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铁帽子王代善:少年丧父不沉沦青年挂帅且封王
清史研究奠基者之一的萧一山在《清代通史》,将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作为太祖曾孙的代表人物,与祖、父辈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英亲王阿济格、郑亲王济尔哈朗、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一同赞赏为“福临以冲龄践祚,奠定中原,征服华夏”的“开国之大人物”,“勤劳佐命”,“殊勋茂绩”。
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第三子萨哈廉的次子,生于天命四年。萨哈廉力挺皇太极继位,是太宗统治前期的主要帮手,可惜英才命薄,于崇德元年五月病逝,年仅三十三岁。当时,勒克德浑还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
勒克德浑少年丧父,虽在太宗朝没有事迹见诸史料,但有一点可以想到,太宗爱屋及乌,改对这个侄孙有所照顾。太宗叙功封赏兄弟子侄,拟封萨哈廉为多罗郡王,因爱侄的突然而死破格晋爵和硕颖亲王。萨哈廉有三子,长子阿达礼袭爵,为多罗郡王,崇德八年因与二叔硕托谋立睿亲王多尔衮为帝,被祖父代善大义灭亲。
大哥阿达礼被“谴死”,勒克德浑受牵连,被罢黜宗室,沦为了堂叔、肃亲王豪格所属正蓝旗庶民。一个王子一夜之间成为庶民,还是自己那身为和硕亲王的祖父督办的。可想而知,年轻的勒克德浑身心上受到了怎样的折磨。当然,也可说明,清朝皇家的何其惨烈,只有权力之争而无亲情可言,更不会念及其父萨哈廉为大清的创建和壮大付出了年青的生命。
2
或许是因勒克德浑被判给了豪格做奴才,无意间让摄政睿亲王愿意出手,解放勒克德浑,以得到礼亲王世系的支持和谅解。
《清史列传·勒克德浑传》记载:“顺治元年十一月,上念勒克德浑年幼,未与谋,命复入宗室,封多罗贝勒。”顺治帝还只是七岁的娃娃,而权柄主要抓在多尔衮手上。将一个被开除宗籍的庶民,复入宗室,且直接封为多罗贝勒,没有摄政睿亲王的授意与领衔上奏,诏书是无法用玺的。所谓念及勒克德浑年幼,而他要年长顺治帝十九岁。这只能说是多尔衮的用意,而借了皇帝的名义。
第二年七月,刚被解放不久的勒克德浑,受命出任平南大将军,代替豫亲王多铎驻守江宁(南京),分兵剿抚两浙。而在上月,定国大将军多铎不但将南明弘光帝父子羁押送京斩首,而且遣贝勒博洛等进攻杭州,大败南明大学士马士英,迫降潞王朱常E、淮王朱常清,完全控制江浙。多铎承制改南京为江南省,重新授封官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官僚体系,并以南京为中心,各重镇要道派驻八旗重兵,雄视赣、闽、湘、粤、桂等省。多铎正准备继续南下,扫荡各地的抗清武装和明朝残余,而多尔衮临时以勒克德浑代多铎,似乎以免多铎坐大,而给了勒克德浑拼军功的一个最高平台。
不难看出,多尔衮是在拉拢勒克德浑甚至是礼亲王家族,同时算是对为自己争取帝位而赴死的阿达礼的回报。勒克德浑不负使命,首战就遣左翼副都统珠玛喇大败马士英于余杭,右翼副都统和托击溃总兵方国安于富阳。勒克德浑两路大军在杭州城三十里外合营,一鼓作气,锐不可当,再次大败南明军。马士英与方国安率兵偷袭杭州,被副都统济席哈等追击,溺死者不计其数。
南明鲁王朱以海在钱塘江以南的沿江,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因“拥兵迎福王于江上”有功,升任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成为南明弘光王朝首辅的马士英,在弘光朝覆灭后,被南明唐、鲁两王势力拒之门外,盘桓于浙江一带,多次参与反清战役,兵败后遁入空门躲避清廷缉拿,后因叛徒出卖被抓获,最终不屈就义。顾诚《南明史》记载:“马士英在唐、鲁两政权中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清方,而是尽力以抗清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佳形象。清方档案证明,马士英曾经多次参加渡钱塘江攻余杭、富阳以及会攻杭州之役。1646年六月浙东兵败,马士英逃入四明山削发为僧,被俘就义,实属难能可贵。”马士英是否真投降清朝,还是被误解,有不少争论,清朝官方将他列于奸臣传中,而未将他视作贰臣。这,不是此文所述重点,但他的存在,确是勒克德浑征战路上的一头拦路虎,否则,成书于乾隆初年的《明史》也不会给他一个近乎泄愤性的评价:“为人贪鄙无远略,复引用大铖,日事报复,招权罔利,以迄于亡。”
