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如何成就了大元朝?
蒙古族是一个彪悍的草原民族,13世纪中叶忽必烈灭掉南宋,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国大元朝。那么忽必烈是如何在这个分裂的蒙古多部落照片那个脱颖而出继承大统的呢?
在他们的首领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的带领下,蒙古铁骑东征西讨踏出了人类历史上一个空前的大帝国,东自日本海,西到多瑙河,南起淮河,北至极北都纳入了这个帝国的版图。
然而由于帝国的疆域十分辽阔,地域之间的文化和经济差异空前巨大,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各系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汗位之争愈演愈烈,蒙古帝国作为一个由大汗直辖领地与四大汗国做成的庞大的军事行政联合体,很快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如何在祖先建立的基业上继续开疆拓土,如何治理好新征服的中原汉地,这些都是蒙哥汗的继承者,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伟大人物的出生,常常与历史事件的出现如影随形。公元1215年,蒙古大军攻克金朝首都中都,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忽必烈就是降生在这一年,这份战果俨然成为忽必烈的生日大礼。随着忽必烈在马背上渐渐长大,帝国的疆域达到了人类征服史上的顶峰,蒙古正开始它最辉煌的时代,祖先的辉煌遮蔽了忽必烈。
公元1251年,忽必烈终于迎来人生的转机。这一年的六月兄长蒙哥登上汗位,随即赋予他总领漠南汉地的重任,忽必烈终于获得了展示才华的机会,迈开了他政治才华的第一步。
不同于满眼大漠戈壁的漠北地区,在漠南地区游牧与农耕交错,二元经济互动发展,自古成为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汉族争夺的地区,而淮河以北广阔汉地,更是蒙古帝国重要的物资供应地和蒙古军队南下灭宋的战略要地。如此广袤的漠南、汉地注定成为忽必烈崭露头角的舞台。
春寒料峭,闪电河水冰消雪融,到了夏季这片肥沃的草甸上便会开满金莲花,因此得名金莲川。正是在这片金莲盛开的草原上,忽必烈广纳贤才,组成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忽必烈把这里作为他统领漠南、汉地的王邸驻地,并兴建开平城。
建开平前后这个阶段,忽必烈手边已经积累了一大批人: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深谋远虑的谋士,有饱学的儒士,道家、和尚全有,包括汉人、契丹人、渤海人都为他所用,这就成为他占有天下之后能够建立王朝的一个伟业,一个最基本的干部储备。
忽必烈明显地对中原的文化感兴趣,他从河北地区找了一大批当时的知识分子进了他的幕府,就在他身边帮助他介绍中原的文化,帮助他出主意,其中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刘秉忠。
刘秉忠从小饱读诗书,他当过道士,又出家为僧,精通道教、佛教,以及儒教的教义与礼仪。刘秉忠多才多艺,他是个出色的画家,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是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建筑学家,后来在师祖海云法师的引荐下,来到忽必烈的身边,于是刘秉忠又成为一个政治家。
刘秉忠曾向忽必烈呈上一份万言书,这是一份结合中国古代政治逻辑和蒙古制度的治国方略,包括采汉法、设学校、选人才,禁、安民众、轻徭役、减赋税、兴水利、劝农桑等等,其中采汉法是刘秉忠治国的理念的核心,忽必烈对万言书几乎全盘接受。
反映出刘秉忠政治思想的主要就是万言书,他提出一个纲领性的一句话就是以马上得志,不能以马上治国,就是说蒙古人可以通过军事手段征服一个广大地区,但是你要治理这个地区,你不能用军事手段,所以说这是刘秉忠的政治思想的中心。
第二点万言书里讲了一点,就是要尊奉孔子,他说只有尊奉孔子将来的基业,国家才会稳固,刘秉忠的话忽必烈听进去了。
当时的邢州作为封地归属于两个蒙古贵族,一开始他们延续了游牧民族对于征服地区的治理方式,横征暴敛,搜刮无度致使当地百姓纷纷逃亡,结果,原来的一万五千户的邢州城,最后只剩下五六百户人家,这两名贵族无计可施,只好求助于忽必烈。
忽必烈任命自己的手下脱兀脱、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刘肃为商榷使,依照汉法恢复农耕、赋税等,新政实施一个月之内,户增两万,不到一年邢州一跃成为当年地方政绩考核之最!
元朝在建立后持续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战争,版图疆域之大令人咋舌,但是元朝后期政治腐败,终逃不了灭国的厄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