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李治行贿长孙无忌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61
转发:0
评论:0
李治行贿长孙无忌,李治将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回来封为昭仪之后,还想将武昭仪封为皇后,但是想要封后必须先


李治将武媚娘从感业寺接回来封为昭仪之后,还想将武昭仪封为皇后,但是想要封后必须先封妃,于是,李治就提出,在“四妃”之外,

再加封武则天为“宸妃”。唐朝的四妃制度为贵、淑、德、贤四妃,是没有宸妃名号的。很明显,这是李治为了将武昭仪封为皇后,而随便加的一个妃号。但是这一建议,遭到了群臣的强烈反对,最重要的是,对这一提议持反对意见的人都是有地位的人,而且理由充分,诸如“妃嫔有数,今立别号,不可”的说法,高宗只好选择放弃。

这一次封妃没有达到目的,可是,李治与武媚娘并没有放弃,而是直接去找具有决定权的长孙无忌,为了达到目的,甚至向长孙无忌行贿说情。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李治或许是皇帝中唯一一个向臣子行贿的。


李治与武媚娘特意前往崇德坊长孙府,长孙一见,皇上亲自登门,赶紧命人设宴款待,两人开怀畅饮。席间,在武媚娘的建议下,高宗当场封长孙宠姬生的三幼儿为朝散大夫。这是个散官衔,没有实质,只是散官。通常,唐代授予散官衔,起封点都非常低,即便是国公的儿子荫封也只能从六品开始。

这三个黄口小儿一下子就当上了五品,很明显是高宗刻意笼络。就连封官的意向也别有深意•是专门封给长孙的宠姬所生的儿子,意思便是希望长孙无忌支持自己的决定。接着,高宗说:“皇后(指王皇后)没有孩子,怎么样呢?”长孙无忌谢过皇上的恩典,但是对于封后一事一再躲避。

李治没有办法,只要秘密遣派人前往长孙无忌的府上,送去大量的金银、珠宝、绸缎等,这是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李治想出的办法,用糖衣炮弹腐蚀臣子,但是面对高官重礼,长孙无忌依然坚持自己的意念。

由此可见,长孙无忌是一个立场十分坚定的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武媚娘并没有生气,她忍住性子,让母亲杨氏亲自到长孙无忌的府上说情,但是长孙无忌依旧不给任何承诺。李治知道再这个耗下去,也不会有任何结果,想要将自己的提议实施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让长孙无忌离开现在的职位。

这时候,一直受到长孙无忌压制的机要秘书李义府,听说长孙无忌想要将自己发配到四川壁州当差,他感到很愤恨,于是他趁着在中书省值班的时间,写了一封“请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以应兆民之心”的奏折递给了皇上。这让李治和武媚娘都十分高兴,立刻赏赐非李义府很多金银财宝,并且将其提拔为中央机关的中书省侍郎。

得到了李义府的支持,武媚娘就开始向长孙无忌宣战了!而且,李义府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李义府因此一路高升,可是,朝中人人都明白武媚娘绝非是一个省油的等,坐上皇后之位也是迟早的事情,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因此越来越的人支持册立武则天为皇后,并且在朝中逐渐形成一股势力,这股势力的成员就是武则天图谋“大业”的第一批功臣。废后的逐渐成为了朝廷中的一个热门话题,长安县县令裴行俭针对此次说了一句话“这是国家之祸端”,就被贬到西州任都督府长史去了。

公元655年9月〗日,李治传长孙无忌、李蕖Ⅰ宜炝嫉热耍进宫商议。所有人都知道一定是针对册立皇后一事,他们认为大臣们坚决不能够同意。等到人聚集之后,李治就坦率地问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皇后没有子嗣,昭仪有子,因此朕想要册立武昭仪为皇后,你们意下如何?”话刚刚说完,就遭到了众臣的反对,听到的只有反对之声,所以这次商议在冷漠的气氛中不欢而散。

高宗因此很不高兴,等到第二天,李治再次询问众臣的建议时,与长孙无忌同为顾命大佬兼宰相的褚遂良十分愤怒,说自己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的。其他的大臣也都慷慨陈词,坚决表示反对,甚至用妲己、褒姒、西施、赵飞燕等加以影射,他们都认为如果将武氏封为皇后,那么国不将国!

