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此人姓王却是杨家人,怎么回事?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8
转发:0
评论:0
此人姓王却是杨家人,怎么回事?,王司徒听着金沙滩方向传来的激烈的厮杀声,不由得紧紧地握住了剑柄,再三忍住没有把宝

王司徒听着金沙滩方向传来的激烈的厮杀声,不由得紧紧地握住了剑柄,再三忍住没有把宝剑拔出来。杨老令公父子已经激战整整一天了,不知道前线战况如何。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官飞马而来,大声传达着主帅潘仁美的帅令,说皇上已经脱险,大部队已经赶回军营。命王将军带领所属人马,火速向大队靠拢。他传令完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在王司徒的追问之下,他才说道,杨家将现在还在金沙滩浴血奋战。

王司徒热血上涌,猛地拔出了宝剑,向远方一指,大喝道:“兄弟们,大军压境,杨老令公有难,岂可扔下他们?你们谁敢和我一同前往?”他手下的士兵全部翻身上马,高举着武器,齐声呐喊:“我等愿意跟着将军!”三百铁骑旋风般奔行几十里,火速赶到金沙滩。战场上到处尸横遍野,密密的辽兵里面,只剩下几杆还在飘扬着的“杨”字大旗,大旗周围还在进行着剧烈的搏杀。王司徒挥舞长枪冲进敌阵,很快就淹没进辽兵的人海里。

他奋力拼杀,迎面遇上了一小股宋军。那员战将浑身是血,也不知道是敌人的还是他自己的。他已经杀红了眼,看见王司徒挡道,不由分说挺起长枪就刺杀过来。王司徒连忙尽力抵住,大喊:“我是王司徒啊,对方是哪位将军?”对方清醒了过来,说:“王将军,我是……”话音未落,辽兵高呼一声,一起围攻上来。王司徒听见他的声音,听出了就是杨八郎,不由得大喜。他刚要上前,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弓弦响,一支狼牙箭和自己擦肩而过,直往杨八郎射去。王司徒看杨八郎被敌将纠缠已经腾不出手来,连忙掷出了手里的长枪。长枪后发而先到,撞偏了已经近在咫尺的狼牙箭。狼牙箭偏开了杨八郎的前胸,深深地扎进他的右肩,翻身坠马。

辽兵如潮水一样涌过来。等到王司徒边战边走,和辽兵脱离了接触,已经远远离开了战场,不知道身在何处了。他回头一看,紧跟在身边的,竟然只剩下那个传令官。他松懈下来,才觉得浑身疼痛,四肢百骸就像脱节了一样,终于支持不住,一跤跌下马来。等到他醒来,发现自己躺在一家农户的床上,闻到一股浓浓的汤药气息。传令官正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药,看见他醒来,不由得大喜:“王将军军,你终于醒来了!你昏迷整整三天了!”

王司徒感激地一笑,说:“谢谢你救了我。还没有请教尊姓大名呢。”这个传令官自我介绍说叫萧阳,本是监军王先的随从。可是他看不惯王先和潘仁美等奸臣对杨家的陷害,这次传令完毕没有回营,也就跟着王司徒的队伍过来了。没想到一场浴血奋战下来,两人竟然死里逃生。王司徒长叹一口气,说:“也不知道,战局如何……”

几天之后,王司徒来不及等自己的伤痊愈,就要向主人告辞。萧阳急了,说王司徒身体没有复原,自己武功低微,遇到危险无法保护。王司徒哈哈一笑,挺起长枪,示意萧阳上前切磋几个回合。萧阳拔出佩剑,说了一声:“久仰王将军的大名,请多多指教!”两人枪来剑往,狠斗了几十个回合。就在萧阳趁王司徒体力不支,枪势略缓那一瞬间,挺剑刺进中路。可是突然间,王司徒枪杆乱晃,枪缨宛如盛开的一朵巨大的红花,挡住了剑尖的来路。一瞬间,花朵消失,雪亮的枪尖就像长蛇出洞,猛地窜向萧阳的咽喉,却又一下子停止不动。司徒微微一笑,收回了枪尖。萧阳缓过气来,伸出大拇指说:“杨家枪,枪中王,枪枪锁喉最难防。果然好枪法!只是,不知道王将军怎么会使这杨家枪呢?”

