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刘晏如何解决安史之乱后的经济危机?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37
转发:0
评论:0
刘晏如何解决安史之乱后的经济危机?,唐肃宗和唐代宗权利交接年代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袁晁是安史之乱起义军的领袖

唐肃宗和唐代宗权利交接年代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袁晁是安史之乱起义军的领袖,因为没有士族阶层的支持,暴乱以一种惨烈的方式结束,袁晁本人在李光弼的围剿下,战败被俘。

袁晁死了,但是大唐的经济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财政大臣第五琦通过垄断食盐市场,提高政府的收入,再增发货币,朝廷有钱了但民间却是通货膨胀,元载把主意打到了南方,结果就是大规模的暴乱。

今天历史崔要介绍的人物,他出面解决的还是经济问题,只是比上面两位要温和的多,这个人的名字叫刘晏。

因为税收政策,江东的暴动规模很大,人数多、范围广,袁晁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它虽然被了,但是传递出来的信息,是总部设在长安的大唐王朝,面临失去南方的危险。

唐代宗登基后在经济方面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长安附近的关中平原,再加上边镇的军区,因为战争,缺粮了,没东西吃;另一方面呢,此前还算富裕的江南,因为税收的太重,杀鸡取卵,都表示不想替皇帝干活了,要自立。

换过几任财政大臣,从第五琦到元载,都不管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大臣建议找刘晏试试。

刘晏是什么人?

唐玄宗时期的神童,来自山东,公元725年,李隆基成为大唐皇帝的第13年,因为有好的管理团队,中书令是张说,加上李隆基本人也很勤奋,大唐的国力上升的很快,张说就建议,封禅泰山。

第一个去泰山的是秦始皇,传达的是自己能成为史上第一个皇帝,完全是老天爷的意思,到了唐朝,去泰山的只有俩皇帝,一个唐高宗,一个唐玄宗。

封禅大典结束后,刘晏作为代表,写了篇文章给皇帝,歌颂大老板的丰功伟绩。

好话人人都爱听,特别是爱面子的皇帝们,事后刘晏进入中央,成为一名公务员,在国家图书馆工作,当时他的年纪只有八岁。

八岁的刘晏就有资格在中央做官了,如果和孟浩然李白这些文人作个对比,到底差别在哪里呢。

家族。

刘晏的家族在山东,是曹州南华刘氏,凡是姓刘的,多少都和汉朝的皇族有点关系,南华刘氏的祖师爷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西汉建立后刘交是楚王,从他的子孙里,分出了一支,迁移到山东。

经历了东晋、南北朝和隋朝,到了唐朝,依旧有他的影响力在。

刘晏在家族内部的考核里,表现得实在太出色了,学习成绩相当好,关键是早熟,于是家族所有的人脉资源,都给了刘晏,将他带进长安,推荐给皇帝,七岁成名,由宰相级的人物给出神童的标签,八岁作诗,得到皇帝的肯定。

学武功,有句老话,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刘晏进入了官场,能干到多大,就需要靠自己的水平了,从中央到地方,干过秘书郎,做过刺史,唐代宗上台后,刘晏投靠了太监程元振,进入中央的财政部门,担任京兆尹、户部侍郎。

袁晁起义后,刘晏全面掌管中央的财政,包括盐政、铁政还有运粮、税收等等。

首先说运粮,这是大事情,皇帝和宰相们再厉害,也要吃饭,何况还有关中老百姓,以及在前线打仗的士兵。

刘晏在运输环节,对运粮做了优化,搞运输第一重要的是道路,刘晏对河道进行了深挖和维护,人工由政府出钱雇佣周边的农民,自愿报名,干活有饭吃有钱拿。

路有了,第二步就是交通工具,刘晏打造了一批坚实耐用的运粮船,设立中转站,好像驿站一样,每到一个站点,换船换人,运粮船中有小队军官负责押送,保证安全。

无论是雇人,还是造船,刘晏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钱,钱从哪里来呢,盐税。

食盐在唐朝建国初期,是自由买卖的,国家不收税,安史之乱期间国家没有了经济来源,第五琦将食盐买卖收归国有,统一收购,统一买卖,直接垄断了这个行业。

低价买高价卖的策略,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而且垄断行业人力成本太高。

刘晏改变了这个策略,盐场还是国家控制,然后招募一级批发商,由商家自由买卖食盐,砍掉所有面对老百姓的部门,有了竞争,食盐的价格就下来了,而且买卖食盐的网点,遍布全国。

