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寻找鲁肃的埋骨之地 儒将的葬身之所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53
转发:0
评论:0
寻找鲁肃的埋骨之地儒将的葬身之所,从《三国演义》中我们了解了雄才伟略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人物形象,他们可谓是


从《三国演义》中我们了解了雄才伟略的曹操、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等人物形象,他们可谓是那个时代的巨星,光芒四射。而在这一时期,还有一位重量级人物险些被埋没,此人就是东吴的一代儒将,东吴最出色的战略家——鲁肃。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东吴的重要军事将领,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战略家。出身富裕豪族,初率部属百余人从周瑜到江南,后得周瑜举荐,他才来到了东吴,为孙权所赏识和器重。他一生都主张与刘备集团修睦结好,孙权正是采纳了他的建议才和刘备大军一起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鲁肃接任他的职位,代领其军,为东吴鞠躬尽瘁,出力不少,尤其是在孙、刘联盟这件事上,他的功劳当属首位。

公元217年,鲁肃因病去世,享年46岁。孙权亲自为他举办了丧事,诸葛亮也前来为其举哀。然而,他逝世后葬于何处,至今说法不一。就目前所知,鲁肃的墓穴就有5处之多,分别在其故里江苏临淮、汉阳龟山(现今的武汉)、巴陵(现今的岳阳),以及镇江(两处)。这么多的墓穴中,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鲁肃之墓呢?这就需要进行仔细的考撕脱芯浚但是在没有掌握充分的事实证据之前,是不能妄下结论的。

先来看看主张故里之说的人的观点。据《三国志》记载,鲁肃死后葬于临淮,明嘉靖时期,他的墓碑还立于此地。《帝乡纪略》、《洒州志》等史料中明确说明了鲁肃是临淮人。而人死后归葬故里,实属人之常情,事之常理。但根据旧志推论,鲁肃之墓已经沉没于现今江苏省临淮镇南境的洪泽湖底了,也就是说,即使鲁肃死后真的葬在了临淮,现在已找不到他的墓穴了。

再看看主张汉阳之说的观点。1984年4月3日,《北京晚报》的“五色土”一栏发表了一篇关于鲁肃之墓的文章,文章作者认为真正的鲁肃墓位于汉阳龟山。文章的大致内容是:汉阳龟山是一座偏僻的大山,因此很少有人前来这里游玩,所以对鲁肃墓不甚了解。1974年,作者路过武汉时特意去登此山,等他登至山顶时,竟意外发现了鲁肃墓,但是这座墓经岁月的摧残后,只剩下一座巨大的青石牌坊了,不过还是可以隐约看见立柱和横杠上刻着的各种水船、战舰等浮雕花纹。这种说法是有据可说模现在的武汉龟山上就有一座鲁肃墓。而且《湖北通志》上也曾提及鲁肃死后就是葬在了汉阳龟山。虽然算是有理有据,但是也不能证明此地的鲁肃墓就是真墓。

主张岳阳(旧称巴陵)之说的人的依据则是,周瑜死后,鲁肃曾经驻守在岳阳,代理水军都督一职,岳阳楼在三国时就是鲁肃训练水军的阅兵台,况且岳阳有小乔墓,还有一座周瑜墓(不知是真是假),他们都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而且鲁肃和周瑜的关系又非同一般,因此鲁肃极有可能会被安葬于此。在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的《巴陵县志》中,都曾有鲁肃墓的记载。在岳阳的鲁肃墓亭中的石碑上刻有“汉建安二十二年(217),东吴水军上将军鲁肃卒(死)于斯(此地),巴陵人思其德而葬之于斯”。而且,裴松之在《三国志•周瑜传注》中也曾指出,鲁肃死后就是葬在了巴陵。鲁肃代周瑜驻守巴陵一事有史料记载,可见,古巴陵一墓与鲁肃确有关联。现今,岳阳的鲁肃墓经常被后人修葺和凭吊。

最后再来听听镇江北固山之说者是怎么说的。在江苏镇江大学士山有一座鲁肃墓,大学士山也因此而得名。不过经证实,此墓是鲁肃的衣冠墓。

在镇江的谏壁苦竹村的小渎山(今新区大港新竹村),还有一处鲁肃墓,好多人都认为这里才是真正的鲁肃墓。新中国成立后的考古发掘,以及清朝康熙、光绪年间的地方志记载都支持了这一说法,后来该村的一个村民还发现了鲁肃墓的墓碑,经鉴定,此碑为民国初年所立。另外,小渎山背靠青龙山,面对凤凰山,横枕万里长江,是块有山有水的风水宝地,不愧是墓葬的理想之地,将一代名将葬于此地也不是没有可能。看来,此观点也是一个合理的参考。

