝赋无衣。江水带冰绿,桃花随雨飞。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归。泊江潭贻马校书明月挂青天,遥遥如目前。故人游画阁,却望似云边。水宿依渔父,歌声好采莲。采莲江上曲,今夕为君传。送沈校书吴中搜书郊外亭皋远,野中岐路分。苑门临渭水,山翠杂春云。秦阁多遗典,吴台访阙文。君王思校理,莫滞清江濉寒夜江口泊舟寒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