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探秘:张飞一家满门忠烈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1
转发:0
评论:0
探秘:张飞一家满门忠烈,张飞是刘备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张飞对刘备极度的重臣,张飞满门可谓满门忠烈。下面,我

张飞是刘备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张飞对刘备极度的重臣,张飞满门可谓满门忠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张绍,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蜀汉巴西太守、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桓侯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飞作为蜀汉名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未能善终。正是因为他显赫的功绩和悲惨的结局使他成为世人和学者们关注的重要三国人物,而张飞的后人及事迹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关于张飞次子张绍降魏之事,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均没有明确记载或提及,学者们也未曾著文论述,或许该问题早已有人发现,只是因为问题太小而不值得论述。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张飞次子张绍于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了曹魏。陈寿之所没有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是顾及张飞的声誉,是为讳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飞的妻室及子女状况:张飞于建安五年(200年)娶妻夏侯氏[《三国志.卷九.魏书九.夏侯渊传》(简记为《魏书九.夏侯渊传》)裴注引《魏略》],生有二女:长女为后主敬哀皇后,次女在敬哀皇后死后又被立为皇后。(《蜀书四.后主妃子传》)张飞还有两个儿子(是否也是夏侯氏所生待考):“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蜀书六.张飞传》)这里只记载了张飞之孙张遵战死绵竹之事,对于张飞次子张绍在亡国之际的情况没有说明。而同书《后主传》中记载:蜀汉炎兴元年(363年)冬,后主(刘禅)用光禄大夫谯周之策,遣侍中张绍、驸马都尉邓良等“赍玺绶奉笺诣(邓)艾降”,魏咸熙元年(264年)三月,“後主举家东迁洛阳。丁亥,封安乐县公”

“于是尚书令樊建、殿中督张通、侍中张绍亦封侯”。(《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参见《蜀书三.后主传》)这里虽未明言张绍与张飞的关系,但可以推断他就是张飞的儿子。我的根据如下:第一、《蜀书.张飞传》中记载张绍官侍中、尚书仆射,与同书《后主传》、《华阳国志.刘后主志》等书记载的侍中张绍是相符合的;第二、张绍是后主刘禅的妻兄(弟),也可以说是国舅。史载“后主敬哀皇后,车骑将军张飞长女”,“后主张皇后,前后敬哀之妹也”,“咸熙元年,随后主迁于洛阳”。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这种关系又使得张绍具有出使请降的有利条件。正是由于张绍和蜀汉皇族以及曹魏夏侯氏的特殊关系,刘禅才将其列为向曹魏请降的最佳人选之一;第四、从与张绍一同奉敕请降的驸马都尉邓良的身世也可以证明陈寿的回护笔法。据《蜀书.邓芝传》载:“(邓)芝子良,袭爵,景耀中为尚书左选郎,晋朝广汉太守”,这里陈寿也没有指出邓良曾官驸马都尉,给人的感觉似乎这个邓良与《蜀书.后主传》所载的邓良是两个人。其实陈寿此举的目的同样也是为讳,因为邓良之父邓芝是蜀汉后期的著名将领,同张飞一样亦官车骑将军,封阳武亭侯综上,我认为蜀汉炎兴元年(263年)奉命向魏将邓艾请降的侍中张绍就是张飞的次子,蜀后主刘禅的妻兄(弟)。

