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旦又一次做了皇帝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04
转发:0
评论:0
李旦又一次做了皇帝,李显死后,宰相们商议后决定,让上官婉儿来写中宗的“遗诏”,但是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

李显死后,宰相们商议后决定,让上官婉儿来写中宗的“遗诏”,但是韦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亲临执政,掌握着大权,然后让李重茂继位,让安国相王李旦加太尉参谋辅政。可是韦后的党羽觉得这个提议不合理,不应该用相王来辅政,而是由韦太后全面的控制朝政。无疑他们是想将韦后立成第二个武则天,但是朝野上下一片反对。

因的原因,最终韦后还是走上了穷途末路——准备篡权。但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事,就在准备实施计划之际,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以及妹妹太平公主竟先一步的发动了兵变,联合禁军的将领拥兵人宫,将韦皇后杀掉了,并且废黜了李重茂,韦后和安乐公主这一政治帮派也因此被彻底地清除了。

这一次的政变,文武百官都认为,还是应该由睿宗即位才算稳妥。在众人强烈地要求和拥护之下,他勉强同意了。公元710年6月24日,睿宗于承天门楼即位,再次地登上了他一点也不感兴趣的皇帝宝座,实际上这已经是李旦第二次当皇上了。

李旦即位之后,所面临的第一问题就是要立太子,根据传统,应该立长子李成器为皇太子的。但是论功劳,李成器远远不如三子李隆基。因此李旦很难决定此事。但最后,李成器表示愿意让贤,同时各位大臣也都主张立李隆基。最终睿宗将李隆基立为太子,封长子李成器为雍州牧并且兼太子的太师,地位非常高,皇位这个问题也算解决了。

虽然睿宗两次登基,都不是他自己愿意的。这些事在李旦的心中一直都是耿耿于怀,他发过这样一道《付史馆纪皇太子等劝进诏》:“隆基、太平公主……等以为宗庙不可无主,万机不可暂旷,且从人望,因定策禁中……乃顺众望,盖非朕之本心,实乃镇国太平长公主、皇太子、诸王、郡公之意也。”

不难看出,李旦被奉皇帝,完全都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等人的意愿,此诏是在向使臣们表明自己被拥立为皇帝的无奈,也希望使臣们能把这个实际情况写进实录国史,好让后世知道他本来是没有要坐皇位这个意愿的。

睿宗即位第一年,采纳太子李隆基的建议,将姚崇和宋�Z两人命为宰相,分别负责吏部兵部这两个重要的部门。这两人在当时也都是名臣,睿宗在他们的辅佐之下,朝政呈现出一派振兴的气象。

但睿宗初期的好景并没有持续太久,即位第二年,李旦就失去了刚刚即位时候的那种进取精神,接连出现一些昏庸无道的事情,让刚刚好转的朝政出现了混乱和腐败的现象。首先表现在,他开始重用奸臣,将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浞四人命为宰相。

用现在的话来说,窦怀贞就是一个小人,无德无功无才。既没有才德也没有立功的窦怀贞是怎样当上的宰相呢?其实他不仅在睿宗的时候当官,在中宗在位时期,他就已经担任御史大夫,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会拍马屁,得到了中宗以及韦后的宠爱。韦氏集团被消灭之后,他又投靠了新主人太平公主,当上了宰相。

睿宗皇帝的两个女儿出家为道姑,窨宗不听大臣们的劝阻,斥巨资为他们造了两座道观。窦怀贞非但不阻止皇上修建道观,反而亲自来监工修建,强拆百姓的房屋,霸占百姓的田地,这让当地的百姓流离所失。有人劝他应当极力辅佐皇帝处理军国大事,而不用专顾修建寺观这样的小事情。他不听劝阻,身为宰相,却甘愿堕落为公主的管家。

萧至忠本是个比较正派的人,在朝廷当中的威信也相对比较高。有这样一个故事,能够看出萧至忠是个非常讲诚信的人。有一次肖至忠和朋友约定在街上相见,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天上却飘起了鹅毛大雪。

既然天气情况这么的恶劣,按照道理来说,可以改天再约,但是萧至忠固执地说:“已经约定好的,怎么能因为害怕风雪就失约不去呢。”于是他叫人备车前往,到约定的地点之后,他就站在雪地里等待。天寒地冻,直到雪下了一尺多深,那位朋友听说萧至忠在雪地里等他,心里非常地愧疚,急忙前来赴约。可是他为了升官发财,卖身投靠了太平公主。

岑羲也是韦氏集团的人。在韦氏毒死中宗称制的时候就立即将他任命为宰相。在睿宗即位之初就罢了他的宰相之职,后来他投靠了太平公主,又恢复了宰相的职务。崔浞原本是个考功员外郎的小官,由于和上官婉儿私通,在上官婉儿的推荐之下,中宗将他任命为宰相,但没过多久因为选官受贿被罢官。在韦后临朝以后,他也官复原职。睿宗继位之后又将他罢免,但是因为他得到太平公主的垂青,在太平公主的请求之下继续任命宰相。

