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醉打金枝”究竟是怎么回事?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08
转发:0
评论:0
“醉打金枝”究竟是怎么回事?,升平公主是唐代宗的女儿,因为出身皇室,从小养尊处优,所以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性。升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的女儿,因为出身皇室,从小养尊处优,所以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性。升平公主长大成人后便嫁给了大将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刚嫁过去的时候,她依然恶习不改,傲慢无礼。可是过了几年,一个生性刁蛮骄纵的公主却变成了一个贤良淑德的妻子。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升平公主变得如此贤良淑德呢?

根据“打金枝”这个京剧名段的描述,唐代宗时期的驸马爷郭暧和妻子升平公主因为家庭琐事发生了争吵。郭暧在一气之下就出手打了身份尊贵的升平公主。在封建社会,出手打了皇帝的女儿就等于犯了杀头抄家的罪,甚至还有可能株连九族。然而,郭暧并没有因此获罪,反而把刁蛮无礼的升平公主变成了一位温顺贤良的妻子。事情之所以会发生如此玄妙的变化,完全是因为郭家和当朝的皇帝之间有一段颇为深厚的渊源。这还要从郭暧的父亲郭子仪说起。

郭子仪是唐玄宗在位期间驻守河北的领兵大将,“安史之乱”爆发的时候,沉迷酒色,年老体衰的唐玄宗逃离长安,带着全家老小往西向蜀郡逃亡。在朝中大臣们的苦苦哀求下,唐玄宗才勉强将太子李亨留了下来,以稳定民心和军心。之后,太子李亨一众前往灵武。众大臣为了号召义师,早日平定叛军,便把太子李亨推上了帝位,立为唐肃宗,并尊奉西行的唐玄宗为太上皇。新的朝廷成立以后,天下的人心也为之振奋。紧接着,郭子仪率领五万精兵从河北赶往灵武助战,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唐肃宗李亨的实力,为平定叛军起到了重要作用。随后,唐肃宗任命大儿子广平王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但是,年纪轻轻、见识浅薄的广平王根本不懂得带兵打仗,更不用说是冲锋陷阵了。所以,这一切都要依靠身经百战的老将郭子仪。

广平王出任兵马大元帅其实只是挂个虚名,真正的兵权掌握在郭子仪的手中。由此可见,唐肃宗对郭子仪的信任,郭子仪为唐朝建立的不朽功勋也是从这里开始的。之后,唐肃宗还下令让郭子仪他们收复长安和洛阳两地。

唐肃宗驾崩以后,李豫继位为唐代宗,而郭子仪也再次被削去了兵权,改任看守唐肃宗陵墓的山陵使。之后,又有仆固怀恩勾结吐蕃进攻长安,郭子仪也再次被朝廷任命为统兵大元帅,靠着他的赫赫威名就吓退了敌军,从而不费一兵一卒就保全了京城。

郭子仪经历几番大起大落,依然忠心耿耿地效忠于唐室。直到此时,唐代宗才后悔不该对他无端猜疑,因而赐给他一块“铁券”,意思就是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加罪于他。不仅如此,为了向郭子仪表示恩宠,唐代宗除了给予他优厚的礼遇以外,还把自己视为掌上明珠的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小儿子郭暧为妻。

升平公主是唐代宗和沈皇后的女儿,沈皇后是位绝代佳人,不仅貌美如花,而且贤良淑德,因此深受唐代宗的宠爱。然而,在唐代宗东征西讨的时候,沈皇后却流落到民间,下落不明。所以,唐代宗就把对沈皇后的宠爱都转移到了升平公主的身上,升平公主遗传了母亲的绝世美貌和纯良天性,但是由于唐代宗的溺爱,使得她养成刁蛮任性的脾性,宫中的人也只能由着她的性子。

很多人都认为,能够娶到皇帝的女儿,成为皇亲国戚,固然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也绝不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情。作为公主的丈夫,必须要委曲求全,言听计从,不能有丝毫大丈夫的架子。一般做驸马爷的人大都抱有攀附的心理,认为能够获得荣华富贵,受一些气也是值得的。但是郭暧却并非如此,郭暧天生就是一副刚直不阿的性格,他并不想依靠皇家来获取功名利禄,所以不准备放纵升平公主。当时,金枝玉叶的升平公主,听说自己要下嫁给还没有功名的郭暧,十分的不高兴,但是婚姻大事也并非自己能够做主,只能遵从父皇的命令。因此,单单从这两个人对这桩婚姻的态度来看,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婚姻,从一开始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就等着某一天爆发出来。

