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孔明先生料事如神,为何儿子却一般般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4
转发:0
评论:0
孔明先生料事如神,为何儿子却一般般,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谋士,军事家,政治家,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无一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谋士,军事家,政治家,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他的儿子却一般般无所作为,这是为什么呢?

蜀汉景耀六年,魏国大举进兵伐蜀,魏将邓艾率领偏师三万人从阴平险道偷度,进入益州腹地。兵行险招,确乎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江油守将马邈见到邓艾大军犹如神兵天降,遂惊慌失措、不战而降。

邓艾占领江油,获得了粮草军械的补给,接着南下作战,兵锋直指成都。后主刘禅接到战报以后,连忙召集成都附近的各路人马前去抵御。这支部队的统帅非常的特殊:因为他的父亲,叫做诸葛亮。他就是诸葛瞻。


诸葛瞻率领部队到达涪县组织抵御,由于前锋部队被邓艾击破,又退守到了绵竹。邓艾派使者入城招降诸葛瞻,信中写道:诸葛瞻如果投降,一定上表魏帝封他为琅琊王。诸葛瞻看完信后大怒,斩杀使者,领兵出城与邓艾决一死战。邓艾布置他的儿子邓忠率领一支部队攻击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率领一支部队攻击他的左翼。

邓艾军初战不利,邓忠和师纂两支部队被诸葛瞻击退,于是向邓艾报告说:“贼未可击”。邓艾大怒,说:“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并扬言要将他们军法处置。于是邓忠和师纂只得抖擞精神,回头再战,终于大破诸葛瞻。诸葛瞻和他的儿子诸葛尚,父子二人俱亡于阵前,以身殉国。

绵竹战败,把守卫成都的最后一点本钱都消耗殆尽了。在投靠东吴和退守南方两条建议都被朝中的投降派否决掉之后,后主刘禅无计可施,只得舆梓自缚,开城投降。蜀汉遂亡。

 

可以说是绵竹之败是后主刘禅不战而降的直接原因。那么绵竹之战又为什么会失败呢?首先是部队的战斗力有差距。邓艾率领的部队都是长年驻守边地,与羌、狄等少数民族和蜀国精锐多次交战的精兵悍将,是在战火的洗礼中存活下来的虎狼之师。

而诸葛瞻率领的部队是由养尊处优的御林军和驻守成都外围的一些部队零时拼凑而成的乌合之众。(蜀汉的主力部队都跟随姜维在剑阁抵挡钟会)双方军队的作战素养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其次是敌军统帅太厉害。魏将邓艾是后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名将,身经百战,军事才华绝伦,作战经验丰富,姜维也打不过他。

而诸葛瞻是初次出征,实战经验太少。他打邓艾,是菜鸟遇上了老司机。再有就是敌军士气高昂。邓艾军深入死地,只有打胜仗一条路,败则必死。兵法,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邓艾军求胜的欲望更强。这也就解释了邓艾军为什么会在出战不利的情况下,因为邓艾的大怒而回头再战并最终击破蜀军。


然而作战双方实力的悬殊,并不然成为掩饰诸葛瞻才能平庸的理由。抛开以上这些客观原因,诸葛瞻本身的无能也是绵竹之败的一条重要原因。据《三国志.黄权传》的记载,诸葛瞻率军抵达涪县的时候,一直盘桓不前。

有个叫黄崇的大臣曾经劝说诸葛瞻应当迅速前行守住险要之地,不让敌军得以进入平川之地。这本是一条极好的建议。但诸葛瞻却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建议。最终让邓艾长驱直入,连仅有的一点战机都没有抓住。可见这位诸葛少帅的军事才能着实平庸,远不及乃父。

同时诸葛瞻在政治上的作为也是乏善可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写道:“自瞻、厥、建统事,姜维常征伐在外,宦人黄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认为诸葛瞻要为蜀汉的灭亡承担重要责任。这个观点虽然在历史学界存在争议。但是诸葛瞻的才能平平则应当是真的。俗话虽然说:“虎父无犬子”。可是在诸葛瞻的身上,已经完全褪去了他父亲的智慧光环。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诸葛瞻父子二人最后为国捐躯,大义凛然,其人品和忠诚是值得后人尊敬赞叹的。蜀汉功勋元老的后人在这方面表现都很让人动容,在绵竹之战中为国捐躯的还有张飞的孙子张遵、李恢的儿子李球,赵云的儿子赵广跟随姜维在沓中之战中阵亡,关羽的后代在蜀国灭亡后被庞德的儿子庞会屠戮殆尽。

还有刘备的孙子北地王刘谌,在刘禅投降的那天,“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用全家的生命为蜀汉殉葬。这些子弟们如同他们英雄的父辈一样,为蜀汉政权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粉蜀汉的原因,在这个割据政权里,确实存在着一种高贵的精神,叫做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赵子龙“单骑救主”,诸葛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他们的子孙又为保卫这个父辈用鲜血建立起来的王朝而舍身殒命。