就这一项改革,盐税的收入由原先的60万贯,增加到了600万贯,占到财政收入的一半,盐税成了大唐的支柱产业。

钱有了,运粮的船和河堤问题就解决了。

刘晏是唐朝搞经济的专家,他使用的方法到今天看来也不落后,因为除了盐和粮食,他还搞了一个经济情报网,收集数据,具体是怎么做呢?

因为经济搞得好,在皇帝那说得上话,刘晏请示要了几百号人,分布在全国的各州各县,建立监测站,负责搜集农业信息,包括天气等自然灾害,这些信息的作用,是刘晏的经济学原理。

有地方收成好,导致粮食价格下降,刘晏就派人在基础上加个几毛钱,把吃的东西收上来。

收购价比市场价高,那不是亏了吗?

刘晏有办法,你不是收成好吗,赚钱了吧,要不要点好东西,这是从山区收购上来的野货,要不要尝尝?

要啊,给钱!

有地方收成不好呢,怎么办?还是用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收上来,会亏吗?

收成不好,钱赚的少啊,有野味吗,抓点过来,卖给我,给钱!

刘晏管理下的财政部,是一个二道贩子,既保证了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又调剂了贫富差距,多出来的钱,都进了政府的腰包。

刘晏的改革措施效果不错,却是有一个硬伤,需要本人时刻盯着,没有以一种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是人治不是法治。

财政部长的工作是管钱的,每天经手的银子太多了,迟早会因为经济问题,被皇帝惩罚,刘晏解决的办法是,穷,一穷二白的穷,一块地都不买,没有家具,直到被抄家,唯一有点价值的,只有书。