大婚当日,升平公主见自己的夫君郭暧一表人才,器宇轩昂,不禁转忧为喜,对待郭暧也是温柔体贴。郭暧也被升平公主的绝美容貌所吸引,再加上她天真活泼的性格,也让郭暧感到新鲜可爱。这对新婚小夫妻互敬互爱,的确和睦美满地相处了一段时日。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升平公主的坏脾气又开始发作了,这就让驸马爷郭暧有些难以忍受了。

按照郭家的规矩,每日清晨,儿孙晚辈都必须到郭子仪的面前请安,而郭暧和升平公主所居住的驸马府距离郭府比较远,每日清晨请安就有些不方便。郭家也就特别对他们两个破例,允许他们在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的早晨,到郭府向郭子仪请安,以尽作为儿子和媳妇的孝道。

对于这个规定,升平公主自然无话可说,同意这么做。但是,每次在去郭府请安的时候,她都会拖拖拉拉,并在郭暧的百般催促之下才勉强起程前往。到了郭府以后,郭家的其他子媳都站在郭子仪的门下等候很久了。对此,郭暧对升平公主很是不满,但看在她是公主的份上,也就没有追究,只是每次在临行前加紧催促。

唐代宗大历二年二月十五日,是郭子仪的七十大寿,郭暧和升平公主原本商量好,在这天清晨的时候两人一起赶到郭府为父亲祝寿。这天,郭暧还特意早早地起床,然后去叫升平公主起床。升平公主却推说自己头痛,不愿意起来,让郭暧一个人带着礼品去给父亲祝寿,并代她向父亲问安。郭暧一听,立马火冒三丈,心想:“平日里你有意拖拖拉拉,我都忍了,今天可是我父亲大寿的日子,你竟然想要偷懒不去!”如此一来,以往的怨气和今天的怒气一并爆发了,他对着升平公主大声叫道:“你不就是仗着自己的父亲是皇上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做那皇帝呢!”说出这样的话,实在是郭暧气急之下过于冲动,所以才会口不择言,如此地作践皇帝,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罪当万死。

