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于禁为何放弃一世英名只求苟活于世间?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95
转发:0
评论:0
于禁为何放弃一世英名只求苟活于世间?,于禁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襄樊之战中败给关羽致晚节不保。为何于禁英雄生涯的迟暮之年

于禁是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襄樊之战中败给关羽致晚节不保。为何于禁英雄生涯的迟暮之年,甘愿放弃一世英名,只求苟活于世间?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于禁的描述都大相径同,似乎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人物:跟随曹操戎马一生,立下赫赫功勋,最后被关羽水淹七军,战败归降。而后关羽为孙权所杀,于禁被东吴放归了曹魏,曹丕把于禁送到了一个满是描述他如何跪地求饶,旁边宁死不屈的庞德的壁画的房间里,于禁羞愧难当,最终忧郁成病,死于家中。

于禁算是一个英雄吗?当然,不然,五子良将怎么会有他的一席之位,曹操时代的于禁,曾经在宛城之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绣造反之时,那些从黄巾军中整编过来的青州兵趁乱掠夺百姓,败坏军纪,于禁不仅敢于在曹操不知情的情况下,冒着被扣上造反帽子的危险,讨伐了那些搞事的青州军。

而且,在事情没有解释清楚之前,于禁还在曹操怀疑的情况下为了迎击来犯的张绣而整军御敌。最终,张绣被击败,军纪得到整顿,曹操也谅解了于禁的自作主张,也正是因为此战,曹操称赞他可以与古代名将相提并论。如此于禁,为何不能称得上是英雄呢?

既然是英雄,为何最后却不像个英雄呢?面对着死亡的威胁,英雄也会害怕吗?笔者认为,于禁并非是个贪生怕死之辈,他真正害怕的,是自己一身本领就此从世间消失,不如暂且归降蜀营,相信曹操最终会取得最后的胜利,让于禁重归魏国。为什么笔者这般为于禁开脱,因此,收降于禁的,正是曾经归降曹操的关羽。

于禁看到关羽,首先是敬佩,接着是害怕,因此自己的气势便削弱了不少,接着他想到,关羽不也是投降过吗?现在整个华夏,还不是对他十分尊敬,因此,干脆我也暂时归降,只要我不为蜀国效力,等到曹操打败关羽之后,我就能够重归旧地,重新为主公鞍前马后。

可是,于禁没有想到的是,关羽只有一个,而且不是他于禁,曹操即便没有降罪于他,单单是因为念及旧情和他的大功而已,不会再重用于他了,而到了下一任曹丕可不会放过这么一个他自己认定的软蛋。

我们再来说说,同为投降之人,于禁为何就受到唾弃。

第一,有庞德的衬托,作为水淹七军的主要责任人,于禁本来就比庞德要落了下风,或许是因为嫉妒,于禁完全丧失了作为一个名将的基本素养,因此,加上此前对阵关羽得到的小胜,都是靠庞德的单挑得胜而成功的。

于禁没有半点功劳,还活生生的败掉了整个前景光辉的战局,最后失手被擒,庞德的宁死不屈与1于禁屈膝求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一来,于禁就显得没有骨气的多了。

第二,于禁投降的时候,和关羽、张辽、马超等人的处境并不一样。关羽投降时,刘备不知生死,不知去向,关羽还约法三章,曹操同意他的要求才归降;张辽旧主吕布并非明主,张辽却依旧愿意与其一起赴死,最终受到曹操感化才降;

马超自己就是自己的主公,所以也不存在什么问题。这下看出来了吧,这三位,都是在自己的主公不复存在的时候,才归降的,相比于禁,曹操还活得好好的,更加是一位明主,于禁的投降,就显得要失败的多了。

