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元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8
转发:0
评论:0
元朝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

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

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

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国多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进一步得到肯定。自春秋时代开始,中原地区所形成的“夏夷”之说,强调“尊夏攘夷”、“以夏变夷”的思想,对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交往形成障碍。例如在史学领域极具影响的“正闰”说,主张“四夷不得正统”,将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的政权,与“窃国”、“篡国”者并列,纳入非“正统”序列,事实上对其他民族政治文化形成排斥。由于元朝亦属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政权,统治者为了确立自身地位的合法性,需要努力扭转这一传统观念。在编纂《辽》、《宋》、《金》史时,三史都总裁官、中书右丞相脱脱力排众议,“独断曰:‘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议者遂息。”这一举措结束了自辽朝灭亡后200多年的“正统”之辩,同时也在中国史学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肯定了各民族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意义正如韩儒林先生所总结的那样:“这一决定确定了三史以平等看待的基本原则,它符合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客观实际,也符合辽、金、宋三朝互不相属的历史状况,因而是正确的,所以脱脱对三史的贡献不能忽视。”

加速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元朝统治者实施的民族政策和文化政策,使古代中国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出现了很多新的气象。蒙古族文字产生于这一时期,并沿用至今;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第一部用本民族文字撰写的历史著作《蒙古秘史》诞生;在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元朝政府官员的民族成份最为复杂;元朝也是中国统一王朝史上第一个多民族文字并用的王朝;《辽史》、《宋史》和《金史》,是廿四史中仅有的、由多民族史家共同编修的史籍,也在中国史学史上首开一朝官修三朝历史之先河,为后世保存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原文化在边疆民族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儒家经典著作被翻译成蒙古文出版,漠北、云南等偏远地区首次出现了传授儒家文化的学校;中国首次出现了由中央政府批准成立的、全国性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机构——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蒙古、契丹、女真和色目人中间涌现出一大批汉文著述家;西域各民族文化进一步向中原社会流传,藏传佛教在中原得以传播,海南黎族的木棉种植和纺织技术推动了中国棉纺业的发展;在宽松的政治文化氛围下,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期,契丹、女真、党项等民族悄然融入到蒙古族、汉族和周边其他民族之中,而一个全新的民族——回回族在中华大地上诞生。对于元朝各种文化和谐并存的局面,中世纪欧洲“四大旅行家”之一的鄂多利克,曾感慨地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奇迹”。

由此可见,元朝的建立,打破了此前历史上出现过的人为的文化屏蔽现象,中华文化多样性的现实得到普遍认可,“四海为家”、“天下一家”的观念深入人心,多元一体格局在统一的环境里变为事实。

兼容务实的文化政策推进了中国封建文化的发展

与大多数中国封建王朝相比较,蒙元时期思想文化观念有两个特点是十分显著的:其一是兼容,其二是“不尚虚文”。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元朝的文化环境表现出兼容务实的特征。

蒙元王朝的文化兼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从官方角度提出“避讳”制度的王朝;它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思想文化禁锢制度最少的王朝之一,目前尚未发现元代人士因言论遭受不幸的实例。据统计,元代的文化禁令仅是明清两朝的几十分之一;它还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明确提出宗教信仰自由的王朝,当时世界上所有的主要宗教在中国都有活动场所和信徒,这在当时的整个欧亚大陆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文化现象。

兼容的文化氛围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中国“戏剧史和文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元曲(散曲和杂剧)就是在此环境下形成的。今人把元曲与唐诗、宋词并列,视之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一些学者认为元曲之所以在元代诞生并繁荣,主要得益于元代北方少数民族伦理道德的影响和文化政策的宽松,“使得社会思想能够较多地摆脱传统规范的束缚”自由创作。

儒家文化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孔子在元代被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使其美誉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孟子等历代名儒也获得了崇高的封号;元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专门设立“儒户”阶层,保护知识分子,“愿充生徒者,与免一身杂役”。元代的民众普及教育超过了前代,书院达到400余所,州县学校的数量最高时达到24400余所。对元代儒家文化的发展,陈垣先生是这样评价的:“以论元朝,为时不过百年。……若由汉高、唐太论起,而截至汉唐得国之百年,以及由清世祖论起,而截至乾隆二十年以前,而不计乾隆二十年以后,则汉、唐、清学术之盛,岂过元时!”

