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军去哪了为何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27
转发:0
评论:0
唐军去哪了为何让安禄山兵临城下,公元755年,安禄山反叛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洛阳。唐军却节节败退,李隆基携杨贵

公元755年,安禄山反叛率领20万大军南下直逼洛阳。唐军却节节败退,李隆基携杨贵妃出逃。难道唐朝就这么完了吗?唐朝的主力军去哪了?

一、唐朝初期的府兵制不在适应时代发展

在唐朝建立的初期,继续延续了南北朝时期出现的府兵制。大体上来说是这样的:府兵们平时种田、操练,不用缴纳赋税;一旦发生战争,自备武器上战场。在诸侯割据时期,每个政权的疆域都不大,经济又都不景气。所以府兵制适应当时的需要,但是在那种统一的王朝中,府兵制的弊端越来越大。在此之前的战争也就是从山东到河南、从陕西到山西的规模。但随着国家的统一,疆域十分辽阔。

军队出动以后经常出现一年半载回不来的情况,这样一来,家乡的耕地逐步荒废。府兵制已经不在适合当时的需要,唐朝必须考虑一种新的兵役制度。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中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置了十节度使制度。也就是将天下分为十个战区,每个战区的司令就是节度使。

如果是一个节度使当然无法对抗中央,但由于对付游牧民族的需要,出现了一个将领兼任好几处节度使的情况。安禄山兼任三镇节度使,堪称超级军阀。起初节度使只有统兵之权,还比较容易控制。可为了战争的需要,唐朝中央逐步将地方的财政支出权和人事任免权都交给了节度使。这就逐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王国,节度使不再完全听命于中央。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宋朝初期,军阀挤占了中央王朝的发展空间。当时唐朝几乎是三线作战,在南方与南诏国长期鏖战,在东北方要面对各种少数民族,西方要面对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国。唐朝的主要兵力基本都在边境上,在内地的军队很少。安禄山能够指挥的军队超过20万,而唐朝中央军只有10余万人。

二、天天打仗和天天踢正步的军队,战斗力是不一样的

从人数上看,唐朝中央军的部队也不少,但战斗力很低。唐朝已经升平了100多年,昔日引以为傲的中央军已经成了毫无战斗力的花架子。由贵族子弟组成的中央军完全是为了在部队里熬资格,给自己挣得一个晋升之路。与唐朝中央军相比,安禄山的叛军战斗力要强得多。作为天天和游牧民族打仗的军队,战斗力十分强悍。

唐朝中央军与之相比,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唐朝在各地的驻军部队,叛军南下以后,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像样的抵抗。叛军包围了唐朝的东都洛阳,守城的唐朝中央军看到城下如狼似虎的叛军,一部分人吓得扔下武器就跑。叛军没有费多少力气就拿下了洛阳,唐朝唯一的依靠就是死守潼关。不过李隆基那个老头子,此时又干了一步瞎棋。

当时唐朝的几位名将,高仙芝、封常清等人主张死守潼关,等待西部军团回援,然后再与叛军决战。但长安城对水路运输的依赖性很大,为了打通长安的水上运粮通道,李隆基命令驻守潼关的唐军出战。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同意,最终被李隆基下令处死。随后主持军务的哥舒翰虽然也知道不能打,也迫于李隆基的压力,也只能硬着头皮主动出击。

