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神宗变法苏轼被贬成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48
转发:0
评论:0
宋神宗变法苏轼被贬成牺牲品,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离开北京之后,就由韩绛、吕惠卿等人负责着变法运动。此时,变法派

王安石辞去宰相之职离开北京之后,就由韩绛、吕惠卿等人负责着变法运动。此时,变法派的中坚力量,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渐渐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让王安石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推荐的人,最后却和自己反方向而行。吕惠卿是个很有野心的人,自从王安石离开北京之后,他为了扶植自己的势力就提拔了亲族吕升卿、吕和卿等人。

同时也用尽一切的办法打击 变法派内部的其他成员,以为自己得到了王安石的职位还能取代王安石的地位。他打着变法的招牌,胡作非为,致使朝中的大臣对他十分不满。韩绛等人强烈恳请王安石能够立即返京复职。面对此时的局势,神宗也觉得只有王安石回来,才能够挽回局面。公元1076年2月,王安石奉命回京复职。


  虽然王安石是回京了,但是吕惠卿并没有放弃自己的野心。没想到当年那个积极帮王安石变法的得力助手,现如今却是狼子野心,利欲熏心。 吕惠卿不但没有再协助王安石继续推行新法,反倒处处妨碍,公然挑拨神宗和王安石之间的关系。但是没过多久,就被聪明的神宗发觉了吕惠卿的阴谋,即刻将他贬出了京城,但变法派的阵营已经分裂了。

此时将近而立之年的神宗,这位当初的少年天子,在将近10年的经历当中日趋成熟,对于变法,有了他自己更深刻的理解和打算,不再像之前一样,什么事都依靠王安石。于是君臣间的分歧也越来越大,改革的道路也走得更加困难了。

公元1077年6月,王安石的爱子王雾因病不幸去逝,这对于王安石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打击。王安石又一次坚决地辞职求退,神宗于十月第二次将王安石的相位罢免。雄心壮志未得酬的王安石,带着满腹的悲伤和遗憾再次离开了京城,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隐退在金陵,潜心学问,不问世事。

神宗的改革路线并没有因为王安石的离开而放弃。就在王安石第二次罢相之后的第二年,神宗改年号为“元丰”,从幕后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但是,变法却依旧没能一帆风顺,依然有不少反对的声音,神宗亲自主持新法之后,同样遭到朝中群臣的争议。

神宗原本在失去了王安石之后 就已经非常伤心了,现在还要独自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压力,难免会恼火。于是,他决定狠下心实行更加强硬的手段来继续推行新法,严厉惩罚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吏。苏轼不幸成为这次政治斗争的。

苏轼在当时文坛拥有非常大的名气,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号称“三 苏”,他的文章为天下所传颂。然而这位举国闻名的才子在仕途上也颇不得志,在他将近40年的官宦生涯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贬谪当中度过的。

公元1079年,是苏轼一生当中最为灰暗的岁月。四月被调任湖州的苏轼,按照惯例依旧向神宗上表致谢,谢表上有这么一句“知其生不逢时,难以追陪新进;查其老不生事,或可牧养小民”,这多少有些发牢骚的意 味。主张变法的一些人就抓住这个机会,严厉地指责苏轼以“谢表”为名,故意讽刺朝廷,妄自尊大,同时发泄对新法的不满,请求对他加以严惩。

御史何正臣、李定等人,更是直接从苏轼的其他诗文中找出个别的句子,断章取义,罗织罪名。没过多久,苏轼就被朝廷免职逮捕下狱,押送到京城,交往御史台审讯。那些和苏轼走得近的亲友,比如苏辙、张方平、司马光,甚至于已去世的欧阳修和文同等20多人都受到牵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苏轼入狱之后,一直照顾他的是长子苏迈。在最后判决的时候。苏迈每天都去监狱给他送饭。因为父子不能见面,于是暗中约好,平常都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送鱼也就表示是死刑判决的坏消息,以便他做好心理准备。有次苏迈刚好有事,没有办法脱身给父亲送饭,就托一个朋友代劳, 但是苏迈却忘记告诉朋友这个约定,恰恰好朋友给苏轼送去了一条鱼。苏拭见此大惊,觉得自己已经难逃一死,绝望的他便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绝命诗,以此留下纪念。

苏辙看到哥哥的两首绝命诗,禁不住痛哭流涕,悲痛万分。他立即向神宗上书,希望能以自己的官爵来赎回兄长的罪。事实上神宗一直都很欣赏苏轼的才华,并没有要将他处死,只不过是想厝此警告那些反对变法的官员而已,有点杀鸡给猴看的政治意味。