众多的墓穴究竟哪里才是鲁肃真正的葬身之所呢?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没有确切的考古证据,真相没有大白于天下之前,我们只能靠猜测来寻找东吴大将的归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葬在哪了探寻刘备的埋骨之地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为人谦逊,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颂,是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刘备在诸葛亮、关羽等贤臣良将的大力辅助下,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后来,刘备死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享年63岁,谥号昭烈帝,史家习惯称其为。刘备病逝于奉节,那他的墓冢是否就位于此地呢?还是被安葬在了别处?近年来,对于刘备墓的争论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真可谓是众说纷纭。西晋著名历史学家、原蜀国旧吏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公元223年,昭烈帝(即刘备)的遗体被人从奉节运回了成都,葬在了惠陵。北宋熙宁年间的《太平寰宇记》也曾记载说,惠陵就是蜀汉刘备的陵墓。由于陈寿曾经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想必他不是凭空猜测、空穴来风,所以后人很重视他的说法。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其中又有不通之理。因此又有人提出刘备葬在奉节,原因如下:第一,...
· 刘备葬在哪了探寻刘备的埋骨之地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为人谦逊,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颂,是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刘备在诸葛亮、关羽等贤臣良将的大力辅助下,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后来,刘备死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享年63岁,谥号昭烈帝,史家习惯称其为。刘备病逝于奉节,那他的墓冢是否就位于此地呢?还是被安葬在了别处?近年来,对于刘备墓的争论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真可谓是众说纷纭。西晋著名历史学家、原蜀国旧吏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公元223年,昭烈帝(即刘备)的遗体被人从奉节运回了成都,葬在了惠陵。北宋熙宁年间的《太平寰宇记》也曾记载说,惠陵就是蜀汉刘备的陵墓。由于陈寿曾经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想必他不是凭空猜测、空穴来风,所以后人很重视他的说法。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其中又有不通之理。因此又有人提出刘备葬在奉节,原因如下:第一,...
· 揭秘:刘备葬在哪了?探寻刘备的埋骨之地
三国时期的刘备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为人谦逊,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颂,是著名的政治家。公元221年,刘备在诸葛亮、关羽等贤臣良将的大力辅助下,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成为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公元223年,刘备病重,托孤于诸葛亮。后来,刘备死于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享年63岁,谥号昭烈帝,史家习惯称其为。刘备病逝于奉节,那他的墓冢是否就位于此地呢?还是被安葬在了别处?近年来,对于刘备墓的争论声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真可谓是众说纷纭。网络配图西晋著名历史学家、原蜀国旧吏陈寿在《三国志》中写道,公元223年,昭烈帝(即刘备)的遗体被人从奉节运回了成都,葬在了惠陵。北宋熙宁年间的《太平寰宇记》也曾记载说,惠陵就是蜀汉刘备的陵墓。由于陈寿曾经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想必他不是凭空猜测、空穴来风,所以后人很重视他的说法。但是仔细推敲一下,其中又有不通之理。因此又有人提出刘备葬在奉节,原因如下...
· 寻找海兰珠的归葬之地:海兰珠到底归葬何处?
清宫戏中,庄妃与多尔衮的绯闻向来是热点之一,毕竟这两位都是大清王朝开基立业中重要的人物。将他们牵扯到一起的关键人就是清太宗皇太极,他是庄妃大玉儿的丈夫,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同父异母哥哥。虽然电视剧中将庄妃装扮的貌美如花,但事实上她并非皇太极最宠爱的女人,皇太极的最爱是海兰珠,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皇太极的原配夫人是钮祜禄氏,“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的女儿,但早死。继妃大福晋乌拉纳喇氏,生长子肃亲王豪格,但因为政治等原因被迫让出了正妻的位置。1614年,22岁的皇太极娶了蒙古科尔沁贝勒莽古思之女16岁的哲哲,称博尔济吉特氏。两年后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才建立后金政权。1625年,哲哲年仅13岁的侄女布木布泰也嫁给了皇太极,皇太极这一年33岁,布木布泰就是后来的庄妃。一年后,努尔哈赤去世,皇太极继承大汗,哲哲成为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为侧福晋。1634年,哲哲的另一个侄女、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
· 雍氏城:上古雍父所封之地
雍氏城,又称雍梁故城,相传为黄帝大臣雍父作杵臼所封之地,故得名雍氏城。雍父,传说中黄帝的臣僚,杵臼的发明者。《易·系辞》云:“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和臼,都是远古使用的捣谷工具。杵臼《世本》载:“雍父作舂杵臼。”雷学淇校辑《世本》:“雍父作臼杵,舂也。”宋衷注:“雍父,黄帝臣。”《史记·周本纪》:“楚围雍氏”,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雍城在洛州阳翟县东北二十五里,故老云黄帝臣雍父作杵臼所封也。”阳翟县,即今河南省禹州市。雍氏城的来历:雍父是黄帝的大臣,有凿石制作的本领。雍父受黄帝之命在红水河和具茨山之间,成功研制出了舂米用的杵和臼,并教会百姓舂谷去皮,煮米为饭。因雍父制杵臼有功,黄帝将其研制杵臼的地方封做他的食邑。雍父便在此筑城而居,称雍氏城。“雍氏城”的记载,见于《史记》、《战国策》和《竹书纪年》等史籍中。《史记·周本纪》载:“楚围雍氏,韩徵甲与粟于东周,东周君恐,召苏代而告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