结果唐军一败涂地,叛军占领了潼关,长安城已经岌岌可危。李隆基这个时候带着自己的女人准备逃往四川,不过在行军的途中,太子李亨联合一些将领发动了兵变。杨玉环成为了政治的,李隆基丧失了权力,而李亨则北上指挥作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
在唐朝这一历史阶段,安史之乱成为重要的转折点。也即安史之乱之于唐朝,好比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根据史料记载,安史之乱是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在安史之乱前,唐朝还处在比较鼎盛的阶段,但是,在安禄山等人发起的这场大战后,唐朝再也没有重回巅峰。彼时,安禄山的大军兵临长安,并且攻占了唐朝的都城。那么,问题来了,安史之乱时,唐朝大军都去哪里了,为何会让安禄山兵临城下?一首先,根据史料记载,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属下唐兵共15万人,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由此,对于安禄山的叛军,共有15万左右的兵力。那么,问题来了,对于唐朝朝廷来说,有多少兵马呢?对此,根据史料记载,和之后的宋朝明显不同,唐朝的兵力中,很大...
· 安禄山为何要起兵唐朝?安禄山与安史之乱何关
安禄山(703~757)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据说姓康。母突厥人。禄山少孤,因母改嫁安延偃,遂冒姓安氏,改名禄山(安、康可能出自中亚昭武九姓胡)。安禄山通晓边境若干少数族语言,初为互市牙郎。幽州节度使张守□以其骁勇多机智,令为捉生将,并收为养子。开元二十八年(740)禄山为平卢兵马使,以贿赂交结唐廷派往河北的使臣,博得唐玄宗李隆基的称许。二十九年,擢为营州都督;天宝元年(742)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三载,兼范阳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十载,又兼河东节度使,掌握了今河北、辽宁西部、山西一带的军事、民政及财政大权。安禄山权势的取得,除了手段狡诈,善于谄媚逢迎,骗得唐玄宗、杨贵妃等人的宠信和支持外,还因为河北一带民族杂居,情况复杂,而他熟悉当地情况;另外,当时奚族和契丹族势力较强,不时进扰河北,他以征战或欺诈手法镇压两族立功,被玄宗倚为安边长城。玄宗统治晚
· 唐玄宗为何会重用安禄山
如果安禄山只是个懂得讨皇帝欢心的角色,那么玄宗只会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而不会让他担任一方大员。我们在唾弃和责骂安禄山的同时,是否也应从当时的政治形势、军事态势以及中枢政权关系来冷静考虑玄宗重用安禄山的原因呢。其一,李林甫专宠固位。《资治通鉴》中评价说:“诸道节度尽用胡人,精兵咸戍北边,天下之势偏重,卒使禄山倾覆天下,皆出于林甫专宠固位之谋也。”安禄山得势,存在李林甫为稳固自己相位而重用胡人的作为,但把安禄山倾覆天下的责任,全放在李林甫身上,显然也是有失公允的。其二,胡人掌兵有利于边境作战。当时北方的突厥,西方的吐蕃,东北的契丹、奚等族,仍时常犯边,给大唐边境带来许多灾难,并且对中原地区也造成极大的威胁。玄宗时期,大唐国力方胜,当然要保卫国家尊严,所以边境内战事连年不断。想安境开边,就需要优秀的将军。这时候汉人将军和胡人将军就显出的明显的区别。汉将由于传统教育的原因,往往持着“以民为重”、“...
· 元军兵临城下朝廷岌岌可危
伯颜不停地沿着长江向东打过来,德�v元年(1275)十月的时候,元军从建康那里出发,将部队分成三路,一直扑向南宋的临安城。而最高统帅伯颜着中军向常州发起进攻。常州这个地方位于一条交通要道之间,是守卫临安城的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伯颜就派出了20万大军进行攻打,在这里遇到了常州知州姚眚和通判陈�莸热怂�率部队的顽强抵抗。伯颜一开始没有占到便宜,于是让常州城外面的老百姓们将土石运送过来,把护城河填满,甚至直接把那些百姓堆积起来当作填充的物件,最后建出一道环绕常州城的土堤。十一月十八日的时候,一切准备就绪,元军便向常州城发动了最后的攻击,过了两天常州城的守军就吃不消了,被元军攻破城池。为了表达对这次南宋军民拼死抵抗的愤怒之情,元军在攻破常州城以后,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惨无人道的,很多人死在他们的利刃之下,只有一小部分人侥幸躲了过去。这次常州大对南宋人民产生了足够的震慑力。当...
· 乱唐第一枭雄安禄山少年为何是英雄?
安禄山是霍乱唐朝的第一枭雄,他的事迹在正史中,在野史中,都有许多记载,有的事情很离奇,有的事情很荒唐,但是,那些看似荒诞不经的事情背后,都隐藏着什么真相呢?安禄山出生于营州,有一个小名叫做轧荦山。轧荦山在胡语中,是战神的意思。为什么叫做这个名字呢?他的母亲姓阿使德,本来是部落的一个女巫,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子。有一天阿使德氏跑到轧荦山去祈祷,回来之后就怀孕了。于是人们都传说是轧荦山的出生,乃是神的旨意,母亲就给他取名为轧荦山。轧荦山出生的那天,和古代的许多王侯将相一样,有许多离奇的征兆。那一天晚上,天上忽然亮起道道红光,漫山遍野的鸟兽都一起鸣叫,天下一颗大流星坠落到轧荦山出身的帐篷。于是,许多人纷纷猜测,轧荦山以后肯定是的大灾星。当时的营州刺史听到了百姓的议论,也认为不同一般,就派人去打探消息,如果属实,就先杀掉轧荦山。可是,营州刺史身边有一个人是胡人,和轧荦山的母亲同族,于是抢先告诉阿使德...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