读史读到这里,不禁涕泗横流,不仅仅是为这些后人的忠烈和骨气而感动,更缅怀追思他们的先人,那些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们。“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如今英雄已逝,徒留后人用鲜血和生命为这个王朝弹奏一曲无尽的挽歌。

然而读史也不能一味大谈情怀,还需理性分析。这些蜀汉的官二代们,骨气是不缺的,忠烈是感人的,绝非一般的所谓纨绔子弟,可是能力却大多平平,远远不及他们英雄的父辈。何以见得呢?因为《三国志》里并没有记载这些二代们在文治武功方面有何作为,可见其乏善可陈。要知道蜀汉王朝灭亡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后继无人,缺乏能臣谋将。那么这些品质不坏的勋贵子弟为什么就不能继承父业,做当独当一面,为蜀汉政权分忧解难呢?下面试以诸葛瞻为例进行分析,或能管窥一斑。


首先是诸葛亮去世时,诸葛瞻年龄尚幼,只有八岁。加之诸葛亮政务繁忙,又长年在外领兵征战。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教育他。不能像司马懿那样,本人既高寿,两子成年又早,可以带在身边耳濡目染。所以诸葛瞻最多只能继承父亲优秀的遗传基因,后天的家庭教育缺乏,父亲的人生经验和政治智慧根本就来不及传授给他。

加上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父亲的爵位,高官后禄、锦衣玉食,过早地就失去了奋发向上的目标。史书记载他钻研并且擅长书法绘画,可见只是一个才子型的贵公子,而非治国安邦的大才。

再有就是诸葛瞻缺乏历练,经验不足。军事经验都是经过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才慢慢积累来的。像蜀汉的那些杰出将领如关羽、张飞、赵云以及后期的姜维等人都是身经百战,在刀口上舔血、从死人堆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硬汉,天赋能力姑且不说,临场经验却是十分丰富的。而诸葛瞻作为诸葛亮的独子,又是后主刘禅的女婿,从小就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怎么舍得让他轻易上阵去冲杀。

既然不上沙场,又何来的战阵经验?而军事才能和其他的领域一样,都是需要理论结合实践的。不仅要军事理论学的好,还需要长期实战经验的积累。有人会说诸葛亮出山时也才28岁,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为何一出山就能包打天下?

其实这是对历史的误读,诸葛亮加盟刘备阵营的早期,要么是出谋划策,要么是留守后方,“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并没有独力统率一军去作战。领兵在外征战的是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宿将。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领兵征讨南方的叛乱,才是他第一次领军出征。这时距离他出山之时,已经过去快有二十年了。

在这段漫长的时间里,他逐渐开始熟悉军旅之事,结合自己的理论学习,逐渐提升自己的军事能力。有了这二十年的历练,他率领十万大军北伐之时在军事上已经非常成熟了。而诸葛瞻此前一直做的是文官,事起仓促,才临时派遣他为将。初次出征,面对的就是邓艾这样的顶级将领,自然凶多吉少。

最后是诸葛瞻基础不牢,提拔过快。我们来看一看他的履历,十七岁就娶了公主,担任骑都尉。第二年提拔羽林为中郎将,后来又是平步青云,一路提拔为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用现在的话说,叫“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

这是一条典型的“官二代”升迁之路,如果是在和平年代,自然可以混一混资历,随着年岁增长,逐渐熟悉业务,或许也能历练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领导。但是诸葛瞻处在一个战火频仍、强敌环饲的乱世,他那点才能完全不足于支撑这样一个复杂棘手的政局。以他的才华,如果担任地方官的话,说不定会是一个合格的郡守。但是现在就让他担任中央大员,说句实话,他还不够资格。

既然诸葛瞻的才能不堪重任,为何刘禅还要让他领兵出征呢?原因也很简单,忠诚。诸葛瞻的忠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在那样一个时局下,蜀汉随时面临着土崩瓦解,派遣其他任何大臣都有率部投降魏军的可能性。唯有诸葛瞻才是后主刘禅可以完全信赖的人。或许刘禅的心中,也还保留着一丝幻想:这个人,他毕竟是诸葛亮的儿子。然而奇迹没有发生。