升平公主一听,气得脸色发白,指着郭暧厉声说:“你居然敢欺君罔上,你的罪都可以株连九族!”郭暧正在气头上,听了升平公主的这番话也是不相让,心想:“你们皇家能不能杀得了我郭家,还不一定呢!”于是,郭暧就接着说道:“皇帝又能怎样?你嫁到我家就是我郭家的媳妇,不恪守孝道,我不但可以骂你,还可以打你!”说着说着,他就越发激动,竟然上前抓住了升平公主猛推了一下。升平公主见郭暧竟然敢对自己动手,也更加愤怒,大声喊道:“看我杀了你们郭家!”郭暧听后越加气愤,不由得对她拳打脚踢,直打得升平公主鼻青脸肿方才停手。升平公主见郭暧竟敢如此对待自己,不禁恨恨地说道:“打狗还要看主人呢,你今天居然敢打皇帝的女儿,你就等着瞧吧!”然后,升平公主趁着郭暧去郭府给父亲拜寿的机会,哭哭啼啼地乘车赶回了皇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宁王造反”究竟是怎么回事?
朱宸濠(1479-1520),为初代宁王朱权的第四代继承人,明太祖朱元璋五世孙,宁康王朱觐钧庶子,出生于南昌祖籍安徽凤阳。初封上高王。关于宁王之变,主流史书的记载对宁王朱宸濠很不利,无非都是说他为人轻浮、做事残暴,野心巨大,不得人心,而朱宸濠却有“长民之德”。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呢?朱宸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宁王的封地本来不在南昌,而是在现在的内蒙宁城一带。在燕王朱棣夺取皇位的过程中,朱权出过大力,朱棣曾经许诺过朱权很多的好处,当然啦,都是一些空头支票,反倒是在永乐年间,宁王的封地被迁徙到了江西南昌。明朝的亲王,没有地方政治的管理权,但却允许拥有一支护卫军队,人数从两千到两万不等。明英宗时期,当时的宁王府被革去了护卫军队,所以朱宸濠继位时,手里是没有军队的。朱宸濠是一个天生的野心家吗?也不是。虽然有江湖术士曾讲他有异相,南昌城南有天子之气,他也没想着要造反,而是想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获得一切...
· 揭秘卫鞅之死究竟是怎么回事?
卫鞅之死卫鞅是历史上非常有名气的人物,他的名气之所以如此之大,其中的原因除了他博古通今、学识超群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曾经在秦国进行过变法,让秦国的国力和社会有了全方面地发展,同时也让这些法令一直影响着人们。虽然卫鞅是因为变法而有了名气得到重用的,可是这些法令同时也是卫鞅之死的罪魁祸首之一,那么卫鞅之死是怎么回事呢?《大秦帝国》卫鞅剧照卫鞅之死还要从他变法成功开始说起,自从在秦国进行改革之后,他不仅让秦国有了更好的发展,而且也让整个社会都随之发生改变,秦朝的国土恢复了鼎盛时期的规模,然而到了后期卫鞅所设定的法令却因为太过于严苛而被贵族所抵制,其中的连坐之法以及军功爵制度更让秦国的贵族怨声载道。当时秦孝公曾经劝说过卫鞅,希望他可以进行一些缓和,但是卫鞅却并没有听从。到了秦孝公即将去世的时候,本来是想要将国家的统治权交给卫鞅的,但是却被他拒绝了,于是秦惠文君登上了统治者的宝座。那个时候卫鞅本...
· 元朝的“南坡之变”究竟是怎么回事
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二十五日,铁木迭儿去世。九月二十二日,太皇太后答己去世。英宗真正掌握了大权。十月二十五日,英宗升任拜住为中书右丞相(元代尚右),并决定不再设左丞相,以示尊荣。英宗、拜住着手革除弊政,推行新政。英宗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减轻赋役,重农抑商,裁减冗官,启用儒臣等。例如十一月,英宗诏示天下,凡流民重操旧业者,豁免三年赋税。驿站户因贫苦而典卖妻子者,官府出钱为之赎还。凡有劳役先征发商贾富贵之家,以扶植农业。豁免陕甘明年差税的十分之三和各处官田田租的十分之二,而江淮地区的创科包银则全部免除。同月,还下令裁减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又如至治三年(1323年)正月,启用前枢密副使吴元,王约等人,让他们参加中书省的决策,并根据拜住的建议,启用了一批有德老儒。同月,还将赵世延释放出狱。二月,颁行《大元通制》,统一了法令规章。四月,实行助役法。派使节考察各地税籍,划出若干亩田地,让应该服役的人...
· 五胡十六国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中,接触或谈及最多的就是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汉唐,两宋,明清,关于五胡十六国相对来说却比较陌生。那我们闲来简单介绍下五胡十六国。时代背景:司马氏家族在曹魏统一北方和王浚渡江灭孙吴的基础上,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制度。由此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而“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所谓胡人,基本上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的野蛮部落。历史总是和人在开玩笑,文明谦和的民族总是被野蛮落后的部落武力征服,然后大肆蹂躏。从埃及,巴比伦,罗马,希腊,印度,中国来看,往往都是这样。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等十六国。这个时期也就是最出名的“五胡乱华”,在入侵中原的胡人中,几乎所有的胡人都没有自...
·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究竟是怎么回事?
叶赫那拉氏的诅咒是指在努尔哈赤灭亡叶赫那拉部族的时候,当时叶赫那拉部族的大将临死对天所发的毒誓,大致内容是“我死后,我的后代就算只剩下一个女子,也必定会覆灭满洲国的”。从此以后,民间就有了“亡清必叶赫那拉氏”的留言传出。甚至还有传言说清朝皇室曾有“叶赫那拉氏不得入后宫”的祖训,这句话的意思是叶赫那拉氏不能纳入皇帝的后宫,以免祸乱君心,导致朝代的灭亡。还有传言说,皇太极在建造故宫的时候,曾在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了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灭大清者,叶赫那拉”。但是后世又没人见过这块石碑,所以此传言的真实度还有待考证。不过,有趣的是大清的灭亡确实和叶赫那拉氏的两个女性后代有着说不清的关系。清末两个著名的太后都是出自叶赫那拉氏。她们一个是慈禧太后,一个隆裕太后。慈禧太后就不用细说了,满清的几个丧权辱国的条约都是在她当政的时代签的。而宣统的退位诏书也是由隆裕太后签发的,这又和传言非常的相符合。虽然,民间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