魏咸熙元年(264年)张绍又随同后主、后主张皇后迁到魏都洛阳,并被封为列侯,以后事迹不明那么,陈寿为什么不在《张飞传》或《后主传》中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或身世呢?而且后来为《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也没有指出这一问题。我认为陈寿在张飞传中不明言张绍降曹并不是他的疏忽,而是意有所属,别有用心,其目的是为讳。因为陈寿原是蜀国人,曾官“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华阳国志.卷一一.後贤志》,参见《晋书.卷八十二.陈寿传》)而张飞是蜀汉名将,却为部下所害,张飞之孙张遵(张绍之侄)在与魏军作战时战死。张飞一家可谓满门忠烈,而张绍的投降在崇尚名节的古人看来是对先人人格的玷污,是有损祖先名誉的,鉴于此,陈寿采用了回护手法,将张绍的事迹分别记载在《三国志》的《张飞传》和《后主传》等不同篇目中,这样做既顾及了的颜面又基本做到了如实记载,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罗贯中
罗贯中(1320年-1400年),名本,字贯中,以字行,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但他的籍贯在文学界和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一说是东原(今山东东平),一说是太原(今山西太原),一说是庐陵(江西吉安),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后两者不可确考。近年虽由于在山西省祁县河湾村发现了罗贯中之家谱,以及个人使用的印章,但并未说明其人为三国演义的作者。据最新研究,山西太原确有罗贯中,却是另一个杂剧家罗贯中(约1323年-约1397年),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最为可能是山东东平人。关于罗贯中太原说,主要见于明朝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其他史书不见记载。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不是贾仲明所写;也有研究说《录鬼簿续编》存在抄写错误,将"东原"抄成"太原",而且历史上有一段时间今济南长清为中心毗连东平的一带正叫做“东太原”。有关他的许多事迹多为民间传说,因而一直以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张飞一家满门忠烈:次子张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张飞是刘备义结金兰的好兄弟,张飞对刘备极度的重臣,张飞满门可谓满门忠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网络配图张绍,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蜀汉巴西太守、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桓侯张飞次子,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张飞作为蜀汉名将,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却未能善终。正是因为他显赫的功绩和悲惨的结局使他成为世人和学者们关注的重要三国人物,而张飞的后人及事迹也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但是关于张飞次子张绍降魏之事,陈寿的《三国志》(包括《裴松之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均没有明确记载或提及,学者们也未曾著文论述,或许该问题早已有人发现,只是因为问题太小而不值得论述。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张飞次子张绍于蜀汉灭亡后随后主刘禅投降了曹魏。陈寿之所没有明确记载张绍的事迹,是顾及张飞的声誉,是为讳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张飞的妻室及子女状况:张飞于建安五年(200年)娶妻夏侯氏[《三国志.卷九.魏书九.夏侯渊传...
· 满门都是忠烈大明帝国的辽东战神
《传奇盛京,福运沈阳》栏目——讲沈阳人自己的故事网络配图当明太祖朱元璋将24个儿子中的12儿子的王府建造在北方,便表明了北方驻防的重要性。当历史脚步行至明代后期,沈阳城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座辽东军事重镇。明朝千方百计修筑边墙,加固沈阳城池,形成一系列完整而缜密的军事防御体系。然而,再缜密的防御体系也阻挡不了王朝由内而外的腐朽,沈阳这座边境重镇一下子成了明朝末期的漩涡中心。网络配图镇守辽东数十年的李成梁,是维持明朝摇摇欲坠却没有坍塌的东北脊梁。在他镇守辽东的30年间,先后奏大捷者十,边帅武功之盛。万历十一年(1583),李成梁再度发兵攻王杲之子阿台,努尔哈赤父塔克世为王杲孙女婿,死于此次战乱。面对父亲惨死沙场,努尔哈赤心怀不满,却并没有跟李成梁彻底决裂。而李成梁不仅把努尔哈赤的仇人尼堪外兰交给他处置,还将塔克世的土地、人马等送给努尔哈赤,令让他承袭都督指挥衔,以为补偿。在这段记述并不清晰的历史...
· 宋朝名将杨家满门忠烈!杨业抗击外虏最后而死!
宋朝名将杨家满门忠烈!杨业抗击外虏最后而死!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宋朝重文轻武,这是人尽皆知的,当时因为众将士强行为赵匡胤,可能给他留下了阴影,通过杯酒释兵权等手段不断削弱武将的地位,所以在今天能够记起的宋朝名将屈指可数。在宋朝初期有个叫做杨业的就是当时有名的大将,一生主要的工作就是为宋朝抗击北辽,而且胜多败少,那么这么一位猛将在历史究竟是怎么死的呢?说起“满门忠烈”一词,相信很多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杨家将。杨门虎将的故事传颂千年,经久不衰,被后人以戏曲、影视等形式演绎成无数个版本,成为历史上英雄世家的代名词。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双龙会”,之后,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历史上杨家将抗击外虏的故事发生在宋初,到了南宋,杨...
· 凌烟阁第一功臣满门忠烈,为什么最后起兵造反?
凌烟阁是唐朝表彰功臣的地方,从唐太宗绘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开始的,到唐朝中后期都有功臣的画像被奉入此地。因此这也成了唐朝臣子的追求,都把自己的画像能进入里面当成是最高的荣誉。然而谁能想到,曾是凌烟阁第一功臣的人,后来竟然起兵叛唐!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唐代宗广德元年时,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完全平定。唐代宗为了表彰平定叛乱的功臣,遂按照功劳大小把他们的画像奉入了凌烟阁中。其中有一个人力压郭子仪、李光弼成为了凌烟阁的第一功臣,这就唐朝一代名将仆固怀恩。仆固怀恩是铁勒族仆骨部人,其祖上在贞观年间率部降唐,被封为都督,此后子孙后代世袭此职。仆固怀恩“善格斗,达诸蓄情,有统御材。”安史之乱初,被任命为朔方左武锋使,随郭子仪连败叛将高秀岩、薛忠义等部。后又配合李光弼战于常山,数次挫败史思明部。天宝十五载(756年)七月,随郭子仪赴灵武,保卫刚即位的唐肃宗李亨。此后,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仆固怀恩战...
· 孙承宗简介:死不降清满门殉国的明朝忠烈老将
孙承宗(1563~1638)明末大臣、抗清将领。字稚绳,别号恺阳。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进中允,历谕德、洗马。泰昌元年(1620)明熹宗即位后,以左庶子充日讲官。天启二年(1622),后金(清)进占广宁,明兵退至山海关,他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寻命以阁臣掌部务,督理蓟辽、天津、登、莱诸处军务。承宗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以严肃军纪,振奋士气。又立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又修筑宁远城(今辽宁兴城)。天启三年,他出巡宁远等地,切实地考察了关外数百里内的人情与地形,认为宁远地当险要,可守可屯,为“必据必争”之地,主张在此建城,练兵屯田,扼守关外。强调“失辽左,必不能守榆关;失觉华、宁远必不能守辽左。”他反对经略王在晋、总督王象乾等人在山海关八里铺筑重关划关而守的消极主张。在以辽人守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