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12
转发:0
评论:0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
 
  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
 
  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而为万物富庶的“东南第一州”。这种相当规模的城市体制和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恰恰是作为国都所必需的。“西溪且留下”史书云:钱塘之胜,名于“三西”(西湖、西溪、西泠),而西溪之胜又独在于水。自唐代以来,西溪就以赏梅、竹、芦、花而闻名。“西溪探梅”为西湖十八景之一。
 
  “虽无弱水三千里,不是仙人不到来”……据清光绪《钱塘县志》记载,宋建炎三年(1129),宋高宗行经西溪,欲建都于此,后得凤凰山,遂云:“西溪且留下”。“留下”之名由此而得。据说赵构即位并定都杭州后,为了方便自己和官员们去余杭的洞宵宫祈神,从古荡至留下还专门修筑了数里之长的石板辇道,称之为“西溪辇道”。而千百年来,西溪人世世代代在这里繁衍生息,耕田捕鱼,过着丰衣足食的平静生活。
 
  南宋迁都杭州的皇宫大内建设,赵构最终升杭州位临安府,皇城选址凤凰山,开始大兴土木造皇宫;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正式定都临安。皇宫具体位于现在的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东至馒头山东麓,西至凤凰山,北至万松岭路,南至笤帚湾;皇宫依山势而建,殿阁叠进,曾建有殿、堂、楼阁约130余座。
 
  但总体来说,南宋宫殿由于占地面积小,兴建时以节约为本,很多宫殿都是一殿多用,和故宫的一殿专用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杭州地处江南,夏季炎热,在宫殿的建筑形式上也多有特殊之处。所有的门窗可以拆卸以便通风,待冬日天寒时,又可加入隔层以作保暖之用。
 
  但南宋皇城的范围不大,其间所能容纳的建筑也是有限的,毕竟,临安行宫从开始建筑起,是作为临时首都定义的,在宫殿使用上,也已简捷便宜为度。但实际上南宋没有实现重回东都的理想,而原先行宫规划中的种种临时想法,一直影响了皇城内的建筑修建和用途。如作为朝廷礼仪场所最重要的大殿,在绍兴十二年之前,一直只有一个殿,《宋史·地理志》中记载的“垂拱、大庆、文�浴⒆襄贰⑾殛亍⒓�英六殿,随事易名,实一殿。”就是这个时期的情况。
 
  而整座南宋皇城,与建在平陆的西安唐皇城、开封北宋皇城、北京明清皇城不同,不是一个端正平整的矩形,而是一个西高东低的不规则方形。宫墙高约三丈,西边沿山蛇行,高出南、东、北三边。想像那时的凤凰山东麓,应该是极尽豪华,壮丽无比。当时,临安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150万人,而西方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只有十万人口。今天的世界各大都会,当时还沉浸在一片蒙昧的幽暗之中,只有杭州的南宋皇城,灯火映彻碧空,映亮了世界的东方。
 
  当年的皇家“大内”,也是隋朝府治、唐代州治的所在地,当年的吴越王钱�B,也曾在此修建王宫。南宋的皇帝看中这里,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因缘。 但南宋皇城还是在布局上开创了“南宫北市”的先河。宋以前,中国古代国都布局主要有两种:一是皇宫在北、民居在南,如唐代长安;二是皇宫置于城市中间,周围散布民居,如北宋汴梁。
 
