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司马懿就是比诸葛亮高明?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9
转发:0
评论:0
司马懿就是比诸葛亮高明?,司马懿为什么能战胜诸葛亮呢,其实从根本上讲,司马懿要比诸葛亮高明,那么会为这么说

司马懿为什么能战胜诸葛亮呢,其实从根本上讲,司马懿要比诸葛亮高明,那么会为这么说呢?原因如下:

如果把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分成十份,后主刘禅的昏庸占三份;诸葛亮不顾蜀汉实际情况,穷兵黩武的六出祁山,消耗蜀汉实力占五份;那么蜀汉后继无人,人才青黄不接就要占两份了。

蜀汉自诸葛亮以后真的没人啊,所以才留下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民谣,而与之敌对的魏国,人才是一拨接一拨,不但本国消化不了,就连最后被诸葛亮钦定为继承人的姜维,也是他从魏国挖墙脚挖过去的。

那么,蜀国的人才都到哪儿去了,自来巴蜀多才俊,刘璋统治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才,为什么到了蜀汉,人才就没了,难道真像项羽乌江边感叹的那样,之所以灭亡,是“非战之罪,天也”,是老天爷偏了心眼,一门心思的要灭了刘汉吗。

答案当然不是,老天爷一向很忙 ,才没功夫管那些破事。

事实上,蜀国有人才,非但有人才,还有非常杰出的人才,原先的成都之主刘璋留下的法正、孟达、李严等人就不说了,就是后期李恢、邓芝、秦宓等人,哪一个不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专家,而且诸葛亮本身也很重视人才,刚到成都的时候,甚至放下架子,亲自去请侮辱过张飞的蜀中才子刘巴,江山坐稳以后,就大力开办学校,从娃娃抓起,重视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

又有人才,又重视人才,又加强培养后备人才,从这三方面看,蜀汉的人才应该也像魏国一样,成为本国特产才是,可为什么后来就没了了。

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窘境,说起来也是让人心寒的,竟然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那要命的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据史书中记载,诸葛亮为人谦恭谨慎,工作很尽心,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过问一遍都不行,要过问两次三次甚至更多,就生怕某一个细节处理不好,耽误了国家大事。

他这样做早期,也就是刘备还在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绝对是个很大的优点,因为诸葛亮那时候的身份是辅臣,刘备的帮手,具体的办事人员,由刘备负责掌握大方向,制定大政方针,而他只需要具体负责执行,这时候谨慎、细心,事无巨细,亲自过问,能很好地完成刘备交代下来的任务,所以以后成了个合格的丞相。

而刘备死后,他成了托孤大臣,虽然名义上的老大是后主刘禅,但众所周知,刘禅这个人不管事,因此,蜀汉的实际权力就掌握在丞相诸葛亮手里,诸葛亮就这样从辅臣一下子跃升到蜀汉实际上的领导者,身份变了,还坚持“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的特点就有问题了。

因为一把手跟二把手职责要求是不同的,一把手只需要掌握大方向,抓住重要环节,而二把手才是实际执行者,诸葛亮以二把手的习惯能力从事一把手的工作,事情就变得有些糟糕了,俗话说的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把手管得太细,就会让手下人无所适从,更何况事事过问,手下人办好的事儿你还要复查一遍甚至多遍,到底几个意思,不相信我,不信我干嘛用我,问题就这么来了。

即便是有本事的人也在他的这种领导方式下,感到没有发挥才华的空间,于是人才一个个就变成奴才了,反正大小事你都要过问,那我还费脑子干嘛,你说了算不就成了。

然而变成奴才也成,最起码有人可用,以诸葛亮的才华,绝对是能事事处理妥当的,然而更为要命的是,他不但细心、管得多、手伸得长,而且人格上也有缺陷 ,而这个缺陷,也是他以前、甚至一生的优点:忠。

有人说,作为朝廷大臣,忠有什么问题,但诸葛亮太忠了,忠的都有些忧虑,正如他前后出师表里说的那样:受到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要全心全意的报答,刘备死后,当上了托孤大臣,自受命以后,就“夙夜忧心”,白天晚上的担心,担心什么,生恐哪件事处理不妥当,完成不了光复汉朝天下的责任,辜负了刘备的信任,死了以后没脸见老主公去。

当时天下是什么情况,三分天下已成定局,在魏、吴两国的土地上,老百姓甚至不知道刘邦是谁,你即便抱着汉朝天子的牌位跑到魏、吴两国的土地上 ,也能被老百姓视之为侵略者而大加反抗,天下大势如此,光复汉朝越来越成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还要逆历史潮流而动,遇到的问题自然会越来越多,他也就随之越来越是揪心,揪心到了白天黑夜都不开心的地步,这种情绪带到朝廷,带到工作上,造成的政治环境是沉闷,极度的沉闷。

有人说在古代,忠是对士人的基本要求 ,丞相如此忧心,就会激励手下的官员也跟着丞相一齐忧心起来,共同发奋办好蜀汉的公事,怎么能成诸葛亮的缺陷呢。

这句话放在和平时期自然没什么问题,但要命的是,当时是乱世,乱世使天下混乱不说,还会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士人更讲究贤臣择主而事。

