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顾茅庐 刘备三请诸葛亮确有其事吗

2017-05-19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94
转发:0
评论:0
三顾茅庐刘备三请诸葛亮确有其事吗,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世人皆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就详细叙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世人皆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就详细叙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成就霸业的故事。将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描写得惟妙惟肖,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张飞的居功自傲也是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段“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加入了艺术构思创作而成的。那么,刘备真的曾三次前往茅庐拜访诸葛亮吗?一直以来,史学界都是众说纷纭。

第一种说法认为,刘备的确“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见面的记述是,刘备带领军队驻扎在新野的时候,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就让徐庶带诸葛亮来见他,可是徐庶说只有登门去拜访诸葛亮,却不能让诸葛亮来拜见刘备。由此可见,刘备是亲自到诸葛亮那里拜访的,总共去了三次,才得以见到诸葛亮。但是这里面却没有写到关羽和张飞同刘备一同前往拜访诸葛亮,也没有记载刘备同诸葛亮见面的地点是在茅庐中。

根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的记载:“先帝不以臣�o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从这段记载中,可以确定刘备曾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陈寿也在《三国志》中写到了《隆中对》,里面记载了刘备三次前往茅庐拜访诸葛亮以及同诸葛亮议论天下形势的过程。一直以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都被视作礼贤下士、爱才惜才的典范。加上当时刘备正处于危难之时,急需大量人才相助,根据这个情势,刘备“三顾茅庐”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后世对于刘备“三顾茅庐”事件的真实性从来没有质疑过。

根据三国人鱼豢《魏略》中的记载,提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第一次见面时的情形,并没有记载刘备“三顾茅庐”时候的情形。《魏略》中也曾记载到:刘备屯兵樊城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地方,诸葛亮已经预见到曹操很快就会对荆州发兵进攻。而荆州的统治者刘表软弱无能,是不足以抵抗曹操的大军的,于是诸葛亮就北上求见刘备。刘备看诸葛亮年轻,并没有引起对诸葛亮的重视。诸葛亮通过对当前政局的讨论分析以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才让刘备对他刮目相看。最后,刘备才对诸葛亮加以重用。西晋司马《九州春秋》对此也做过同样的记载。而且《魏略》一书是当时人们对当代历史记录,具有一定真实性,因此书中所记载的内容是毋庸置疑的

其实,从诸葛亮本人积极进取的态度可以看出,《魏略》、《九州春秋》中的记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是后世也有学者调和了上述两种说法之间的冲突,认为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的樊城自请相见刘备都是真实可信的事情。根据清代学者洪颐煊在《诸史考异》中的记载,诸葛亮第一次见刘备是在樊城,刘备虽然以礼相待诸葛亮,但是并没有重用他。直到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的时候,刘备再次会见诸葛亮才逐渐对他加深了了解,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并桁出:在建安十二年初见,再次相见是在建安十三年。后来诸葛亮非常感激刘备的赏识重用之情,所以才在《出师表)中进行了记载。

第二种说法认为,刘备并没有“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认为“三顾茅庐”所记载的事件根本不可能存在。诸葛亮是一位胸怀大志,想要有一番作为的人,刘备请他出山相助,其实正符合他的需求,他又怎么会多次拒绝拜见刘备,不肯抓住眼前这个机会呢?刘备在当时已经是一位非常有声望的政治家,而此时的诸葛亮却是一位年仅27岁的布衣,刘备又怎么会那样低声下气,苦苦相求诸葛亮呢?虽然,根据陈寿《隆中对》中的记载可以证明刘备曾“三顾茅庐”,但在当时,刘备正面临着曹操几十万南征大军压境的威胁,《隆中对》中却没有提到这个紧迫面临的问题,是不合乎情理的。另外,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又怎么会安排人进行现场记录呢?因此,所谓的《隆中对》,很有可能是陈寿附会诸葛亮的《出师表》而杜撰出来的。况且,在我国的正史上也没有对《隆中对》一事的记载,《隆中对》的内容是当时最高的军事机密,不可能随随便便一字不漏地告知天下。由此可以判定,刘备“三顾茅庐”是不可信的。

