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成祖迁都北京让中国“变色”了?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42
转发:0
评论:0
明成祖迁都北京让中国“变色”了?,迁都北京注定了大明帝国与朱棣本人的命运,它没有使明朝没有像宋朝一样偏安南方被动挨

迁都北京注定了大明帝国与朱棣本人的命运,它没有使明朝没有像宋朝一样偏安南方被动挨打,而朱棣本人于1424年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大明王朝撩开了中国的另一种文明——蓝色文明。


中国人都喜欢说:“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但实在上中国人至少在古代是不了解水的,不管今天我们对这句话赋予多少含义,或者怎么理解它,从实际来讲,我们都更多从哲学的角度来诠释这句话,而忽略了其本质的内涵。

水,是什么呢?在我们看来可能更多的是来自河里的流水,来自天上雨水,它,能浇庄稼地,可以是万物生长,所以,我们说它是有德的。但面对真正的水,我们却有些恐慌,甚至害怕,那便是海水,我们似乎不易这种蓝色的水,真正意义上的水。


一方面,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大多是北方人,他们没有见过“大水”,因此致使我们历史从秦汉至晚清从来没有真正地触摸过这种水;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的因素,我们的文明似乎一直停留在以北方为中心的黄色文明里,我们乐于这种文明,乐于这种文明中游牧与农耕的交流和壮大,进而忽视了这仿佛离我们有些远的水。还有一方面那便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使然,即是我们不喜欢去冒险,甚至缺少探索的精神,我们乐于在陆地上的安稳生存,我们甚至认为那一方蓝色的区域对我们没什么用处,而且充满了凶险。

被中国人称作史太公的司马迁就说,率先“起义”的人都是在东南一带,但成功的大多都是在西北方(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我们今天不能狭义地将这句话理解为是说给农民起义的,作为一个政权,也是适于这句话的。


明成祖,这位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放牛长大的皇帝,在人们不经意间、在中国历史汉朝之后政治中心逐渐南移时,成了这样句话的一个伟大实践者。他不但来到了北方,而且还给中国找到了一个在当时来说要比西安更适合作为都城的地方——北京。


北京(北平)那里虽然曾经是他“拥兵自重”的地方,北京(北平)那里虽然曾经是他苦心经营的地方,北京(北平)那里处于北方农业区与牧区接壤处,交通便利,形势险要,是汉蒙各族贸易的中心以及北方政治与军事要地。但他不会不知道将北京(北平)做为首都,会使当时的帝国离“危险”更进一步。虽说定都北京(北平)不仅可抗击自北入侵的蒙古人,且可进一步控制东北地区,由南则可统领中原,有利于维护全国统一,但自北入侵的蒙古人是不是也离帝国近了呢?


知难而近,明成祖没有躲藏在南方的“温柔乡”里,顺利即位后,他立即开始准备迁都并将北平改名为北京。公元1406年,上百万被来的征调工匠、民夫组成了浩浩荡荡的营建大军开始修建北京的宫殿,同时使久废的运河重新畅通,历时十余年建成了大明王朝的北京城。今天,我们看到的故宫、天坛、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等规模宏大的建筑,就是都是从那时开始陆续建造的,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然,迁都北京也注定了大明帝国与朱棣本人的命运,它没有使明朝没有像宋朝一样偏安南方被动挨打,而朱棣本人于1424年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在北京,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 ;在北京,朱棣收复安南,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在北京,朱棣巩固了祖国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


在北京,大明王朝永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防守,以防倭寇。在北京,大明王朝于公元1419年取得了望海埚战斗的伟大胜利,杀倭擒倭千多余人,载运倭寇俘虏的大车宣示大明王朝的海疆实力。更重要的是在北京,大明王朝撩开了中国的另一种文明——蓝色文明。


公元1405年,朱棣派遣宦官郑和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此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教圣地麦加。

此后,中国历史便有了一个非常响亮的词万国来朝。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于世界领先地位,深深地吸引了众多海外国家。他们不仅渴望臣服于明朝,希望得到明朝承认、封赐与支持,而且还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想亲眼目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风采,一时间与明朝发生外交关系的国家多至近百个。