老儒生治军,自然不是少壮派的对手。勒克德浑在江浙战场上,势如破竹。清军在湖广战场上,遇到了南明唐王朱聿键的湖广总督何腾蛟招降李自成余部多员大将,“分据诸府县”(《清史稿·勒克德浑传》),多尔衮急调勒克德浑偕镇国将军巩阿岱移军西征。
勒克德浑虽然年轻,但作战果决,先派护军统领博尔辉进击临湘、岳州,又是一轮过关斩将,连败联手的南明军和大顺军,迫使李自成的弟弟李孜及田见秀、张耐、李佑、吴汝义等大将带着残部五千余人,前往勒克德浑阵前投降。
江浙战场,勒克德浑主要是扫尾,而在湖广战场,他却充分展现了一代名将的军事才干。在三年多的时间,他基本上瓦解了南明鲁、唐两王的军事实力,并了大顺军还算势力不小的余部。顺治五年九月,勒克德浑被晋封为顺承郡王。不久,他同堂叔公、郑亲王济尔哈朗挥师南下,在湘潭俘杀了南明名将何腾蛟。
顺治七年正月,勒克德浑班师回京,五月起参预议政王大臣会议。顺治八年三月,亲政的顺治帝任勒克德浑,掌刑部事务。第二年三月,勒克德浑病逝,时年三十四岁,与其父享寿相仿。其第四子勒尔锦袭爵顺承郡王,康熙十一年掌宗人府事,第二年十二月任宁远靖寇大将军,进攻造反的吴三桂。
史载勒克德浑,仅因受阿达礼谋立案牵连,被开除宗室,便无其他过失。虽然多尔衮在短期内将他由庶民封爵贝勒,又拜他为大将军,代替大将军王多铎,但不能不说勒克德浑没有超人之处,否则就难以服众。事实证明,勒克德浑年轻有为,治军有方,而被摄政睿亲王代顺治帝为之晋爵郡王,且封号“顺承”。
难道勒克德浑对多尔衮摄政,多有顺承之意吗?或说多尔衮期待勒克德浑顺承,而此人却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真正顺承了顺治帝。顺治帝亲政,让这位年长自己近二十岁的堂侄,作为主管全国刑狱诉讼的中央最高长官。此时,正是顺治帝与济尔哈朗等多尔衮党羽的高潮期,而勒克德浑并没有受到任何冲击,辞世之后也没有像满达海、尼堪和博洛理政三王,陷身于所谓党附多尔衮或包庇多尔衮党羽的罪责,而被,革爵夺谥。
多尔衮炙手可热时对他盛意示好,而勒克德浑以深受朝廷重任,既不谄事也不依附。当多尔衮遭身后荣辱巨变,落水之时,勒克德浑并没像理政三王那样,跟着疯狂复仇的济尔哈朗追击痛打,对已死的亲人尽显寡情,甚至扩大化肃清。正因如此,顺治帝才有深意地将裁决天下刑案大权付与之。当然,勒克德浑自觉地远离是非,才得以多尔衮—顺治帝的连续重用。勒克德浑自知唯有持一颗公正之心,追随皇帝,忠诚朝廷,而不挟私,方能避免触犯自负的顺治帝与报复的郑亲王的共同忌讳。这是激烈竞争的权力场上的一种聪明和智慧。
可以说,勒克德浑出任大将军,主要靠的是能力,人尽其才而能服众,睿王提议而其有战功作证。其晋升郡王,可以视作对其父萨哈廉王爵袭任的延续,而非多尔衮的还人情或搞拉拢所致。萨哈廉病逝前,勒克德浑已深受言传身教,自然感受了乃父对太宗的忠诚和追随。
勒克德浑身后,子孙世袭王位。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为多尔衮平反,恢复其睿亲王爵位,并将其原嗣子多尔博世系承继,同时正式明确宗室爵位的世袭罔替,故而有了清初八大宗室王爵世袭罔替之制,即俗称的“八大铁帽子王”。吴振А堆吉斋丛录》记载:“宗室封爵,自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以下,凡十四等,以世递降。此下则为闲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礼亲王、睿亲王、肃亲王、郑亲王、庄亲王、豫亲王、顺承郡王、克勤郡王,皆国初有大勋劳者,世袭不降封。京师俗谚谓之‘铁帽子王’。(原文注:或获罪革爵,仍以旁之袭封)”八王首任者,为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庄亲王硕塞、豫亲王多铎、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克勤郡王岳托。
代善、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多铎与岳托,皆为太祖、太宗两朝的旗主贝勒亲王,以定鼎军功获封。硕塞为太宗之子、世祖之兄,因军功封亲王。勒克德浑作为太祖曾孙辈唯一代表,甚至还名列大伯岳托之前,说明他:一有乾隆顾念其父萨哈廉力挺太宗即位而传之后世居功至伟;二为勒克德浑效忠顺治帝且建有不朽功业,三是勒克德浑身后顺承郡王爵位一直世袭罔替不曾爵除。否则,已到晚年深谙帝王平衡术的乾隆帝,断然不会在代善世系已有二人入选后,再将一个距自己已在五服之外的族伯公,弄进需朝廷世代花大价钱恩养且须尊崇的亲贵体系。同时,可以看出,勒克德浑虽英年早逝,但他无疑是皇帝世系以外,太祖曾孙业最杰出的一个。按辈分,勒克德浑是千古一帝康熙的族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