  而南宋的杭州,皇宫在南、民居、市集在北。应该说“这种格局最契合杭州当时的实际,当时西湖与钱塘江之间,可供城市发展的主要用地在吴山以北,把皇宫放在南部,为城市北部发展留出了足够空间。”不过南宋皇宫最终在元代毁于大火,至今地表建筑已基本无存,主要宫殿遗址都被埋在地下二三米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逃避金兵?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网络配图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迁都杭州?南宋的都城是哪里
宋高宗是南宋初年投降派的首领。南宋政权初建,他曾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即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九月,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即率臣僚南逃。十月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自明州到定海(今浙江镇海),漂泊海上,逃到温州(今属浙江)。直到建炎四年夏金兵撤离江南后,他才又回到绍兴府(今浙江绍兴)、临安府(今浙江杭州)等地,后将临安定为南宋的都城。据说,当时的迁都是经过三次反复论争后才确定的。在分析宋、金双方军事形势后得出结论:“今日之事,欲战则不足,欲和则不可。”一方面,金兵处处主动进击,宋军时时被动防守,这是当时战局的长期态势。而建康靠近前线,不如杭州地处后方,比较安全。浙西一带水网交错,对骑兵活动不利。杭州有这一道天然屏障,给统治者增加了安全感。另一方面,唐宋以来,杭州迅速崛起,一跃而...
· 宋高宗赵构为何能够长寿?宋高宗赵构活了多少岁
中国古代的皇帝其中四位寿命最长,他们是清高宗乾隆88岁,梁武帝萧衍85岁,女皇帝武则天81岁,还有就是宋高宗赵构,就是那个宠秦桧,杀岳飞,偏安一隅的昏庸皇帝,他在经历了国破家亡、母亲被俘的惨痛之后,竟然也活了81岁。明代学者龙遵叙在他的养生学专著《食色绅言》中,谈到赵构的长寿之道时说:高宗长寿,是因为先天禀赋和后天寡欲。除此两个原因外,笔者认为,赵构能够得以长寿,还有另外三个原因:重视医学宋朝的皇帝大都重视医学的发展,在宋太祖赵匡胤时,就下令组织医官们修订了宋代第一部药典《开宝新详订本草》。宋徽宗赵佶也曾诏令御医们编写了《圣济总录》200卷,他自己还写了一本《圣济经》10卷,总结了相关的医学理论和养生保健方法。这些无疑会对赵构的养生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前辈的影响下,赵构也亲笔写下了《养生论卷》一书,这不但展示了他高超的书法艺术,更说明了他对医学以及养生理论的重视。精于书法历代书法家中有很...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掩盖生母韦氏的真实年龄?
《宋史·韦贤妃传》还称,“绍兴十二年,太后年已六十”,这与同一传记中“十九年,太后年七十,……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的记载前后明显矛盾。可见,在韦氏的年龄问题上,《宋史》有所藏掖,或者说,宋高宗故意把生母年龄虚增了十岁。宋高宗为何要刻意掩盖生母的真实年龄呢?这还得从“靖康之难”说起,韦氏被俘后,与成千上万的北宋男女受尽了折磨和蹂躏。对于男人来说,被殴打,被杀戮,咬咬牙,闭闭眼,也就过去了;而对于女人来说,面临的却是禽兽般的奸淫和侮辱。网络配图《燕人麈》载,“天会时掠致宋国男、妇不下二十万,妇女分入大家,不顾名节,犹有生理;分给谋克以下,十人九娼,名节既丧,身命亦亡。邻居铁工,以八金买倡妇,实为亲王女孙、相国侄妇、进士夫人。”一般女俘如此境遇,皇帝后妃的屈辱遭遇可想而知。三十八岁的女人只要保养得当,韵味依然十足;而对于在后宫养尊处优的韦氏来说,这个年龄必定风情万种,何况她能成为宋徽宗的女人...
· 宋高宗赵构为何要掩盖生母韦氏的真实年龄?
赵构,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异母弟,母显仁皇后韦氏。靖康二年春,金人攻破汴京,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破巢之下,焉有完卵?接下来,便是一场对汉人、汉文化的摧残和洗劫。除了疯狂抢掠金银,野蛮的金人还大肆搜捕帝后、帝妃、王后、王妃、帝姬、郡主以及大臣妻妾子女,并依照去目,逐名补送,目详封号,以免混淆,将所有被俘人员的姓名、年龄、户口、职官、封号详细登记,分类造册,然后分批押赴北地,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也在其中。关于韦氏被俘时的年龄,《开封府状》称当时乔贵妃四十二岁。……韦贤妃三十八岁。也就是说,韦氏生于元祐五年,靖康二年时只有三十八岁。然而,《宋史·韦贤妃传》却称绍兴……十九年,太后年七十,……二十九年,太后寿登八十,……九月,得疾,……俄崩于慈宁宫,谥曰显仁。照此推算,韦氏生于元丰三年,靖康二年时已经四十八岁。两份史料中,韦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