诸葛瞻其实是一个在历史巨轮下的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才能不及诸葛亮,并没有什么可耻的,因为整个三国也就只有这么一个诸葛亮。他没有父亲的才能,却在特定的时局下,被形势推了上去,不得不去承担他父亲当年承担的责任,面对连继承了他父亲衣钵的姜维都战胜不了的强敌,这不能不说是他个人的一个莫大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孔明先生料事如神:为何儿子却一般般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著名谋士,军事家,政治家,他料事如神,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但是就是这么一个聪明人他的儿子却一般般无所作为,这是为什么呢?蜀汉景耀六年,魏国大举进兵伐蜀,魏将邓艾率领偏师三万人从阴平险道偷度,进入益州腹地。兵行险招,确乎达到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效果。江油守将马邈见到邓艾大军犹如神兵天降,遂惊慌失措、不战而降。网络配图邓艾占领江油,获得了粮草军械的补给,接着南下作战,兵锋直指成都。后主刘禅接到战报以后,连忙召集成都附近的各路人马前去抵御。这支部队的统帅非常的特殊:因为他的父亲,叫做诸葛亮。他就是诸葛瞻。诸葛瞻率领部队到达涪县组织抵御,由于前锋部队被邓艾击破,又退守到了绵竹。邓艾派使者入城招降诸葛瞻,信中写道:诸葛瞻如果投降,一定上表魏帝封他为琅琊王。诸葛瞻看完信后大怒,斩杀使者,领兵出城与邓艾决一死战。邓艾布置他的儿子邓忠率领一支部队攻击诸葛瞻的右翼,司马师纂...
· 他是刘备最看好的人,却死在孔明手中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相信很多人都会喜欢三国这段历史吧,这个时期早就的英雄,发生的事情,那都是那么的放人不可思议,那么故事也要从头说起,才会让人觉得荡气回肠。三国是东汉末年期间一直到晋朝的建立,这中间相互争夺天下第一段时间,在当时能统一天下的应该是曹操或者是刘备,但是谁会知道最后又会出来一个司马懿,将天下据为己有了,我们今天要说不是司马懿,我们要聊聊一个和刘备有关的人,魏延。可能大家对魏延的认识停留在小说之中,毕竟在小说的描述里,将他硬生生的写成了一个反派的角色,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赤壁一站后,刘备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也就准备将荆州以南的地盘全部给收服,当时他的实力,文友诸葛孔明,武有关羽张飞,要拿下南部四郡也不是什么太大的难事,当时去长沙郡的正是我们心中的万人敌关羽,不过他却是败了。当时的长沙郡可是有着两位大将驻守,一个黄忠,一个魏延,两人最后也成为了刘备的力...
· 料事如神
【成语】料事如神【成语】料事如神【发音】liàoshìrúshén【释义】料:估计,猜想。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近义词】心中有数、先见之明、断事如神、未卜先知、神机妙算【反义词】鼠目寸光、目光如豆、出人意料、事出不意、不可揣度【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果然是烧了这两座。孔子说桓公杀兄夺位,僖公杀弟篡国,这是天意。
· 屈出律是太阳汗的儿子为何却成西辽皇帝?
首先还是要了解他的出生和事迹。屈出律本来是个地道的蒙古人,也是太阳汗的儿子,说起来也是乃蛮地区的王子了,然而在父亲被成吉思汗打败之后,乃蛮开始走向了灭亡的道路。屈出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逃跑到了西辽的首都,并且投靠了西辽的国主直鲁古。开始的时候直鲁古只是觉得屈出律是个难得的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便更加欣赏和信任他,甚至愿意将女儿许配给屈出律,并且还交给了他一些国家的事情。但是在1211年的时候屈出律却冒着危险对直鲁古发动了兵变,将直鲁古进行了之后成为西辽的统治者。也就是说屈出律是西辽的皇帝。但是屈出律这位西辽皇帝的地位却始终都有些不稳定,开始的时候是因为他所实行的政策遭到了百姓的抵触,后来在成吉思汗的派遣下哲别对西辽发起了进攻,屈出律只懂得急忙逃跑,哲别顺利的进入西辽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政策的整改,受到了很多人们的拥护。而屈出律却在逃跑的路途中被人抓住最终被处死。屈出律是西辽时期的一代帝王,然而他...
· 他是刘表手下的一员大将实力一般般但他的运气却十分的好
黄祖的运气到底有多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三国战场上勇猛的将军不一定是常胜将领,而那些看起来实力一般很保守的武将,反而很多时候能够长存,而且渔翁得利。运气其实也是战场上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是刘表手下的一员大将,他的实力非常一般,但他的运气就非常好,在与东吴的长期斗争中他就干掉了东吴的三大虎将,他是谁呢?他就是黄祖。刘表任荆州牧时,重用地方豪族势力,黄祖出任江夏太守。这黄祖性情比较急躁。当年曹操因为受不了祢衡,又懒得杀他,就让祢衡出使荆州,祢衡也是死性不改,因侮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黄祖刚开始也能善待祢衡。但后来祢衡出言不逊,使黄祖很难堪,就斥责祢衡。祢衡更是仔细地盯着黄祖,说:“死老头!”黄祖非常生气,想要打他。祢衡更是大骂,黄祖气愤到极点,就下令杀祢衡。因...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