睿宗在用人方面前后判若两人,这是因为在他刚即位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太子李隆基,所以听李隆基的话,将名臣姚崇和宋�Z等人命为宰相,所以朝政一片振兴气象。到了第二年,太平公主对睿宗听儿子的话感到非常不满,因为在睿宗登基的时候也是太平公主大力的支持,所以后来他听太平公主的话将奸臣窦怀贞等人任命为宰相,这些人都是一些墙头草,谁的权力比较大就跟谁,丝毫没有治国的才能,所以才导致了朝政的混乱腐败。

下一节:李旦又一次让位

推荐阅读:

唐睿宗李旦生平事迹大全介绍

唐朝二十位皇帝事迹大全介绍 唐朝大事件全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李旦又一次让位
睿宗是个性格寡淡的人,在强势的压力下,也不得不清心寡欲,他的两个亲哥哥都是被母亲害死的。所以,他的性格和他的遭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虽然,他现在当上了皇帝,但并不是自己争取来的。他不喜欢掌管皇权,一心只想清净。对于触目惊心的宫廷斗争他感到非常地疲倦,皇帝这个至尊的地位已经不能吸引到他。睿宗一直都在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之间搞政治平衡。可是他无法解决两派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则一心都想要成为母亲武则天那样的女皇帝,有着很重的追逐权力之心。对于她来说,现在最大的威胁就是精明强于太子的李隆基。太平公主主张将性格温顺的李成器立为太子是方便她将来可以控制皇帝,进一步成为女皇,如果她是男人,当皇帝也是理所当然,但是身为女人,通往帝王之路又长又远并且布满了荆棘。历史上说太平公主的“太平”只是她的一个封号,至于她具体叫什么名字就不知道了。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在40岁的时候生下的,她的JL个哥哥都是软弱无能的偏执狂。...
· 李旦
生平李旦是著名的海盗,闽南人。李旦借由日本倭寇集团帮助,筹组武装船队,往来日本、明帝国、东南亚间与荷兰、英国所经营船只从事国际贸易,与幕府将军德川家康关系相当不错,据说曾资助德川氏,李旦除了正规贸易,也从事海盗掠夺行为,因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洋人取昵称为“CaptainChina”或者“ChinaCaptain”(中国船长),或称甲必丹李旦。“甲必丹”(Captain)一词,为西班牙人统治马尼拉时期,对汉人领袖的称呼。因为李旦与颜思齐背景极为相似,部分史书与历史学者一度以为李旦化名颜思齐,不过已证实两者为不同人,颜可能是李的副手。参见荷兰东印度公司颜思齐
· 唐睿宗李旦是谁的儿子?李旦当了几年皇帝
唐睿宗李旦是谁的儿子?李旦当了几年皇帝?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716年7月13日),又名李旭轮,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最初封为殷墟王,另冀州大都督。他一生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690年让位于母后武则天,被封为皇嗣。公元710年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葬于唐桥陵。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 李旦是如何登基的李旦后面的皇帝是谁
唐朝历经三百来年,总共产生了二十八位皇帝,在这二十八位皇帝中,睿宗李旦可算是最为独特的一位皇帝了。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刚出生就被封为亲王,之后两次登基当皇帝,而且还有一次被建议作为皇太弟,最终还能够善终的,只有李旦能够做到了。作为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因为不是嫡长子,所以在唐朝的政治环境中,想要拔得头筹做皇帝,还是非常困难的。后来因为武则天自己想要当皇帝,这才有了让李旦登基当皇帝的机会。虽然当了两次皇帝,但是在位的事件加起来总共就八年的时间,不过在李旦当皇帝的时候,却没能够掌握实权。历史评价李旦谦恭孝友,好学,工书。这其实是对李旦非常工整的评价。因为李旦在两次让位的时候,第一次是让位给了自己的母亲武则天,而第二次是让位给了自己的皇兄李显,而且第二次让位也保全了自己的皇兄李显的性命。在李旦的一生中,李旦都是非常好学的,不但博览群书,而且书法也是非常好的。武则天墓碑上的题词,就是李旦...
· 武则天为何改唐为周,废皇帝儿子李旦为皇嗣,自己登基直接做了皇帝?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改唐为周,废皇帝儿子李旦为皇嗣,自己登基直接做了皇帝。为了把武则天说成“弑君篡国之主”,两《唐书》和《资治通鉴》都在武则天如何立太子上做起了文章。一是指责武则天一门心思想要立娘家侄子为太子,二是指责武则天的两个侄子武承嗣、武三思挖空心思营求太子之位。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明确地回答,武则天从没有立侄子的打算,而且对于天授二年武承嗣营求太子的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据《旧唐书•李昭德传》:延载(694年)初(综合有关材料,这里实际应为天授二年),凤阁舍人张嘉福令洛阳人王庆之率轻薄恶少数百人诣阙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则天不许,庆之固请不已,则天令昭德诘责之,令散。昭德便杖杀庆之,余众乃息。再据《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三•外戚•武承嗣传》“承嗣自为次当为皇储,令凤阁舍人张嘉福讽谕百姓抗表陈请,则天竟不许。”这说明,武则天态度明确,太子之位非他的儿子莫属,其他任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