刘晏为什么会被抄家呢,不是因为工作,而是个人修行不够,嚣张了,在公元779年领导换届的时候,被同行打了小报告,官丢了,远离京城,被逼自杀。

刘晏死了,另一位经济学家登上历史舞台,他比刘晏更伟大,因为他直接改革了赋税的收取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实力如何是什么导致这次安史之乱的
为何唐帝国的军队被安禄山的叛军碾压?毫无还手之力!虽然唐玄宗在位前期还算得上是一名有着雄才大略的圣明皇帝,但在安史之乱后大唐的实力却被严重削弱甚至到最后一百多年时间中唐朝一直呈现出苟延残喘的不堪局势。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唐朝在这次安史之乱中哪怕又发展了一百年但却没重现大唐盛世的景象呢?要知道这次叛乱可是持续了长达八年之久,仅在叛乱发生的一年后都城洛阳就已经沦陷使得唐玄宗只能携带一众大臣们匆匆转移到四川。期间发生政变后更是让唐玄宗成了摆设,真正掌握全国权力的是后面上台的唐肃宗。八年时间足以让唐朝几代人的努力下呈现的盛世局面毁于一旦,这么久的时间中人民一直没有发展生产的安稳条件,无数土地荒芜就导致了唐朝财政收入剧减,而战争本身所带给唐朝人口上的减少才是无法恢复生机的根本问题。
· 刘晏对稳定乱世的作用,刘晏的改革
唐末藩镇割据,已成乱局。中央政府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任由下去。开元盛世的滋味还没享受尽呢,何况唐朝毕竟立国数百年,也并非一夕而亡。于是中央政府与地方藩镇之间的角逐就自然开始了。在这期间,出现了中兴之主唐宪宗,名将郭子仪等,但在这背后确实是刘晏这样的能臣苦心操持。刘晏的改革我以为主要有三点是后世典范。首先是刘晏的改革思想。其中有这么一条,叫“广军国之利,而民无所怨”。唐末大量的军事和政治开销,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中国历来的改朝换代都是统治阶级与底层民众的财权之争为主。把民众逼上梁山,是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但国家财政必须要取之于民。刘晏的本事就是在民众的底线之上游刃有余,合理分配,多方弄钱,既满足国家庞大的财政需要,又不太侵犯民众的财产权。改变了历来王朝后期的竭泽而渔式的改革方式。广军国之用,足以称道于后世。第二,盐铁专卖。上次对这一制度的大讨论应该是汉武帝时期“桑弘羊之问”。刘晏在国家濒临危亡的时...
· 刘晏
生平父亲是南华县丞。刘晏幼年以神童著称,开元十三年(725年),唐玄宗封禅泰山,刘晏上《东封书》。玄宗大喜,使中书令张说测试他,竟对答如流。玄宗把他带回长安,官拜秘书省正字,玄宗曾经消遣过刘晏:“正字官,究竟校正了几个字呢?”刘晏回应:“天下每一个字我都能校正,只有一个‘朋’字,我校正不得。”影射朝廷朋党势力庞大。后来《三字经》以“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说明刘晏的事迹。刘晏成年后,先后担任夏县县令、温县县令。安史之乱爆发后,刘晏先是投靠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谋反,刘晏投奔唐肃宗,唐肃宗任命刘晏为户部度支郎中、兼侍御史,之后历任彭原(宁州,今甘肃宁县)太守、陇州(今陕西陇县)刺史,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河南尹,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度支使、盐铁使、转运使。主持东南财务。唐代宗时,刘晏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吏部尚书、户部尚书,继续兼任盐铁转运使,和韩滉分管天下财政。刘晏疏通大运河,改善漕...
· 刘晏
刘晏(715-780)字士安,唐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东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理财专家,信奉道家,开元时以神童授太子正字,天宝年间办理税务,因政绩显著,官至侍御史。唐肃宗时,先任度支郎中,兼侍御史,领江淮租庸事。后任户部侍郎,兼御史中丞,充度支、铸钱、租庸等使。唐代宗时,为京兆尹、户部侍郎,兼御史大夫,领度支、盐铁、转运、铸钱、租庸等使。不久,提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居宰相地位,仍领使职。广德二年(764)贬为太子宾客,很快又进为御史大夫,领东都、河南、江淮、山南等道转运、租庸、盐铁使。大历时,先与户部侍郎第五琦分管全国财赋,后与户部侍郎韩晃分领关内、河东、山东、剑南道租庸、青苗使。升为尚书左仆射,重登宰相之位。唐德宗即位后,刘晏总领全国财赋。建中元年(780),因杨炎所陷被害,家中所抄财物唯书两车,米麦数石而已。刘晏一生经历了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长期担任财务要职,管理财...
· 刘晏是谁?刘晏在唐朝很有名吗?刘晏生平简介
刘晏,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信奉道家。字士安,曹州南华(今山东东明县)人。这个人不得不说,是个超级神童啊!还被后来的《三字经》列名,《三字经》中这样讲到,”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才七岁时,被选为神童,八岁就做了太子府的文字典籍方面的校对官。刘晏最先得到玄宗的赏识,故事发生于李隆基效仿先列去泰山封禅之时,趁这个时机,刘晏呈上了一书,借着幼童形象,猎奇且清奇。于是就引起了玄宗的兴趣,决定看看这书。这书题为《颂》,其实在小编看来,文章写得并不怎么样,只不过一笔行如流水的文字,再加上内容是皇上治政有方,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溢美之词。毫无出色之处,但是耐不住他那时还是个七岁幼童啊!可想而知,成功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于是就让宰相张说去考考他的学问。这不考还行,一考就不得了了啊,四书五经,对答如流,作对子也信手拈来。还写得一手好字,小小年纪,如此了...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