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门事变后李世民见李渊放声痛哭
午门事变事实上较出名的兄弟手足相残的惨剧,也是一场丑陋的政治局。
尉迟敬德挟持唐高祖,是整个行动当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唐高祖从宫中脱身,一声号令,宣布李世民谋逆,李世民和他的同伴的胜算并不大。
就在此时,宫中皇家卫士、东宫府兵、齐王府兵和秦王府兵混合在一起厮杀,在东、西两宫,在南衙,在北门等处都有激烈的战斗。所以,尉迟敬德让唐高祖赶快下一道手诏,命令各处将士听从秦王李世民的号令。
无论唐高祖是否愿意,身边站着这样一位满脸杀气、一身血迹的猛将,他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照办。
皇帝的手诏一出来,各处的战斗逐渐停止。后来唐高祖赐给尉迟敬德许多财宝,夸他有安定社稷之功。这句夸奖有些不情愿,但是事实。
唐高祖被宫城内外发生的事彻底惊呆了。此时此刻,一切的一切,完全脱离了他的控制。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想干什么?李渊完全懵了。
慢慢地,形势变得明朗了,皇太子和四皇子已经被杀死,杀死他们的是二皇子李世民,他手握重兵,已经控制了整个宫城。
唐高祖问周围的大臣们:“事到如此,应该怎么办?”
萧�r和陈叔达都认为:“内外无限,父子不亲;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从前皇帝的许多做法欠妥,导致祸起萧墙。秦王李世民功盖天下,众望所归,现在应该立为皇太子,军国大事交给他处置。陛下可以卸下沉重的负担,天下百姓也可以安定生活。”
三个儿子之间互相残杀,唐高祖这个做父亲的责任最大。兄弟不睦,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唐高祖没有及时采取果断的措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今悲剧已经发生,他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只好说:“这也是我一直的想法。”
于是唐高祖下令,召李世民进殿,安抚他说:“近来朕听信别人的谗言,差一点冤枉了你。”
李世民放声大哭。
极端的凶险之后,心中的压力完全释放出来,而且,他刚刚杀死自己的两个亲兄弟,种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他在父亲面前哭了许久。
玄武门政变的成功,算得上出奇制胜。在当时的长安城中,李世民可以支配的力量并不强大。这一点从高士廉担当的任务中可以看出来。
高士廉是长孙无忌的舅舅,六月四日这一天,他负责带着一些军士攻打监狱,打开牢房,给囚犯们发放兵器,然后一路杀向芳林门,准备与李世民相互接应。
从高士廉的做法可以看出整个计划的周密性,也说明当时李世民在长安的兵力不够用,所以才会想出借用囚徒的办法。
六月四日那个早晨的许多细节很难复原,许多的疑点令人困惑,所以《新唐书》中只笼统地说:“太宗以兵入玄武门,杀太子建成及齐王元吉。”
《旧唐书》中则说:“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令人疑惑的一点是:六月四日的早晨,唐高祖为什么会在水池上的一条船上?他不是已经召进裴寂等人进宫,又召进三个儿子进来,要当面为他们评断是非,为什么不在宫殿当中,反而跑到船上来?
太极宫中,称为海池的一共有三处,分别是东海池、北海池和南海池,实际上是彼此分隔的三个小池塘,距离玄武门都不太远。
或许,这只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个早晨,唐高祖并没有什么重大的事项要处理。
我们可以尝试着还原一下那个早晨玄武门内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李世民来说,整个行动的设计非常重要,人员的安排和使用也很关键,如果太多的军士突然出现在玄武门附近,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所以行动开始之前,只能有极少数精干的部下参预,秦王府里的大批甲士在外面配合。
新、旧《唐书》中都提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是在走到临湖殿时,发现情况异常,掉转马头,打算奔回东宫。所以,临湖殿这个地点至关重要,以此为切入点,可以大致揣测李世民等人的行动方案。
“临湖殿”这个名字在新旧《唐书》中只出现过这一次,说明这里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地方。从名字上看,应该是一处近水的殿堂,位置相对偏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