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哪位皇帝称帝后一下追尊二十七代祖宗?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53
转发:0
评论:0
哪位皇帝称帝后一下追尊二十七代祖宗?,古代中国人极讲求孝道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即所谓的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

古代中国人极讲求孝道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即所谓的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族观念。当然,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能力,有才干,有本事,有作为,有名气,有地位,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一番彪榜青史的成就。而且,这番事业,这番成就,就其高度和影响力而言,是前人所不能达到甚至无法想象的。

自己风光了,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祖先。儒家思想和“父父、子子”的礼制深入人心,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谁都有爹有娘有祖宗。《汉书》云:“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就是这个道理。故此,有的人中了举人,就迫不及待地回乡祭祖,向黄泉之下的祖宗们焚香报喜;有的人做了高官,就亟不可待地跑进宗祠,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磕头膜拜。这就是人的本性。

普通人如此,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更甚。但凡开国之君,创业不易,其跌宕波折、艰难险阻非常人所想象。一旦统御四海,君临天下,其个人成就光彩夺目,无与伦比,祭告祖先便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固定程序。《礼记·王制》云:“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也就是说,天子或后来的皇帝,通常设七庙(始祖和最近六代)供奉祖先。《后汉书》云:“汉家之制,推亲亲以显尊尊”,这一宗庙制度,从汉朝时开始固定下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当然,七庙之数并非一成不变,如王莽篡位后“起九庙”,除自己的七代祖先,还额外追尊“黄帝太初祖庙”和“帝虞始祖昭庙”;曹丕建魏后,只追尊了三代,父亲曹操为武帝,祖父曹嵩为太帝,曹嵩的养父宦官曹腾为高帝;武则天称帝后,“立武氏七庙于神都”;就连臭名昭著的乱贼侯景,在只知父亲名讳而不知其他祖先名讳的情况下,还生拉硬扯地立了七庙,追尊了七个皇帝。在这方面,北魏开国皇帝拓跋是个奇葩和特例,他追尊了二十七代祖宗为皇帝。

拓跋从小就是个苦命孩子,其祖父拓跋什翼犍为代国国君;其父亲拓跋,一次在保护拓跋什翼犍时身受重伤,后不治而死。拓跋,是拓跋的遗腹子,从小就没有爹。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掉代国,拓跋什翼犍做了苻坚的俘虏,后被处死。在这次灭国惨剧中,七岁的拓跋侥幸得生,后随母亲贺兰氏逃亡,先后辗转于刘库仁部、贺兰部,寄人篱下,仰人鼻息,然而其特殊的身份为两部所不容,连续遭到刘库仁、舅舅贺兰讷的陷害,九死一生,最终艰难地活了下来。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正月,十六岁的拓跋重建代国。当时,代国势单力薄,不得不归附强大的后燕。后燕皇帝慕容垂一方面给予拓跋军事支援,一方面大肆索取金银牛马,甚至强行扣下拓跋的使者索要名马,拓跋愤然于心。忍辱负重多年后,拓跋最终于登国十年(395年)七月在参合陂大败后燕,后燕军死伤甚重,元气大伤,气得慕容垂吐血。登国十一年(396年)四月,慕容垂病死,拓跋长出了一口气。七月,拓跋称帝,改元皇始,国号大魏,史称北魏。

皇始,是拓跋称帝的象征,是拓跋氏荣耀的开始。从出生到称帝,拓跋所遭受的劫难和压迫,非常人所能想象。正是在如此落魄的困境中,拓跋从一个流亡儿童,几经辗转,艰难复国,又一步步挫败强敌,成为世人瞩目的草原雄鹰,这份来之不易的成功和喜悦,不去告慰死去的父亲、祖父乃至拓跋部先人能行吗?再者,自己风光了,祖先也应跟着风光一把。为此,拓跋“追尊远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为皇帝”(《资治通鉴》)。

北魏的前身比较复杂,可划分为史前时期、先代王时期、代王时期,拓跋的“远祖毛”,也就是传说中的拓跋毛,有幸成为拓跋的老祖。拓跋毛的这份荣耀,在于他留下了名字,他之前的六十多世均“载籍无闻”,连个名字都没留下。可以说,在追尊祖宗方面,拓跋有些歇斯底里,把凡是有记载的、有名字的祖宗追尊了个遍。在这次绝唱于史的疯狂追尊中,拓跋的父亲拓跋,这个没当过国君的世子成了献明皇帝,祖父拓跋什翼犍成了昭成皇帝。