王司徒只说了一句:“是杨延顺杨八将军所教。”他和杨八郎曾同在一个军中为将,两人同生共死惺惺相惜,杨八郎多次指点王司徒的枪法,最后干脆将杨家枪法倾囊相授。萧阳满脸都是羡慕之色,说:“要是我能学到这枪法,那可是三生有幸啊。大哥,我们在金沙滩看见的那位中箭落马的将军,身后是‘杨’字大旗,不知道是……”

王司徒叹了一口气,说:“他就是八将军。但愿他吉人自有天相,现在已经平安回家了。我们快点赶快路吧。”两人紧赶慢赶,远远地看见了雁门关的城门。两人刚刚松下一口气,忽然从树林里闪出一小队宋兵,连忙高兴的迎上前去,大声报着自己的身份。那领头的军官对着他俩仔细打量了一下,忽然沉下脸来,呵斥道:“哪里来的疯子,竟敢冒充违抗军令的叛将!不知死活的东西,还不快滚!”他说着,策马冲过来,挥舞着马鞭驱赶他们。

王司徒看出情况有异,向萧阳使了一个颜色,向远处走去。那个军官见四下无人,连忙翻身下马,低声说出一番话来。原来,潘元帅已经通告各军营和关口,说王司徒部不听号令,以叛军论处;如有发现,立即擒拿。金沙滩一战,杨家大郎、二郎、三郎战死,四郎、五郎、八郎,七郎被潘仁美乱箭射死,杨老令公血染李陵碑!现在连杨延昭杨六将军也了,听说是回京告御状去了。王司徒听完,禁不住心痛欲裂,没想到在这几天,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大骂一声“潘贼”,回首遥望雁门关,国门近在咫尺却无法回去,禁不住潸然泪下。

他忽然想起一件事,连忙向那个军官致谢后告辞,拉着萧阳匆匆地离开了。原来他认为,大宋方面说“杨延顺生死未卜”,而辽国那面也没有生擒或者斩杀八将军的信息,那么很可能仍然活着,或许被什么人救了,藏在僻静之处养伤。因此,他决定去寻找八将军,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两人在雁门关外苦苦寻觅,寻访了不少山野樵夫和寺院庵堂,可是没有八将军的一点消息。在萧阳的建议下,他们逐渐深入辽国腹地,来到了都城燕京。

这天,王司徒和萧阳分开行动,各自去打探着城内军事的情报,忽然听前方开道声响起,连忙避让。听身边的百姓议论,原来是萧太后的驸马出城打猎。这个驸马听说是大宋的一名降将,名字叫“王司徒”。王司徒闻言,心中一凛,悄悄地尾随了下去。王司徒跟着这支队伍,来到了深山里。他瞅准驸马放单的一个机会,飞身跃到马前,抽出宝剑分心便刺。那驸马身手也是了得,拔剑斗了起来。几招过后,驸马一剑削掉王司徒头上的皮帽,剑尖忽然停住了:“王将军,怎么会是你?”王司徒深深凝视着驸马的双眼,说:“八将军,果然是你!佘太君知道你安然无恙,不知道会有多高兴啊。”驸马轻声“嘘”了一下,看看四周,见四下无人,连忙叫王司徒说说金沙滩一战的消息。当得知杨家被潘贼陷害,死伤惨重时,不禁泪如雨下,好一阵才平息下来,然后说出自己这段经历。上次他中箭坠马,不幸被辽兵擒获,审讯中隐瞒身份,就说自己叫“王司徒”。不想被辽国青莲公主看中,被招为驸马。王司徒大喜,赞扬道:“八将军卧薪尝胆,身居驸马高位,时机成熟,必将使大宋灭辽事半功倍!”

八将军叹道:“同在一片蓝天之下,同在一片土壤上生息,为什么这么多战争呢?大宋皇帝腐败无能,奸臣当道忠良……”王司徒脸色一变,吃惊地问:“难道,你投降番邦竟然是真心的?”他见八将军不说话,不禁大失所望,举起宝剑冲了过去:“那就得罪了!”

