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姚崇有哪些历史功绩 救时宰相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61
转发:0
评论:0
姚崇有哪些历史功绩救时宰相,唐朝时期出现很多贤相,唐太宗时期有房玄龄,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姚崇。姚崇被称为“救时


唐朝时期出现很多贤相,唐太宗时期有房玄龄,唐玄宗时期出现了姚崇。姚崇被称为“救时宰相”,那么姚崇有哪些历史功绩呢?


在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繁荣景象,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廷内部逐渐变得混乱,等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后,局势十分危急。唐玄宗为了使国家能够恢复贞观时期的繁荣,开始重用人才,姚崇就是其中的一个。唐玄宗任命姚崇为宰相,在姚崇的辅佐下,君臣共同努力,唐朝逐渐复苏,慢慢出现了兴盛景象。

姚崇可以说是三朝元老,他思维敏捷,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时期,他就备受赏识。唐玄宗登基后,姚崇的宰相位置没有变动。姚崇凭着自己的才智,向唐玄宗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些建议大多数被唐玄宗采纳。君主和臣子共同努力,使得唐朝很快繁荣起来,人民安居乐业,整个社会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自然少不了宰相姚崇的功劳,所以唐玄宗对姚崇十分信任。国家大事、官员罢免等等,这些事务都会找姚崇商议,所以在朝会的时候就出现了这样一个状况,遇到重大事情,唐玄宗第一个要询问的便是姚崇,而其他官员则成了摆设.整个大殿之上只有皇帝和宰相姚崇在互动。

宰相姚崇勇敢无畏治理蝗灾的故事被当时的百姓们津津乐道。在唐玄宗当政时期发生了一场特大蝗灾,蝗灾遍布河南一带。在广阔的土地上,每当蝗虫飞过,都会遮天蔽日,螳虫落在哪里,哪里的庄稼就会被啃食一空。蝗灾让老百姓们苦不堪言,一时间没有好的对策,这严重影响了河南一带的农业发展。唐朝时期,人们又比较迷信,他们认为蝗虫的降临是上天给予的惩罚,这都是无法避免的。再加上唐朝本来就重佛教,那些迷信分子大肆宣传后,各地都在烧香拜佛,希望佛祖能够制止这场灾难。但是结果差强人意,蝗虫还在继续糟蹋庄稼,情况越来越严重。

灾情变得非常严重,地方官吏不得不将这煌灾上报给朝廷。宰相姚崇知道后,对事情作出了分析,他上奏给唐玄宗的奏章中表示:蝗虫只是一种害虫,并非是什么神明在作祟。只要地方官员齐心协力,自然能够将煌灾消灭。唐玄宗觉得姚崇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便批准了姚崇的奏章。在皇帝的支持下,姚崇亲自去了河南一带。他观察田地后,在田地里堆集柴草,下令让百姓一到夜里就点起火堆,蝗虫是一种聚光昆虫,百姓们看到蝗虫飞来,就立即扑杀。

当时河南有一名官员拒绝执行姚崇的命令,他写了一封奏折,他说蝗虫是上天派来的,人们根本就阻止不了,想要消除蝗灾,只能积善修行。姚崇看到奏章后十分恼火,于是专门写了一封信批评这名官员,并且给出了严厉的警告,他语气坚决地说,如果蝗灾没有减轻,将来造成饥荒,这些后果自己负责。那个官员看到姚崇语气十分果断,他小小官员不得不从,于是就发动地方官员,用姚崇的方法灭蝗虫,效果十分显著。单单河南汴州就消灭了十四万石的蝗虫,灾情在姚崇的治理下缓和下来。

河南官员的奏折只是一个代表,在长安城内反对姚崇做法的官员比比皆是,他们认为姚崇的做法很冒失,唯恐引来大乱。唐玄宗听到反对的声音越来越多,渐渐地也动摇起来。他为此特地询问姚崇,姚崇淡定地回答:“做事情只要合乎道理,就不用遵守什么老规矩。历史上出现的蝗灾并不少见,但是都没有很好的措施去治理,造成的灾荒不可估量。河南河北积存的粮食本来就不多,现在又出现蝗灾,如果今年没有收获的话.百姓就没有粮食吃,到时候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国家就会陷入危难中。”姚崇说得句句在理,唐玄宗一听到国家会陷入危难之中,不禁后怕起来,立马询问姚崇如何是好。姚崇安抚唐玄宗,说道:“大臣们都在指责我的办法不好使,陛下也有顾虑。不如这件事就让我来处理,到时候出了乱子就责罚我一个人好了。”唐玄宗见姚崇很有信心,最后便答应了。

姚崇走出皇宫的时候,有个宦官认为,杀死太多的蝗虫会影响和气,他希望姚崇三思而后行。但是姚崇不以为然,如果这些蝗虫不扑灭的话,那么死的将会是百姓,与人命相比较,孰轻孰重自然明了。姚崇治理蝗灾的方法效果显著,各方面反对的声音渐渐都平息下来。螳灾事件后,唐玄宗更加信任姚崇,而姚崇也成为百姓心中的“救时宰相”。

还有一个关于姚崇的故事,说的是姚崇的儿子死了,他请了十几天的假为儿子办理丧事。姚崇将政事委托给了吏部尚书卢怀慎处理。卢怀慎和姚崇分别担任朝廷的左右二相,但是他知道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姚崇,姚崇请假的期间,卢怀慎很多政事都决断不了,不久公文积攒得越来越多。姚崇回朝后,没花多少时间就将那些令大臣们头疼的问题给解决了,在旁边看着他处理公文的官员一个个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姚崇也有些得意,他随便问了一个官员:“我这个宰相和管仲、晏婴相比如何?”那个官员说道:“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您也可以称得上是‘救时宰相’了。”

