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被埋没的隐士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5
转发:0
评论:0
三国被埋没的隐士,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

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人物,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他是三国时期才华被埋没的隐士。

据史书记,中平六年年(公元189),徐庶为了给受辱的朋友报仇,刺杀了仇人后,用土白粉涂于脸上,披散着头发而逃。但结果很不幸,他的奇怪装束引起了官吏的注意,很快便被抓住了。面对官吏审问,徐庶装疯卖傻,一问三不知,大怒的官吏决定对他动刑,把他绑在柱子上,然后举起白花花的刀做出随时要行刑的样子,以此来吓唬徐庶,但徐庶还是丝毫不为所动。官史没办法了,只好击鼓鸣锣,以“有奖征答”的方式,让附近的老百姓来辨认,结果无人能认出他。再后来,徐庶的朋友又冒险把他从牢里救出去了,一起来将徐庶救出。

脱离虎口的徐庶决定改名换姓——改名徐庶。

大难不死的徐庶决定革面洗心——弃武从文。

当时天下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一路南下来到了荆州。到了荆州之后,徐庶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开始拜师求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他有意结交当地一些名士。诸葛亮便是其中一个,他们的两个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时,徐庶没有象诸葛亮那样,一直当“卧龙”,而是选择了单飞——他投靠了势单力孤的刘备。当时的刘备屡败于曹操,不得已南下投靠刘表,刘表念在宗情的份子上,一方面给了刘备一个安身之地,让他驻守新野,另一方面给了刘备一个任务,让他做为抵御曹操南入的“急先锋”。

徐庶之所以选择在刘备穷困潦倒时下山,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刘备有政治资本。他是汉室皇亲,拥有的基础。

二是刘备有人脉优势。他为人本份、厚道,拥有仁义诚信、的美名。

果然,徐庶到后,刘备对他高看一等,厚爱一筹,视为自己的“大军师”。

随后的事大家都清楚,曹操率军大举南下,刘备依靠徐庶的妙计,屡破曹军,一举改变了刘备在战争时总是胜少败多的局面,曹魏大将夏侯敦、曹洪都是他手下败将。

徐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刘备大喜过望,盛赞他有王佐之才。但同时,徐庶的军事才能,也令曹操大为头疼,他决定把这个奇才以挖墙角的方式挖到自己的大本营来。考虑到普通的“糖衣炮弹”方式肯定在一身正气的徐庶身上肯定行不通,曹操想出一个高明的办法:以母挟子。

曹操听说徐庶是个孝子,对母亲非常孝顺后,马上派人把徐母“请”了过去。然后,请徐母写信让徐庶弃暗投明,归附于他,并许诺一定给他高官厚禄。然而,徐母认定曹操是个奸雄,认为儿子跟着贤仁的刘备是正确的,因此拒绝了。曹操软硬兼施都说服不了徐母,最后只好请人模仿徐母的笔迹,写了一封信给徐庶。

徐庶接到信后,悲痛万分,泪水打湿了信笺,哪里还有心思去分析是否是母亲的亲笔之信。为了尽孝道,他最终决定独身闯曹营,于是对刘备说:“我打算与将军共图王霸大业,我的耿耿忠心在此,天地可鉴,日月可表。可是现在母亲被曹操抓去,自己内心已经乱了,就算留在这里没有什么用处,所以请求离开。”

但同时徐庶感恩于刘备对他的厚爱和器重,不忍心他走后,让他沉沦下去,于是,走之前,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刘备重情义、爱惜人才,不舍得徐庶离开,但又没有办法,只好依依不舍地含泪送别徐庶。具体情况《三国演义》有详实的记载:次日,刘备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徐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就此告别。”刘备执庶之手,泪如雨下。徐庶策马前行,刘备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刘备却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正待伐木,徐庶拍马而回,告刘备:“此间有一奇士,字孔明,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后来,便有了流传千古的刘备三顾草庐的传奇故事。

而徐庶到了曹营后,进程我们大致有所了解,徐母知道他弃明来投暗后,愤而自杀,徐庶亦为自己的鲁莽冲动、不明事非的行事而懊恼和悔恨,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后来便引发了两个著名的词语。一个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另一个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首先,来看徐庶的“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两个事例为证。

