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儇一路流亡后终于回到长安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2
转发:0
评论:0
李儇一路流亡后终于回到长安,李儇在四川整整待了四年,在这短短的四年中,天下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

李儇在四川整整待了四年,在这短短的四年中,天下形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在黄巢起义之前,藩镇割据势力已经不受中央控制,但是在名义上还是会装装样子,毕竟他们还需要得到朝廷名义上的承认,为此,他们通常也不会与中央抗衡。

不过,黄巢起义中,李儇的逃亡,把朝廷最后的一点威严和号召力都给丢没了。可能连地方政府都觉得有这样的朝廷很丢人,所以连名义上都不打算听从朝廷的了。但是在对待农民起义上,朝廷和藩镇和军人势力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被农民起义威胁的藩镇和军人势力,一边农民起义,一边扩大势力,形成军阀,开始了大规模的兼并。经过黄巢起义之后,藩镇割据势力演变成了军阀混战。李唐王朝至此已经名存实亡。

见黄巢起义军不断壮大,一路所向披靡,很多人都决定投奔这支队伍,朱温就是其中之一。朱温经过跟兄长商议加人起义军之后,随着黄巢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在此期间,朱温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以及在战场杀敌的英勇,很快就提升为队长、偏将军,黄巢率领大军攻入长安之时,朱温已经成长为一名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公元880年,起义军成功占领长安,黄巢在长安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

僖宗虽然逃了,但是在逃亡的途中不忘任命宰相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率领官军进攻黄巢,收复都城长安。听到消息的黄巢丝毫不敢怠慢,赶紧命令朱温率军去迎战。这时朱温审时度势,为黄巢献上了一策。

朱温认为唐朝大军反攻,是早就预料好的事情,不过我军也不用惧r怕,现在唐军江淮的给养线已经控制到了我军的手中,现在朝廷大军的给养主要来自荆襄,如果切断了他们的运输线,唐军就会很被动。因此,我们在关中最好不要与朝廷大军硬碰硬,我们要把朝廷的军队引到关外去,断了他们的给养,让他们不战而退。

黄巢一听朱温分析得头头是道,于是就接受了朱温的建议,并任命他为东南面行营都虞候,率领大军负责攻取荆襄路的要地邓州(‘今河南邓县)。朱温率领大军从长安向东行进,来到邓州,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终于拿下了这个至关重要的地方,并活捉了唐朝邓州刺史赵戒。听到朱温旗开得胜的消息,黄巢十分高兴,当即命令朱温和他的部下镇守邓州。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王朝荆襄给养线虽然被攻下了,但是它在成都的势力依然很强大。唐僖宗逃到成都之后,利用唐王朝原有的号召力,组织天下兵马进攻长安。事实证明,唐王朝的号召力还是不错的,官军越来越多,最后竟然上演了一出瓮中捉鳖,将起义军给围困在了长安一带。

被围困在长安一带的起义军,粮草得不到补给,形势十分严峻。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黄巢想起了机智多谋的朱温,他把朱温从邓州召回了长安。可是就在朱温镇守邓州的一年多时间里,大齐政权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朝中的大臣因为嫉妒朱温的功劳,经常在黄巢的面前说他的坏话,还建议黄巢削弱朱温的权力,慢慢地黄巢也开始了相信这些话。不过现在大敌当前,先让朱温解决大齐被困长安的局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过事实证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黄巢在离开温之后,作出了一个非常不利于大齐的选择。

当时大齐政权主要受到来自长安西南部的汉中和东北部的河中的威胁。黄巢认为既然朱温骁勇善战,就要把最艰巨的任务派给他,于是就派他去攻占同州。同州可是唐王朝的重点保护目标,四面都布满了重兵,即便成功攻了下来,没有后续部队的支持,也很难保住。为了鼓励朱温成功拿下同州,黄巢还许了一个官职给他,讽刺的是这个官职正是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也就是说在朱温拿下同州之前,这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官职!如此看来,黄巢实在是在为难朱温。不过军令如山,朱温还是率军出发了。

经过与唐军的一番苦战之后,朱温如愿以偿地拿下了同州。虽然已经拿下了同州,但是同州附近的唐军却把朱温给包了饺子。被围困在同州的朱温一边给长安写求援信,一边出兵准备突围。但是因为唐军在河中的兵力太强大了,考温的进攻丝毫没有奏效,只能退保同州。大齐政权掌握枢要的知右军事孟楷因为嫉妒朱温的战功,正好借此想要将他置于死地,根本无视朱温的救援要求,按兵不动。