这位官员说完,姚崇便大笑起来。于是,人们就把姚崇称为“救时宰相”。姚崇的功绩还有很多,单是他治理蝗灾的功绩就无可比拟。姚崇一生都在为唐朝鞠躬尽瘁,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姚崇担任过几朝宰相?他为什么被称为救时宰相?
说起姚崇、宋璟,大家估计都不会陌生,这两个名字很熟,也知道他们都是唐朝著名的宰相,但是他们具体辅佐了哪几任皇帝,估计就没多少人清楚了。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他本来叫袁崇,但是由于武则天时候,突厥叱利元崇发动叛乱,武则天不喜姚崇与叱利同名“元崇”,乃改名元之。玄宗朝为了避讳“开元”的“元”字,复改为单名姚崇。姚崇也是大器晚成的类型,少年时喜好游乐,骑马打猎,20岁之后才开始努力读书,在他的奋发之下,仕途开始渐渐往上走,得到了狄仁杰的赏识,转而被狄仁杰推荐给了武后。处理政事,脚踏实地、勇往直前,不敬神,不信鬼,不以官高而凌下,不以位尊而专横。一生三起三落,仍忠于朝廷。深得武后喜爱,之后,姚崇以奉养年迈母亲为名,自动请辞,但是武后舍不得,只是免去了宰相的职务,但是保留其相王府长史一职,让他奉养老母。深受宠爱,但是耐不住武后年老,...
· “救时宰相”阎敬铭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今属大荔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历任郎中、山东盐运使、湖北巡抚、户部尚书,光绪时出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阎敬铭所处的时代,正值清王朝走向没落,官场极端腐败之时,然而他却主张去奢崇俭,并做到了为政清廉。其一生“质朴,以廉洁自矫厉”,掌管大清财政多年,精校财赋,剔除中饱,节用务实,将之前混乱的财政整理得井井有条,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同治、光绪两朝“同光中兴”局面的形成,外面固然有曾国藩、李鸿章等一干才能出众的封疆大吏,但如果中枢少了阎敬铭这样善于开源节流的户部尚书,中兴之局很难形成,故阎敬铭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大挑”受阻艰难入仕谈到阎敬铭的入仕,就得先谈一谈“大挑”。“大挑”是清代科举制度之一,从三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以上会试不中的举人中挑取任职,乾隆年间成为定制。规定每隔六年举行一次大挑,不考文章词赋,根据...
· 姚崇做过几朝宰相: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在什么时候
姚崇做过几朝宰相姚崇,生于公元651年,卒于公元721年,字元之,是现在的河南陕县人,他是我国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雄才大略,勤勉有为,为唐朝的安定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他的一生中,总共经历了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五位帝王,担任过三次宰相的职务,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姚崇剧照姚崇第一次担任宰相是在女皇武则天在位时期。姚崇出生于将门之家,他的父亲姚懿曾经担任过嶲州都督的职务。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和自身的努力下,他对军事方面非常熟悉,这时契丹人造反,姚崇及时处置,没有造成特别大的伤亡,经过这件事之后,武则天觉得他是一个可用之才,于是提拔他担任了宰相的职位,但是后来因为他反对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武则天的宠臣派人去定州建造寺庙而被贬为司仆寺卿。第二次担任宰相是在武则天晚年时期,朝中大臣们联手铲除了张易之和张昌宗之后,姚崇随即官复原职。但是担任...
· 伯益是谁?伯益有哪些历史功绩?
伯益是谁?伯益(约前21世纪--?):一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称大费,出生地大约位于今天的山东省西南部的中原地区,具体地址不详。传说,他能领悟飞禽语言,被尊称为“百虫将军”。在他带领下,我国早期先民学会了建筑房屋,凿挖水井。周穆王(公元前900年左右)时,伯益的后裔造父因替周穆王驾车有功,被赐封在赵城(今山西洪洞北),造父因此以地名为氏称嬴姓赵氏,伯益因此被尊称为今天嬴姓、赵姓等家族的血缘祖先。相传伯益善于畜牧和狩猎,并且发明了我国最早的屋舍,所以他被我国民间尊称为“土地爷”,并受到不同形式的供奉。伯益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佐禹平治水土,这点可见于《史记》之《夏本纪》、《秦本纪》等。伯益不仅治水卓有成就,而且在治水过程中还立下了其他功劳。其一,伯益在遭受洪水侵袭的地方,根据当地地势低洼的特点,教给民众种植稻谷,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当禹在平定洪水后,帝舜赏赐伯益以皂游(一种黑色旗帜),...
· 姚崇简介唐朝唐玄宗等三朝著名宰相姚崇生平
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河南三门峡陕县人。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河南三门峡陕县硖石乡)。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刘昫《旧唐书》:“履艰危则易见良臣,处平定则难彰贤相。故房、杜预创业之功,不可俦匹。而姚、宋经武、韦二后,政乱刑淫,颇涉履于中,克全声迹,抑无愧焉。”赞曰:“姚、宋入用,刑政多端。为政匪易,防刑益难。谏诤以猛,施张用宽。不有其道,将何以安?”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姚崇以十事要说天子而后辅政,顾不伟哉,而旧史不传。观开元初皆已施行,信不诬已。宋璟刚正又过于崇,玄宗素所尊惮,常屈...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