第一个事例:徐庶归曹不久,曹操便磨刀霍霍,派出八路大军向驻守在樊城的刘备大举进军。徐庶听闻消息后,马上写信急送给刘备,告之刘备曹大军将至,让刘备早作准备。刘备接到书信感激涕零,于是回了封“凤求凰”的书信,想再招徐庶入麾下。但徐庶来了个婉拒,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他脸面薄,如果自己选择“二进宫”,怕天下人耻笑,毕竟好马不吃回头草嘛。另一方面是他的大军师位置已名花有主,这个时候,被刘备三顾草庐诚心所打动的诸葛亮已下山,小试牛刀后,已被刘备及信任,已被关张赵武将所倾服。一山不容两虎,他自然也不想去刘营和自己的好朋友争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中最被埋没的英雄,黄忠丧于他手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这个是后人编的三国武力排行榜,不可当真,只可玩味。如果按照古人的想法,只要想要出名,打赢上面的武将,就可以替代他的位置,就可以出名。三英战吕布就成就了吕布、关羽、张飞、刘备的英雄的威名。但也有例外的,关羽、黄忠皆丧于他手,却终身落魄,最终惨死叛徒之手。他就是吴国名将马忠。马忠在三国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一出场就一鸣惊人。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时候,吕蒙完成了对麦城的包围,关羽在做最后的突围的时候,吕蒙设下了埋伏计,命令潘璋领兵五百在小道埋伏。关羽果然中计,而马忠作为潘璋的部将担任这次生擒关羽的重任。马忠不负众望,面对当时三国的第一高手关羽,派出自己部下先绊倒赤兔马,后多人一起下手生擒了关羽,整个过程可谓一气呵成。马忠立下这样的奇功,最后孙权却只赏赐了关羽的赤兔马,最后赤兔马也因关羽被杀不食...
· 被历史埋没的三国英雄马忠:屡立战功却未被重用
众所周知,三国的英雄很多,论武艺早有其定论:“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枪神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按古今的逻辑,谁想出名,你就狠揍上述这些人,准能出名。三英战吕布,不是一下子成就了吕布、关羽、张飞和刘备四位英雄吗?但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一位英雄威震华夏的关羽、黄忠都丧命他手,却终生落魄,很多人不知其名。他就是东吴的马忠,系大将潘璋手下的无名偏将。他在三国场不多,但每出一场则一鸣惊人。第一次,马忠在关羽大意失荆州走麦城时,吴军已经完成了对麦城的包围,关羽困兽犹斗拚死突围。吴军统帅吕蒙设下埋伏,这时关羽果然中计,担当生擒威震华夏第一猛将关羽的东吴一线主力军乃是潘璋部将马忠,且看当时场面,关羽正走之间,一声喊起,两全伏兵尽出,长钩套索,一齐并举,先把关公坐下马绊倒。关公翻身,被马忠所获……可见,潘璋接受吕蒙的命令后,派出生擒关羽的一线部队是部将马忠,而...
· 三国最被埋没的两大名将,比钟会邓艾更强
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尚书陈群提议,制定了九品官人法制度,随后由司马氏逐渐完善,成为了魏晋南北朝代表性的选拔制度,九品官人法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之科举,是中国历史上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不过,这里要讲的是汉朝察举制末期与曹魏人官法初期的人物,介于改革之间的两位出身截然不同的人物,最终都成为了曹魏的名将。青州寒门王基与太原高第王昶王基,字伯舆,青州东莱曲城人,父亲王豹在王基少年时就去世,王基与叔父王翁生活。王基是标准的寒门出身,由于东汉末年的战乱导致帝国原有的察举制已经难以执行,但其制度仍有一定效用,出生在初平元年(190年)的王基以孝顺叔父闻名,十七岁就被选用为郡吏,因非其所好而辞职。不亚于邓艾的名将王基直到曹魏黄初年间,曹丕推行九品官人法,所以王基被考察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察举制中多由郡中的官吏举荐人才上去,称为举孝廉。察孝廉则是由上边进行考察地方人才,被选用上去。王...
· 被三国演义埋没的名将麴义:曾率军击败公孙瓒
三国演义中被赵云一枪挑死的麴义到底有多厉害他在三国演义里被赵云一枪挑死,现实中却以8百人打败3万当时最恐怖的部队提到袁绍手下的大将,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文丑、颜良,很少会有人提起麴义,就算有人提起他,也只是很轻蔑的认为那不过是演义里被赵云一枪挑死的三流将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麴义是在《三国演义》第七回《袁绍磐河战公孙孙坚跨江击刘表》登场的,当时袁绍、公孙瓒两军在磐河对峙,袁绍令麴义引八百弓手,步兵一万五千,列于阵中,自引马步军于后接应。公孙瓒遣大将严纲为先锋,鼓噪前来,麴义军乱箭齐发,麴义拍马舞刀,斩严纲于马下,直杀过界桥,击败公孙瓒,斩将夺旗,复引军冲公孙瓒后军,正撞着赵云,战不数合,被赵云一枪刺于马下。当然,真实历史上麴义估计跟赵云的面都没有见到过,至于两人武功高低还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麴义的部队战斗力肯定比赵云所部强很多。麴义的死还是功高震主了,被袁绍给找理解解决了。我们来看看...
· 被历史埋没的“名将”:三大难有作为的三国大将
将军的作为在战场,因此他们赖以成名的条件都来自于战场,所谓名将,就是因为他们有其成名的战役,而在这种战役中,他们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独特表现。不过,这需要有一个舞台,然后才看他们自己有没有成为名将的能力。比如说韩信,他在项羽手下不过是一个持戟郎中,这战役倒是参加了不少,可要是这样下去,恐怕到死也难以成为名将。后来到了刘邦这儿,刘邦一下子给了他一个大将军,这才有了日后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和“十面埋伏”,成为了千百年来少有的名将。但是有了舞台还要看自己的能力,比如说那个赵括,赵王给他的舞台是够大的,四十万大军抗秦!只可惜,这个人只会“纸上谈兵”,一仗下来,四十万兵士被坑杀,自己也成了一个“名将”的反面典型。如此说来,将军的英名,都是在战争中有机会有作为拼争出来的。可是话说回来,不是每个人都有赵括、韩信那般的机会和舞台,有些人就由于种种原因,让他们无从表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以至于陷于泛泛的军事将领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