拓跋追尊二十七代祖宗为皇帝,除了自身因素,还在于提高门楣,昭示北魏政权的合法性。虽然追尊了这么多皇帝,但有庙号的只有三位,其中神元皇帝拓跋力微为始祖,平文皇帝拓跋郁律为太祖,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为高祖,没超过“七庙”规格。拓跋此举,从民族来看,拓跋是鲜卑人,想,做大汉民族的皇帝,为巩固统治地位,必须接受汉族文化传统,置三庙以示低调;从国号来看,北魏自认为是曹魏的延续,曹丕追尊了三代,故效仿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哪位皇帝称帝后一下追尊二十七代祖宗?
古代中国人极讲求孝道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即所谓的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族观念。当然,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能力,有才干,有本事,有作为,有名气,有地位,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一番彪榜青史的成就。而且,这番事业,这番成就,就其高度和影响力而言,是前人所不能达到甚至无法想象的。网络配图自己风光了,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祖先。儒家思想和“父父、子子”的礼制深入人心,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谁都有爹有娘有祖宗。《汉书》云:“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就是这个道理。故此,有的人中了举人,就迫不及待地回乡祭祖,向黄泉之下的祖宗们焚香报喜;有的人做了高官,就亟不可待地跑进宗祠,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磕头膜拜。这就是人的本性。普通人如此,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更甚。但凡开国之君,创业不易,其跌宕波折、艰难险阻非常人所想象。一旦统御四海,君临天下,其个人成就光彩夺目,无与伦比,祭告祖先便成为一道...
· 揭秘:哪位皇帝称帝后一下追尊二十七代祖宗?
古代中国人极讲求孝道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即所谓的光宗耀祖,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宗族观念。当然,前提是自己必须有能力,有才干,有本事,有作为,有名气,有地位,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有一番彪榜青史的成就。而且,这番事业,这番成就,就其高度和影响力而言,是前人所不能达到甚至无法想象的。自己风光了,不能忘本,不能忘了祖先。儒家思想和“父父、子子”的礼制深入人心,谁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谁都有爹有娘有祖宗。《汉书》云:“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就是这个道理。故此,有的人中了举人,就迫不及待地回乡祭祖,向黄泉之下的祖宗们焚香报喜;有的人做了高官,就亟不可待地跑进宗祠,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磕头膜拜。这就是人的本性。网络配图普通人如此,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更甚。但凡开国之君,创业不易,其跌宕波折、艰难险阻非常人所想象。一旦统御四海,君临天下,其个人成就光彩夺目,无与伦比,祭告祖先便成为一道...
· 代国第七代皇帝拓跋普根生平简介,追谥为“景皇帝”或“文平皇帝”
拓跋普根(?―公元316年),代国第七代皇帝。人物简介拓跋普根是桓王拓跋猗迤之子,公元316年在位,并死于该年。谥号“景皇帝”、“文平皇帝”,也称为“魏景帝”或“魏文平帝”。生平事迹拓跋普根,是北魏皇帝的先祖,代国第七代皇帝,305年至316年统治索头部中部国土,316年统治索头部全境,其父为桓王拓跋猗迤。拓跋贺傉(nù)、拓跋纥那皆为其兄弟。公元305年,拓跋猗迤(也作拓跋猗?)去世,拓跋普根继其位统有索头部中部国土。公元316年,当时的代王拓跋猗卢被其子拓跋六修所弑,拓跋普根闻讯回军,杀拓跋六修平乱,因而继代王位,数月后去世。魏道武帝拓跋珪称帝时,将拓跋普根追谥为“景皇帝”或“文平皇帝”。
· 朱允炆追尊父亲没人反对,朱厚熜追尊父亲就遭集体反对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厚熜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建文帝朱允炆当皇帝后,追尊他的父亲朱标为孝康皇帝,立庙号为兴宗。朱允炆做这件事,当时所有的朝中大臣都没有任何意见。然而,嘉靖皇帝朱厚熜上台后,想要尊奉自己的父亲为皇考,封为献皇帝,但他的这个做法,却遭到当时大臣的集体反抗。同样是对自己的父亲进行追尊,为什么朱允炆做了这件事,没人反对,朱厚熜做了这件事,大臣们就全体表示反对呢?对于这个问题,一般的解释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本身就是朱元璋立的太子。如果他不是死在朱元璋的前面,他当皇帝是肯定的。只不过因为他死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死,因此,不可能立他为皇帝。由于朱允炆的皇位,是直接从爷爷朱元璋那里传下来的,中间隔了一代,因此谱系便不是很连贯。为了表示谱系的连贯性,朱允炆必须追尊他父亲为皇帝,并且给他父亲上庙号。这样一来,太庙里的祖宗牌位,才比较完满。明世宗朱厚熜则不一样。朱厚熜的父亲是朱祐杬,朱祐杬...
· 唐朝为什么要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
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唐皇室的扶植和崇奉。主要特征是尊崇老子,神化老子。老子不仅被尊为唐皇室的“圣祖”,而且先后被册封为“太上玄元皇帝”、“太圣祖高上金阙玄元天皇大帝”等。事实上,老子成为唐朝的护国神,道教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网络配图唐代崇奉道教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它利用道教来制造皇权神授的,神化唐皇室。隋末,社会上广泛流传着“杨氏将下,李氏将兴”、“天道将改,将有老君子孙治世”(相传老子姓李,意为李氏将得天下)的政治谶言。李渊父子巧妙利用这些谶言,收服人心,发展势力,取得了军事政治上的巨大好处。建唐以后,更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利用老子编话,自称是老子后裔,以抬高唐皇室的社会地位。不过唐高祖和唐太宗虽然抬高道教的地位,但并不十分崇道,他们只是巧妙利用道教服务于其政治目的。他们不仅没有在全国大力推行道教,而且对道教的发展还予以适当的控制。网络配图唐高宗比较崇道,亲至亳州谒太上老君庙...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