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探秘:唐代女性开放饰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8
转发:0
评论:0
探秘:唐代女性开放性服饰,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大唐也是一个博大包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繁盛的时期之一,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达。大唐也是一个博大包容的时代,文化思想上为兼容并蓄,音乐、绘画、舞蹈等方面都有着独领风骚的一面。唐朝妇女的地位和尊严也是历朝历代不可比拟的。她们服饰的多样性及丰富感也是别的朝代无法比拟的。

从唐代著名画家张萱的《捣练图》可以看到身着襦裙的女性个个丰腴艳丽,其体态神韵生动,尽显大唐女性的雍容华贵之美,而服饰和美又是密不可分的。

《礼运》有云“出必掩面,窥必藏行”。这部儒家经典劝诫女性,不得任意展露身体。在唐以前,中国女性的服饰多采用宽袍、大袖、阔裤,将女性呆板却又严实的包裹起来。不论是先秦前的长袖曲裾衣、鞠衣、帏衣、翟,秦朝时的蚕服、朝服,还是到了汉朝的袍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襦衣都是如此。

日本考古学家原田淑人在他的《 中国服装史研究》 一书中说道 : “唐代免不了采用龙 、 凤图案 , 但是使用写实手法的花草 虫鱼 的图案已 逐 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时代 , 制度完备 , 文化灿烂 。 即如服装一项 , 渐应用到服饰纹样中 , 使得构图活泼 , 疏密有致 。 有波状的连续纹周汉时所未能完备者 , 到唐代都更加完备 。

唐制规定女服分朝服、公服、祭服和常服四种,唐女基本穿着是三件套:裙、衫、帔。女襦裙装在受外来服饰影响下保留了原形,于是襦裙装成为唐代甚至整个中国的服装史中最精彩动人的装束。襦,一般很短,只长到腰,是唐代女服的最突出的特点。衫则长至胯或更长些。襦、衫等上衣是唐朝各个阶层的常服。

唐代女装裙、衫、帔的统一也是一突出特点。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在永泰公主墓东壁壁画上,有一个梳高髻、露胸、肩披红帛,上着黄色窄袖短衫、下着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的唐代妇女形象。

“胸前瑞雪灯斜照 ” , “ 粉胸半掩凝晴雪 ” , 女子半露胸的穿着也入了唐代诗人的笔。唐朝半露胸的裙装有点类似于现代西方的夜礼服,只是不准露出肩膀和后背。盛唐时代有袒领,即领口开得很低,早期只在后宫嫔妃、歌舞伎者间流行,后来豪门贵妇也予以垂青,唐墓门石刻画的大量陶制女俑,可见袒领流行已经遍及黎庶。裙,唐代妇女下裳为裙。有些可以掩胸,仅着抹胸,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如周P《簪花仕女图》,这是中国古代女装中最大胆的一种,足以想见当时思想开放的程度。

唐朝对于外来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 的态度,因而唐朝女性的服饰也变得丰富多样。《新唐书·五行志》云:“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 胡服既古汉人对其它民族及西方人服饰的总称,胡服也是唐朝服饰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特色。唐朝女子喜欢穿胡服,这在之前的朝代都是不敢想象的。当时的长安城聚集着龟兹族、吐蕃族、南绍族等少数民族,唐朝较为流行的服饰“回鹊装”便是族的女性的服饰,“回鹊装”的颜色以赤色为主,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美感。

《礼记内则》曾规定,“男女不通衣服。” 在唐以前,男女服饰有着明显的差异。而唐朝中期,女着男装确非常流行。这种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这与唐朝开放、 宽容、平等的文化氛围有着密切的关系。

唐代开放的社会与博大胸襟,使得唐朝在社会活动中,不排斥女性。唐朝的女性在社会活动中,经常以男装的面貌出现的。据《新唐书 五行志》记,“高宗尝内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帝与后笑曰‘女子不可为武官,何为此装束?’” 看得出来,皇帝对男扮女装也是抱着宽容欣赏的态度,并没有呵斥女儿不守礼法。虽说这太平公主此举有些恃宠撒娇,但也说明了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案例。