朱温见自己的求援信去了一封又一封,却连救兵的影子都没瞧见一个,心想黄巢太狠了,竟然想要让我死在同州。就在这个时候,唐河中招讨使王重荣乘机遣人来劝降,称只要朱温肯归顺朝廷,朝廷将给他享受不尽的功名富贵。

在王重荣的种种条件的之下,再加上对黄巢见死不救的恨意,朱温终于动摇了。远在成都的僖宗听说起义军的大将朱温归顺了,甚是欣喜,马上下诏封朱温为左金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还为其赐名为朱全忠。朱温为了讨好王重荣,自称母亲王氏与重荣同姓,认他当了舅父。从此之后,黄巢大军少了一名英勇善战的大将,而唐军又多了一名起义的大将。

公元883年2月,朱全忠因为屡立战功,被唐王朝任命为宣武节度使,有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有了自己根据地的朱全忠野心越来越多,通过兼并群雄,成为了割据一方的藩镇。

公元883年4月,黄巢从长安撤出。在经过了各路军阀洗劫之后,原本繁华的长安城早已经残破不堪。李儇也对这样的长安城失去了兴趣,干脆赖在成都不走了。李儇任命右仆射、大明宫留守王徽为京兆尹,负责修复京师里被破坏的宫殿,同时招募流民充实京师,为朝廷返回做准备。

经过了差不多两年的修整,公元885年正月,李儇终于兴致勃勃地带着自己的小朝廷准备踏上了回长安的归程,经过了三个月的跋涉,李儇终于回到了阔别四年多的长安城。回京的第三天,李儇就宣布将年号改为“光启”,希望能够恢复唐王朝以往的繁荣。

不过此时天下大势已定,虽然唐军成功平定了叛乱,但是除了四川、两广和大西北还没有形成大规模割据之外,其他地区早就被军阀们瓜分完毕了。李儇的小朝廷只能控制一个小小的长安城,不过即便如此,野心勃勃的军阀们也不打算放过这个这个苟且偷生的小朝廷。