今天,我们似乎还不知道还有一个词叫“西贡”就是那个时候的“创造”;今天,我们在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依然能够听到这个词,它甚至成了某个地方的的地名。然而,一些目光短浅的史学家似乎仍然在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甚至还说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当然,这些声音都无法压制或者掩盖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声音:郑和下西洋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支出,使“贫民致富” 、“国用充足”,使国家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得到复员和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
原文标题:抵御两次军事危机:明成祖为何迁都北京上一次讲了明太祖定都南京。到了第三代明成祖(十三陵长陵埋的那个皇帝)时,把朝廷搬到北京来了。这件事情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他当时为什么非迁都不可?前面讲到,明太祖的军队打到北京以后,元顺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尽管如此,元顺帝的军事力量、政治机构都还存在。因此,他经常派遣军队往南打,要收复失地。他认为这个地方是他的,他们已经统治了八九十年。而当时明朝的都城是在南京。为了抵抗蒙古的进攻,明太祖只好把他的许多儿子封在长城一线作塞王。可是现在情况变了,明成祖自己跑到南京去了;此外,原来封在热河的亲王叫宁王,宁王部下有大量蒙古骑兵。明成祖南下争夺帝位之前,先到热河,见到宁王就绑票,把宁王部下的蒙古骑兵都带过来了。他利用这些蒙古骑兵作为自己的军事主力,向南进攻取得了胜利。从此之后,他就不放宁王回热河,而把他封到江西去。这样一来,在长城以...
· 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迁都北京?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是历史上相当出名的一位君王。然而朱棣原本只是个王爷,朱元璋没有传位给他,那么明成祖朱棣是如何称帝的,他是通过什么方式才坐上皇帝的宝座。朱棣当上皇帝后,决定把国家首都放到北平去,也就是如今的北京。1、明朝朱棣是如何称帝的公元1398年,朱允�杉坛谢饰唬�随后在黄子澄等大臣的辅佐下朱允�煽�始了轰轰烈烈的削藩。他先是对实力较弱的藩王下手,下令诸王不得干预封地政事,交出手中的兵权并且下诏藩王没有节制当地文武大臣的权力,以此达到藩王食封邑而无权的目的,让他们安安稳稳当闲散王爷,以此确保自己皇位的稳固。朱允�筛崭盏巧匣饰唬�统治基础还未牢固就大举屠刀要向自己的王叔们下手,这造成激烈的反抗,皇族迅速激化。朱棣为了自保也为了手中的权力,于是杀死了前来削藩的大臣,并于公元1399年公开起兵反抗朱允�烧�权,打出了“清君侧”的口号与朝廷决裂。朱棣先于河北击破耿炳文率领的13万大...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迁都北京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北京故宫从永乐二十年(1420年)建成至今已经接近600年的历史了,作为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住所和政治权力中心,北京故宫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古代的能工巧匠为中国留下了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数不清的文物,故宫也成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名片之一享誉全球。但是,大家是否曾经想过,我们差点错过这座美轮美奂的紫禁城,如果朱棣当年没有迁都北京,也就不会兴建北京故宫,而如果没有明朝对北京的建设,清朝入关也不太会选择北京作为京城,自然也就没有这座跨越明清两代、直至今日的北京故宫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且兴建这座伟大的皇宫呢?北京故宫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被封为燕王,坐镇北京为明朝守卫边塞,即使他的长兄、太子朱标英年早逝,燕王朱棣也与皇位无缘,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嫡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但是富有野心的朱棣却并不愿认命,以“清君侧”为借口于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
·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为什么让江南百姓怨声载道?
朱棣对朱高炽的不待见和接连打击,使得父子之间的感情逐渐生疏,发展畸形。父子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和沟通,骨肉至亲形同陌路,而两人之间的感情与罅隙则要靠别人来维系与弥缝。某日,朱棣突然想见朱高炽,便命人去宣召他。杨士奇请求派户部尚书夏元吉去,因为夏元吉性格忠厚,同时也是太子的支持者。他怕朱棣派别人为使,会引起朱高炽的恐惧,很有可能在惊惶之际不辨真假,产生轻生的念头。果然,朱高炽在听到朱棣派人来召他时,非常害怕,几欲自裁。待得知使者是夏元吉后,心情大为放松,说道:“元吉来,必能为我调护,当且见之。”朱高炽即位之后,所有的新政举措中,对父亲朱棣的既定政策最大的叛逆,是他的回迁南京之举。有人曾对此做出解释,认为朱棣迁都北京,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江南人民因此而增加了不小的负担。而且还认为,朱高炽自永乐二年(1404年)成为皇太子至永乐十八年(1420年)被召回北京,朱高炽一直生活在南京,已经习惯...
· 迁都北京
[天坛是明清皇帝祭天和祈谷的坛庙][午门]午门是故宫四座城门中最壮观的一座,历来是宫廷禁地,只有少数人在特定的情况下才能通过。特别是正中的门洞,为皇帝专用的御道,只有皇帝大婚时,皇后乘坐的喜轿可以由此进宫,或都殿试传胪状元、榜眼、探花由此出宫。今天,午门已成为从南边进入故宫参观的入口。[故宫全景图]北京宫殿、郊庙的大规模营建开始于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历经四年完成。皇城位于元都旧址,只是稍微东移,有奉天、华盍、谨身3殿,乾清、坤宁两宫及午门、西华、东华、玄武4门等,完全同于金陵旧制,只是比其更为壮丽。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十一月,北京宫殿修建已到了收尾阶段,钦天监奏明年五月初一为吉日,应御新殿受朝贺。朱棣开始正式迁都北京,诏示天下,并遣户部尚书夏原吉诏皇太子及皇太孙,限期十二月底到北京。后又下诏,从第二年正月起,北京为京师,设六部,去行在之称,并取南京各印信给京师诸衙门,另铸...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