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朝为何没有明太宗?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8
转发:0
评论:0
明朝为何没有明太宗?,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祖,然后第二任皇帝是宗,比如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宋太祖

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祖,然后第二任皇帝是宗,比如唐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而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就没有太宗了。那么明太宗去哪里了呢?

庙号,就是供奉在“太庙”中祖宗的称号,里面供奉着帝王的先人,是政治权利的祖宗,因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需要给逝去的先祖起一个比较厉害的称号,用来让人们缅怀敬仰,这个称号呢就是“庙号”。最开始起庙号的是商朝,起庙号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需要概括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一般一个帝王即使有过错,后人们起庙号的时候也都是怀着宽容的心态,七分功劳、三分过错,这样基本上都给先人起一个响当当的庙号,尽管历史上有很多暴君、昏君,但是死后皇帝和群臣们都会绞尽脑汁想一个好的名字。

太祖或是高祖一般都是开国皇帝,第二任就是太宗或是高宗,名成祖朱棣对历史也是颇有研究,当皇帝后,为了向后人展示他是太祖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直接把建文帝朱允筛抹掉了,把建文帝的年号改为洪武年号,死后让大家给他定为明太宗,也就是说朱棣就是明太宗,那么大家纳闷了,怎么现在都叫他明成祖呢?这个还要和他的后代们说起。

主角回到明朝嘉靖帝朱厚小<尉傅壑旌械纳弦蝗问钦德帝朱厚照(就是那个落水后病死的皇帝),朱厚照是个短命的皇帝,生前没有留下一个皇子,也就是后继无人了,怎么办呢,自然到朱氏家族里面选择一位来继承皇位。朱厚心芄坏被实郏和当时的顾命大臣杨廷和是分不开的。

杨廷和是三朝元老,拥有很高的威望,坚持自己的主张,也就是把朱厚照的堂弟,朱厚辛⑽皇帝,这时候朱厚胁14岁,杨廷和给朱厚刑岢隽艘桓鲆求,就是你既然要成为皇帝,必须得名正言顺吧,也就是你的老爹得是皇帝,可是朱厚械睦系已经死了,而且不是皇帝,这个是铁证的事实啊,怎么办呢?改认爹,意思就是从新认个爹,把堂哥朱厚照的父亲朱佑樘(也就是朱厚械氖迨澹┑弊鲎约旱那椎,虽然朱厚谢故歉鲂『⒆樱但是他坚决不同意。

事实证明,这个孩子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能耐,他干脆了当的说我不能换爹,这是大不孝,大不了这个皇帝不当了,你杨廷和有能耐,再找一个,反正现在天下人都知道你要立我为帝,你要是改了主意,你的威信何在,杨廷和没办法,只得臣服,后来嘉靖帝想办法把杨廷和家族改造了,杨廷和从此退出官场。

话说朱厚械腔后,想想自己是皇帝了,那自己的老爹还是个王爷,这可不行,得给老爸升官,追封老爸为皇帝,但是问题来了,现在太庙正殿中供奉的牌位已经满了,老爸的牌位是没法放在正殿的,如果能实现,唯一的方法就是移除一个到偏位去,但是开国皇帝太祖朱元璋是不能移除的,那离自己关系最远的就是太宗朱棣了。

可是太宗朱棣是起兵造反、冒着天下之大不韪的风险才登上皇位,才有自己的今天,也就是说是后世明王朝的始祖,也算得上自己这一枝的开国皇帝了,干脆直接把太宗牌位改为成祖算了,和朱元璋的牌位并列永久不能动。