平定黄巢起义之后,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脱离了朝廷的统治,更不可能向朝廷纳贡。为了维持朝廷和军队的开支,田令孜想要把已经成为地方军阀的王重荣的盐税征收权收回来。王重荣自然不愿意,让自己拱手送钱给田令孜想也别想。虽然田令孜多次派人对王重荣再三劝解,但是王重荣依然无动于衷。田令孜想要借着朝廷的名义把王重荣调离河中,王重荣对田令孜的行为更加不满,再次上书,极力痛斥田令孜专权误国,还把国家衰落的责任全都推到了田令孜的身上。见诏书不起作用,田令孜决定要用武力来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僖宗李儇为何会流亡?又为何被迫当“太上皇”
唐僖宗躲进四川之后,黄巢的军队就开进了长安,并且建立了新的政权,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在农民军沉醉在胜利中时,唐僖宗才得以组织力量进行反扑。巴蜀之地向来富庶,再加上义武镇节度使王处存、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等积极组织,各地藩镇为了借机向朝廷表明忠心,以赢得平反后的封赐,也很卖力地出兵。在各种势力的联合绞杀下,黄巢起义军内部也开始分化。当时黄巢派驻同州重镇的防御使朱温在中和二年(882)九月投降,僖宗大喜过望,认为是“天赐我也”,就大大嘉奖了朱温,甚至赐名“朱全忠”。但唐僖宗没有想到的是,唐朝的江山社稷最终就是被这个朱全忠夺了去。在官兵的威逼利诱下,农民军渐渐失利,不得不退出长安。起义军首领黄巢也不得不含恨自杀。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它带给唐王朝的震荡却是惊人的。起义之后,那些拥兵自重的藩镇节度使势力进一步膨胀,唐王朝的统治更加无力。光启元年(885)正月,唐僖宗终于得以返回魂牵...
· 重耳流亡十几年,是怎么回到晋国的?
晋献公离世之前,骊姬将太子申生逼得自杀,逼走了二公子重耳,三公子夷吾,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晋国新任国君,这一事件被称为“骊姬之乱”。骊姬之乱给晋国造成了影响比较大,从这里开始,晋国的弑君事件接二连三,里克等人不满新君先后诛杀了奚齐与卓子,只因为一个人——重耳!重耳少有贤名,聪明好学而又礼贤下士,与重耳结交的人都很重视重耳。重耳在骊姬的逼迫下出逃他国,开始流亡生活,一逃就是几十年,最后都六十二岁了才再次回到晋国。在重耳流亡过程中,是什么让重耳能够再次返回晋国得到晋君的位置的呢?其中一项就是贤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虚好学,经常与有才能的人结交,这使得重耳在晋国的大夫、卿士中具有较好的名声,由此才能有大量的谋臣武将等愿意一直跟随重耳流亡他国。重耳交朋友的运气很好,受教于狐偃、赵衰等,重耳与他们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重耳结交到的这些老师、朋友都是名声极好,重耳所表现出来的谦谦君子的形象都是这些亦师亦友...
· 唐僖宗李儇的后妃子女是谁?
唐僖宗李儇[xuān](862年6月8日―888年),初名李俨,唐懿宗第五子,母惠安皇后王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武则天除外),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5年。唐僖宗生于咸通三年五月八日(862年6月8日),唐懿宗病重弥留之际,他在宦官的支持下被立为皇太子,改名李儇,并于唐懿宗死后柩前即位。时在咸通十四年(873年)七月二十日,唐僖宗12虚岁,是整个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文德元年三月六日(888年4月20日)死于长安,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唐僖宗后妃有记载的只有一位孟才人,还有一位皇后但姓氏不详。他的两儿两女的母亲都没有记载。唐僖宗没有立皇后,身后也没有妃子被追封为皇后。孟才人,唐武宗妃嫔,善于歌艺。其生平故事出自于当世诗人张祜的叙述中,正史未记载。孟才人因歌艺双绝而被武宗宠幸。武宗病重,自觉不久将去世,于是把孟才人召到跟前,问之“我如果死了,你准备怎么办?”,孟才人抱...
· 李儇被迫逃跑到蜀地
就在李儇把他的马球运动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各地百姓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与此同时,各地藩镇割据的势力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军人势力不断扩大,开始直接干预藩镇的节度使,不愿意拥立节度使的后代,更不愿意再为其卖命。军人们好像商量好一般,纷纷发生暴动,有些人要求比较低,只是提出了一些条件,要求更多的权利;有些人则不愿再屈居人下,直接将长官驱逐,取而代之。很多地方军事长官都无力控制局面。田令孜主持的朝廷根本无力控制藩镇,对那些军人势力更是毫无办法,只能在事后承认既成事实。公元874年,也就是唐僖宗刚刚当上皇帝那一年,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了蝗灾,蝗虫过境,一扫而空。本来就吃不上饭的百姓,想以树叶为生,还被蝗虫给抢走了。这下子,百姓们不干了,被逼上绝路之后,他们意识到只有起义才有活下去的机会。于是在这一年的冬天,濮州(今河南范县)人王仙芝率众数千,拉起了起义的大旗。之后不久,冤句(今山东菏泽西...
· 唐僖宗李儇生平档案简介
唐僖宗李儇是唐朝的第十八位皇帝,初名李俨,873年至888年在位,在位13年。文德元年(888年)死于长安,享年27岁,死后谥号为惠圣恭定孝皇帝。帝王档案姓名:李儇民族:汉族出生日期:862年逝世曰期:888年子女:2个儿子,2个女儿在位:16年(873年~889年)继位人:李晔庙号:唐僖宗谥号:惠圣恭定孝皇帝陵墓:靖陵生平简历公元862年,唐懿宗第五子李儇出生,本名李俨。公元873年,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杀死唐懿宗长子,立李儇为太子。同年唐懿宗崩,李儇即位。公元874年,王仙芝和黄巢起义,揭开了唐末农民起义的。公元880年,在黄巢起义的攻击下,李儇不得不南逃四川,并于公元881年抵达成都。公元883年,黄巢在各路军阀的围剿下撒离长安。公元885年,李儇回到长安,随即又在宦官田令孜的逼迫下离开长安。公元888年,李儇再次回到长安,于武德殿驾崩。人物简评生活在唐朝末年的僖宗,像个被历史牵动的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