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何对他又爱又恨?
曹操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那句“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以此来衬托曹操的阴险狡诈。
《三国演义》书中写道: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受到全国通缉。到了中牟县时,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是个忠义之士,很敬佩曹操的事迹,一番交谈后,陈宫释放了曹操,表示自己弃官不做了,和曹操一起干一番大事业。
很显然,陈宫想和曹操做事,他看重的是曹操乃是忠义之人,于是不顾个人安危,舍命追随。然而天真的陈县令确实是太看重曹操的,俗话说,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接下来的事情不仅让陈宫纠结,而且还让二人拉开了水火不容的序幕。因为曹操夜里听见了磨刀的声音,他以为是吕伯奢害他,于是杀害了吕伯奢一家。见到这个情况,陈宫说曹操“知而故杀,乃大不义也”。
这种情况,若是曹操承认错误,事情也就过了。陈宫可能就不会太计较,但是曹操听了陈宫的话,不假思索的说了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听了曹操这句话后,陈宫内心很受伤,自己原想做一番事业的,结果曹操这句话让他内心很受伤。他本想杀了曹操,但是想到这样也属不义,于是离开了曹操。
这段故事,大家都是知道的。这段话也符合曹操的性格。但是真如小说所说,曹操如果发现自己误杀吕伯奢一家,路上又与吕伯奢相逢,按照他的性格,他肯定会杀了吕伯奢,不会给自己带来祸患。问题是曹操与陈宫结伴而行,吕伯奢一家的事情是怎么传出来的?曹操不会说,唯一的可能就是陈宫传达的。
然而陈宫走后,视线一直没有离开曹操,反而更加关注。当了解曹操所作所为后,陈宫为了配合,打击曹操,陈宫说出这句话也是有可能的。陈宫为人,一向自视甚高,眼里不容沙子,他要追随的定是一个很完美的人,而不是一个道德有污点的人。
水至清则无鱼,这个性格决定了陈宫不可能遇到明主,后来追随吕布也就是例证。然而生逢乱世的陈宫也不是不知道吕布为人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但是他觉得跟随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比一个八面玲珑的人要更难。
后来吕布兵败,陈宫与吕布被俘,但是他不愿承认事实。被捉后曹操百般相劝,他都一概拒绝。最后慷慨赴死。或许在陈宫看来,这位主子有其可爱之处。在他看来,吕布虽然无谋,但不似曹操之“诡诈奸险”。似乎在离开曹操之后,他择主的标准已经降低到只要不诡诈奸险即可。他本有雄才大略,他的智慧本来可以辅佐一位明主成其大事;然而择主的错误让他最终走上末路。
于是我选择了“悲情”二字,来表达对于陈宫的尊敬。这其中只有一个缘由:陈宫的选择乃是出自善良的思考,出于自己良心的判断。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道德勇气,这份天下少有的良心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陈宫拥有坚强的道德支持来对曹操说不,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站的笔直,义正辞严;于是,一代枭雄曹操面对陈宫离去的背影之时,面孔上也突然浮现出那么尊敬的神色。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本文系作者原创,不尽之处请指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