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炎平定叛乱树立君王威严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12
转发:0
评论:0
李炎平定叛乱树立君王威严,武宗在李德裕的帮助下,确立了削藩的政策,暂时平定了泽潞镇的叛乱,有效地震慑了其他

武宗在李德裕的帮助下,确立了削藩的政策,暂时平定了泽潞镇的叛乱,有效地震慑了其他藩镇。

公元825年8月,昭义(即泽潞)节度使刘悟突然去世,他的儿子刘从谏在亲兵的支持下担任总军务。宰相李绛对泽潞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昭义镇辖有5州31县,节度使在潞州驻守,是临近两京的战略要地,不能随意姑息。然而从前的执政者都犯了一味姑息的错误,轻易地承认了刘从谏为昭义节度使,让昭义开始脱离朝廷的掌控范围。

公元843年4月,刘从谏在弥留之际,与幕客张谷、陈扬庭商议效仿河北诸镇,让其侄子刘稹作为牙内都知兵马使,准备在死后让其继任节度使。刘从谏去世之后,他的侄子刘稹准备顺理成章地代理泽潞节度使的职务,不过,朝廷这次可不想让他们继续继承下去。朝廷为了弄清楚刘从谏的死讯,先后派了三批使者进行考察。

到底要不要让刘稹继承泽潞节度使的问题,一时之间成为了朝廷上下讨论的主要问题,最后李德裕力排众议,主张出兵对其进行讨伐。李德裕建议讨伐的理由是非常充分的,他认为刘稹之所以敢挑战朝廷的权威,主要是倚仗着河北三镇的支持,朝廷只要把成德、魏博两地拉拢过来,让其帮助进攻刘稹,刘稹必亡。

当然,正所谓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要拉拢成德、魏博的支持,一定要给人家一些好处,于是朝廷就承诺成德节度使王元奎与魏博节度使何弘敬,子孙世袭的政策保持不变。为了说服成德、魏博的节度使,朝廷还派人去劝说称:泽潞与河北不同,河北可以世袭而泽潞不可,且河北不用担心唇亡齿寒之忧。事实证明与劝说对这些节度使还是很有效的,不久河北表示服从朝廷,这样,朝廷巧妙地避免了陷入藩镇连兵的被动局面。

当一切准备完毕之后,征讨泽潞的行动就开始了。公元843年5月,朝廷的军队开始向泽潞四周进发了: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率领3000步骑驻守在万善(今河南沁阳),负责南线;河东节度使刘沔率领2000步骑驻守在车关(今山西武乡之北),另派1500步兵驻守榆社(今山西榆社),负责北线;成德节度使王元逵率领3000步骑驻守临沼(今河北永年),并攻掠尧山,负责东线;河中节度使陈夷行率领1000兵骑驻守翼城(今山西翼城),并派500步兵增援翼城,负责西线。

6月,负责南线的王茂元派出其兵马使马继率领2000兵骑进屯天井关(今山西天井关)南的科斗店。刘稹见此,也派出其衙内十将薛茂卿率领2000亲兵进行阻击;负责东线的王元逵也开始出兵驻扎在赵州(今河北赵县)。同时负责北线的刘沔率领大军攻取仰车关路以逼进泽潞。

7月,诸路大军一起进攻,势如破竹。李德裕向武宗请示对各路兵马下达明确的进攻目标,命令王元逵攻取邢州(今河北邢台)、何弘敬攻取沼州(今河北永年以东)、王茂元攻取泽州(今山西晋城)、刘沔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随后又命令武宁节度使李彦佐率领大军从徐州赶来,与刘沔相配合一起攻取潞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栗平定叛乱
永兴二年(410年),当时关东各地盗贼纷纷起事,西河反叛。同年二月初一日,明元帝拓跋嗣派遣于栗率领骑兵一万人前往征伐,所到之处全部平定。明元帝于是下诏命令于栗率领骑兵、步兵一万镇守平阳。改任镇远将军、河内镇将,赐封爵位为新城男。于栗安抚刚刚平定的地区,很有政绩。
· 清平定“三藩”叛乱之战
运筹帷幄,为统一而战平定“三藩”叛乱之战是清康熙时消除南方“三藩”割据势力、实现国家统一的战争。“三藩”指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耿仲明之孙),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他们本为明朝辽东边将,后来降清,或开关迎接清军进入山海关,或为清廷南征北战,人民的反抗和抗清势力,立有战功。清在北京建立中央政权之后,他们以功被封为王,享受高官厚禄,作为清朝控制南方边远地区的藩篱。他们利用这一机会,保存并扩大自己的实力。他们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恣意妄为,对下鱼肉百姓,对上与中央政府抗衡。吴三桂割据云南,大肆圈占民田,把耕种这些土地的各族农民变为自己的佃户,恢复明末各种繁重的赋役,强迫农民纳租纳税。抢掠人口,“勒平民为余丁,不从者指为‘逃人’”。放高利贷“诱人称贷责重息”。广征关市,榷税盐井、金矿、铜山之利。其部属更是无恶不作,杀人夺货,无所畏忌。尚之信在广东则是一个酗酒杀人...
·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
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来维持刘氏的。他所分封的同姓王,有齐、燕、赵、梁、代、淮阳、淮南、楚、吴等。这些王国的封地,竟达39郡,占西汉整个疆土的大半,而皇帝直辖的才不过15郡。为防止诸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规定除诸封国内的经济由诸王支配外,王国的傅、相等官员均须由皇帝任命,法令由朝廷统一制定,军队由皇帝调遣,借以限制诸王的权力。但西汉所封的诸王国,国大民众,随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形成割据状态,朝廷与诸王国的矛盾便日趋尖锐起来。汉文帝即位以后,深感诸王对朝廷的威胁日益严重,决定采纳太中大夫贾谊和太子家令晁错的建议,一方面把诸王的一部分封地...
· 唐平定安史叛乱之战
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一场内战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内轻局面。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大。各地节度使都...
· 西汉平定七国叛乱之战
分兵箝制,集中全力战吴楚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之后,为巩固统治,借口清除叛乱,杀掉在楚汉战争时期分封的异姓诸王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同时,他又认为秦朝迅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分封同姓子弟为王,使皇室陷于孤立,于是大封同姓子弟为王,并立下“非刘氏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企图用家族血缘关系次�持刘氏的。他所分封的同姓王,有齐、燕、赵、梁、代、淮阳、淮南、楚、吴等。这些王国的封地,竟�?9郡,占西汉整个疆土的大半,而皇帝直辖的才不过15郡。为防止诸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规定除诸封国内的经济由诸王支配外,王国的傅、相等官员均须由皇帝任命,法令由朝廷统一制定,军队由皇帝调遣,借以限制诸王的权力。但西汉所封的诸王国,国大民众,随着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财富日增,势力日强,逐渐形成割据状态,朝廷与诸王国的矛盾便日趋尖锐起来。汉文帝即位以后,深感诸王对朝廷的威胁日益严重,决定采纳太中大夫贾谊和太子家令晁错的建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