务实的精神推动了文化与社会实践的互动。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处在封建社会上升阶段,有着较为迫切的发展要求。因此与宋代相比较,元朝务实的文化精神是十分显著的。元朝的奠基人忽必烈主张“应天者惟以至诚,拯民者惟以实惠”,强调“务施实德,不尚虚文”。据此,他提出了“科举虚诞,朕所不取”,废止了科举制度,在人才选拔上强调才干,而不单纯是“以文取胜”;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科学文化在政府的扶持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由政府组织的一系列大规模的天文实测活动,使中国在很多天文学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如黄道夹角的科学数据、星辰的数量、历法等);在地理学方面,《大元一统志》开中国官修地理总志之先河,也是中国古代史上篇幅最大的一部官修地理志书;元代编修的方志达到160种,数量超过了宋代;元政府还组织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对黄河河源的实地科考;在农业技术及农学普及方面,南北东西农作物广泛交流,各地农业技术(如生产工具)取长补短,棉花种植在元代得到全面推广,很多农作物得到普及。政府加强了农业科技的总结和普及工作,司农司编辑的《农桑辑要》是中国古代政府编行的最早的、指导全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农书,鲁明善的《农桑衣食撮要》是中国月令体农书中最古的一部,王祯的《农书》是中国第一部对全国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的农书;在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的基础上,元代发明了金属活字、转轮排字法和套色印刷术。此外,元政权对医学、造船业、陶瓷制造和水利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碰撞,曾经激起过无数绚丽的火花,为中华文化绵延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不仅在中华文化史上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诸多领域出现了新的飞跃,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的发展进程,开创了中国各民族文化全面交流融合的新局面,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为中华文明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过贡献。元朝是指公元1206年至1368年间由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封建政权。在中国王朝序列中,尽管该政权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本文拟从文化角度,对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进行初步探索。推进了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13世纪初,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争,先后消灭西夏、金、大理、吐蕃、南宋等政权,完成了多民族国...
· 揭秘李璮叛乱对元朝的影响
李璮简介李璮简介中介绍到李璮是金末期山东的重要军阀李全的儿子,小字名叫松寿,李全在1227年的时候降蒙古,被任命为益都行省,四年之后李全去世他的儿子李璮得到了他的权利,在得到他的父亲的权利之后的二十几年里他一直在默默地集中兵权擅自组建军队准备反叛蒙古,到了一二九五年的时候李璮加快了准备叛乱的步伐,一方面向南宋进犯,想要取得江苏连云港一代,另一方面加固益都城的军事力量,储存大量粮草为叛变做了充足的准备。李璮叛乱图片李璮简介中还提到,中统元年,忽必烈成为了统治者,但是当时的情形下忽必烈还有一个兄弟在漠北自立为王,两兄弟在继承皇位上产生了分歧,于是暂时没有空闲来惩治李璮的所作所为,但是忽必烈为了能够有效的牵制住李璮,先封他为江淮大都督,希望能够用更大的权力牵制住他,并且对他之前的所作所为置之不理,李璮则趁着忽必烈在全力防御阿里不哥的南犯之时举兵反叛,南宋虽然封了李璮为齐郡王,但是却没有给他实质上...
· 家族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封建色彩的民族。家族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与封建国家的统治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中国的家族主义又有着浓重的宗法色彩。在我国“宗族”是指以某一男性为中心,由直系男性后裔及其家庭依照一定伦理规则而组成的血缘群体。宗族制度是以父权,族权为特征的一种宗法制度,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制为主要精神的宗法。这种封建家族制度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以父亲长为至尊,以血缘为纽带,以同族大家长为核心的封建家族制度。在这种家族制度下,与封建伦理制度和儒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宗法伦理体系。因此,家族主义是由宗法制度演变而来的家族制度。家族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民众大多以家族为本位,家族对个人的教化是潜移默化的,而封建国家法律思想,纲常礼教又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规范着家族主义,因此,家族主义和封建国家的法律是相辅相成,相互配...
· 影响中国文化的十二个圣人
名人传记圣贤:中文词语里统称一切领域里的杰出人物,他们的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他们集智慧之大成,悟哲理之深邃。他们或理教以明于人,或著书以智于世,或修身自己以为后人之楷模,或遗绝技以彰显人类之伟大。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绚如朝霞的文明奇迹,也涌现了不少灿如北斗的领袖人物。圣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很重要的概念。长期以来,人们视圣人思维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本体,甚至有人直接将中华文化称为圣人文化。在凡圣贤都有圣贤之道。圣贤闻道而起,载道而为,合道而行,唯道是从,既是悟道者,得道者,又是载道者,传道者,是大道的使者。民族和人类的成熟,最终表现为个体的成熟。因此,了解圣贤,让众人接受圣人的教训,圣哲的指导,就成了发民蒙,开民智的必然选择。让我们在圣人无声的教化中,用爱心,责任心,献身精神去感知我们的社会,提高我们的分辨能力,减少盲从。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多一些温馨,多一些绚丽。1、文...
· 八思巴作为帝师,对元朝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八思巴作为帝师,还是元朝佛教的领袖,对元朝有什么影响?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在八思巴的幼年的时候,中国地区的战争非常的多。蒙古族趁着战乱的时候慢慢的崛起了,地区在蒙古族崛起之后也是战乱不断。在一二三九年的时候,蒙古军队去攻打地区,而到了一二四零年的时候,蒙古的大汗窝阔台的儿子阔端就已经带领蒙古的军队攻入了地区。蒙古人打到了之后,没有选择再继续进攻,而是想找一个的得道僧人代表与他谈判,所以在蒙古将领的筛选之后,就选择了八思巴的伯父,也就是萨迦派的教主。而八思巴的伯父在谈判的时候把八思巴给带去了。八思巴从此开始了帝师的道路。八思巴的伯父带领他前去凉州和蒙古军队谈话,并且代表的人民写了一封信,让地区成为了蒙古族的依附。并且在谈判的时候治好了阔端的疾病,使得两族的人民的关系得到了缓和。而到了一二五三夏天的时候,忽必烈带领自己的军队到达了六盘山,于是就派人邀请八思巴相见。在这次的谈话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