忽然,一支狼牙箭破空而来,正正扎在王司徒的右肩上。两人回头一看,却看见萧阳从灌木丛中闪身出来,哈哈笑道:“我们大辽就是来拯救大宋百姓于水火之中啊。八将军竟然已经归顺大辽,大哥何不也良禽择木而栖呢?”

王司徒心中一动,没有开口说话。却见萧阳走到八将军跟前,恭敬地施了一礼,说:“驸马大人,现在你我同属萧太后殿下之臣,希望今后合作愉快。”萧阳淡淡一笑,客气了几句。萧阳看着王司徒迷惑的神色,禁不住得意的笑了。原来,他是辽国萧天佐将军的亲信,被派到大宋卧底。上次鼓动王司徒率部驰援就是他的一石二鸟之计。这次借着和王司徒找寻杨八郎之际,把王司徒骗到燕京,就是看上了他神出鬼没的杨家枪法,想让杨家枪为辽国所用。

王司徒恍然大悟。萧阳现在看杨八郎已经归顺,那他们得到杨家枪法还不是易如反掌,他岂可让自己坏了大事?王司徒拔出身上的狼牙箭,往地上一掷,说道:“大丈夫岂是贪生怕死之辈。想见识杨家枪么,再来!”说着,以剑代枪杀了过去。没想到,萧阳竟然隐藏了他的真实武功,加上王司徒旧伤刚愈又添新伤,很快就险象环生。突然,旁边伸出一支狼牙箭过来,挡住了萧阳的剑尖。王司徒后退一步,只听八将军向萧阳问道:“这种蛇头燕尾狼牙箭,可是你的?”萧阳来不及多加考虑,点头称是。八将军冷笑一声说:“金沙滩一战,我中箭坠马,原来就是拜你所赐!”说完,一箭刺入了萧阳的咽喉。他转身对王司徒说:“王将军,大宋我是不回去了。你走吧。”