司空图的《剑器》写道:“楼下公孙者擅场,空教女子爱军装。”从唐朝的女性以男装来参与社会活动的现象也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不愿做男性的附属品。她们渴望自己作为两性中弱势的群体,也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希望能参与各方面的社会行为,能与男性相互尊重,平等共处。我们可以发现,在某个历史时期,如果统治者较为重视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的标志,也能对社会的安定会起到巨大的影响。

唐朝服饰业无与伦比的文化艺术与精神风貌,呈现出了唐朝文化的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和横贯中天雄浑大气。可惜这却只是昙花一现,盛唐以后,女式样又慢慢回复为博袖宽袍。

唐朝开放程度对中国而言是前所未有,后世不及的。服装是社会政治气候、经济基础的晴雨表。反观清朝,清朝女饰缺少原本服饰的底蕴,从服饰也看得出一个朝代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代文吏服饰
唐代文吏服饰裹幞头、穿圆领袍衫是唐代男子的普遍服饰,以幞头袍衫为尚。幞头又称袱头,是在汉魏幅巾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首服。唐代以后,人们又在幞头里面增加了一个固定的饰物,名为“巾子”。巾子的形状各个时期有所不同。除巾子外,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官吏,主要服饰为圆领窄袖袍衫,其颜色曾有规定:凡三品以上官员一律用紫色;五品以上,绯为色;六品、七品为绿色;八品、九[品为青色。以后稍有变更。另在袍下施一道横,也是当时男子服饰的一大特点。此土为裹幞头、穿圆领袍衫、乌皮靴的官吏(陕西乾县李重润墓壁画)。
· 唐代文吏冠饰
唐代文吏服饰唐代冠帽有幞头(由起初一块包头布逐渐演变成有固定的帽身骨架和展脚的完美造型)、进贤官(为历史上重要的冠式,在唐宋法服中仍保持重要地位)、平巾帻及武弁(平帻巾与武弁是同一种冠式,是古时一般人裹在头上的布,后成为只能罩住发髻的小冠,即平巾帻)、笼冠及貂蝉(将貂尾插在平帻巾上,平帻巾外罩笼冠)、武士冠(在帻上戴一种雄鸡冠)、通天冠及进德冠(通天冠是级位最高的冠帽,与进贤冠结构相同,不同的是展筒的前壁)等等。本图左1、2、3为戴武士冠、平巾帻、武弁的文吏(长安城郊隋唐墓出土陶俑)。右1为戴武弁的文吏(河南洛阳出土陶俑)。
· 唐代妇女服饰
唐代妇女服饰穿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的贵妇(《簪花仕女图》局部)。大袖衫裙样式为大袖、对襟,佩以长裙、披帛。《簪花仕女图》描绘的是贵族妇女在庭院中散步、采花、捉蝶及戏犬时的情景。图中人物服饰,与其他唐人画像不同,如头戴特大花朵、身穿透明纱衣等,都是罕见的新奇的装束。以纱罗作女服的衣料,是唐代服饰中的一个特点,这和当时的思想开放有密切关系。尤其是不着内衣,仅以轻纱蔽体的装束,更是创举,所谓“绮罗纤缕见肌肤”,就是对这种服装的概括。
· 唐代舞女服饰之四
唐代舞女服饰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两种风格截然不同;前者威武激越,后者飘然若仙。胡舞大多属于前者,而传统的汉族舞蹈,则基本属于后者。两种不同的舞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服饰。总的看来,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越旋转。而软舞的服装则多用大袖,以表现出婉转、舒展的姿态。隋唐时胡舞一度风行,对于贞观、开元间胡服的普及,有一定的影响。图为穿舞衣展示图及穿舞衣的妇女(陶俑)。
· 唐代舞女服饰之二
唐代舞女服饰唐代舞蹈,有文、武之分。武舞又称“健舞”,文舞又称“软舞”,两种风格截然不同;前者威武激越,后者飘然若仙。胡舞大多属于前者,而传统的汉族舞蹈,则基本属于后者。两种不同的舞蹈,决定了两种不同的服饰。总的看来,健舞的舞服以小袖为多,以便腾越旋转。而软舞的服装则多用大袖,以表现出婉转、舒展的姿态。图为穿襦裙、套衫袒领半臂舞衣的妇女(陶俑)。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