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的故事对后世有着很重大的现实的进步意义,在世人眼里也是一个不老的传说。而有关刘备和诸葛亮见面时的具体情形如何,恐怕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然而,“三顾茅庐”的故事却流传了下来,吸引了无数人。真假难辨,也就成了一桩悬案。


更多精彩推荐:

房玄龄缘何有“贤相”之名 名满天下的贤相

姚崇有哪些历史功绩 救时宰相

返回大全页:

我国古代文臣武将悬疑案件汇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刘备为何三请​诸葛亮​?刘备三请​诸葛亮​是真是假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典故的出处妇孺皆知。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聘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的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栩栩如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段“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加以艺术构思而创作的。但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究竟是不是“三顾茅庐”?学术界各有说法。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关于这第一次见面的记载是:刘备带领军队驻扎新野时,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他吗?”刘备说:“你带他一起来吧。”徐庶说:“可以主动登门去见此人,但不能让他来拜见您。”可见,刘备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求拜见、赐教。共三次前往,才得以相见。但没有写关公、张飞同往,也没有说明是在茅庐中相见。网络配图诸葛亮自己写的《出师表》中也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刘备到底有没有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下山?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相信所有人都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当中的《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刘备三次到茅庐之中请诸葛亮出山辅助他成就帝业的故事,将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写得是栩栩如生,同时也把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关羽和张飞的居功自傲描绘得是惟妙惟肖,真可谓是入木三分。而这段“三顾茅庐”的故事,是罗贯中根据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记载,加上了自己的艺术构思而创作的。但是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究竟有没有“三顾茅庐”?学术界也是各有说法。网络配图《三国演义》中关于刘备和诸葛亮的第一次见面的记载是:刘备带领军队驻扎到新野的时候,徐庶对刘备说道:“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愿见他吗?”于是刘备便说道:“你带他一起来吧。”徐庶却说:“可以主动登门去见此人,但不能让他来拜见您。”可见,当时刘备是亲自到诸葛亮那里去请求拜见、赐教的。一共是去了三次,才得以相见。但是却没有写关公、张飞一同前往,也没有说明是在茅...
· 刘备为何一定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在其中虽算佼佼者,但也不是最厉害的一个。可是刘备偏偏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帮忙夺取天下。这其中不免让人疑惑,刘备为什么一定要三顾茅庐选诸葛亮作为辅佐人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两个人当时的处境。网络配图据史书记载,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后来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其实就在距离隆中不远的新野县城里。当时,他也苦闷极了。刘备一生也极其坎坷。起初,他在家乡起兵参与了黄巾起义,后来又卷入诸侯混战,几十年东征西讨,凭着讲感情、够朋友和自己的那点谋略才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拉起了一支队伍。但他没有聪明的谋士辅佐,所以只能时而投靠陶谦,时而联合吕布,时而归顺曹操,时而依附袁绍,始终被人利用来利用去,跑了大半...
·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径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网络配图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嚄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甚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
· 诸葛亮真的是刘备三顾茅庐才请来的吗?
关于刘备初识诸葛亮一事,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流传面颇广的刘备“三顾茅庐”说。诸葛亮在其《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陈寿在《三国志》中即采用了此说;另一种是诸葛亮“北行见备”说。三国时魏人鱼豢所著《魏略》明确地记载了诸葛亮归附刘备,是“亮诣备”而非刘备三顾的结果。同时《九州春秋》亦作了如是记载,可见并非孤证。“三顾”说与“晋见”说可谓径渭分明、截然不同。孰是孰非?我们如果抛开主观的成见。揆诸史实,即可发现“晋见”说更符合历史的真实,也就是说刘备初识诸葛,是诸葛亮“北行见备”的结果。网络配图诸葛亮高卧隆中,自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其实乃是“尺嚄之屈,以求伸也”。当时的局势是北方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有了庞大的智囊团,独据中原;江东的孙权也在承继父兄之业的甚础上独据一方,划江自守着。因而这两方势力对于晚去与外来的诸葛亮...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