面对大臣们的反对声,高宗也表现的有些踌躇了。国家的政权一直掌握在这群贞观老臣手中,自己虽然身为君主,即便是与大臣们闹翻了,恐怕也不会有什么结果的。高宗感到无比沮丧,正要放弃的时候,李薜囊环话让他重新燃起了信心,李奕衔只要皇上想要册封,就可以册封,这是皇上的家务事,根本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于是,高宗决定不再和大臣们商议,直接于公元655年10月〗2日下诏废除王氏皇后身份,10月19日正式立武昭仪为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孙无忌之死:李治是如何扳倒长孙无忌的?
长孙无忌简介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武媚娘传奇》中长孙无忌剧照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
· 长孙无忌之死:李治是如何扳倒长孙无忌的?
长孙无忌,河南洛阳人呢,唐初宰相,文德皇后兄长,其父为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为汉人高氏。图片来源于网络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隋朝末年,官逼民反,各地群豪四起,李渊受人举荐在太原起兵反隋,一举攻入关中,此时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自此之后,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成为秦王心腹大将中的一员。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世民的功绩远远超过太子李健成,朝堂上对太子之位皆议论纷纷,使李健成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遂与齐王李元吉勾结,暗中加害李世民,为斩除李世民的羽翼,其幕僚皆遭到太子与齐王的毒手。房玄龄因此对长孙无忌坦言道:“如今秦王与太子已势不两立,一...
· 李治为什么要杀长孙无忌
李治对长孙无忌谋反一事最终同意许敬宗等人的话,将长孙无忌判为乱臣贼子,长孙无忌侍奉两朝帝王,辅政三十年,最终被亲侄子当作叛贼处死,原因很多,下面我简单的分析一下。首先,长孙无忌遭到武则天的憎恶,原因在于长孙无忌虽深受皇室赏赐,但一直反对武则天摄政,成了武则天谋夺帝位的重大阻碍。另外在废除皇后这件事上长孙无忌也中立不言,虽说许敬宗多次劝说他投奔武后,长孙无忌每次都不给许敬宗好脸色,这又使他树下了另一个敌人——许敬宗。而在后来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许敬宗成了执行谋害长孙无忌阴谋的主要人物。武则天被封为皇后,长孙无忌自己也深感已处于危险境地,内心十分不安。而实际上,武则天已经秘密命令许敬宗寻找他的失误而乘机陷害他。恰巧,此时有人告韦季芳、李巢成立朋党,密谋造反,朝廷派遣许敬宗他们,季芳在这过程中不小心被伤,被许敬宗抓住机会,诬蔑说“季芳欲与无忌构陷忠良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李治听了大惊,认为...
· 李治为什么能扳倒长孙无忌?是谁帮了他
还不知道李治是为什么扳倒长孙无忌?揭秘武则天和长孙无忌之间的恩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想到了曾经跟自己南征北战的功臣们,命令大画家阎立本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它们皆真人大小,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这二十四功臣的排名不是随意的,而是根据功勋大小来排名,排名第一的是长孙无忌。然而,谁也没想到,长孙无忌却被自己的外甥李治逼得自杀。无忌自幼丧父,与母亲妹妹三人借住于舅舅高士廉的府邸,高士廉将其抚养成人,年少时与李世民结为布衣之交,之后高士廉看重李世民谋略出众,遂将侄女嫁于李世民,无忌便成为了李世民的郎舅,二人关系更为密切。长孙无忌毛遂自荐,在李渊率兵渡江之时,于长春宫谒见李渊,愿为其效犬马之劳,故而得其重用,辅佐秦王李世民。此时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也在加紧活动,用重金收买李世民部将尉迟敬德,遭拒绝后,又对李世民行刺,仍未得逞...
· 长孙无忌
家族祖父长孙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平原县侯。父长孙晟,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氏先世是鲜卑拔拔氏,北魏帝室十姓之一,孝文帝汉化时改为长孙氏,世为魏室重臣。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孙氏是李渊家族夺取天下的重要支持者。李泰、唐高宗李治的亲舅。经历早年经历长孙无忌少年丧父,与母亲、妹妹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由舅舅高士廉抚养长大。他生性聪慧,勤奋好学,博通文史,而且颇有计谋,与唐国公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关系甚好。高士廉见李世民才华出众,便将甥女嫁给他,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为郎舅。[4][5][6]隋朝义宁元年(618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在长春宫进见,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典签,辅佐秦王李世民。此后,长孙无忌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累迁至比部郎中,封上党县公,成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员。参与兵变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