于禁的选择,虽然无可厚非,但是,作为一名待遇颇厚的臣子,他的选择受到众人唾弃也是注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于禁为什么放弃一身铁骨铮铮苟活于世间?
同为降将,三国名将于禁受到待遇显然没有其他人好,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要知道于禁在曹营时,可是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今天姚老师便来为各位读者浅析一下其中缘由。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这十位三国时期里著名的战将,竟然足足有一半是曾经战败归附过来的降将(马超、黄忠、张辽、张郃、于禁),可是,大家都是投降过的人,凭什么只有于禁受到了后人的唾弃,其他四人都能够享誉忠义之名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何于禁英雄生涯的迟暮之年,甘愿放弃一世英名,只求苟活于世间,又是为什么,于禁的待遇远不如其他人。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于禁的描述都大相径同,似乎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人物:跟随曹操戎马一生,立下赫赫功勋,最后被关羽水淹七军,战败归降。网络配图而后关羽为孙权所杀,于禁被东吴放归了曹魏,曹丕把于禁送到了一个满是描述他如何跪地求饶,旁边宁死不屈的庞德的壁画的房间里,于禁羞愧难当,最终忧郁成病,死于...
· 于禁为什么放弃一身铁骨铮铮苟活于世间?
同为降将,三国名将于禁受到待遇显然没有其他人好,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要知道于禁在曹营时,可是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今天姚老师便来为各位读者浅析一下其中缘由。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这十位三国时期里著名的战将,竟然足足有一半是曾经战败归附过来的降将(马超、黄忠、张辽、张A、于禁),可是,大家都是投降过的人,凭什么只有于禁受到了后人的唾弃,其他四人都能够享誉忠义之名呢?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为何于禁英雄生涯的迟暮之年,甘愿放弃一世英名,只求苟活于世间,又是为什么,于禁的待遇远不如其他人。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对于禁的描述都大相径同,似乎这是一个毫无争议的人物:跟随曹操戎马一生,立下赫赫功勋,最后被关羽水淹七军,战败归降。而后关羽为孙权所杀,于禁被东吴放归了曹魏,曹丕把于禁送到了一个满是描述他如何跪地求饶,旁边宁死不屈的庞德的壁画的房间里,于禁羞愧难当,最终忧郁成病,死于家中。于...
· 于禁
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三国时魏国名将,因征战有功,封益寿亭侯,后被水淹七军,为关羽所掳,释放后,羞愧而死。于濆:唐代晚期诗人,虽不为时人所重,但却具有显著现实主义创作特色,艺术上虽不够锤炼,但质朴无华,明快直切。《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五首。
· 于禁
生平早年经历184年,于禁由鲍信招募讨伐黄巾军。192年冬,曹操代替刘岱和鲍信管理兖州,于禁属王朗部下。王朗“异之”,向曹操荐于禁为大将,曹操召见后拜于禁为军司马。193年,攻打徐州期间,自领一军攻取广戚,拜陷陈都尉。194年,攻打吕布于濮阳,破吕布二营于城南,又破高雅于须昌。195年,围攻张超于雍丘。建安元年(196年)二月,随曹操征讨汝、颍二郡的黄巾贼,期间贼将黄邵等夜袭曹操营寨,于禁率军斩杀之并尽降其众,迁平虏校尉。建安二年(197年)九月,斩杀袁术部下桥蕤等四将于苦。淯水之难建安二年(197年)十一月,于禁随曹操至宛,张绣投降。但张绣投降了又反叛,曹操的阵营被张绣忽然袭击,应付来不及,便各自退兵,非常混乱。唯独于禁约束部下,且战且退。一些战友虽然战死了,于禁也不允许散乱。还没有退回曹军大本营,于禁路上发现十多个衣衫不整的伤兵,一问之下,原来是原本的青州兵在打家劫舍。青州兵原为曹操先...
· 三国演义中于禁是谁于禁简介于禁为什么被称为神将
“循环报复虽天意,壮士所惜唯功名。曹瞒相知三十年,临危不及庞明贤。归来头白已憔悴,泣涕顿首尤可怜。高陵画像何诡谲?乃令惭痛入九泉。淯水之师勇冠世,英雄成败皆偶然。”这是北宋孔平仲的一首名为《于将军》的诗。在这首诗里,北宋的孔平仲对三国时期的名将于禁的最后一战和他的整个人生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说于禁是名将,我想没有谁会反对的,事实上三国志中陈寿写的大部分评价都已经相当客观与贴切,于禁也不例外。那么,曾经叱咤风云的于禁究竟有何本领会被人成为神将?于禁,出生年月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字文则,泰山钜平人。本为鲍信部将,后属曹操,曾于张绣造反时讨伐不守军纪的青州兵,同时为迎击敌军而固守营垒,因此曹操称赞他可与古代名将相比。在三国演义里,于禁早期附从鲍信为行将覆灭的东汉王朝镇守兖州,兖州牧刘岱败于黄巾党被杀,陈宫与鲍信拥曹操做了新兖州牧,从此于禁归属于曹,他的前程开始放光。他的伯乐是属将军王朗,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