朝廷中很多人都在给苏轼求情,就连赋闲在家的王安石也在极力劝说神宗,圣朝不宜诛杀名士,甚至连重病在床的太皇太后都为此事责备神宗。最后,神宗下令对苏轼从轻发落,将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面前的挫折并没有改变苏轼豪爽的性格,相反还更加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在黄州的日子,苏轼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宋神宗的变法风云涌动
王安石和神宗等人打破了祖宗以来沿袭的各种制度,这必然让朝野内外出现强烈地反响。反对大多是来自朝中的守旧派元老人物,比如,以司马光为首的顽固分子,坚决反对王安石的变法,每一项的变法颁布之后,都要引来朝廷近乎白热化的争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司马光也许是个因循守旧的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面对当时严重的社会问题,司马光也主张改革现状,还提出了自己一整套的治国主张以及建议。司马光也曾经多次向神宗进言,要求从用人和理财方面来缓解已经出现的各种弊端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有料到的是,随着变法逐渐深入,司马光和支持变法的王安石之间分歧也越来越大。两个人在竭诚为国上都是一致的,但是从具体操作的措施上出现了问题,两人各持己见。也正是因为彼此之间的意见不同,变法派和守旧派之间展开了异常强烈的斗争,不单单是朝中的司马光、范镇和赵瞻纷纷上书表示对新法的不同看法,连在京外的韩琦和富弼等重臣元老也都接连不断地向神宗阐述自己对王...
· 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
看到这个标题,第一反应是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与关联,大家都知道王安石变法变于宋神宗时期,得到宋神宗的大力支持,新法推行后,新法的成败与宋神宗有着很大的关联。新法推行,严重的损害了官僚集团的利益,这群保守派联名上书攻击变法,宋神宗从一开始的信誓旦旦到最后的进退两难,最终罢免王安石的宰相之位,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封面而今天这个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是一本书,于2005年5月份出版发行,书名就叫做《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全书以小说的形式进行阐述,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史实。《宋神宗与王安石变法》这本书由杨硕与其父亲两人合力创作完成,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讲述了三大变法,及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及现在的改革开放,这三大变法时期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关键时期,商鞅变法最终成功,社会发展飞快,中国向前发展了近千年。王安石变法只有短短的一代就夭折了,整个社会逆转直系,中...
· 宋神宗赵顼简介倡导变法中兴国势的宋神宗
宋神宗简介:宋神宗赵顼(1048年5月25日-1085年4月1日),本名赵仲针,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月25日—1085年4月1日在位。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英宗赵曙长子。嘉佑八年(1063)受封光国公;后又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受封淮阳郡王;治平元年(1064)进封颍王。治平三年立为皇太子,次年即帝位,是为神宗,时年20岁。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由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且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以期振兴北宋王朝,史称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熙宁变法与新旧党争神宗即位后,对北宋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均输、青苗、农田水利、免役、市易、...
· 宋神宗简介夹缝之中妥协的变法
宋神宗赵顼,初名仲铖,宋英宗长子,北宋第六位皇帝。在他即位时,北宋虽然表面繁荣昌盛,但细细数下来,矛盾一重又一重。北宋初年,宋朝统治者由于对土地兼并采取“不抑兼并”态度,导致三分之一的自耕农沦为佃户和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致使富者有田无税、贫者负担沉重,连年的自然灾害加剧了农民苦难,因而造成各地农民暴动频繁。军费开支庞大,官僚机构臃肿而政费繁多,加上每年赠送辽和西夏的大量岁币,使北宋财政年年亏空。宋神宗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北宋的“三冗”严重消耗着国家的财力和国库的活力,他想要兴唐的盛世,就必须要变法,那么变法选择谁来主持呢?原来神宗早在登基之前就已经知晓王安石的政治抱负和才能,还读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王安石的理财治国思想非常赞赏。并且王安石这个人性情刚直,人称“拗相公”。于是神宗力排众议,将其命为变法的总指导者。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三冗”已经冗了那么多年,牵连的贵族外...
· 宋神宗推行“王安石变法”富国强兵
在神宗还没有继承皇位之前就对王安石倾慕已久。神宗爱好读书,很早的时候他就看过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对于王安石独到的见解十分赞赏。当时在朝中王安石的名气可以说相当不错,有很多人都崇拜他,比如神宗身边的亲信韩维,也是王安石的崇拜者之一。韩维在给神宗讲解史书,神宗每次夸赞说好的时候,他就会说:“其实这并非我的她点,而是我的好朋友王安石的见解。”这样,虽然神宗没有见过王安石本人,但是在神宗的心中,王安石的形象已经十分高大。王安石的性格比较拗,有个“拗相公”的称号。这是因为他一心专注于治学而不修边幅,呈现给众人的感觉都是蓬头垢面的。仁宗还在世的时候,有一次宴请群臣,悠闲的大臣们都兴致勃勃地在池塘边钓鱼,但是王安石却对钓鱼一点兴趣都没有,无聊的他就专心思考于其他的事情去了,不知不觉的,盘中的鱼饵被他吃光了。仁宗觉得若是误食了一粒鱼饵还可以原谅,但是整盘的鱼饵都被吃光,这实在是太不合乎常理了,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