有机会能愉快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司马懿为什么能战胜诸葛亮?司马懿就是比诸葛亮高明?
司马懿为什么能战胜诸葛亮呢,其实从根本上讲,司马懿要比诸葛亮高明,那么会为这么说呢?原因如下:如果把蜀汉灭亡的重要原因分成十份,后主刘禅的昏庸占三份;诸葛亮不顾蜀汉实际情况,穷兵黩武的六出祁山,消耗蜀汉实力占五份;那么蜀汉后继无人,人才青黄不接就要占两份了。蜀汉自诸葛亮以后真的没人啊,所以才留下蜀国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民谣,而与之敌对的魏国,人才是一拨接一拨,不但本国消化不了,就连最后被诸葛亮钦定为继承人的姜维,也是他从魏国挖墙脚挖过去的。网络配图那么,蜀国的人才都到哪儿去了,自来巴蜀多才俊,刘璋统治的时候都有很多人才,为什么到了蜀汉,人才就没了,难道真像项羽乌江边感叹的那样,之所以灭亡,是“非战之罪,天也”,是老天爷偏了心眼,一门心思的要灭了刘汉吗。答案当然不是,老天爷一向很忙,才没功夫管那些破事。事实上,蜀国有人才,非但有人才,还有非常杰出的人才,原先的成都之主刘璋留下的法正、孟达、李...
· 司马懿与曹操相比司马懿与诸葛亮相比
司马懿和曹操在历史上都毁誉参半,造成这样的原因都相差无几。但是总的来说,推崇曹操的人似乎更多。这是为什么?总体来说大概是这个原因吧!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东汉王朝已经名存实亡。汉天子东奔之时,洛阳已成残垣断壁,真正没什么家当。曹操扶持汉献帝,虽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他近乎白手起家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曹操用了十多年的时间,镇压起义,讨伐诸侯,十三州定九州半,天下三分之二尽纳其中。曹操被称为奸雄,尽管酷虐变诈,但是别人是有资本在那儿的。论文建安风骨,三曹豪诗,不输人下。论武,更无需多说。加之“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天下无我,不知几人称孤,几人称王”,这些话说的是十足豪气。白手起家到霸道总裁,打下曹魏基业,很难让人不佩服。而司马懿,则和曹操属于相反方向。你说司马懿有才没才?当然有才!大军师司马懿,也不是绣花枕头。可是为什么在《大军师司马懿》出来之前,曹操比他更为人熟知,受人推崇?...
· 项羽比范增表现高明
原文标题:鸿门宴:项羽的表现实在比范增高明在中国谈失败英雄,谈败将中最有脸面的得说是楚霸王项羽了,刘邦虽拿了他的人头跟江山,却好歹给开了个追悼会,修了个规格不低的陵园,司马迁更是一篇本纪,把这位失意英雄提到了跟汉朝列祖列宗平起平坐的地位。如今老刘家的纪念碑、纪念堂早已荡然无存,可乌江的项王庙依旧香火鼎盛,为当地搭着文化的台,唱着经济的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败了就是败了,项羽如果在天有灵,望着满大殿缭绕香烟,一地善男信女,一定咬牙切齿:哪怕当一年皇上,也比当这2000年神仙滋润许多不是?您看到这儿心里八成幸灾乐祸——活该,谁让您老鸿门宴上心慈手软放跑了刘邦?上天给你一次机会你不抓住,能当神仙就算运气不错,认命吧您!其实项羽真的好冤,因为鸿门宴上那一出,他实在没做错,半点都没错。故事大家都清楚了:公元前206年刘邦先入关中灭秦,项羽带了40万大军入关问罪,跟刘邦的10万人马对峙,刘邦带了个...
· 诸葛亮的谋略真的比司马懿弱吗为什么司马懿能统一曹魏
提起诸葛亮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他是最著名的诗人、军事家、战略家,大家还记得在学习的时候孔明的诗都是要求背诵的,三国中最精彩的就是伏龙与司马懿的战争了并多次把司马懿逼入绝境,大家还知道空城计吧,仲达也曾经把汉丞相打败过,城中仅有残军千名和他大将一人,看来他对诸葛亮还是非常的了解,真不愧是朋友,孔明与司马懿的关系非比寻常,也许是敌人、也许是朋友、也许是师生,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很难评价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很多人都认为仲达胆小而且非常的愚蠢,面对穷途末路的诸葛亮几乎没有战斗力而却打不下来,他或许知道伏龙如果死于他手那么天下将没有人能够制裁他了,他是在救自己以及整个司马氏家族,说到这司马懿也被诸葛亮在上方谷差点杀掉,仲达在上方谷并没有死亡,一场及时雨救了整个司马氏,最后孔明因为这件事情丧失了生命我们真的很难受替他感到可惜。汉丞相真的是很聪明利用粮食把他的军队骗到了上方谷的坑中,然而伏龙却非常的聪明在...
· 高明高明确实高明
1983年,在香港的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上,一位北京来的高明和一位来自台北的高明,同分在一个组里,若有人称高明先生,则不知道是指的哪一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楹联家周策纵先生,以这段趣事为题,拟了一个上联征对: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两个高明,一是人名,一是形容词,串组在一起,十分难对,很长时间都没有好的对句。后来,远在法国的《欧洲时报》黎翁寄来下联:田汉语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田汉田汉上联出得确实高明,下联之对,也还算是高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