那该移除谁呢,除了朱元璋和朱棣的不能动,和自己关系最远的就是朱棣的儿子明仁宗朱高炽,,于是高高兴兴的把明仁宗牌位被移到偏殿去了,然后嘉靖帝把自己老爸兴献王朱vz追尊为睿宗,牌位供奉太庙正殿。朱棣可谓是捡了个大便宜,估计九泉之下也高兴的不得了,不过就苦了自己的儿子朱高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朝为何没有太宗皇帝?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祖,然后第二任皇帝是宗,唐朝有唐高祖、唐太宗,宋朝有宋太祖、宋太祖,清朝有清太祖、清太宗,唯独明朝只有一个明太祖,抛开朱允刹凰悖到朱棣那里成了明成祖,那么明太宗去哪里了呢?刚才说的这些太祖啊,太宗,都是皇帝的庙号,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皇帝庙号的问题,你就会知道明太宗去哪里了。庙号,就是供奉在“太庙”中祖宗的称号,里面供奉着帝王的先人,是政治权利的祖宗,因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需要给逝去的先祖起一个比较厉害的称号,用来让人们缅怀敬仰,这个称号呢就是“庙号”。最开始起庙号的是商朝,起庙号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需要概括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一般一个帝王即使有过错,后人们起庙号的时候也都是怀着宽容的心态,七分功劳、三分过错,这样基本上都给先人起一个响当当的庙号,尽管历史上有很多暴君、昏君,但是死后皇帝和群臣们都会绞尽脑汁想一个好的名字。太祖或是高祖一般...
· 历史揭秘:明朝为何没有太宗皇帝?
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一般开国皇帝的庙号都是祖,然后第二任皇帝是宗,唐朝有唐高祖、唐太宗,宋朝有宋太祖、宋太祖,清朝有清太祖、清太宗,唯独明朝只有一个明太祖,抛开朱允炆不算,到朱棣那里成了明成祖,那么明太宗去哪里了呢?刚才说的这些太祖啊,太宗,都是皇帝的庙号,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皇帝庙号的问题,你就会知道明太宗去哪里了。网络配图庙号,就是供奉在“太庙”中祖宗的称号,里面供奉着帝王的先人,是政治权利的祖宗,因为皇权是至高无上的,所以需要给逝去的先祖起一个比较厉害的称号,用来让人们缅怀敬仰,这个称号呢就是“庙号”。最开始起庙号的是商朝,起庙号是一件很有学问的事情,需要概括皇帝生前所做的事情,一般一个帝王即使有过错,后人们起庙号的时候也都是怀着宽容的心态,七分功劳、三分过错,这样基本上都给先人起一个响当当的庙号,尽管历史上有很多暴君、昏君,但是死后皇帝和群臣们都会绞尽脑汁想一个好的名字。太祖或...
· 古代钱币“避讳”:明朝为何没有“元宝”
避讳是古代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文化现象,它“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礼法之一,并且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说文解字》中说:“讳,忌也。”古时,凡遇帝王或尊长之名,必须回避使用该字,即为避讳。例如,秦始皇讳政,所以秦朝改正月为端月。“端月,正月也。秦讳政,故曰端。”我国古代货币从最初的布币、刀币等,到汉代五铢钱,再到唐武德四年始铸“开元通宝”钱,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喜欢在钱面上铸造文字,即所谓的钱文。既然避讳现象在古代社会普遍存在,且与文字甚为相关,同时货币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物品,那么钱文与避讳现象发生“关系”自是必然的事情了。图片来源于网络自“开元通宝”钱以降,钱文主要以四字为主,遵循“主文+宝文”的结构。“宝文”是钱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古代所用宝文名称繁多,常见的有元宝、通宝、重宝等。而“主文”可分...
· 明朝皇帝朱祁钰为何没有葬入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还有那个在靖难役中不知所踪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余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连亡国之君吊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检,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唯独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钰,却没被葬入十三陵。网络配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明代宗和其哥哥明英宗之间的恩怨有关。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帝)之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
· 明朝为何没有征服越南,反而失去大量兵源!
文章来自:快乐老人报作者:佚名原标题:越南从明朝独立出去的扼腕内幕1427年,由于征讨越南“黎利作乱”的战争失利,明宣宗朱瞻基决定派征虏副将军柳升再征越南,由兵部尚书李庆参赞军务。当时的越南还是明朝的一个省。明成祖朱棣平越南后,由于委派的地方官员横征暴敛激起越南民变,引致黎利起兵造反。黎利起兵后,势力发展飞快。1426年明宣宗刚即位时,就曾派成山侯王通率领十万大军前去征剿,结果大败后一直龟缩于交州城内(今越南河内附近),越南局势终成明朝大患。这一次,明宣宗派遣的柳升算是当时的名将,早年随朱棣北征时立有赫赫战功,渐渐居功自傲,常在李庆等人面前自翊“降虏天将”。这次南征的队伍可谓来头不小。除以柳升、副总兵梁铭、参赞李庆、参将崔聚为首的七万主力外,还有以云南黔国公沐晟为首的五万大军作为犄角后备。只要大军齐心策略得当,胜利本当不在话下的,然而,没等南征大军抵达越南,军中就已经开始出现内部分裂。原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