王司徒默然片刻,说道:“你才是王司徒王将军,是辽国的驸马。你顶替这个名字活着吧。无论你亲生的王家还是抚养你的杨家,都不应该有一个叛国投敌的杨延顺杨八郎!”他说完,把剑在脖子上一横,自刎当场。后来,杨八郎过关探母之前,一直没有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终其一生,在辽国没有献过一策,没有参加过一次战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从方言“王杨”不分看王杨两姓源流
杨家大屋自然村全貌江西省九江县岷山乡中岭村一组杨家大屋自然村所有人都是王杨二姓(王杨两姓),表面上姓“杨”,其实为“王”姓,此支王氏对外为“杨氏”,也就是其子孙身份证、户口薄上姓“杨”,村里的祠堂而为“王”氏,死后其墓碑上也刻成“王公”什么的,考其缘由:在《浔阳新安王氏宗谱》中有一篇明成化三年由永新县刘定之写的序文中发现一句“编户者王杨乡音不辨,里胥误作杨姓登于版籍”,而据杨家大屋《王氏宗谱》谱序记载“自宋及元,继体公迁居徽州祁门苦竹港,传六十八世时胜兄弟等,因元灾变起,迁居南康(星子)、九江、湖口等处,生子山公、湖公,再传予鼻祖保五公,徙居德化甘泉分水岭”,也就是说先祖为徽州人,由徽州迁九江市湖口县再到九江市德化县(今九江县),徽州方言为吴越语音系,在吴语中“王”发“杨”音。具体来源见下文:杨村内的“王氏祠堂”徽州,又名新安,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时期徽商...
· 杨姓迁变、杨氏南迁、杨姓郡望堂号、杨姓名人,帝王将相光耀杨门
一、杨姓迁变杨氏早期默默无闻,但是人丁兴旺,居住在陕西华阴县东南一带,后来逐渐向外迁徙,居住在以华阴为中心的潼关、灵宝、洛阳等地,形成一个大的杨氏家族,称弘农杨氏。杨姓在陕西的繁衍昌盛,使陕西成为杨姓的第二个姓源之地。杨氏后来的播迁,先只是限于黄河流域至长江以北诸地,唐朝末年黄巢起义爆发后,才渐有杨氏南迁江南之记载。杨氏南迁,先后到达今湖南、湖北、浙江、江西、贵州和福建等省。经过几代的沿袭,到宋朝时,福建已成为杨氏的一个播迁中心。据《杨氏家谱序文》称,杨姓人家大都定居于漳州。福建漳州的杨巷于明朝永乐十八年率先入台开基,把杨姓带人了台湾。广东的杨姓也相继入台垦殖。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不断有杨氏来台定居。杨氏这个古老的姓氏兴盛于各地,几乎代代都有名人,战国初期就有杨朱,先秦古书称他为杨子。东汉杨震,字伯起,人称“关西孔子杨伯起”,他任东莱郡太守时,留下了“四知”佳话。文学家杨修,好学能文...
· 杨姓来源,杨姓起源与得姓始祖   
杨姓起源主要有三:一、出自姬姓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的直系后裔,因此,杨姓的起源,要从黄帝说起。二、源于西周唐叔虞次子杨杼周灭唐(其地约在今山西翼城西)后,周成王把唐地封给他的弟弟唐叔(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并赏给他怀姓九宗。唐叔的儿子燮继位后,改唐国为晋国,这样唐叔就成周代晋国的始祖。晋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三、源于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说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数传至宣王时,已是西周末年,国力已经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儿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时未能获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时才被封于杨,为侯爵,所以史书也称他为杨侯,建立杨国,后为晋国兼并,原杨国侯族子孙从封邑命姓为杨氏。四、赐姓转姓1.因功赐姓因为建树功勋而被统治者赐予大姓,以使其门庭生辉,光宗耀祖,是赐姓中最基本的类型。隋代杨义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尉迟氏属西部鲜卑,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北...
· 杨姓
来源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晋武公之子伯侨的孙子羊舌突,羊舌突的孙子杨誉(字叔向)被封在杨邑(今山西洪洞),以邑为氏,遂为杨氏。少数民族姓,如五胡十六国时氐族姓氏,据《晋书》云;氐有杨氏,世居仇池(甘肃仇池山)。如《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胡人姓“莫胡芦”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杨”氏。出自“扬”姓,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古时有“扬氏邑”。他姓改姓。各族杨姓汉族杨姓杨姓起源于古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周宣王将儿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日本族杨姓日本族的杨,假名是やなぎ,罗马字是Yanagi,为日本人的姓氏。例如杨智森、杨泷清。朝鲜族杨姓朝鲜族姓氏一般都存在不同的本贯,本贯既祖籍,指本家族认定的祖先曾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杨氏主要有南原杨氏、密阳杨氏、昔城杨氏、安岳杨氏、中和杨氏、清州杨氏、通川杨氏等。南原杨氏(남원양씨)
· 杨姓源渊-----------杨姓始祖初探
关于杨姓的始祖有太多的说法,不知到底该尊谁为始祖,我想这也许是许多杨姓朋友都关心的问题。据笔者所见,有的把“黄帝”称为杨氏的一世祖,周武王称为28世祖;有的又把周武王称为杨氏的一世祖;还有的把周武王之孙姬杼称为一世祖,晋武公之子伯桥称为23世祖,杨震称为35世祖;也有的把伯侨称为杨氏始祖;有的把晋悼公的弟弟杨干称为河东杨氏始祖,也有的把秦惠王时的杨章称为杨氏的一世祖;有的又把周宣王之子尚父称为杨氏始祖。总之,杨氏始祖众说纷纭。笔者不是学文的,也不是学史的,对历史典籍知之甚少,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去考证和评判这些说法的对与错。笔者就自己见到的一些资料和说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各位杨姓朋友共酌。一.关于黄帝的传说笔者见到一些探索杨姓始祖的资料,大多都会追朔到“黄帝”,一些杨氏家谱中也称“黄帝”为一世祖。为此,有必要对有关“黄帝”的传说作进一步探讨。根据考古学的发现,在距今约10000年前的远古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